登陆注册
49613400000043

第43章 论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特征(4)

在评论文艺作品的时候,有一句人们常喜欢说的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充分地显示了民族性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然而,“民族化的前提是现代话剧规范的确立”,因而民族性的形成首先要求剧作家对话剧“这种外来形式的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这样“才可能进入到内在层面”,才可能成为中国受众喜欢的东西。但是,任何一个杰出的艺术家都是人类的,他们的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其出发点不会停留在狭隘的视野中,不会满足于一时一地的需要。就戏剧而言,古今中外享誉世界的戏剧大师,哪一个是局促于狭小的天地之中的呢?哪一个的经典作品不是震撼整个人类心灵的呢?曹禺作为中国20世纪的戏剧大师,他的戏剧创作总是既从适应中国受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出发去营造剧场性,建构民族审美心理图式,又从整个人类视野去把握受众基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呼应世界性的审美期待,形成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剧场性特征。这种宏阔的艺术视野打造了戏剧审美接受的普遍的适应性,显示了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曹禺的戏剧创作总是在深谙话剧艺术的独特本质和熟练掌握其艺术技巧的同时追求着民族化。他首先考虑的是中国的受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这从他走向戏剧创作道路时起就是这样。他说他写《日出》的前几年曾沉醉于契诃夫深邃艰深的艺术,着了迷地想学习,尤其是当他读了《三姊妹》后就更是这样,但没有成功:我想再拜一个伟大的老师,低首下气地做个低劣的学徒。也曾经发愤冒了几次险,照猫画虎也临摹几张丑恶的鬼影,但是这企图不但是个显然的失败,更使我忸怩不安的是自命学徒的我摹出那些奇形怪状的文章简直是污辱了这超卓的心灵。我举起火,一字不留地烧成灰烬。我安慰着自己,这样也好。即便写得出来,勉强得到半分神味,我们现在的观众是否肯看仍是问题。他们要故事,要穿插,要紧张的场面。这些在我烧掉了的几篇东西里是没有的。

曹禺几次学着契诃夫的方式去写作,但是都失败了,所以他一字不留地烧掉了。曹禺这样做,所考虑的是“我们现在的观众是否肯看”的问题。因为他知道,对中国的观众来说,“他们要故事,要穿插,要紧张的场面。这些在我烧掉了的几篇东西里是没有的。”也就是说,中国受众“要故事,要穿插,要紧张的场面”的审美心理图式和习惯是曹禺戏剧创作的出发点。可见,曹禺戏剧的剧场性始终是以民族性为重要立足点的。田本相指出:“他的戏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成为久演不衰的剧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现实主义剧作表现出可贵的民族独创性。他的剧作不仅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且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他把外来的话剧创造性地转化为民族的。”只有符合民族审美要求,才可能拥有巨大的剧场感应力。

纵观曹禺的戏剧,从《雷雨》开始,一直到《王昭君》,故事、穿插和场面始终都是他十分用心的。他总是致力描写那种情节起伏跌宕的传奇故事,着力提炼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推出扣人心弦的戏剧场面,打下了深深的民族印痕,形成了强烈的艺术裹挟力。即使是学习契诃夫的《日出》也没有离开这一点;就是诗剧《北京人》也是这样。再有,曹禺写戏主要是写人,他始终都将人物描写放在第一位,戏剧人物成为曹禺戏剧最动人的所在。但是,曹禺笔下的人物之所以感人,重要的一点在于民族性。这些人物以其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气质的深深印记而获得受众的心理呼应和情感共鸣。焦菊隐指出:“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家庭生活的《雷雨》,有没有中国气派、民族色彩呢?应当说有,而且很浓厚。《雷雨》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在那种生活里所出现的矛盾冲突,人物在他们自己生活里所采取的行动和行动方式,完全是中国式的,整个舞台形象和气氛都是中国式的。”但是这些人物在曹禺的戏剧中都是存在于故事之中的。如前所述,曹禺在戏剧中总是要创造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现代特征鲜明的戏剧故事,无论是畸形的爱情故事、出逃的故事还是复仇的故事、复活的故事以及救世的故事,都带有几分传奇色彩,震撼着受众的情感;而且在故事的讲述和推进过程中非常善于制造悬念和进行穿插,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姿,悬吊着受众的心理;同时,他总是在紧张的场面中凸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重视场面的推出与组接,做到强弱交织、虚实结合,刺激着受众的情绪。曹禺戏剧始终以底层书写为重点,不仅充满着人道主义的情怀,而且张扬着底层的高洁精神与做人的骨气,贴近了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获得了一种广泛的接受认同。尤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曹禺戏剧浓郁的诗化特征,与中国古典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这种突出的民族性特征,形成了审美接受的民族情感场和心理场。

曹禺戏剧的剧场引力并不仅仅建立在民族心理基础之上,而且还建立在人类通性的基础之上,扩张了戏剧的场势,预设了一种超时空的接受效应。众所周知,话剧是一种舶来品,是以西方文化传统为底色的,曹禺毫无疑问接受了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曹禺并没有皮相地去理解西方文化,更不是全盘去接受西方文化,而是始终从宇宙与人、自然与社会、原始与文明的关系中去把握人类社会的共通性,进而深入探讨现实人生的诸多问题。《雷雨》是出于“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语的憧憬”而创作的,全力表现了宇宙与人的关系:在宇宙这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中,人“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以逃脱”,对人在宇宙中始终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和可怜处境进行了深刻的把握。从而“为宇宙作一种隐秘的理解”,对“天地间的‘残忍’”发出了自己的愤懑。同时,将原始与文明、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作了深刻的表现。《日出》也是他“觉得宇宙似乎缩成昏黑的一团,压得我喘不出一口气”的结果,致力探讨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了“这些年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里流荡着”的“梦魇一般的可怖的人事”,对黑暗世界中人类生命无辜被摧残和损害的罪恶予以触目惊心的展示,从而“恶毒地诅咒四周的不公平”。如果说《雷雨》探讨的是宇宙中人的渺小、无力的话,那么《日出》则是寄希望于宇宙自然来对人类社会罪恶的平抑,用曹禺自己的话说就是“渴望着一线阳光”,希望“平地轰起一声巨雷”,把人类社会盘踞的丑恶势力“击个糜烂”。由此开始,从《原野》一直到《王昭君》,曹禺始终关注的是人类生命的状况,表现了一种强劲的生命意识,显示了殷切的人类关怀。在曹禺的戏剧中,不仅这种人类意识形成了超越民族疆界的剧场性势能,显示了一种突出的世界性特征,而且所使用的一系列艺术手法也是与整个人类的思维认知模式相通的。通常,中国受众偏向并习惯于感性思维,西方受众则偏重于理性思维,这种不同的思维认知特征使中西方受众的审美心理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如何调适中西方审美习性的差异,扩张共通的心理取向,使戏剧作品超越民族的疆域,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获取更多受众,是剧作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曹禺从人类最基本的思维认知方式入手,在戏剧中经常运用象征、隐喻、讽刺、幽默、对比、反复以及细节描写和心理展示等超越中西审美心理壁垒的艺术手法进行艺术表现,强化了走向世界的品质。因此,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使曹禺戏剧提高了剧场的艺术强度,扩张了审美接受的适应性。

同类推荐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世界民俗艺术(下)

    世界民俗艺术(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文艺美学论

    文艺美学论

    如何建构“文艺美学”的现代解释形态,是富有意义的思想工作。在确立文艺美学解释的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李咏吟编著的《文艺美学论(解释学论集)》探讨了文艺美学体系的“解释学构造”,总结了文艺美学的“诗思综合解释方法”,致力于重建诗恩的审美内在和谐。通过中国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西方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以及文艺美学解释中的当代思想论争等问题的综合考察,作者形成了“自由生存实践与自由生命创造的文艺美学观。
  • 音乐知识100问

    音乐知识100问

    这是一本通俗的音乐读物,它面对广大的少年和青年音乐爱好者,因此我们尽量写得浅显和易懂,希望通过上面这100个问题,能够对中、外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世界和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起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世间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学问,而且非常专业,所谓隔行如隔山也。有的行业看来简单,就凭自己的小聪明去做,结果必然要闹笑话。足见知识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是艺术又是相通的,例如京剧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们从京剧演员的表演中就可以认识中国的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和历史;懂得京剧的写意性表演,对中国的写意画认识也会有益处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气主神

    邪气主神

    碧灵克鲁森,神舞琼殿镇,万千精灵舞天涯。冰寒兽人域,兽皇雄威慑,悍兽躁狂觐天下。灵涧矮人脉,圣器凛绝天,神眷矮人巧夺天。蓝洋哥布林,天族王者掌,龙焱大洋霸绝天。天涯万千纷纭地,青年笃自草莽出。冽寒凌刃荡天涯,伏尸万步浴血狂。浮尘苍莽踏天下,九天苍穹啸天狂。千道称雄万道纷纭,主宰天下法则吾掌!
  • 眼里有江川

    眼里有江川

    这世界总有人在笨拙地爱着你,想把全部的温柔都给你。江川这样地爱着颜理,颜理这样的爱着江川,正所谓,我贪恋的人间烟火,不偏不倚,全都是你。
  • 魔王鉴宝师

    魔王鉴宝师

    他本是个修炼万年的大魔头,却因为一次意外,不得不躲在古玩鉴定所里靠着吸食灵气恢复实力;他化身鉴宝师,混迹于古玩城中,只要是有灵气的宝物,他都不会放过;有人说他是个眼光独到、技艺高超,乐于助人的鉴宝师;也有人说,他是个嗜钱如命、卑鄙无耻的大魔头;他为人亦正亦邪;他办事随心所欲!他就是鉴宝师里的魔王!
  • 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约1938

    相约1938

    国乱家亡怎可谈儿女情长,内奸的出现“牌杀”不复存在。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他们有着同样的使命“抗敌”,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听说了吗,太子,八皇子与三公主在人间历劫回归仙班了”“哎?不是还有二殿下吗”“二殿下蓄意谋害皇子,被逐出仙界。”
  • 诸事休以观虹

    诸事休以观虹

    天宫三殿下休业大喜之日,他师傅掐指一算,啧啧两声,有些纳闷——他徒弟命中有一子,而他徒媳却一生无子。众所周知,三殿下休业对他老婆简直宠到了骨子里,一心一意堪称天庭模范。如此卦相……却不知这命数是怎么个走法咯!
  • 吾魔.

    吾魔.

    魔,是世间最纯粹的存在。望尽无上轮回,吾魔等待在苦海岸边。既然世间有魔,那么不管魔为何,吾就是“魔”!
  • 你与星星一样

    你与星星一样

    【第一本书会有点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请各位书友们多多谅解,我坚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追星爱设计少女×双标有才艺又有钱男星】和明星谈恋爱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和自己的爱豆谈恋爱是什么样的?男友是自己爱豆,看演唱会就不需要抢票了吗?这一本书讲的就是女主和男主小时候有旧,男主为了寻找女主而踏上了明星之路,在一起后会发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应是青丝换白首

    应是青丝换白首

    初次相见时,他是一介书生,常常谈天说地笑红尘。她是户部尚书家三小姐,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再次相见时,他已是新科状元,更是驸马新贵,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她已是申国公府的主母,才知原来难熬的应是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