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3400000024

第24章 注入新生命展示新精神

——周贻白的话剧创作及艺术成就

刘平

周贻白先生不论在戏剧史研究,还是话剧创作、戏剧教育方面,都堪称大家,黄宗江先生称他为“场上案头一大家”,是非常恰当的。他在戏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浓厚的戏剧情结是分不开的。

一、周贻白的戏剧情结

周贻白先生从小与戏剧结缘,加入过戏班,演过文明戏、话剧,加入过长沙社会教育团新闻剧团,也加入过豫园京剧班。教过小学、中学,当过报纸校对、茶房、职员。在颠沛流离中求生存、觅学问,博览群书,自学成才。写过小说、诗词、曲艺、京剧、话剧、电影和戏剧研究文章。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戏剧史略》和《中国剧场史》两部著作,把中国戏剧史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赵景深先生认为《中国剧场史》是“前无古人的开山著作”。

周贻白的话剧创作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抗战一开始,他就参加了上海抗日救亡协会,经常写一些抗战小品,如鼓词《蔡金花》、子弟书《黄花岗》、《赵老太太》、南词开篇《李香君》等。他还与欧阳予倩先生一起在上海抗日救亡协会从事京剧改革工作。此后,他连续创作出话剧《北地王》(一名《亡蜀遗恨》)、《李香君》、《绿窗红泪》、《花木兰》、《金丝雀》、《阳关三叠》、《连环计》、《天之骄子》、《天外天》、《酒绿灯红》(后改名《花花世界》)、《春江花月》(后改名《满园春色》)、《花蝴蝶》、《云淡风轻》、《姊妹心》等。

新中国成立后,周贻白一直在中央戏剧学院从事戏剧教育工作。他学识渊博,又有舞台实践经验,在戏剧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为戏剧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很多戏剧人才。

二、周贻白的话剧创作

周贻白的话剧创作与好友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剧团有直接关系。

周贻白与唐槐秋是田汉1927年创办南国剧社时期的朋友。1939年底,唐槐秋率领中国旅行剧团(以下称“中旅”)回到上海,两位老朋友又见面了。当时上海已成为“孤岛”,演出环境很严峻,有很多戏不能演出。中旅是个民间职业话剧团,以演戏为生,在一个城市长时间演出,必须经常换新戏,才能维持剧团的生活。据唐槐秋的妻子苏之卉回忆说:“在当时那种特殊的环境中,有好些老作家的剧本不能上演,而新的剧本几乎没有。唐槐秋只好求助于留在上海的几位朋友写剧本,其中一位是阿英,另一位就是周贻白。周先生在写作方面是位多面手,不论话剧、京剧、电影剧本,他都能写,而且出手快,能源源不断地写出本子供应中旅的演出。”周贻白的剧本一经中旅演出,票房收益非常好。为此,“槐秋才恳请周贻白不停地写”。为支持中旅的演出,周贻白在这个时期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话剧创作中去,写出了一部部优秀的剧作送给中旅演出。在另一篇文章中,苏之卉先生说:“槐秋的老朋友周贻白这时成了中旅的特约编剧,他为中旅写了不少剧本,上演的有《花木兰》、《李香君》、《连环计》、《金丝雀》、《绿窗红泪》、《满园春色》、《阳关三叠》、《花蝴蝶》、《姊妹心》等。”苏之卉:《风雨同舟十五年——回忆唐槐秋先生》,见陈樾山、刘平编:《唐槐秋与中国旅行剧团》,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由于周贻白在话剧创作方面的努力以及中旅的演出,活跃了上海孤岛时期的戏剧演出。

三、周贻白话剧的艺术特色

周贻白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心的剧作家。然而,孤岛时期的上海,演戏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限制,他不能把自己的思想非常自由地呈现在舞台上,只能采取隐晦的办法,把思想隐藏在作品背后,以古喻今,在“死躯壳中注入新生命”,让观众去体会作品的深刻寓意,使他们在欣赏戏剧演出时受到思想上的启发。从这一点说,周贻白的话剧创作主旨是非常明确的,他作品中的“新生命”也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提倡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气节,批判投降主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控制下,中国人民无论精神上或肉体上都遭受到严酷的戕害。在这样的情势下,提倡爱国主义,弘扬民族气节,无疑是引导广大民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最好办法。周贻白的话剧创作不论写历史题材还是写现实题材,都体现着这样的思想意识——即现代精神。

如《北地王》(一名《亡蜀遗恨》)和《花木兰》等剧,描写的虽是历史故事,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精神。《北地王》以刘禅的降曹,讽刺、批判了投降派;以北地王刘谌一家宁死不降,弘扬了民族气节,赞扬了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

《花木兰》以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志气与行动,赞颂着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批判了那些贪生怕死的行为。

《连环计》以王允借助吕布的力量除掉祸国殃民的奸臣董卓的故事,鼓励着为民除害的行为。

《李香君》以秦淮名妓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揭露了阮大铖等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讽刺了侯方域降清的失节行为,赞扬了“忠则尽命,死而后已”的民族气节。该剧被称为周贻白历史剧创作的一个经典。于1940年7月由中国旅行剧团演出。导演卜万苍非常欣赏这个戏,他说:“周贻白先生腹有诗书,胸具邱豁,近著《李香君》一剧,以疾雨惊风之笔,写黍离麦秀之情,戏剧也,亦即历史也。本人承乏导演,排练之日,即有感于斯。果也,一经登场,直使演者回肠,观者动魄,成绩之佳,迥出意外,用是知人心不死,公道犹存也。”

二是提倡自由、民主、团结的精神,主张个性解放。

《金丝雀》通过“金丝雀”的死,昭示着人们保持独立的人格、走自己的道路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自序”中说:“金丝雀之死,实死于其所欲栖止之人”,并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1940年,周贻白以“易乔”的笔名发表了《女性的解放》一剧,剧中相当部分的对话直接采自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但作者把故事情境放在了1938年的上海,在结尾明确指出:中国女性要想求解放,只有投身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远走延安或直接参加抗战,基本上就是那个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娜拉们的出路了。

《绿窗红泪》描写一个家庭因财产之争而引发的灾难。剧中的姐弟俩从外人(舅老爷)手中争回财产,紧接着便发生了姐弟之间围绕财产所发生的明争暗斗,结果闹得家破人亡。该剧喻示着大敌当前,应当团结一致,不应发生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窝里斗。

三是在历史题材中“注入新生命”,以历史真实传达现代精神。

在历史剧创作中,周贻白的态度首先是严肃认真地考证,然后再发挥、创新。比如《连环计》的创作,此前曾有王独清的《貂蝉》一剧,两剧虽然写的是同一个故事,但在创作主旨上周贻白与王独清是有很大区别的。王独清在《貂蝉》一剧的“序”中说:“我这个剧本中的许多情节,都没有完全照历史上所留下来的那些死的遗迹去映写,我只是把历史当成一块被火山倾陷了的名胜的土地。我要在它上面用我的清热从新地建筑一所有生气的建筑物出来。”周贻白却不苟同这样的观念,他说,王独清所说,“其言虽辩,但既有新意,又何必以名胜为基础,述其事而传其人耶?且名胜之为名胜,自有其得名取胜之原因。若不究其实迹,徒作个人胸臆之陶写,则汉儿作胡儿之语,古人效今人之谈,而犹大书其人曰貂蝉,曰王允,曰吕布,曰董卓。不亦傎乎?”

周贻白认为,创作历史剧首先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在弄清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他在《连环计》“自序”中说:“至于本人写作剧本之主张,凡取材历史者,必先征之正史;正史不足,始旁及其它记载。而后小说也,杂剧也,传奇也,择其可从者从之。但能不背大旨,仍于其中自留回旋余地。所谓死躯壳中注入新生命,原不必以违背史实为能。话剧本为中国戏剧之新剧,既以旧有名胜为基础,则当保留其足供凭吊之处。否则建筑物虽有生气,其名胜已当然不系人心矣。此本人对于史剧之主观,亦即与王独清根本不同之点。”他认为,王独清的《貂蝉》实际上是“作者本身狂呼口号之宣传员也,历史云乎哉,戏剧云乎哉!”当然,他也不认为王独清在《貂蝉》中的创作没有可取之处,他说:“以今日剧坛风气言之,则王独清仍有足取。盖取材历史,而不为历史所拘,悍然创造其心目中之貂蝉,则较之一般以译作改头换面而命之曰创作者,其精神固卓然有以自立也。”

在“死躯壳中注入新生命”,可谓周贻白历史剧创作的主旨与艺术追求。不只《连环计》,其他剧作如《北地王》、《李香君》、《花木兰》、《连环计》等皆然。也就是说,周贻白虽然主张历史剧创作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但是在创作上他并不主张拘泥于历史,而应适当地发挥。他说:“编写一个剧本,作者对于题材的选取,本事的结构,固可自由处理,同时,场子的结合,人物的分配,观目的穿插,对白的安排,在在都可视所需要而加以发挥。盖造化既已在受,只须调度有方,但能不背人情,至于其事之有无,初非观众所愿深究。”他在《北地王》的创作中就体现了这样的创作思想与追求。他说:“本剧虽为话剧形式,因系取材历史故事,对于题材的处理,不能不慎重将事。正史杂史,固未敢放过,既平话、演义,乃至旧有戏剧,亦偶有参酌。”

周贻白的历史剧创作绝不只是为了叙述历史故事,而是有感而发,以古喻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死躯壳中注入新生命”,目的很明确,就是为现实服务。所不同的,他不是在作品中概念化地喊政治口号,而是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动观众,给观众提供思考。这才是他创作历史剧的思想追求与艺术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00026)

同类推荐
  • 世界装饰艺术(下)

    世界装饰艺术(下)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 视觉艺术欣赏

    视觉艺术欣赏

    孙殿武编著的《视觉艺术欣赏》从细节入手,以作者的审美经验,对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艺术进行结构,分析解读美,传达给读者更多的是审美感受,从而更贴近读者,让读者更快捷、更清晰地感受视觉艺术的魅力。本书向读者展示的数百件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作品,都是世界级的经典艺术精品,堪称视觉艺术的盛宴。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表演兴趣观摩

    表演兴趣观摩

    本书主要讲述有关青少年表演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舞台表演、舞蹈表演、曲艺表演、军事故事演唱表演、乐器表演等内容。
  • 课外雅致生活-伦勃朗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伦勃朗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风苓缘

    风苓缘

    缘生湖畔,水作情物柳为誓,怎奈离别双垂泪。十载寒窗远志,忠心昭昭,不敌他佞言圣意。梦想富贵刻,到头来、无异却添愁思;日盼千金媳,至最终、空历一场好戏。大千多云烟,勿强求,命里无时终须弃。了如何?一片空空归故里。群号:542140926
  • 斗破苍穹之萧峰

    斗破苍穹之萧峰

    斗气大陆上,帝之源气再一次枯竭,没有斗帝守护……可就在这个时候,异域来袭,他们拥有不止一名斗帝!斗气大陆危险重重,该如何拯救斗气大陆于水火之中?萧峰,天赋异禀,却被异族所害,转世重生为报仇雪恨……
  • 家有巨星老公

    家有巨星老公

    我,王玖儿,作为林梓苏的经纪人、女朋友,我太难了好吧?整天为了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找各种机会,让他大红大紫起来,还要在媒体面前隐瞒我俩的情侣关系!我原本一个御姐高冷、整天泡吧,沦落到天天为他筹备这个剧那个戏的,玩心都收了,我容易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驯夫计划

    重生驯夫计划

    苦恋六年,狄如燕终于嫁给了自己最爱的男人,原以为终于得到了梦想中的幸福。岂料新婚之夜,丈夫竟在迷糊中叫了别的女人的名字。在情敌的口中,她明白了他真正爱的人根本就不是她!后来一次次的原谅,换来的却是她最终心灰意冷,死在了他的怀中……一觉醒来,她竟重生到了三年前,重生到了那段他俩依然相爱,他还没有遇到那个女人的时光,面对他对她痴恋的目光,早已心灰意冷的如燕不知该如何应对,唯有逃避……本文每天20点30分,准时更新,欢迎收藏关注!
  • 若是卿卿负唧唧

    若是卿卿负唧唧

    一声小姐,一声侯爷,本是神仙眷侣,却成了卿卿负唧唧的绝唱。少棠,是我太傻,还是你太痴情......
  • 宣告主权之丫头你是我的

    宣告主权之丫头你是我的

    “林巧依同学…我喜欢你…”林巧依迷茫脸:“嗯?”第二天那个向巧依告白的男生消失了…接二连三向巧依告白的男生都消失了…终于在一日,巧依真正遇到了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哥!你要帮我!”妹控老哥很爽快的答应了。只是…巧依发现,后面剧情咋好像不对呢!“哥!你说好哒帮我追男神的!”(~>_<~宠文!多多支持!)
  • 放下那个总裁让我来

    放下那个总裁让我来

    放下那个总裁!让我来!失去记忆的夕陌离意外绑定了一个系统组织,只有把单身多年的总裁改造成功,使其脱单,才有机会恢复记忆。但是……这个……总裁好像不太配合啊!
  • 季风吹向海

    季风吹向海

    “我叫季风,季风的季,季风的风。”“你出生的时候父母在天气预报?”“别说,还真有可能。”“我叫顾海。”“那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季风吹向大海”
  • 大秦帝国之剑指苍穹

    大秦帝国之剑指苍穹

    剑者王道,百兵之首,以剑御道,方可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