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3000000066

第66章 好莱坞影响力探究(1)

■李亦中

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电影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功用正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放眼国际影坛,美国电影的影响力首屈一指。《星期六评论》周刊如此赞许好莱坞:“一个地方的一小群人,竟对世界各国千百万人的思想、意识和习惯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也许是没有前例的。”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作深入探究。

一、商业基础

追根溯源,美国最高法院于1915年就爱迪生电影公司专利权诉讼案作出裁定,认定“电影是一种以追求利润为第一需要的简单的纯商业活动”。此举一锤定音,使美国电影业从襁褓时代就走上受法律保障的商业之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并做大做强的。

美国政府和世界上不少国家投资本国电影的做法不一样,除了战争时期资助摄制战时新闻纪录片之外,美国电影均由私人投资,片商在承担全部风险的前提下独享商业利润回报。当然,美国政府也很重视本国电影业,从政府管理角度来看,一般不直接过问电影内容生产,而是着力推进美国影片向世界各国输出,在保护商业利益的同时扩大美国文化的影响。与美国电影业关系最密切的政府部门首推商务贸易部,这种关切主要基于出口方面的考虑。如20世纪30年代,商务部曾提醒好莱坞制片人:动作片比起依赖对话讲述故事的影片,在海外非英语地区更有市场。1942年“二战”期间,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一个“电影署”,隶属“战时新闻处”领导,其顶头上司戴维斯声称:“将宣传思想注入大多数人头脑的最简单途径,是让这一思想以娱乐电影为媒介,在人们尚未意识到自己已成为被宣传对象时达到宣传目的。”这种“娱乐第一,宣传第二”的观念实际上早已成为好莱坞从业人员的本能。他们还有另一种商业本能,即“在所有时间、所有地点,取悦所有人”。美国电影分级制就体现了这一原则。据测算,假如某部影片被评为NC-17级,观众便会流失25%左右。因而,好莱坞大公司为谋求利润最大化,基本上放弃投产NC-17级影片,尽量使自家的出品老少咸宜吸引更多人观看。

根据半个世纪以来的统计,好莱坞影片投资额逐渐上升,近年更呈飙升势头:1961年每片平均成本为150万美元;1972年为200万美元;1977年为750万美元;1980年突破1,000万美元;1995年大片成本骤升至3,640万美元;2000年又升至5,480万美元。这里必须提到乔治·卢卡斯1977年执导的《星球大战》,被视为豪华奇观大片(spectacular)的始作俑者,开创了大投入、大产出的“星战”赢利模式。历经28年马拉松般的征程,卢卡斯于2005年推出最后一集《星战前传3·西斯的反击》,终于拼完了让千万影迷翘首以待的“星战拼图”。数据显示,《星战》系列6部影片累计创出35亿美元票房,衍生产品的销售高达80亿美元,诞生了一项好莱坞商业神话新纪录。好莱坞审时度势,“钱是靠巨片赚来的”(money is made on hits)这一理念迅速导致资金流向大片。

自1995年起,每年都有10多部票房上亿的大片面世。这类高概念电影为确保“可营销性最大化”和“受观众欢迎程度最大化”,设定主创人员的门槛是“近三年影响力排名前10位明星”和“近三年影响力排名前20位导演”,以便利用主创人员的超强名气策划媒体事件,集聚票房号召力。好莱坞大片习惯采用饱和式发行,即一部新片同时投放最多数量的首轮影院上映(2,000家以上),通过密集型广告攻势,刻意造成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激起人们争睹为快的观影欲望。目前,好莱坞已出现品牌电影大拍续集的保守趋势,为的是利用前一集的票房余热进行“预售”。虽然续集片背上“因循守旧”的骂名,却要占到全年票房总量的四分之一。2007年夏季档期便有《蜘蛛侠3》、《史瑞克3》、《加勒比海盗3》等8部续集大片扎堆登场,竞相争夺观众的眼球。

20世纪70年代末,好莱坞体制之外的独立电影开始露头。舆论界推波助澜,还生造出“独立坞”(Indiewood)概念。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夹缝中,独立电影不时蹦出几匹黑马。例如《女巫布莱尔》(1999)制作成本仅3.5万美元,全球票房却高达2亿美元。好莱坞巨头对独立电影采用“招安”对策,几乎所有大公司都建了专门发行独立电影的机构,如索尼公司旗下的“索尼经典”、时代华纳旗下的“新线”、迪斯尼旗下的“米拉麦克斯”等等。这些大公司的动机有三:一是发行独立电影有钱可赚;二是独立电影人才是可以利用的智力资源;三是独立电影可作为商业电影的补充,丰富影片种类,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

好莱坞业界一向关注技术进步,意识到高技术为电影吸引更多观众提供了持续动力。回顾一个世纪以来,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宽银幕电影、数字电影……好莱坞哪一步也没踏空,在科技硬件上始终领跑世界影坛。好莱坞圈内常有惊人之语,其潜台词耐人琢磨。譬如,“我们在电影院卖的是电影票,不是电影。”这等于说电影是一种有偿消费,顾客进电影院理应得到特别的享受与服务。不妨举两个事例:1911年,芝加哥地区屠宰业首创大面积冷冻工艺;1917年,芝加哥市“巴拉班和卡茨连锁影院”便利用这项技术率先开放冷气,至1925年普及全美所有影院,使电影院成为民众消暑的凉爽场所,也使夏季放映淡季变成了最好的档期。第二个事例,20世纪60年代城市居民纷纷迁住郊区,造成观影不便。1963年堪萨斯城一幢购物大厦内开设第一家“双厅影院”,此举开拓了电影放映多厅业态,留住了来商场购物的客流,提供尽可能多的影片供男女老少自由选择。“观众是上帝”的口号,就这样一一落到了实处。

狄克逊有篇奇文《电影完蛋的25个理由》,笔锋犀利:“在会计师、经纪人和营销专家统治下的当代好莱坞,既缺乏创造力又缺乏激情,似乎愚蠢得只想翻拍旧作(包括电视剧),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不再有任何创新。”狄克逊一口气历数电影的24个“不是”,但最后一个即第25个理由却是:“然而,即使发生了这一切,电影还是会永远存在下去。”他还用“我们这些全球影像从业人员”的口吻,不无乐观地宣称:“不管电影媒体在随后的年月里怎样变化,它都会继续立足于过去,并且勇往直前。”对于好莱坞电影未来的影响力,也可作如是观。

二、娱乐诉求

早在1907年,有位经营娱乐业的美国老板洞悉顾客的需求:“他们不是带着严肃的心情,也不想面对严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拥有足够的严肃,因此他们所要求的基调有所变化。任何事情都要和日常体验不一样,展现给他们的东西必须包含生命、动作、情感、轰动、惊讶、冲突、速度或者喜剧。”在美国,经营电影意味着将影片变成人人乐意购买的商品,从愉悦观众中获取商业利润。邵牧君先生近来力排众议,将电影定位为一门“消费艺术”,强调电影必须以庞大的观众群为销售对象,“一切娱乐电影都首先要求抓住观众,诱发他们‘非看下去不可’的观赏兴趣,并始终保持高度愉悦的心情”。在内容上,好莱坞影人恪守“3S”原则,即惊奇感surprise、悬念感suspens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一部影片有这三样东西垫底,何愁观众不叫好?

1918年7月出版的《影剧杂志》曾刊登派拉蒙、联艺公司一则广告,宣称“白日梦,白日梦,每个人都有权偶尔做做白日梦。人不是天生的机器,白日梦会帮助他前进。”此说乃好莱坞别名“梦幻工厂”的滥觞。有意思的是,数十年过后,斯皮尔伯格与同仁创办的电影公司,仍旧命名为“梦工场”。这也启示我们,对“白日梦”不宜简单化以贬义来看待。电影的娱乐性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浅表层次,主要提供视听快感;二是情感层次,要为观众提供满足人性欲望的内容,“白日梦”功能恰在这里得以显现。罗伯特·麦基在美国享有“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之称,他揭示电影具有一种审美补偿功能:“当我们认同一位主人公及其生活欲望时,我们事实上是在为自己的生活欲望喝彩。” 这正是好莱坞影片满足观众“白日梦”的秘诀。编导取悦观众的基本套路是,让一位受观众认同的主人公克服种种障碍,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斯皮尔伯格深得其中三昧,他判断剧本的经验是:“主人公不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然后以某种方式设法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称得上好剧本。”好莱坞影片惯于营造美国梦,任何人只要通过自我奋斗,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财富、事业或爱情)。例如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移民史泰隆凭处女作《洛奇》一举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三尊金像奖,他本人在戏里戏外一夜成名,成功演绎了美国人最推崇的价值观:靠个人奋斗挑战权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光荣的梦想。

好莱坞产品具有类型细分的特点,以此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观众群。从历史上看,1942年美国电影业普查的结果,列出18种公认的类型片。此外还有更琐细的划分,如美国电影工业贸易协会划分成6大类57个亚类;丹尼尔·洛佩兹甚至区分了775种“被界定的种类、风格、样式和流派”,其中有不少我们闻所未闻的类型,如斗牛片、队列片、露营片、忏悔片、监狱片、小镇片、诡计片、运气电影等等,不一而足。类型片的重复/相似感和变奏/新奇感,为观众提供了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审美期待。在好莱坞生产线上,一大批能工巧匠驾轻就熟把类型元素按不同形态加以组装,源源不断投放市场。

这里结合西部片由盛而衰的演变,剖析好莱坞与时俱进的调整策略。西部片曾是美国电影的主打品种,自第一部西部片《火车大劫案》(1902) 问世以来,西部片承载了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体现了美国人引以为豪的价值观。牛仔是美国西部拓荒时期的产物,西部片塑造牛仔单枪匹马除暴安良的英雄主义,成为一代美国人心底挥之不去的情结。西部片昔日的辉煌出现在1926-1967年间,几乎占据好莱坞产量的四分之一,还出了约翰·福特这位一生拍摄近60部西部片的大导演。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部片日渐式微,原因在于传统西部片表现“文明和野蛮”的冲突,已经不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客观形势迫使好莱坞采取措施,应变之一是大幅度削减“过时货”,致使西部片淡出银幕;应变之二是孕育新的主题,如1990年上映的《与狼共舞》,明显是对传统西部片所宣扬的种族歧视的反拨,透过印第安人原始淳朴的生活方式,重新检讨人与大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可能性,让西部片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

日本评论家佐藤忠男指出:“美国电影善于将那些处于世界最前列的、对任何观众看来都绝非他人之事的问题作为素材,通过娱乐化后呈现给观众。”随着高科技时代到来,好莱坞影片很快出现“科技娱乐化”倾向。编导们及时将各种科技新发明、新热点纳入故事情节,以此构成影片的卖点。例如《碟中谍3》,全片包含近10项高科技噱头,诸如对人脑置入遥控晶片炸弹、瞳孔识别技术、仿真人皮肤面具、电脑模拟人声、夜视热敏机枪、毁损电脑光盘数据再找、迷你型视频播放器、钢甲板脆化喷剂等等,将新奇的高科技发明转换成惊险刺激的情节,大大增添了影片的观赏性。

在美国,当代青少年(12-20岁)被视为“最忠实的座位填充者和爆米花顾客”。蒂莫西·沙雷在《多厅影院的一代》中提及:“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多数电影院迁入或靠近商业大街,迎合时常光顾这些商业大街的年轻观众的需要,成为好莱坞显而易见的经营策略。” 好莱坞编导嗅觉灵敏,善于捕捉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如华纳公司的《保镖》(1992)根据20年前出版的小说改编,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当代观众,在剧情内容上添加不少贴近现实的兴奋点,将“里根总统遇刺”、“奥斯卡颁奖晚会”等等充当故事背景。最新一个案例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前特工利特维年科“离奇死亡事件”,经媒体报道后立即成为好莱坞片商争抢的热门题材。哥伦比亚公司闻风而动,率先斥资150万美元购得利特维年科遗孀与他人合著的新书《叛教者之死》的改编版权;华纳公司不甘落后,抢购了《纽约时报》记者撰写的《俄罗斯间谍生与死》之改编权;布劳恩娱乐集团也及时出手,买下利特维年科本人生前参与的《揭秘俄罗斯国内恐怖事件》一书电影版权。三方各自推出明星阵容,为观众上演一场间谍大战。

同类推荐
  • 加拿大概况

    加拿大概况

    北冰洋、极地地区、高原、西北海岸、东北林地和巨大而众多的湖泊都是加拿大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西北的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稳定,很快就形成了等级社会,根据财富和门第就划分出来了首领、贵族和平民。这种等级社会在北方的印第安少数民族里,如特领吉族和海达族中尤其明显。在上述的三个阶层之外的就是奴隶,一般是战俘;还有的是那些失去了财产的人,例如因为债务而倾家荡产的人。不管情形怎样,这些人毫无权利可言。南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撒利希人不是太关注财富与阶层;不过一个部落与另一个部落的差别也很大。然而总起来说,在加拿大的原居住民族中,礼仪最精细最繁琐的民族多生活在西海岸,而且他们的艺术特征明显。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公民道德要遵守

    公民道德要遵守

    所谓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热门推荐
  • 如夏花灿烂

    如夏花灿烂

    她的童年原本幸福快乐,但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最后她陷入了精神崩溃,决计自我救赎。
  • 第一飞升

    第一飞升

    这是最好的时代,气运昌盛天才辈出,也是最坏的时代,大劫将至妖孽横行。楚羽,一个大学生,机缘巧合来到了这个世界,看楚羽在大劫中崛起,破解修士无法飞升的秘密,将一众妖孽踩在脚底,让所有天才黯淡无光。有人说他是这个世界的英雄,平定大劫,破解飞升之密,有人说他是修真界的耻辱,搜刮资源无恶不做。楚羽:我也很无奈,来都来了总要做点什么...
  • 我说我是认真的

    我说我是认真的

    新手一枚,本文是短篇小说,没有大纲,写的不好请见谅。
  • 灵圆空间

    灵圆空间

    “您好,请看一下我们最新的活动。”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朝漆黑的门内递进一张传单。小伙子很精神,但是看起来又很疲惫,年轻的19岁脸庞显然还没经历过多少社会的毒打,显得很认真又稚嫩,小伙子名叫李祚。
  • 美女老板的超级保镖

    美女老板的超级保镖

    他,深山中走出来的华夏古武学修炼者。为了保护极品美女,组建世界级黑势力。强势扫平岛国黑道,横霸欧亚。横扫东海倭军......
  • 我们始终在两个世界

    我们始终在两个世界

    有一个人,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他不一定认识我们但我们心甘情愿为他付出一切,或许有人觉得我们疯狂,但是我我无悔,自在如风的少年,飞在天地间,比梦还遥远(主源的小说)
  • 明唐

    明唐

    明唐是一个国,明唐是一个家,明唐更是一个时代、一个世界。十年前,这个皇室亲手斩了自己的左臂右膀,唐家。仅仅留下一名叫做唐林的遗孤。十年后,明唐遭遇史前大劫,存亡危机之下,唐林挺身而出。……一个时代的更迭。天下姓唐,有个皇帝,名为唐林。
  • 所遇皆星辰

    所遇皆星辰

    十七年的人生里她都是一个平凡如草一般的女生,质朴无华,而他宛如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又盛气逼人,没遇到他之前,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哥哥是世间最好的男人,遇到他之后,她才分清了爱情和亲情的区别...
  • 网游之守护大美女

    网游之守护大美女

    他,现实中的顶级杀手,竟然迫于生计当起了贴身保镖。她,刁蛮任性的大小姐,却偏偏喜欢上了他。最近越来越火爆的一款游戏将她吸引住了,非要带上对游戏一问三不知的他。
  • 甘于余生只为你

    甘于余生只为你

    安琪是一个性格独特的女孩,平时大大咧咧的,和每个女孩一样,安琪喜欢一个男孩,男孩一直都把她当做好朋友。安琪喜欢的男孩因为赌博进了监狱,她并没有因为他的事选择放弃,她努力的帮他,可以为了他做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