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1100000038

第38章 网络文化(2)

这是一个意义建构的必然过程,但是这一过程只在个体内部产生,因此是内隐的。内向传播是个人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在传播主体内进行;虽然它不是传播学关注的重点,但它的确是一种最自由的传播活动,受到传播主体意识的控制和把握。

外显的信息传播是指网民的网络活动是由“传”和“受”两个信息传播过程统一组成的,网民就是一个以“传受者”的角色而存在的个体。所谓“传受者”是指网民作为网络活动的主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既是意义的建构者也是意义的呈现者,而意义的建构和呈现就通过其外显的“传”和“受”两个传播活动过程来体现,它们在网民身上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

综合上述三点可以看出,网民是诸多复杂的互动过程的综合体现者,既有来自于其网络活动对他的影响,也不可能避免现实社会活动对他的影响,而且在网络上还要具体地分析其所处的特定网络活动语境的特点。因此,网民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据具体的网络活动语境下网民对“网络我”和“现实我”的整合、协调与平衡,维持一个有意识的、完整的、人格化的“网民自我”。

近年来,对网民的关注和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网民网络活动的商业价值、网民的行为特征以及网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等方面。比如有学者根据国外的生活体验,认为各国的网民由于素质不同,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大不一样,德国网民讲文明,日本网民重实用,英国网民言论规矩,印度网民自由但有节制等。还有的强调了研究网民的重要意义,比如信息收集、娱乐等十类行为,提供给网络服务商以益于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对网民商业价值的探讨也不少,如对网民网上购物行为的探讨、网民消费行为的调查,以及网民消费形态的变化等。

网民的心理与行为也成为关注的重点。如从理论上探讨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进行网民的社会心理性分析;还有些研究关注网民比较具体的网络行为,如研究网民的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从舆论学视角看网民的上网行为;还有对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缺失的分析;还有的对青少年在虚拟社区中的行为动机的分析,对虚拟社区中网民冲突行为的产生进行探讨。

有些学者对网民与网络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如对网络恶搞、网民PS图片、网络流行语等;还有一些则对网民的网络行为与社会危机或重大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关于SARS事件中网民的状况、网民的社会信任危机等。

总的看来,网民不论是作为一个群体还是作为一个个人,都是网络活动的主体,是不可或缺的网络文本信息的生产者与创造者,没有网民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传播形式

如前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网络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而网络社会中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就是以“媒介”的形式存在于当代人类生活之中,小到手机和电视,大到哈勃太空望远镜和环球GPS系统,都是人类生活中的“媒介”。可以说,没有媒介,就没有网络社会,也没有现代生活。现在人们所谓的“媒介”有如下几种划分形式:

第一类是将媒介看成是人类传播活动得以进行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如语言符号、手机、电视机、收音机、卫星、报纸等。

第二类是将媒介看成是进行人类社会传播活动的某种组织形态,比如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机构、报纸发行机构等。

第三类是一种广义抽象的概念性阐释,一般接近于某种比拟,在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信息之间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发生某种关系的“中介物”都可以被视为媒介,这是一种宏观抽象的广义媒介观点。

第四类比较偏向于结构—功能主义的描述,往往把媒介解释为某种结构具有的功能或特点的呈现,是物质实体和其功能或者特点的统一体。比如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以及拉扎斯菲尔德的“媒介是一个自然的没有任何偏向的工具”等。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网络社会的形成实际上是高度技术化的互联网络产生、发展的结果。随着使用的深入,网络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高度媒介化的网络社会的显著代表之一。网络文化的形成就是网络社会中网络发展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表征,是网络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技术文化”。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文本,网络文化也是如此。只有存在一定形式的文本,某种文化才具有了被传播、扩散或流行的载体。比如玛雅文明虽然消失了,但是由于存在纪录玛雅文化的金字塔、怪异的象形文字以及图画等,我们才能了解玛雅文化的特点甚至玛雅人的世界观。这些保存至今的石刻、雕像和文物等就是理解玛雅文化的“文本”。

网民作为网络上的活跃群体和个人,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内容,是网络内容的最重要的发展动力。这些网络内容就可以视为“网络文本”。网络文本就是指网民用于信息的生产、处理和传播的,由可视听化的语言符号或图像所组成的载体的总称。网络文本是网民网络活动的直接对象,是网络文化得以建构、呈现和表达的基本载体。网络文本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就是具有丰富创造力的网民。网民作为网络和现实之间的中介,使现实和网络相互反映和影响,使两者成为“相互反映的世界”,即所谓的“媒介真实”和“客观真实”

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图来表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实线表示发生直接联系,虚线代表非直接联系的相互反映关系。

就目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来看,网络文本主要由语言符号和图像(包括视频、影像等活动图像)所组成。其中,网络语言符号是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信息载体,是网民交流互动的主要手段。网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会通过网络文本体现出来,并且建构和呈现着网民的自我。网民一方面通过一些独特、具体的网络文本区隔出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不同,另一方面又利用网络文本来建构和呈现其自我或者自我意识,使之符合网民所处的具体的网络活动语境。

网络文本传播与网络互动的语境是分不开的。不论网民如何生产和传播网络文本,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参与网络上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网民与网络文本的互动、网民与网民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网民参与的群体互动。在不同互动语境和条件下,网民对网络文本的生产和传播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另外,在MSN上与好友的互动需要更多地运用双方都能明白的网络语言符号,而且能够表现自己的立场或观点等个人特征;在QQ群的群体互动中可能更多地运用表情符号和非规范语言;而在论坛发表帖子时,可能要视该论坛的风格和主题运用不同的文本形式,比如关于日本动画的论坛多用从日语中借用过来的语言,诸如“萌”、“萝莉”、“暴走”等。再比如制作字幕就是对既有网络文本的二次制作,其制作的文本并不需要体现自己的个人特性或者立场与观点,而只需要符合影视节目的剧情和安排。但是客观来说,确实是建构了一个“字幕组成员”的网络我形象。各种不同的情景要求带来了对网络文本不同的传播需求。

一、网络语言符号

在组成网络文本的主要形式中,网络语言符号是使用最多、运用最广、传播最快的基本信息载体。从符号学和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和“符号”这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通常认为,语言是一套具有特定规则、结构和功能的表意符号系统。而符号是指系统化地被人类用来传达、意指、负载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还有学者认为符号是通过联系、类似或惯习来代表其他事物的某件东西,尤指代表抽象东西的实体。总体来说,语言和符号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不过,从更加广义的视角来说,语言系统从属于符号系统。

在网民的网络活动中,语言和符号都是网民用于表意的一部分,网民并不刻意去区分“语言”和“符号”之间的区别,本书将网民在网络活动中所使用的、可视听化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所有语言与符号形式总称为网络语言符号。网络语言符号在各种不同的语境和互动情景下又有很多不同的存在形式,主要分为符号类和语言类两种,每一大类下又存在几种主要形式:

1.符号类

这一类主要是网民用计算机最容易打出来的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和字母符号以及符号组合,用于表达自己的态度、情绪和感受等。由于具有简便易行、组合方式多样、生动有趣等特点,网民们创造了大量此类网络语言符号。特别是在网络人际交流中比较常见,网络上甚至还有专门的教程。可以说,符号类的网络语言符号是“不怕打不出,只怕想不到”。其主要形式有:

(1)字母形式。主要以英文及拼音组成的缩略语。这种形式起初是网民为了提高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式,但是由于相互模仿和传播,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这类缩略语不同于规范的英文缩略或拼音缩略,而只是把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或词组等通过首字母简化,以达到快速便捷地将网民的意思表达出来的目的。常见的如用于称呼的GG(哥哥)、PLMM(漂亮妹妹)。也有用于粗口的,如BT是“变态”的缩略,PMP是“拍马屁”,ORZ代表“我服了”(象形一个人跪服于地)等。

(2)数字形式。主要通过抽象的数字经过富有想象力的排列,组合在一起,言简意赅地表示一些诙谐活泼、轻松愉快的心情等。比如最常用的88表示“拜拜”;5555是“呜呜呜呜”,代表哭泣;94代表“就是”,520表示“我爱你”等。

(3)标点形式。即运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一些情绪性意义。如连续的感叹号“!!!!!!”与问号“??????”表示强烈的语气,即非常惊讶和强烈的追问;而省略号表示“无语(通常遭遇无法回答的问题和尴尬时用)”或代替不便明说的话等。“∶)”代表微笑,“∶(”代表发愁,“==”代表不明白等。这些符号是由键盘上一些简单的标点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具有强烈的象形意味。

(4)多种符号组合形式。除了上面的一些单纯由字母、标点或数字组成的网络语言符号外,还有很多是经过多种符号组合而成,通常用于态度和情绪的表达,具有比较强的形象性。比如“b4”意指“鄙视”;“w4”代表“无视”;“T-T”表示哭泣的脸上双泪长流;“︰-D”表示非常开心地咧嘴大笑;“*^_^*”代表非常高兴;“︰-P”吐舌头等。

2.语言类

这一类主要是网民根据具体语境的需要,通过改造、意译、变形、通假、借用、混用甚至生造出一些文字来建构或表达自我感受的各个方面,从感情、立场、态度到认知等无所不包。其主要形式有:

(1)网络通假字。这类文字通常是由于输入法的拼音识别问题引起的,但是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渐渐传播开去,成为网络语言符号中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字。比如“大虾”应该是“大侠”,意指乐于助人的网络技术高超的人;“斑竹”应该是“版主”,意指某网站的管理员;“杂拌”应该是“咋办”,即怎么办等。

(2)外文趣译。汉语中有一部分语言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可口可乐、万事达、沙发等。网络上的外来词汇也相当多,特别是在一些网络计算机专用名词上。网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得一些外文的译法相当有趣,比如电子邮件的英文E-mail,就被网民翻译为“伊妹儿”,增加了收发邮件的情趣和联想;Yahoo被译为“雅虎”,该词英文出于《格列佛游记》,原本指低级野兽,后来通指外来无经验的游客,这与很多初为网民的人的自身状态非常接近,这一译法更增加了网民使用这一搜索网站的审美情趣。类似还有“猫”指调制解调器(Mode),“黑客”指网络破坏者(Hacker)等。

(3)引申。网民通过对一些既有词语的引申来建构和创造一些新的用法和意义,体现了网民求新求变的心理。比如,“晕”表示对某件事的预期落空或者失望等;“菜鸟”指网络水平不高的网民;“恐龙”指外形不佳的女网民;“青蛙”指外形不佳的男网民;“楼上”、“楼下”指“我”发的帖子前面和后面的发帖者;“蛋白质”指被认为是混蛋、白痴和神经质的人;“灌水”指连续的毫无内容和意义的发表或回复帖子;“拍砖”指对发帖者发布的帖子进行攻击或否定等。

(4)混用。即混合了多种语言或者符号组合而成的网络用语,通常网民用于强调自己的感受。比如“I服了YOU”就是用于表达对交流对象的无奈和失望的感受,带有贬义和蔑视的意思;“你真是个286!”指反应迟钝、思想观念落伍的人;而“我还看到了帅哥,哦耶……!**”则是表示自己的兴奋等。

同类推荐
  • 小兔彼得

    小兔彼得

    在英国乃至世界的卡通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兔子形象经久不衰,他就是彼得兔。这只可爱的兔子一直给无数孩子甚至成人都送去了数不清的欢乐!你手中的这本《我的图画书:小兔彼得》是一本经典绘本故事!小兔子彼得与本杰明、顽皮的老鼠、小猫汤姆……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活灵活现。充满灵气的文字,妙趣横生的插图,原汁原味地呈现,一切都是非常精彩!
  • 课程力:成就卓越教师

    课程力:成就卓越教师

    教师职业需要各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被激活、被唤醒,需要一直进步和不断提升。这种潜在的可以持续提升的内驱动力,便是课程力。全书各章节,围绕“人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课程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的核心理念,围绕效能意识、发展意识、精品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等探寻课程力的提升,同时兼谈教师教育思想、学生需求、教师行为、教材教法、课堂信息、生态课堂等“元认知知识、能力和策略”的建构。此书乃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课程力协同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系卓越教师专业修炼的黄金教材。
  •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雨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雨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 安全教育三年级(下)

    安全教育三年级(下)

    《安全教育》系列编写的是孩子安全教育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及心理特点编写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阐述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人格塑造、恋爱心理、挫折心理、情绪与自我调控、网络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危机应对与生命教育等问题,并针对高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调适方法。
热门推荐
  • 魂武大域主

    魂武大域主

    道生于晴,逆转乾坤;屠天之威,何惧杀戮;以废材之身,机缘巧合下踏上修者之路,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坚守最初的守护,激战天地群雄,步步维艰,从未放弃,最终登顶巅峰,成就域主之位。
  • 霸隋

    霸隋

    暂停更新了,前面的写法很有点问题,但这书的构思耗费了我许多心力,等新坑挖完后,会改个写法,换个名重写,万分抱歉!
  • 那年,青春留下的感动

    那年,青春留下的感动

    少男少女们那挥洒汗水的成长路。。。。。。。。。。。。。。。。。。。。。。。。。。。。。。。。坑
  • 将门女:先从军后入宫

    将门女:先从军后入宫

    为保家族生存,她不得不女扮男装混进军营。本以为从此孤单影只一人飞,却不想和传言中不近女色的某皇子纠缠在了一起……期间共闯诸军私库,一起抵御外敌,经历了九死一生。一辈子的好兄弟,却不料一朝身份被破,很快便被对方吃干抹净……可是说好的不近女色呢??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倚水抱琴梦流年

    倚水抱琴梦流年

    三株神草,四件仙器,遗落凡间,留下千百年爱恨,琴道,炼道,涅槃或疯魔,转念之间,无主孤魂,午夜梦回。古琴长鸣,又是否能拯救,化作寒冰,化作劫灰,千年死寂的孤魂。
  • 化剑问灵

    化剑问灵

    天生异体无法修炼,而因为上古神兽睚眦让他一步步迈向成功。
  • 反穿之放开那个皇位,让朕来!

    反穿之放开那个皇位,让朕来!

    左有重生狠辣的女配,右有本土第一的女主,中间乱入一个个想要攻略朕的穿越女——作为一个宫斗文里的皇帝,朕表示:朕已看穿这一切......
  • 天灾终将降临

    天灾终将降临

    我是那个世界的残存之人,是末日之中的幸存者毁灭之前的梦境让我进入了新的世界我也许需要找到回去的方式,或者我需要留下来保护好这个世界浮若千世,天道唯存我即是天道,我即是天灾天灾终将降临
  • 帝王非常道

    帝王非常道

    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犹如一条蜿蜒不断的长河,曲折而又浩荡。在一场场的历史演绎中,各朝各代形形色色的事件在一幕幕地上演,无数的帝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正是一个个段落中的主角。而他们的为人处事、选人用人以及战场上的智慧等等超出常人的非凡做法,都为自己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学神谈个恋爱呗

    学神谈个恋爱呗

    楚逸南问苏洛栀“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苏洛栀头也不抬的回答“我崇拜的男生”楚逸南“你长大之后想要学什么专业?”苏洛栀“这不是明摆着的,学医呗。”楚逸南“学什么专业?”苏洛栀“外科”从那以后楚逸南从学渣变成了学霸,从学霸变成了学神。为了喜欢你,我拼命的努力,努力变成你喜欢的那个人。1v1超级甜。女主超帅,男主超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