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08900000051

第51章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理论实质——“情境诠释演播”(3)

这里点出的“telling”、“re-telling”以及“genre”,使得以广播电视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的庞大体系及主持人功能得到了凸显。按照Denzin的研究总结,广播电视传播构成了每天的意义系统,这一体系的运作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结构(同上,第79页):“1)The meaning systems of everyday life divide between the personal and the biographical.2)the technical knowledge discourses of the physical and human sciences.3)th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local and popular culture,and 4)the emancipatory,populist discourses of protest.”而依赖如此的四种结构建立“填满”受众每天日子的“视听”意义,又是主持人以“telling”和“re-telling”的具体方式通过多样化的“genre”完成的。所以,Denzin对这四种结构的进一步分析,使得处于传播体系中的主持人驾驭“能说”方法有了规范化的分类。他这样分析道(同上,第79页):

These discourse structures are increasingly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electronic media,producing a new“videocy”,or language of the visual video image.This language displaces the earlier forms of literacy based on orality and the print media.It introduces a new set of media logics and media formats.These new formats alter the person's relationships to the“real”and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real.They maintain a narrative and epstemological commitment to the simulational logic of the third stage of the sign.They serve to turn the individual into a new cultural object;an object who produces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ultural texts via the new information formats.At the same time they become new vehicle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official ideology.

对于使用非母语英语进行节目主持而要求达到的“口齿伶俐”、“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展示的“能说”,实际上就是以我们一直秉持的“narrative”(叙述、讲述)方式来适应多样化的、节目内容建构的“情境”。

2英语节目主持人的“能说”形成的渠道

虽然在受众的眼里,主持人的既到位又流畅的语言表达是“出口成章”、“情随心动”的表现,但是,对于呈现出这种语言能力的主持人来说,实际上是经过长期不间断的训练积累而成的。

那么,这其中的方法或途径是什么呢?

在这部分里,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形成主持人职业化要求水准的“能说”的方法或渠道。

2.1原文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

由于主持人在节目中通过“能说”体现的语言组织方式最终落在“串词”上,所以,“能说”的前提是手中有了通过编导或节目特邀撰稿人书写的文字内容,而这些文字内容,是经过编导或撰稿人精心推敲后完成的。当然,在主持人的处理环节上,还是需要与编导或撰稿人一次次商榷之后,根据主持人的语言处理、表述习惯修改和润色后,呈现给受众的“口语化”讲述体。

这一过程可以借用Denzin的术语“原文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来得到理论的解释。首先,在处理文本化的“串词”时,要求主持人调动所有的积累来获得正确的理解,而这一理解又是涵盖“口语化”的集情感、语气和清晰表达于一体的完整结构。对于如此的要求,Denzin对其有这样的解释(1992,第82页):

The textual analysis of meanings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variety of reading strategies(feminist,semiotic,hermeneutic,deconstructive,psychoanalytic)with examine how a text constitutes an individual as a subject in a particular ideological moment and site.…Such textual readings attempt to show how specific texts create their particular images of subjects and their experiences.

从Denzin的解释中,我们发现了主持人在进行“原文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时需要达成的目标,即:如何将文本化的语言转化成适合广播电视传播的“形象化”语言。这也是为何受众会感觉到,通过主持人说出来的话是充满画面感的。毕竟,主持人的任务,就是以最令受众开发想象力的语言表述方式来完成传播任务的。Denzin接下来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更具启发的总结(同上,第82页):

These readings attempt to examine the narrative-writing strategies that structure the texts'treatment of text and author,presence and lived experience,the real and its representations,and the subject and intentionality.

这一总结,就进一步强调了转到主持人手中的文字化“串词”,实际上是编辑或撰稿人在遵循广播电视节目报道的写作规范的前提下而完成的,所以,在主持人的第一印象里,手中的文字稿就已经具备了“朗朗上口”的基本状态。当然,在“英播”对主持人的培养理念里,就强调了集采编播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所具有的“编辑”和“撰稿”能力。加之,如此的主持人时常是在完成亲临现场的采访后,对采回的素材进行编辑和内容“串词”的书写的。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主持人在对整个聚焦的报道时间进行了“从头到尾”的“文本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经历了这样的阅读过程,由主持人呈现给观众的“能说”内容,就更是发话人自身从心底“油然而生”的表述体。

不言而喻,主持人的“能说”,不仅仅是对语言进行符合广播电视新闻学要求的规范化组织,更是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后又融合“恰当”的情感因素后的表述体。那么,这一“表述体”就成为主持人需要完全掌控的部分。在涉及相关理论的描述里,这一“表述体”由术语“告知体”来体现。

2.2告知体(The telling)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丰富多彩化,除了“硬新闻”主播的单纯播报化处理外,他种节目形态的主持人的处理方式更趋向“平民化”的“亲和力”。如此的趋向,使得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更显“生活化”、“叙述化”。这样的语言表达出发点形成的“口语化”节目“串词”,就是面对受众而建立的“告知体”了。

因为是告知,所以,主持人心理定位引导的神态、语气、语速及词语的选择,都更加平实而显生活化了。那么,这一“告知体”所具有的效应是怎样的呢?Denzin对“告知体”(The telling)进行了这样的解释(1992,第84页):

At the level of the telling of the experience,interpretation focuses on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self-stories that people tell one another.Self-stories are told in the“context of a specific set of experiences,”while personal experience narratives are“stories people tell about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elf-stories make sense,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lling,of the self and its experiences.Personal experience stories frame self-stories within larger narratives that connect the self to the oral tradition of a group,family,or relationship.

可见,“告知体”(The telling)所涵盖的范围,也是为主持人的“能说”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当然,这一“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情境”衬托的内容构成的。也正是这些不同的内容,使得主持人的风格就具备既有主持人自身魅力的一面,又有了受众眼里“艺术化”的表现。

然而,主持人的“能说”又不仅仅局限在节目本身上。毕竟,今天的广播电视传播已经完全不是固守于某地、某国的范围内,而是向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如此的传播生态,使得主持人的“告知体”(The telling)走向了受众看不见而又离不开的媒体传播市场里。

由此,就形成了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能说”,又成为书写“语言化”的人物故事,表现为“自传”或“别传”形式。于是,就有了符合媒体传播特点的“声像化”文化产品。这样的将文化产品通过媒体传播输送进全球化传播市场的载体,就是今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对外广播”。进而,由主持人的“能说”建构的“告知体”以卫星传送为载体,形成庞大的“文化产品”输出的局面。

2.3将报道转化为文化产品(Turing stories into cultural commodities)

当以广播电视节目为载体而呈现在受众面前的主持人的“能说”建构的“告知体”,成为媒体传播之“文化产品”后,就具有了“商品”的特质。既然是“商品”,就需要“包装”。在以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呈现给观众的“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包装”,就是节目赖以立足的“风格”或“叙事结构体”。对于支撑对外广播的节目形式“软新闻”类来说,“社会新闻杂志类”就具有跨越文化疆界的传播能力。这也是今天对外广播将报道转换为文化产品的丰富矿藏。

Denzin对以“社会新闻杂志类”形式表现“软新闻”的广播电视节目转化为“文化产品”的现象,进行了这样的总结(1992,第85页):

…news magazines purport to fill out the glossed stories of the daily news with versions that connect and join people.Often these are about people,and they may evolve into(auto)biographical texts.Conversely,some news magazine stories condensed from biographies and autobiographies.Such magazine accounts express valued forms of subjectivity.…In them,the self becomes both a commodity with an exchange value and a new cultural subject.These subjects becom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lf-models for other members of the culture.

不言而喻,当新闻人物或事件被以体现“软新闻”类型的“社会新闻杂志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呈现给受众后,就已经成为了媒体传播文化产品。那么,这种产品具有的影响效应是在受众群中间的个体形成的。这种影响效应的产生,既有被聚焦的人物或事件本身的“新闻效应”,又有主持人建构的“告知体”具有的使受众有效接收的因素。

撇开节目聚焦的人物或事件具有的“新闻爆炸性”因素不谈,实际上,单就主持人在这一传播环节上所起的作用而言,是采用了“能说”前提下建构的“告知体”提供给主持人担任“讲故事者”(storyteller)的创作空间。这里的“创作”,并不是指主持人可以对“故事”进行创作,而是对如何讲述故事进行风格的“创作”。如果说受众对很多主持人形成的独特播讲魅力念念不忘是大家都有的体会的话,那么,形成这种体会的,就是主持人经过思考后,对故事的播讲方式进行了艺术化创作的结果。

同类推荐
  • 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借助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势推力,宁夏新闻出版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传统新闻出版业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传统新闻出版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扩大,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和数字印刷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大发展成就大事业。宁夏新闻出版产业的崛起,新闻出版企业的壮大,促进了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不断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追求!也是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节目创优的意义也是人所共知的”。
  •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辅导员工作实务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有关主题。
  • 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有效课程管理概论、课堂学习纪律管理、课堂管理与问题行为、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操作、课堂管理行为的基本技巧、实用课堂时间与空间管理行为、课堂教学中的节奏控制技巧、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控制技巧、控制教学偶发事件的技巧。
热门推荐
  • 遇见你我此生足矣

    遇见你我此生足矣

    正值青春年华的她在篮球场上遇见了球场上风姿飒爽的他他为她挡下一球,从此她就认定了他,开始一系列的穷追猛打。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她成功的追到了他,他成功找回了她“嫁给我,好吗?”他在她25岁时给了她盛大的婚礼并许下承诺:遇见你我此生足矣
  • 重生之学霸君

    重生之学霸君

    如果重来一次,你是否愿意平凡下去?一块看似普通的公交广告牌,给了唐婉一次重来的机会。老天,你要玩儿死我是吧?既然这样,那我就陪你玩玩儿看。看唐婉如何学渣崛起,逆袭学霸,迎娶人生“白富美”,走上人间巅峰。
  • 今日出门昨夜归

    今日出门昨夜归

    这是一个巨大的超赵人类文明能力的石窟群。但在厂窟周围却生活着群几乎被现代文明摒弃的穷孩子。一个名叫路云天的奇人在这里自筹资金办起了一座初级中学。路云天突然被害而且遗体不翼而飞。同学们在追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扑朔为离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事件,使大家的探秘过程,变成了对宇宙、对人性、对生命的寻觅和领悟……二十多年前,著名作家竹林曾以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轰动全国,并得到了茅盾、冰心、萧乾等前辈的激赏;二十多年后,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度出发,以优雅的、意气风发的姿态行走在科幻、魔幻与现实主义之间,为当代中学生讲述了一个奇妙诡异、大气磅礴而又充满了诗怀画意的故事。
  • 无敌从诛仙开始

    无敌从诛仙开始

    打卡第一天,获得独孤九剑打开第二天,获得降龙十八掌打卡第三天,获得灵石一块打卡第四天,获得灵石三块不知不觉中,陈渊发现自己已经无敌了进去的世界:诛仙(正在进行中)→花千骨→水浒传和倩女幽魂融合版→九叔世界→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和石敢当融合版→封神
  • 都市外星人

    都市外星人

    人称“木头”的苏牧然是个单纯的小伙,从不相信怪力乱神,平行时空等任何超自然现象。但是某天之后,他发现在同一个身躯内有两个自己,一个弱到忧伤,一个强到飞起。于是他凌乱了。“小伙子,不要迷茫,要相信科学,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从倒数第一到高考状元,从一无所长到无所不能,从不名一文到权倾天下。你告诉我,哪门子科学能解释?”“当然是科学滴,不过么,超出了地球文明的范畴,说了你也不懂。”纯洁的木头被带坏了:挣扎无意义,不如躺下来好好享受。不是哥故意扮猪吃老虎,只是本性低调,你们非要来惹我。哎,可怜的地球人......
  • 残月似弓

    残月似弓

    他对她有四次印象。第一次,在江南,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进了他的心。第二次,他为后,她轻蔑地与帝斗嘴。第三次,他被困,她以笑对敌:“想嫖我父君,问过我没有?”第四次,她胜战归来,笑对他说:“我知道你想篡位,我助你为帝,你嫁给我。”从此,他注定只爱这个女子,生生世世。
  • 灰色北极星

    灰色北极星

    如果这个世界,已没有色彩如果这个世界,已没有留恋如果这个世界,已没有幻想那么就去放纵,为自己找点精彩那么就去尝试,为自己找点映像那么就选离开,为自己结束现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现代人的三国战记

    现代人的三国战记

    一个现代人遭遇地外文明穿越到三国的故事。在这个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时代,除了军阀混战之外,竟然还有一个神秘的文明试图统一整个华夏大地。身处乱世之中,如何守护华夏文明不被破坏?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甚至如何苟全性命,都是需要慎重抉择。一个现代人在无数次的挣扎与磨炼中不断成长,从起初的懵懂无知,到最后的担当大任,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 中国奇异档案记录

    中国奇异档案记录

    1871年,广西出现神秘的僵尸,屠戮上百无辜村民;1934年,辽宁营口天空上掉下一条神话里才有的“龙”;1956年,诡异的报警电话,敲开恐怖的上海老宅,林家宅37号的门……中国往事悬疑事件探秘篇,惊险讲述!南京大学刁爱青碎尸案至今结论未定;死不瞑目的红衣男孩遭遇了什么;已;DV影像中惊现逝去护士身影,是恶作剧还是幽灵现身……中国现代灵异事件,真相待解。1977年,神秘飞人背负黄延秋三次飞跨全国;1994年12月1日凌晨3时,贵阳都溪林场惊现“空中怪车”惊醒附近居民;1985年,甘巴拉雷达站的一位值班士兵发现雷达站探测到百万平方米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