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981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一、研究概况

1866年,《形态学大纲》在德国面世,在这本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首部教科书中,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提出了“生态学”(德文为“Oikologie”)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关系的一般学科”。作为专门研究生态现象的生态学自此起步。后来,在生态学定义中又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观点,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时至20世纪30年代,已有不少生态学著作和教科书阐述了一些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论点,如食物链、生态位、生物量、生态系统等。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现代生态问题愈发醒目。20世纪初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危机引发了西方知识界、理论界的深度反思,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乃至哲学、神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开始逐步加入到生态问题的探讨中来,生态学开始了它的“人文转向”,而“生态”与媒介的结合最终培育出“Media Ecology”(直译为“媒介生态学”)这一媒介研究的分支学科。

1934年,技术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出版了其代表作《技术与文明》,在“技术与文化”关系的论述中最早包含了“Media Ecology”的思想。由于芒福德的研究涉及了对整个科技文化体系的批判,因此我们倾向于将其看做是整个媒介生态学的奠基人。

《媒介生态理论:人类传播系统研究理论集成典范的规划化》(另译为:《面对媒介生态理论:人类传播系统研究理论范式集锦》)是关于媒介生态学这一领域的第一部主要文献。在这份1973年的博士论文中,作者克里斯汀·尼斯纯(ChristineL.Nystrom)将刘易斯·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的论述作为媒介生态理论的基础。在威廉·昆斯(William Kuhns)1971年编纂的“主要媒介生态学者名录”中,也将芒福德名列首位。

继承芒福德的基本思想,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发展了“技术决定论”。他认为,媒介是技术的主要代表,媒介的产生会极大地改变人们感官的均衡状态,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环境,影响社会的发展。由此立意,麦克卢汉与英尼斯共同创建了传播学的“媒介决定论”。

“Media Ecology”这一术语由麦克卢汉首创,而真正衍生成一个学科则要归功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许多学术著作在波兹曼的领导下得以整合,形成了媒介生态学的经典理论基础,并在纽约大学设立研究学位课程,最初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对传播的影响。

近年来,这一学科引入国内,代表作品主要包括: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保罗·莱文森的《数字麦克卢汉》、《思想无羁》、《软边缘》和《手机》,约书亚·梅罗维兹的《消失的地域》,詹姆斯·凯利的《作为文化的传播》,等等。

在引进之初,我国学者将“Media Ecology”直译为“媒介生态学”,旅美学者林文刚亦同。但这一“媒介生态学”与国内学者首创的“媒介生态学”在研究取向上可谓大相径庭。

从整体上看,西方学者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或者说是以媒介为代表的技术力量对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影响。二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反思技术理性,企图恢复人的本性和人类与社会各子系统和谐健康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互补关系。两种研究都以人为中心,同时都围绕着技术或者媒介技术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媒介本身作为一种生态环境,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部分。在他们眼里,“媒介生态”概念实际上就是将“媒介本身视为一种环境结构”。也就是说,“Media Ecology”等同于“媒介环境”,这与波兹曼定义媒介生态学是“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从上个世纪中期至今,日本学者在指称“Media Ecology”时长期使用的亦多是“媒介环境”这一概念)。此类研究在西方学界已经有比较深厚的学术根基,也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基本上属于宏观研究和文化研究。

我国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起步于传播学者的主体自觉,与美国学者发起、延续的媒介生态研究和日本学者开展的媒介环境研究并无内在渊源。从研究伊始,中国学者们的关注点即不谋而合,侧重于媒介生存发展的环境方面。邵培仁关于媒介生态研究的开山之作《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等,张国良的媒介生态的实证研究课题“关于上海市民媒介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童兵的《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张立伟、李之侠、杨飚、邓斌的《入世一年四川传媒生存环境的变化与基本对策》等文章都是类似的研究意向。甚至台湾学者臧国仁在1987年提出的社会相对论,也是探讨传播生态环境中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传播媒介的影响的。崔保国在《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对当前国内外媒介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比较,并得出结论:“中国学者的媒介生态研究意识是原发的,而不是引进的,从一开始学者的关心就侧重在媒介的发展生存环境研究方面”;“我们国家的媒介生态学研究目前的切入点,主要立足于媒介,方法上接近政治经济学和媒介经营管理学。”

尽管目前国内媒介生态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框架尚显模糊,但从本质上,我们已可以把它视作是“从生态想象介入传播研究,在负责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的一个领域。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深圳大学的何道宽、李明伟和丁未三名学者考虑重译北美“Media Ecology”学派的中文名称,在与台湾政治大学的陈世敏和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的林文刚两位教授经过几个月的切磋后,决定根据该学派的根本性质和主要追求——强调人在媒介研究中的作用,研究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将译名替换为“媒介环境学”。2006年,林文刚在其编撰的《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一书中,正式启用此名。2007年8月,在中国传播学高端学术研讨会上所做的主题讲演《三代学人的薪火传承》中,何道宽谈到“Media Ecology”学派的历史传承,也统一使用了“媒介环境学”这一译名。

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概念的时候,“生态”一词系指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这里,环境是“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外界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的总和”。至于媒介生态,与媒介产生互动关联的环境则可以被看成是媒介生存的外部生态因素,比如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这些因素和媒体的互动构成完整的“媒介生态”。

长期以来,西方的媒介生态研究将论述集中于技术或者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忽视了人类社会中诸方面生态因素对媒介所施以的作用力,尤其对起决定性作用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分析十分薄弱。而这些被忽略的部分恰是“媒介生态”构建和发展的重要凭依。这显示出西方媒介生态理论的不足:没有体现“媒介生态”的互动性,仅专注于技术理性的批判和人文主义的反思,而忽视了社会控制因素对媒介的反作用,在“诠释现实时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雷蒙德·威廉斯曾经批评过这种倾向:“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忽视控制和使用媒介的机构和人,断言媒介的技术特征决定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避而不谈社会意图问题。”

由于起步很晚,中国在媒介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与西方相比显得薄弱得多,特别是对理论的本体进行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很少。但我国的媒介生态研究是以媒介为中心开展的,这与西方媒介生态研究形成了互补——如果说西方的媒介生态研究关注“作为环境的媒介”,国内的研究则侧重“媒介的生存环境”,两相契合则能完成“生态”原初意义上的“互动”。我国的媒介生态学主要研究影响媒介存在和发展的一系列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等,这种取向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和媒介状况联系紧密,更符合国情。

同类推荐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精典教育-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精典教育-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 领导干部讲话稿写作大全

    领导干部讲话稿写作大全

    本书紧密结合现代领导公务的实际情况,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会议主持词,工作会议讲话稿,工作汇报,会议交流讲话稿,慰问讲话稿,节日、庆典致词,礼仪、文体活动致词,庆祝、纪念会议讲话稿,领导竞聘、就职讲话稿,领导述职、离职、调动讲话稿,我们选用了最新的、适合各个阶层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需要的例文,以便于现用现查。全书内容丰富详尽,分类科学合理,表述通俗易懂。对每一个文种都设置了定义、作用、写作指导、写作特点和范例几个板块,既有简明的理论概述和具体写作方法的指导,又有写作注意事项和范例可供参考、借鉴。这种融理论知识和写作方法为一体的编排体例,适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 语文知识小丛书:词与短语

    语文知识小丛书:词与短语

    我们说话是一句一句地说,为的是一句话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一句话又常常是由几个小单位组成的,每一个小单位能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这样的小单位便称作“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随身带着毒舌系统

    随身带着毒舌系统

    一梦醒来,莫尘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濒死的乞儿身上,饥寒交逼,就在莫尘绝望临死之际,系统突然开启,自此,他走上了一条绝不为凡尘的不朽之路。然而,苗疆王室之乱,魔世入侵之灾,以及穿越前地星被历史掩藏的人魔之战,莫尘手提墨狂,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汹涌的暗流之后,他两世为人的身世之谜,也是被逐渐揭开。
  • 大明江南王传奇

    大明江南王传奇

    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弘光小朝廷岌岌可危,此时,南直隶扬州通州,江海大地一支新式军队正在悄然崛起,大明因此而变!
  • 诸天玄光

    诸天玄光

    倚天世界,他武道初成,开创大明!龙蛇之中,他拳压无敌,武道称宗!大唐世界,他手捏生死,拳破虚空.........聊斋之中,超脱生死,铸就轮回.........张云霄穿越世界,一步步强大自身,超脱诸天!
  • 万神时代一

    万神时代一

    “女娲者,古之神圣女也,万神之首,万神之神。”没想到颛顼称帝,绝地天通以后我还能在凡间遇见女娲后人……
  • 斗罗之破晓咏叹调

    斗罗之破晓咏叹调

    “光明是一切的意义,这就是我为之奋战的原因。”算是群像文,慎入。
  • 我有一座大宗门

    我有一座大宗门

    雪复行商路,危及清水宗!江小白只想做个无忧无虑的少宗主,种种花,养养草,看看仙子。当他看到脑海里浮现了这么一句话之时,他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江小白:我真不想做宗主啊
  • 重生之能量为王

    重生之能量为王

    张瀚重生了,这一世,他只想做个安静的护花使者。可当身边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美女,伴随而来的是来自商界、医学界、音乐界、武术界、美食界……接踵而来的挑战。
  • 绝品小赘婿

    绝品小赘婿

    岳母扑通跪下:我还要怎么做,你才能不走?林剑:吐出的唾沫,想吃回去也找不到了!
  • 1988冲向未来

    1988冲向未来

    21世纪——1988,风云变幻的年代,看他如何反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