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95800000024

第24章 网络青年的性心理(3)

(六)网络婚姻

这本是网络设计者戏谑式的成人世界游戏。相互默契的双方在互联网虚拟环境中同居,其具体过程为:网民根据网络中提供的个人信息资料在虚拟社区中寻找所谓的真爱,一旦感情有了归属,便忙于在网络社区中构筑爱巢、注册结婚、度蜜月、生儿育女。

网络同居比一般网络恋情更具有反传统习俗、逃避和释放现实生活压力的心理驱动力,网络家庭好像是一个避风的港湾,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安逸,没有压力,即使在网络同居中出了问题,个人所受的伤害也要比现实中的情感失败所受的伤害小得多,这是网络同居行为在网络青年中蔓延和传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但是,网络同居游戏的消极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

2006年7月27日CCTV《法治在线》播出“当结婚已成网事”节目,嘉宾小楠17岁,辍学。平时最喜欢玩的网络游戏叫《劲舞团》,通过玩游戏,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30多次网婚。他说,网婚就是好玩呗。小楠和飞雪在网络上结婚后,最长的一次是他们在网上玩了五天五夜。CCTV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80名年龄在14到18岁之间的学员,有23%的人有过网婚的经历。其中不少孩子有过十多次、几十次的网婚经历。每次网婚最长维持一年左右,而最短的只维持几个小时就离婚了。56%有网婚经历的孩子选择“会见面”,他们在见面中有的只是聊聊天,有的会有一些亲密举动,甚至还会发生性行为。38%的人表示经历过网婚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现实婚姻的看法。

参加网络游戏,当玩到一定积分时网上“婚姻登记处”就颁发“结婚证书”,以后,他的努力方向就是当上“爸爸”,当积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他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还可能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孩子”。网络“孩子”到一个阶段就会“死去”,死了也不伤心。在这样的游戏中潜移默化产生的冷漠心理,会在潜意识中破坏现实生活中人本能的爱心。

在心理感受方面,网络同居只要付出微小的代价便可以得到超值的精神享受,这样的速成生活,会降低青年实际生活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使青年形成回避现实的自闭人格障碍。同时,由于游戏中可以同时与多人在网络中同居,而不必考虑现实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当这种行为延伸到现实中的时候,会导致青年爱情观以及性观念发生动摇,出现道德沦丧行为。网婚还可能使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从小曲解婚姻,对婚姻产生游戏态度,错误地以为家庭和婚姻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责任感和道德约束。

网络同居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也有值得研究的文化价值。法学家强调,当一种社会现象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存在时,我们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规范和控制,而不是消极地打压和否认,何况,网络同居问题与现实传统婚姻文化的对比,可以给我们很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启发。

三、比较分析网络的影响力

和过去年代的青年相比较,网络青年在性心理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变化?下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对青年性心理有巨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一)三代人的比较

2008年1月16日,有网友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60、70、80年代的三代人的婚姻观,27857人填写了问卷,其中60后4716人,70后10988人,80后12153人。

三代人对爱情的期望值都很高,皆超过了70%。这一点没有差异。但是,与爱人相识的途径,60后首选是别人介绍,完全是现实的传统途径,其他两代人多为周围熟悉的人,80后第二位选择是萍水相逢,其中包含着网络交际的功劳,这是当代青年的独特点。

60后、70后认为婚姻是围城,80后说婚姻是快乐王国。传统的婚姻评价标准非常单一,忠贞、理性、刻板,因此才会产生围城的感叹。

而到了当代青年眼中,由于评价婚姻的标准已经改变,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多元的婚姻体验,所以,婚姻成为他们快乐人生的构成要素之一。

对婚姻质量的评价,首选项都是“凑合”,排第二位的,60后是“不满意”,70后是“很满意”,80后是“比较迷茫”。对于婚后性生活,三代人首选“如鱼得水”,第二是“味同嚼蜡”。这两个问题综合起来分析,说明当前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高了,性生活作为婚姻的重要质量标志,有相当一部分人失去兴趣。这里没有区别出80后青年的独特性,但是也可判断出他们对婚姻的多元化要求。

关于婚外情,60后中30%的人承认有,还有30%暂且没有。70后中20%的人承认有,40%的人在等待。80后中20%以上的人相信彼此忠诚,不会有,其中还有一半的人暂时没有。这个选项说明,婚外情已经比较普遍化,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里应该有网络的因素。80后青年选择“希望彼此忠诚”,这和他们婚龄较短、对现实婚姻生活的状态比较满意有关。

调查显示出的信息,说明婚姻观念在目前社会条件下还是比较一致的,一是希望婚姻稳定,二是感觉婚姻质量不高,存在婚外情的情况。网络对三代人都有影响,但是,对80后网络青年的影响显然更多一些。(二)80后的独特性所谓80后,即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包括目前的青年主体。

他们的婚恋观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湖南商学院骆晓戈教授及蒋秀玲等人于2008年7月到8月发放问卷800份,完成了《当代“80后”婚恋观调查》报告,重点研究长沙市18到28岁青年的婚恋观念。

在认识另一半的途径问题上,19.71%的人是在社交活动中认识的,有34.46%是由同学、同事发展而来,通过网络认识的占20.99%。

这个数据可以对前面提到的调查做补充说明,即青年的婚恋渠道有大约五分之一是通过网络解决的。

对于婚恋形态的多元化选择难题,这里直接给出了答案。有19.55%的人认可网恋,有52.40%的人认可同居,有23.72%的人认可试婚,有22.44%的人认可闪婚。有10.74%的人认可闪离,有10.58%的人认同一夜情。26.6%的人认为婚后一定要贞洁,表明婚姻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性已经淡化了,贞操观更趋向自我感觉,对于传统的“忠贞于婚恋对方”的观念和行为,当代青年态度趋于淡薄。

对于选择维持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76.64%的人选择包容,有73.32%的人选择责任心,有63.3%的人选择经济基础,认为孩子是维持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的人仅为23.88%,说明青年对于孩子在维系婚姻稳定方面不是特别重视。这是一个独特的变化。青年一方面认同闪婚、闪离、试婚、婚外恋、一夜情,一方面却又向往白头偕老的传统姻缘,看似矛盾,但是实际上说明,青年的婚恋观的多元化已经十分凸显。不过,青年追求婚恋的根本目标依然是一生的婚姻幸福,这个目标与传统没有很大差异,保持了一致。由于网络交际导致实际生活圈子缩小,当代青年婚恋的新特点中还有一个相亲的问题。本来有网络婚恋的多元化渠道,青年可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应该不会出现剩女、剩男的尴尬,可是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比较突出。

2008年7月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组织的一次《2005-2008中国相亲现状调研报告》提出,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群高学历、高收入、高身高(俗称“三高”)的城市精英群体,但在婚姻上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理想归宿,一不留神成了大龄青年,即剩男剩女。社会学专家章友德教授认为,剩男剩女现象让越来越多的白领对结婚产生一种焦虑症,认为网络婚恋不可靠,现实交际圈子很小,而且自己的选择标准无法降低,他们认为与其坐等成为剩男剩女,还不如主动出击,趁年轻时有年龄优势而尽早解决婚姻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加入相亲大军。

同类推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处事能力》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创造性思维40法

    创造性思维40法

    本书为阐述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著作,从回顾人类思维实践的历史开始,介绍了思维科学的概况及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规律,以古今中外一百多个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实例,阐明了四十种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概念,应用范围及操作程序。
  •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如何与异性交往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如何与异性交往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趋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产生心理障碍。《如何与异性交往》关于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真实地呈现了不同风格和理论取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的治疗全景。为广大青少年认识自我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获取自我调节和预防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心理障碍的免疫力提供了多种专业手段,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提供了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参考价值。
  • 享受巅峰的经历·心理战略

    享受巅峰的经历·心理战略

    本书是一本高三学生心理辅导书。主要内容侧重帮助高三学认识高考、理解高考,通过心理上的自我认知自我辅导,规划人生、快乐迎接高考,取得高考成功。全书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以心理学基本常识为指导,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帮助方法,和一些心理辅导的操作手段,通俗易懂,富于启发性而且很实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发展、激发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调整不良心态、提高学习自信、培养成功心理素质、引导制订复习策略,等等。是一本适宜高三考生阅读并实践的指导性书籍。
  • 刑事侦查心理学

    刑事侦查心理学

    该书作者在潜心犯罪心理学等学科教学研究二十多年的基础上,近四五年来同武伯欣教授一道或带领学生,将理论研究应用于侦破实践,应用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协助各地公安机关等部门,侦破了不少重特大疑难案件,从而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侦破实践相结合,并参考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撰写了《刑事侦查心理学》一书。
热门推荐
  • 风轻扬,夏未央

    风轻扬,夏未央

    两个人的巧合,总有个人坚持,回到原来的路,住同一个城市。兜兜转转,希望我们依然能为爱坚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语文教学的趣味谚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谚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我的世界之武意世界

    我的世界之武意世界

    16岁少年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世界,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界强者。
  • 那么穆亦漾

    那么穆亦漾

    貌美如花的小美人是一个女汉子,千万不要被她纯真的外表欺骗。能文能武的她一言不合大开出手,打遍大街无敌手;能用拳头解决的事情,她从来不浪费口水;街里街外,人人见了绕着走;爸爸:有事找老三;妈妈:有事找囡囡;姐姐们:有事找小妹;我:有事跟我说;帮哥们追妻,帮姐姐抢夫;可是我的桃花怎么办?苍天在上,祖宗保佑;别急,出门就摘到。
  • 良言一句

    良言一句

    “全学校都知道我喜欢你,只有你不承认。”“我所犯下的错,既然不能弥补,那...再见了。”“明知道和我在一起会有这样的结果,你还是没有离开我。”学校夏梦与她朋友的故事,多故事发展。轻虐,言情。——夏梦·秦寿——白笑阳·赵思琴——夏冬·叶雪——江鸣鹿·陶安雨·苏墨武
  • 我的精灵太可爱了

    我的精灵太可爱了

    【2020年新颖无系统原创精灵文】穿越到了精灵的世界。精灵的属性不仅仅是所谓的元素之间的相生相克,而是有了新的属性,不再是将口袋妖怪之类的属性克制换个皮!全新的精灵,全新的特性,全新的属性克制,多种多样的进化。而这一切的一切从穿越到这个世界开始说起。…………………………标签:原创精灵、宠兽文、训练、对战致敬:神奇宝贝、宠魅、数码宝贝、口袋妖怪、宠物小精灵、精灵宝可梦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海明威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巨匠”,在于他把读者带进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让人类能够尽情地认识自己,并在生活中汲取改善人生、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和力量。没有文学的世界必定是个野蛮、荒凉的世界,而海明威就以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表现手法赢得不朽的声誉。
  • 沉进湖底的那颗星

    沉进湖底的那颗星

    学乐高中,一本升学率最高的学校,冷漠学女孩耿云和超级校草陈辰就在那,原本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因为一次事故,意外成为好友,耿云的好友夏雪,体育特长生杨卓天,年级学长顾陌,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在青春的岁月里,朦朦胧胧,跌跌撞撞,共同迎接高考的到来。
  • 朗朗爱心照沧海

    朗朗爱心照沧海

    一对青春男女在一段旅途中一见钟情,又在旅途结束后翩然分离,却在一起老人撞伤该不该管的社会案例背景下再次相遇,而老人的儿子也一见钟情于那个因善良而惹麻烦上身的女主。男主的白血病又引出医院丢失儿童案离奇骨肉相逢的欢喜结局,最终却还是一场痛彻心灵的三角虐恋——女主到底情落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