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89300000018

第18章 《雷雨》中的人物和结构

张健钟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电视演艺系2004级影视表演专业的三个毕业班,选择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同时排演,是一次颇具挑战性的举动。

排演曹禺名剧,对学生是一次有益的文化洗礼,剧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有利于学生表演技巧的提高。以我视野所及,同时上演曹禺的“三部曲”,在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舞台上,实属罕见,诚为可喜可贺。

经典名作就是如此,常读常新,是个永远放射生命力的活体,可谓“说不尽的曹禺”。看毕业演出,又是读了一遍曹禺。

我也算是写过几个剧本的剧作者。曹禺剧本是我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的。我读戏和写戏的体会,最重要的是两个环节:发现人物和发现结构。

发现人物,我指的是:剧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概括出某个特定的性格特征,在特定的行为动机引导下,产生了人物特定的行为,从而表露出性格命运的新的社会意义和作家的美学态度。这种个性化的发现是其他作家作品中还没有见到的,或者虽然见到过,却又有不同的表现侧面。我把这个创作过程,叫做“发现人物”。

曹禺先生非常重视“人物第一”的创作原则。他说过:“我倾心于人物。

我总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而刻画人物,重要的又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动作、发展、结局,都是来源于这一点。”人物是曹禺剧作中最闪光的亮点。

曹禺在《雷雨·序》中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得真切的,是周繁漪,其次是周冲。其他如四凤、周朴园、鲁贵、都曾在孕育时,给我些苦痛与欣慰。”又说:“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极端’和‘矛盾’是《雷雨》氛围里两种自然的基调,剧情的调整多半以它们为转移。”

繁漪爱一个男人爱到可以容许他带上另一个女人,这是她的懦弱的一面;又可以强硬到引爆了整个家庭而同归于尽,恨得使人觉得阴鸷可怖。懦弱可以解释她何以会被周朴园引诱而至于窒息,强硬可以理解她不甘于受两代男人的欺诲而做出被视作疯狂的反抗。

繁漪是《雷雨》人物塑造中的最主要的一个发现。她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但又不是一个自觉意义上的反封建勇士。她具备着一个女人的两极魅惑,既有可尊敬的美丽心灵,又有着可怜悯的乖戾行为。尽管她以雷雨般的热情去冲破桎梏,结果依然抑郁终身,落在火坑里。这样的人物,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见的。曹树钧是国内著名的曹禺研究专家,他在《影视剧创作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繁漪的原型有几个人,最主要的是许某某,是曹禺同学的嫂嫂,她的出现在曹禺心中放了一把火,勾起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和丰富的联想。”另一个原型是曹禺的养母薛咏南,精明、强干,会经营,是武昌一个房主的女儿。繁漪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在于,她显示在中国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的情节也是有生活根据的。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就做过这样的事,在家里很专制,大家都很怕他,是周朴园的原型之一。另一个原型是万家的常客,去德国留学的一个董事长。还有一个是军阀齐某某。最主要的原型是曹禺父亲的好友同学辉,人称“九爷”,也在矿上做董事长,玩弄丫头,又很虚伪。曹禺把这些原型糅合在一起,创造了周朴园。国内另一位著名的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在《〈雷雨〉论》中阐述道:“曹禺的杰出之处,不在于他揭露了一个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而在于他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这正是《雷雨》现实主义的深刻地方。”

据说,在周冲身上有曹禺的影子,当年曹禺也喜欢过家中的一个使女。

发现人物,必然是对生活原型的再改造和升华,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典型形象。

现在,来讨论一个问题,繁漪究竟生病没有?一般的都理解为繁漪没有病,是周朴园强逼她喝药,表现周的专横。根据是周冲说:“我妈没有病。”周朴园却偏偏对周冲说:“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又对周冲说:“我看你的母亲,精神有点失常,病像是不轻。(回头向周萍)我看,你也是一样。”还说:“克大夫是个有名的脑病专家,我在外国认识的。来了,叫她一定看一看。”周朴园当着全家人,逼迫繁漪喝药,冷峻地说:“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这段戏,有两层含义。一是周朴园是关心繁漪身体健康的,在他看来,确实担心繁漪的“脑病”变得严重,精神有些失常,甚至连周萍都不正常,家里似乎预伏着危机。如果完全是空穴来风,硬捏造出一个病来整治繁漪,周朴园人性的一面就被抹杀了。二是周朴园要强行显示家长的权威,维持模范家庭的体面,推行绝对服从,着力刻画周朴园专横的另一面。

我的揣摩,繁漪还是有些“病”的,哪怕是气质上的,例如有些神经质,由于长期的压抑,而表现出有时候的烦躁、莫名其妙的发作和纠缠。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周朴园的长期压制所致,也是近期周萍对“闹鬼”的翻悔和厌恶,导致繁漪精神态度上的某些偏执和突兀。周朴园强迫她喝药,更加重了她的反抗,周朴园更认为她病得不轻,继续施压。在繁漪的表演里加上些“神经质”的色彩,可不可以试试呢?曹禺提供的剧本说明词是“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待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理,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

我们应该深入探究一下繁漪性格、气质、心理上的特征。曹禺在发现和创造她的时候,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和心血,是作为活生生的“这一个”来写作的,决不是某种思想的符号。这个女性当年很美丽,又有文采,被周朴园骗到“囚笼”里后,为了追求感情上的自由,不顾后母的身份与周萍相爱,继而遭他抛弃。她只有死死抓住周萍这棵草,方能逃出这“闷死人”的樊笼。

繁漪经受着两代男人的欺骗、玩弄和折磨,她又不屈不挠,形成她在性格、气质上的敢爱、敢恨,有时又有神经质。过多的纠缠,莫名其妙的决断,甚至歇斯底里,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繁漪的神经质和野性,带有某种长期受压抑、受纠缠而又难以摆脱的女性特有的情绪性表现,形成一种气质上的特征。她的情绪化和偏执的行为表现,其实是一种原始的本能,是一种渴望生命自由的自我宣泄,也是在反复寻求摆脱。

所以,曹禺期望“必须有一种明白繁漪的人,才能把握着她的魅惑。”写戏写到心灵的挣扎,写到气质,真是到了高手的水准了。以往,我们不习惯深入去讨论“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的含义。不久前,看到陈薪伊导演的明星版《雷雨》,大概是女导演排的吧,潘虹演的繁漪就有那么一点儿意思了。我想说,曹禺发现的这个女性形象,能不能叫做“繁漪气质”呢?就像我们称陀斯妥耶夫斯基发现的“卡拉马佐夫气质”、果戈里发现的“赫列斯达可夫气质”,和莎士比亚发现的“哈姆雷特气质”一样。

发现结构,我指的是:剧作家发现了特定人物,即特定的性格命运,还要寻找特定的情节安排、叙述形态来承载,包括行动和冲突的空间安排,如线状(单线、双线、多线)、环状、块状、网状等,开放式、闭锁式或人像展览式等;时间安排,如顺叙、倒叙、插叙、自由流动,以及何为开始,何为承接和穿插,何为结尾;再包括某些手法,如拼贴、错置、并置、意识流等。我把这个构架的过程,叫做“发现结构”。它与“发现人物”相伴而生,却能进一步加强人物发现的表现力。

中央戏剧学院谭霈生教授在《戏剧鉴赏》里说得清楚:“戏剧结构,是指一出戏中情节的安排、组织方式。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情节也是动作的历史,所以戏剧结构也表现为戏剧动作在舞台时空内的组织方式。”

导演和评论家习惯用冲突线、动作线来规范全剧动作,提升主题意义和演出最高任务。

在剧作家那里,好像更多的是考虑戏段的组织。在形象世界里,剧作家脑子里必然是先有人物的几段戏,再努力去寻找最有力地发展这几段戏的承载方式,或是说叙述形态,在这过程中丰富戏段和细节的铺垫和穿插,这是剧作家发现结构的过程。一个有独创性的剧作家,绝不会轻易去重复他人和自己的结构形态。

曹禺就是这样。我们来讨论另一个问题:《雷雨》里哪条矛盾冲突线是主要的呢?提出这个问题的一定是导演和评论家。导演有权利解释剧本,用自己的见解来构成自己想突出的演出形象。评论家也必须回答这个问题,用以来概括自己评述的审美对象。

曹禺呢?我发现在曹禺的所有文章、谈话里没有明确涉及究竟是周朴园和繁漪这一对,还是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一对是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线。曹禺没有说过。

曹禺在《雷雨·序》中说的是:“最早出现、也较觉真切的人物是繁漪,其次是周冲。……我愿特别提出来,只是因为这两种人抓住我的想象。”曹禺在《简谈〈雷雨〉》中又说:“我先写的是最吸引我的一些片段:如第三幕四凤对母亲发誓和以后周萍推窗进入四凤卧室的戏,又如第一幕中喝药以及第二幕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戏。后来如何穿插,又费了一番思考,才组织成这样一个剧本。”

我们来看看曹禺每幕安排的重场戏:

第一幕: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

第二幕: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周萍打鲁大海。

第三幕:鲁侍萍逼迫四凤发誓不见周家人。繁漪关窗,致使鲁大海打周萍。

第四幕:繁漪哀求和胁迫周萍带她走。鲁侍萍让四凤跟周萍远走。繁漪拉出周朴园,揭出真相。

曹禺周密思考过最吸引他的几个戏段之间的穿插,把冲突交错起来。例如:喝药,加入了周朴园逼周萍去劝“妈妈”,既表现了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又表现了繁漪对周萍的矛盾。又如:第三幕鲁家人抓住周萍的戏,与繁漪的报复(关窗)联系起来。

我钦佩曹禺编戏步步紧逼,丝丝入扣,各个矛盾冲突互相纠缠。每个人物都有深刻的自我矛盾,每个人物都有多重人物关系。如周萍与四凤,既是主仆,又是兄妹,又是情人关系,碰来碰去都有戏。挣脱这个锁链又必然套上另一个锁链,全剧充满对生存的渴望,对相关利益的痛苦选择和挣扎,最后导致生命企求的总崩溃。三个生命死掉了。繁漪和侍萍都发了疯进了医院,所有的灾难和痛苦都由孤寂垂老的周朴园一个人来承担。曹禺专意写了序幕和尾声,用倒叙来点明。也是个结构的考虑。

根据《矛盾论》的说法,事物存在着两个以上的矛盾,必定有一个主要矛盾来决定事物的性质。我以为,在《雷雨》里,没有一组矛盾冲突能主宰其他的矛盾冲突,没有一组矛盾冲突能统领全剧主要的戏段。周朴园和鲁侍萍,周朴园和繁漪都是很重要的矛盾冲突,这两条冲突线可以说是双线交错、互补的,难分主次。《雷雨》可以说成是双冲突线的网状结构。

田本相先生在《〈雷雨〉论》中指出:“《雷雨》的戏剧冲突正是建筑在周、鲁两家基本对立的情势上。”又说:“剧本是以繁漪和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的。”似乎想把两对冲突兼容起来。

还有一本书叫《26部中外文学名著读书手册》,主编者在分析《雷雨》时说:“作品以侍萍与周朴园的三十年冤恨为戏剧矛盾冲突的主线,……揭示了罪恶的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的必然崩溃。”过了三页,却又说:“以周朴园为中心,其中周朴园与繁漪的矛盾冲突为全剧的主线、明线;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则是一条主要副线。”说得自相矛盾、扑朔迷离。究竟哪条是主线呢?评论者莫衷一是,难以自圆其说。

我以为,这就是理论的尴尬。

我觉得,有一种更原始的(我暂且这么说)生命欲望的挣扎和抉择在主宰所有的人物、所有的矛盾冲突,在笼罩全剧的结构。这是曹禺在构思和写作中真正起作用的生命律动。

欣喜的是近年来又读到年轻研究者的著作,在论述《雷雨》冲突和结构时,避开了或许是超越了通常的社会学的分析,例如李扬先生取文化诗学的批评方法,从“现代性”这一视角出发,在《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一书中说道:“实际上,文化与个人冲突的意象一直表现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与繁漪、周萍对繁漪与四凤的选择都昭示着这一种冲突模式,显示着现代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不安。”这是曹禺研究中的新气象,在某个方面是比较接近曹禺创作特征的。

同类推荐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中国的赏石文化,有着极为深邃的文化传承。观赏石缺少了文化内涵,将失去收藏价值;赏石收藏的精致理念,也是收藏价值的保证。《观赏石鉴赏与收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赏石文化的渊源、传承与内涵,中国古今名石图谱、观赏石的意韵与鉴赏、观赏石的命题与配座、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与投资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将以收藏鉴赏家的丰富经验、文化学者的深厚修养,带你踏上访石的旅途,体验惊鸿的心悸,获取文化的滋养和享受收获的喜悦。
  •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本书中,李长之先生利用西方美学理论观照中国传统绘画,从主观、对象和用具三个方面对中国画理论作出具有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建构及评述,为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绘画艺术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让读者更明晰地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独特美学价值。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名画名作(上)

    名画名作(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热门推荐
  • 遗落的古墓

    遗落的古墓

    99年4月……她和养父一起去山里采集泥土样品,随着一声惊叫,她看见了一个怪物……多年以后她再次遇见这怪物:是生是死,听凭吾愿,但与爱者,追探永生。
  • 我被电脑上身了

    我被电脑上身了

    你的大脑拥有了电脑的功能,能像CPU般运算各种数据,能像内存和硬盘般储存和搜索各种数据你的眼睛和耳朵无论摄入任何外部信息,都能在一瞬间储存进大脑,即使当时没有注意到的信息,也能通过大脑事后搜索出来你的身体能接受到大脑的具体指挥,将身体各部分的营养健康调节到最佳状态你的身体长了个肿瘤,大脑能命令正常细胞齐心协力将变异的有害细胞排挤出来,再通过防御系统将其杀死,或是通过排泄系统将其排出体外你能接收和分析外来各种电波,任何生物都无法悄悄靠近你,你能读懂任何人的心思,尤其是漂亮女孩和你在商业等各领域竞争对手的心思当你的身体变成了一部活电脑,或许你能干更多的事,发挥更大的本领你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吗?你成了这样的人后,你会做些什么?李坚就成了一个这样的人,结果他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他控制了世界吗?他最后被迫逃离了这个时代!李坚最后能找到适合他的时代吗?
  • 千屈之恋

    千屈之恋

    陈安安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原荒大陆,开始新的人生,占了魔界公主安宁的身躯,还泡上了魔帝,撩上了天帝之子如烨。巫师大人说:公主天命孤狼,生生世世注定孤独终老。What?老子还就不信邪了!孤狼?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老子明明就是一只猫!萌猫!
  • 且行且爱恋

    且行且爱恋

    她,聪明知性,美丽动人,却亲眼看见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爱人怀中搂着别的女子;他,事业有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妻子却是躺在医院无知无觉的植物人;她,玩世不恭,游走在男人之中,过尽千帆不动心,糜烂的生活中却有最坚定的爱恋;他,不重权势,不喜欢争名夺利,却为了一个女人拼命大权独揽,玩尽阴谋手段。
  • 学院五行

    学院五行

    这是一部集魔法,爱情,异能,玄幻于一体的小说,五行魔法师汇聚一校,爱恨情仇纠缠不清,步入大学的第一天,作者的命运便被彻底改变,在之后的日子中,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只为了突破极限,提升的更快...早日得到自己的幸福。希望大家对本小说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及时指出来,一定会改过来的,再有欢迎读者们加入学院五行交流群:161340242
  • 万道苍穹录

    万道苍穹录

    乾坤之下,五天神域,万年浩劫,由此展开。看少年如何掌万道,碎轮回,逆生死,灭苍穹!力量,是用来保护身边的人,我不是救世主,但是为了她们,我愿意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林辰
  • 龙御战歌

    龙御战歌

    一盏打翻的长信灯,点燃了先秦两汉的烽火。一位草莽的游侠儿,掀起了历史剧变的车轮。天龙取火,不是神话传说,是一曲山河绝恋的战歌!
  • 中国东乡族

    中国东乡族

    这套《中华民族全书》主题鲜明,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理念,执着追求:充分展示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56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56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56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阳光下彪悍的青春

    阳光下彪悍的青春

    刘言学习成绩堪忧,李云则之相反,班上还有一些其他捣乱分子,像苏勇,张晓辉,王景阳,刘芸儿等让老师烦恼的学生,他们的将来将何去何从呢,他们的理想会实现吗?其次梦想要考上北大的刘晓晴,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前三的吴航能否坚持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