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5300000007

第7章 《努力周报》的论政(2)

孙伏庐差不多要以泪相劝了:“先生呵,我是痴想竭我绵薄,将已被政治史夺了去的先生,替文化史夺回来,不知能邀先生的垂顾吗?”为了提高读者对于《努力周报》论政重要性的认识,胡适还专门撰写了《政论家与政党》。文章告诉读者,有三种类型的政论家:“有服从政党的政论家,有表率政党的政论家,有监督政党的政论家。”胡适不屑于谈论第一种政论家,因为那“纯粹是政党的鼓吹机关”。关于第二种政论家,胡适认为,“他们对于本党,因历史上或友谊上的情分,长存一种爱护的态度。”但爱护和“姑息”大不相同。“本党的人物与政策若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他们要提出忠告;忠告不听,提出反对;反对无效,他们到不得已时,也许脱离旧党,出来另组新党。他们的责任是表率,不是服从;是爱护,不是姑息。他们虽在政党之中,而精神超出政党之上,足迹总在政党之前。”但不管怎样,政党的政论家总会有党见的偏颇,“总是染了色彩的居多;色彩越浓,是非越不明白。”要想让社会上有正义的声音,保证社会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进,就必须有“监督政党的政论家”。胡适认为,这类政论家是“超然的”“独立的”,“他们只认社会国家,不认党派;只有政见,没有党见。……若没有一派超然的政论家做评判调解的机关,国内便只有水火的党见:不是东风压了西风,便是西风压了东风了!有时他们的责任还不止于评判与调解,他们是全国的观象台,斥候队。他们研究事实,观察时势,提出重要的主张,造成舆论的要求,使国中的政党起初不能不睬他,最后不能不采用他。

他们身在政党之外,而眼光注射全国的福利,而影响常在各政党的政策。”这类政论家手中的武器,第一是造舆论,第二是造成多数的独立的选民。胡适告诉中国人,中国社会本来就不习惯政党政治,近来越发厌恶政党政治,所以当下最缺乏的不是政党的政论家,而是“独立的政论家”。“独立的政论家只认是非,不论党派;只认好人与坏人,只认好政策与坏政策……他们不依靠现成的势力,而现成的势力自不能不承认他们的督促。”胡适的意思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努力周报》的同人们就是超然的、独立的、无党无派、代表全体国民利益的政论家,当下的中国最需要这样的政论家。从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看,胡适总结的政论家特点是不错的;从办报所依赖的宣传来说,胡适的文章也是必要的。可惜,中国的政治土壤毕竟有别于西方,胡适还是犯了理想主义的错误。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进程。简单地说,既要进行人的改造,也要进行制度的改造,至于哪个为先,谁为基础,恐怕很难遽然得出结论。胡适等人此前搞文学革命,是在人的改造战线上冲锋,如今提倡好人政府,则是在制度改造的战壕里呐喊。人的改造和制度的改造,其实现的途径也不外乎激进即革命与温和即改良两种方式。革命与改良哪个更为重要,当然也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环境一概而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适所讲的能改良尽可能改良,当恶势力不给予改良任何空间,则需要采取革命的手段,原本也是不错的。改良需要条件,革命也需要条件,改良与革命之间有时可能还互为条件。

在改良和革命之间,有时可能还存在一个既不能革命也不宜于改良,或者说既可能向改良方向发展也可能向革命方向发展的特殊时期。现在回过头去总结,实际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胡适等人和中国共产党人,都在尽力推动当时的形势往自己判断和希望的方向发展。从改造中国,推动中国进步事业这一目的来看,他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中国共产党人更相信革命的力量,坚信通过革命,可以推翻旧制度,可以建立新制度,对社会和人的改造也就自然地包含在这破与立之间了。胡适等人则是尽可能在旧的制度框架下,交替地进行人的改造和制度的改造,即“文艺复兴”和“谈政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国民素质,刷新制度体制。一般来说人们会感到制度的剧变对推动社会进步来得更彻底,更速效,渐进仿佛遥遥无期。蔡元培、胡适等人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固然其政治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要求,但每个社会阶段中的知识分子其实还体现出一定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属性,也就是说他们在考虑社会政治问题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总还是能有所跳出阶级属性,能站在民族和国家的高度去思考。春秋战国时有这样的独立的知识分子群体,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在追求这样的境界,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经济地位相对独立,所以其言行也会带有一定的公共属性。

二、和平统一的立场

为了把国家和平统一落到实处,胡适等人还提出了废督裁兵运动。胡适、蔡元培等人认为,军阀之所以横行无忌,就在于手里有军队,若是在全国上下造成一种强烈的态势,使得军人不能为所欲为地扩张军队,则无异于釜底抽薪,就捆住了军阀发动战争的手脚。1922年6月30日蔡元培在给吴佩孚的电报中向吴提出“敢望容纳联省自治之舆论,贯彻裁兵废督之主张,迅开会议,以宏远谟。”1922年7月2日蔡元培组织起“国民裁兵促进会”,并上书黎元洪,提出自即日起不许军阀再新招一兵;巡阅使、督军、护军使等职即日废止,并不得以督军改任省长或总司令;即日起召集全国裁兵会议。10月10日北京“国民裁兵促进会”在天安门前召集了有80余团体、5万余人参加的大会,蔡元培、胡适等人在会上发表了演讲。会后还向总统递交了要求召集全国裁兵运动会,拟定裁兵计划。在废兵裁督的呼吁声中,孙中山也表了态,于5月发表宣言,要求北方军阀裁军队为工兵,实际上等于认可各界的裁兵运动。在胡适看来,1922年五六月间“真是政局一大关键”,孙中山“态度已很明显,很有和平解决的表示了”。

只可惜,孙中山与陈炯明爆发了战争,结果断送了和平统一的一线曙光:孙中山势力一时受到削弱,北方军阀野心膨胀;陈炯明怕遭到孙中山的报复,公然与直系军人联络;孙中山要报复陈炯明,结果使广东局势日趋败坏。周报站在和平统一的立场上,反对当时孙中山和北京政府的一切形式的武力统一。周报对孙、陈之间的冲突所采取的态度,站在是否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根本立场上。1922年6月25日胡适为周报写的“这一周”综述是这样说的:“陈氏主张广东自治,造成一个模范的新广东;孙氏主张用广东作根据,做到统一的中华民国。这两个主张都是可以成立的。但孙氏使他的主张,迷了他的眼光,不惜倒行逆施以求达他的目的,于是有八年联安福部的政策,于是有十一年联张作霖的政策。远处失了全国的人心,近处失了广东的人心”。蔡元培当时也抱着停战息兵、共建国家的美好愿望,甚至还在1922年6月6日打电报给孙中山,劝他放弃武力护法,改以国民资格出来为国家效力,理由是北京政府已经表态恢复国会,北方军队也表示拥护正式民意机关,“护法之目的,可谓完全达到”,“南北一致,无再用武力解决之必要”。胡适等人提出和平统一的立场,出于对武力破坏的担忧,也建立在强权不能导致真正的国家统一的理念上。

胡适等人认为,要想达到扼制军阀特别是控制着北京政府的武人们凭借武力强行“统一”,兵连祸结,国无宁日,还必须对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政治集权模式进行改造,真正实行“地方自治”和“联省自治”。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人不同意联省自治的主张。陈独秀于1922年8月10日第19卷第15号的《东方杂志》上发表了《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随后陈又将稿子寄给《努力周报》,胡适即于9月3日第18号上刊出,并为之做了编者按,指出“我们对于独秀‘集中全国民主主义的分子组织强大的政党’的主张,是完全赞成的。我们对他反对联邦制的议论,是不能赞同的。”陈独秀的文章说:现在有一派人主张联省自治为解决时局的办法,这种主张是未曾研究中国政治纠纷之根源在那里。中国政治纠纷之根源,是因为封建式的大小军阀各霸一方,把持兵权、财权、政权,法律舆论全归无效,实业、教育一概停顿,并不是因为中央权大地方权小的问题。……说到地方自治自然是民主政治的原则,我们本不反对,但是要晓得地方自治是重在城镇乡的自治,地方自治团体扩大到中国各省这样大的范围,已经不是简单自治问题,乃是采用联邦制,属于国家组织问题了。

……

所以我主张解决现在的中国政治问题,只有集中全国民主主义的分子组织强大的政党,对内倾覆封建的军阀,建设民主政治的全国统一政府,对外反抗国际帝国主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独立国家,这才是目前扶危定乱的唯一方法。胡适不同意陈独秀的看法,他在1922年9月10日周报(第19期)上发表《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答陈独秀》,认为军阀割据并不是中国政治纠纷的根源,而仅仅是纠纷的现状,纠纷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不适于集权制,而历代皇帝还偏偏“强求统一”,于是就有统一、分裂局面的循环交替出现:自从秦始皇以来,二千多年的历史确然呈现一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势。这二千年历史的教训是:中国太大了,不适于单一制的政治组织。所以中央的统治力一衰,全国立刻“分”了;直到大家打的筋疲力尽,都厌乱了,然后又“合”起来。胡适追述了晚清太平天国起义后的历史,指出中国虽然历尽劫难又重归统一,但中央权限不断缩小,地方的则不断增大,到了辛亥革命之际,各省的“独立”就变成了一种事实。所以就有了民国二、三、四年间的“联邦论”。可悲的是,袁世凯不识时务,依旧做着“统一的迷梦”:把亲信军阀分封委派到各省,但仍不能减除各省独立的趋势;于是袁世凯误以为皇帝称号可以维系统一,就搞起了帝制运动。帝制仍不能达到天下一统的目的,于是就出现了政治纠纷的局面。胡适的结论是:“用集权形式的政治组织,勉强施行于这最不适于集权政治的中国,是中国今日军阀割据的一个大原因。”胡适认为,“省自治的联邦制,是今日打倒军阀的一个重要武器。”各省督军总司令的军力确实很大,但这和地方权力大小是两回事,而事实上地方的权力极小,“若因为督军权大而就说地方权大,那就是倒果为因的谬论了。”

胡适提出,中央对割据势力呈现出两难:有权管却无力管;地方有“潜势力”可管割据势力却又无权管,因此莫不如“增加地方的实权;使地方能充分发展他的潜势力,来和军阀作战,来推翻军阀。这是省自治的意义,这是联邦运动的作用。”应该说,胡适对中国的国家组织形式进行了较深程度的思考,不是惯性地接受传统的中央集权的思维定势。当中国还处在闭关锁国状态的时候,人们没有其他的模式可作参照,只能在老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内不断重复治乱兴衰的老路;但在一个开放的世界环境里面,确实应该汲取、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国家组织形式的经验,从而让中国迈进一个长治久安的体制环境中。胡适所说的不能把督军的大权与地方的有限权力相混淆,也是有眼光的,是一种思辨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世界迈入近代的标志之一,就是大一统的极权的皇权衰落,分权成为历史的潮流,个体的意义空前弘扬,地方在与国家关系上,也是一种个体,理应彰显。胡适看法的积极意义大概就体现在这些方面。至于怎样联省,如何自治,如何把督军和地方的权力分清划明,最终又如何落到实处,大概非朝夕可成,恐怕也不是胡适的几篇文章所能解决的。当然,胡适由始至终也未对掌控着实权的军阀们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而是执著于他的制度解决。胡适1922年6月10日记,不同意李大钊关于吴佩孚品格好,但政治手腕稍差一些的观点。胡适认为“其实政治手腕也很难说,究竟徐世昌的巧未必胜似吴佩孚的拙。”

同类推荐
  • 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本书是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通过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所建立的“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共同研究和联合撰写的。它是老年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我国28年来老年教育的生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老年教育学研究过程中涌现的宝贵学术成果的积集。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科学教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科学教育

    科学是什么?通俗地说,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空城

    空城

    四个外表喧嚣、内心孤独的都市男人,情和欲的挣扎让他们如此迷乱。像这个自由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们选择了在无需真诚的网络世界中体验飞一般的肉体感觉,但却分明听到灵魂沉重的足音。才子童蒙在和几个女人的真假游戏中不是受伤就是伤人,流浪歌手费拉婚内婚外都迷惘,无性婚姻下的“黑格尔”从网盲到网络骗子,而一向放浪形骸的虾米最终因为“恐艾症”而持械勒索。与此同时,网络世界的女人们也摆不脱啼笑皆非的现实命运:同性恋的当红女主持,“处女应征”嫁入豪门的女大学生,在浪漫与现实中摇摆的才情女子,身染爱滋的放浪天涯女,远去美利坚的迷情女博士。在成人的游戏里,只有重复的伤口,没有胜利的微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回到大唐

    回到大唐

    我原本是21世纪北大的高级教授,在机缘巧合下穿越到贞观元年,改变李承乾、大唐、华夏的命运......
  • 赶尸人的末日旅行

    赶尸人的末日旅行

    张家赶尸,唐家毒术,钱家降头,孙家御灵,四大异术家族掌控整个科技空间,科技改变一切,瞬移不再是修真者的专用,平行空间也不再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张家赶尸继承者张优,带着振兴家族的责任莫名其妙的被送去末日空间试炼,本来简单的继承者试炼,后面隐藏的是巨大的阴谋。面对其余三大家族的狙击,还有另一个位面的自己,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胜者,谁才能坐上主角的宝座,让我们拭目以待。
  • 天下禁忤

    天下禁忤

    自由只存在于规则之中,天下万物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人生百年,力有穷尽之时,不甘死亡,不甘平庸,向往自由,向往天空,向往永恒之人,踏上忤逆上天之路,天地不容之人,被称之为忤者!
  • 宗门系统不简单

    宗门系统不简单

    一个二货青年,穿越成破旧道观的道士,带着两个小徒弟,还有那个并不简单的金手指,开始他的奇妙之旅?新人新书,还请各位手下留情!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我接受所有批评和建议!
  • 心

    本书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隐痛,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得知后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 牢笼囚歌:毒妃倾城锁邪王

    牢笼囚歌:毒妃倾城锁邪王

    十岁,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十五岁,我嫁给了你,并且开始死缠烂打的攻势,只求你能看我一眼。十七岁,你亲手将我送进大牢,转身便是绝情离开!不枉你一向绝情的脾性!我在牢中仅仅是待了五日,你却不懂,这五日来。诸多不堪入耳的辱骂,、针刑、钉床、蛊毒、鞭打,我无一不是挺了过来。经历这么多,你依旧没来瞧过我一眼,看来,我还是错了。最后换来一具残身破相,我终究还是悔了,原来我是不该执着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很美,也很假。诉说了一个不可能的事实。你我,是再无可能回到初见了,况且,你我初见,并不美好……
  • 天才战法师

    天才战法师

    莫语带着可以交易买卖任何物品的交易平台穿越了。奥术精灵,史前魔法,圣域魔兽,逆天卷轴,别人不能有的东西,莫语都可以有。
  • 这鬼绝对新鲜

    这鬼绝对新鲜

    天地玄黄,五界盛世。叶千,华夏一名兢兢业业刷存在的不良青年。一个蹦跶,命就蹦跶没了;又一个蹦跶,性别就没了;在一个蹦跶……叶千看了看自家门口围了一圈的大佬们,哀嚎一声。“各位亲朋好友们,我就是想安安心心当个鬼差打卡上班啊!你们这都是何必呢!”这是一个热爱吐槽的女鬼想过上在五界收小弟、撩小姐姐的咸鱼生活,却一不小心成为了大佬的故事。女主文,男主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