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5300000023

第23章 《努力周报》的遗产(1)

一、见仁见智的总评价

《努力周报》是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论政、启蒙兼有的综合性周报。作为《努力评论》的领袖,胡适1922年8月6日满怀信心地对张伯苓畅谈周报的价值与意义:

我不相信有白丢了的工作。如果一种工作——努力——是思想考虑的结果,他总不会不发生效果的;不过有迟早罢了:迟的也许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也许在百年之后;但早的往往超过我们的意料之外。

我平生的经验使我深信,我们努力的结果往往比我们预料的多的多。《努力周报》停刊后,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各方面的议论。可以说,当年包括胡适等人自我反思在内的评价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相差悬殊。胡适在周报停刊后的1926年去苏联、英国、法国等国旅行,大概苏联当年热火朝天搞建设的表象刺激了胡适,他在旅途中致信徐志摩,认为自己留学美国归国后所做的事情太微不足道了:究竟我回国九年来,干了一些什么!成绩在何处?眼看见国家政治一天糟似一天,心里着实难过。……我们固然可以自己卸责,说这都是前人种的恶因,与我们无关,话虽如此,我们种的新因却在何处?

满地是“新文艺”的定期刊,满地是浅薄无聊的文艺与政谈,这就是种新因了吗?几个朋友办了一年多的《努力》,有几个朋友谈了几个月的反赤化,这又是种新因了吗?这些话大概在写信时都是发自内心的,但后来胡适进一步了解到苏联思想控制的真相后,对苏联的经验完全不感兴趣了,所以他的否定性的自我评价也该打些折扣。

鲁迅原本和胡适有着还算说得过去的关系,两人客客气气,有书信往来,有学术的沟通和交流,不算密切,标准的君子之交。但自从《现代评论》面世,陈源与鲁迅打开了笔仗,捎带着鲁迅也把胡适划到了陈源的阵营,于是鲁迅笔下对胡适的批评多起来了。我们看关于《努力周报》的两段材料:1.1925年3月29日鲁迅写信给徐炳昶,对胡适及《努力周报》的主张是这样评价的:

前三四年有一派思潮,毁了事情颇不少。学者多劝人踱进研究室,文人说最好是搬入艺术之宫,直到现在都还不大出来,不知道他们在那里面情形怎样。……不料有许多人,却自囚在什么室什么宫里,岂不可惜。2.1927年6月鲁迅在一篇译文的附记中写道:数年以前,中国的学者们曾有一种运动,是教青年们躲进书斋去。

我当时略有一点异议,意思也不过怕青年进了书斋之后,和实社会实生活离开,变成一个呆子——糊涂的呆子,不是勇敢的呆子。不料至今还负着一个“思想过激”的罪名……这是鲁迅对《努力周报》一年半岁月里是是非非总的看法。看来他不欣赏周报,不赞成《努力周报》特别是《读书杂志》所持的文学、艺术和学术方面的主张。但需要指出的是,好像鲁迅在《努力周报》兴办的过程中,并没有公开讲过反对的意见,他与徐炳昶的通信公开发表于1925年3月间的北京《猛进》周刊上的,他提出“一点异议”时,《努力周报》已经停刊五六个月了。鲁迅批评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认为远离现实,与思想革命无关,应该属于一种误会。胡适多次讲过,整理国故不是一头扎进故纸堆,而是一种评判的态度,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故纸堆”去伪存真,重新评定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提倡新诗,正是弘扬新文化。况且,《读书杂志》刊登学术文章的同时,《努力周报》依然在评论时事,批评时政,还掀起了惊动了陈独秀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胡适1927年2月写给彭学沛的信,最明白无误地对“钻故纸堆”做了阐释:“你且道,清醒白醒的胡适之先生却为什么要钻到烂纸堆里去‘白费劲儿’?……我披肝沥胆地奉告人们:只为了我十分相信‘烂纸堆’里有无数无数的老鬼,能吃人,能迷人,害人的厉害胜过柏斯德(Pasteur)发现的种种病菌。只为了我自己自信,虽然不能杀菌,却颇能‘捉妖’‘打鬼’。……据款结案,即是‘打鬼’。打出原形,即是‘捉妖’。

这是整理国故的目的与功用。这是整理国故的好结果……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相;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他的功用可以解放人心,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可见鲁迅的语言夸张得也有些离谱,胡适等提出的“思潮”持续不过二三年的时间,居然能“毁了事情颇不少”。鲁迅的话不算严谨的表述。什么叫“毁”?什么叫“颇不少”?具体那些东西被毁了?并没有任何说明,大概也是鲁迅一时兴之所至吧。1925年4月鲁迅致许广平信,谈到了所办《莽原》杂志的稿源情况,坦言“文明批评”“社会批评”难以落到实处:“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我之以《莽原》起哄,大半也就为得想引出些新的这样的批评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可惜现在所收的稿子,也还是小说多。”鲁迅此时办《莽原》的目的,其实和胡适几年前办《努力周报》没什么区别,文人相轻,贬人扬己,看来鲁迅也未能免俗。

周作人是一位很有特点的文人。性格不愠不火,文章心平气和,娓娓道来,初看有些平淡,细读甚为缜密,说理性极强,却又不露声色,总是淡淡地,像涓涓小溪自顾自地、不慌不忙地流淌。他信仰的基石是人道主义,文学就是人学,但他绝不涉足政治,直接的论政文章也是不写的。他与胡适的个人关系还算密切,总体来说两人相互比较看重对方。周作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的文章没有几篇,但在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周报的停刊,周作人表示出明显的惋惜之情,他在1923年10月27日《晨报副镌》撰文称:《努力周报》停刊了。这是一件可惜的事。但胡适之先生的公开信里说,要改办月刊或半月,而且“将来的新努力已决定多做思想文学上的事业”,这又不得不说是一件可喜的事。

我是赞成文学革命的事业的,而尤其赞成思想革命。但我要预先说明,思想革命是最不讨好的事业,只落得大家的打骂而不会受到感谢的。……因为中国现在政治上不统一,而思想道德却是统一的,你想去动他一动,便要预备被那老老小小,男男女女,南南北北的人齐起作对,变成名教罪人。《新青年》正是一个前例,陈独秀办《向导》,胡适之办《努力》,不过受到一部分人的恶感,为了《新青年》上的几篇思想上的文章,二位却至今为全国守旧派的眼中钉……我并不是将这些话来恐吓胡先生,劝他不要干这不讨好的事,实在倒是因为他肯挺身来肩这个浸木梢,非常佩服,所以写这几行,以表我对于这件事的欢迎与忧虑。显然,周作人表达的不仅仅遗憾,他实际上以赞许的态度评价了胡适和《努力周报》的工作。

陈独秀与胡适虽然已不再是《新青年》时期的同人关系了,但两人私人感情还是存在的,书信往来依然频繁,从现有可看到的材料上得知,更多的还是陈独秀请胡适帮忙,如请胡适帮助张申府在北京大学找工作,请胡适帮助蔡和森出版书稿等。1924年2月陈独秀致函胡适,谈到了拟议中的新《努力》:“《努力月刊》不知何日出版,望示知。弟须答复张君劢一文,若《努力》出版尚无期,拟载之三号《新青年》也。”陈独秀当然不会同意《努力周报》的基本立场和大部分主张,但这封信起码表明周报在陈独秀心目中是很有地位的。

青年人思想活跃,喜欢对敏感的事物进行思考和表态,所以考察青年人对胡适及《努力周报》的看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但青年人的群体多样化,评价也不尽一致,而且有的青年人比较情绪化,态度前后变化幅度也比较大。一位生活在台湾的青年学生叫做黄逢霖的,在周报宣布停刊后写信给胡适,表达了不舍之情:“心头忐忑地跳,很希望它早点儿现身出来,做我们青年人的指导。……

在我们爱读《努力》的人,似乎失了一个指导者,跑走了一个好朋友,何等的焦灼啦!所以我们希望《努力》改组早点成,祝先生的病早点愈,并祝《努力》的成功至少有日本的《太阳》、《改造》、《解放》的那样价值……我们在台湾翘首待它来,待的不耐烦了,所以特地写出来,求先生的指教。”上海学生联合会在1925年8月致信胡适,激烈批评他一年来“拥护复辟余孽,尝试善后会议……近更倒行逆施,与摧残全国教育,蔑视学生人格之章贼士钊合作,清室复辟函中又隐然有先生之名。”但该信也高度评价胡适首创文学革命之功,“窃谓我国之但丁、赵叟,当舍先生莫属矣。”信件对《努力周报》则没有一词评价。

1925年9月胡适去了武汉的几所大学讲学,据胡适日记载,“学生出的《武汉评论》出了一个‘欢迎’专号。其实全是谩骂。”这些“谩骂”的对象多为《努力周报》停刊后胡适的活动和言论,包括参加善后会议、反对八所高校脱离教育部、劝学生不要因为政治性游行影响自身的学业,等等。骂《努力周报》的也有一些:“做出一些七颠八倒的事来,如提倡好人政府……”;“袒护吞蚀奥款之罗文干”;胡适提倡蔡元培辞职精神,是否认“民众”和“组织”力量,是“荒谬绝伦的言论”。汉口《晨报》刊登的“从美国回来”,在武汉大学做职员的李翊东“质问”胡适的信称:“如适之言,内乱宜急,外侮不御,是欲率外人而尽杀我全国人民也。谓非为外人宣传帝国主义,其孰肯信?”但胡适认为这些言论并不代表武汉听讲的学生,“这回几次讲演,听众是再好没有的了。每次都是人满的,并且一个半钟头之中绝少先走的。

同类推荐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做有智慧的校长

    做有智慧的校长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智慧的校长展开论述,倡导校长应当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内容包括: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让学生做主人放手学生做环境控制的主人请注意,孩子在场等。
  •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角色理论、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的基本理论、校本教师培训。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在文化事业繁荣、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持人已不仅仅是受众与节目的纽带和桥梁,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他们需要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其中,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是一切成功的关键。这种节目驾驭,是主持人节目主持艺术的集中体现。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我想写一本有我自己特色的书,书里面的观点也是我独一无二的。”正在整理晚上节目文字稿的老舒慢悠悠的说道:“我的书会涵盖三个内容,一部分是绝对独家的东西,我的独家,我们栏目的独家,一些很好的观点,其次是我在栏目中说过,但是感觉还没有说透的,我在书中继续深入,最后就是某些不适合在电视上说的观点和事件,我也想探讨下。”借用了白岩松的话:“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舒中胜总结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寻找常识、与人共享”。
热门推荐
  • 古泗州传奇

    古泗州传奇

    本书讲述的是江淮大地的一座千年港口城市——古泗州城的前世和今生的传奇。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四叔朱棣赶下台,逃亡泗州城,结识夏蝶衣、水母娘娘、张果老等一众神仙;先和水母娘娘水漫泗州城,后又得道成仙;五百年后又强势重生为陆文龙,携手水母娘娘纵横都市,开公司、当总裁、拍电影、戏美女,由此成就一段财富和爱情的传奇。
  • 霸道总裁秦霄贤

    霸道总裁秦霄贤

    秦霄贤(男主)秦氏集团总裁整个R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风云人物(无人敢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三国杀之诸侯争霸

    都市三国杀之诸侯争霸

    长得不高又不帅、家里没钱又没权、学习太差性格内向、内心邪恶外表老实、暗恋学霸校花不敢接近、想泡美女老师只能意淫、睡梦中总是后宫三千夜夜笙歌、现实里只能坐看别人左拥右抱、全身上下从脚指头到头发丝都写满了两个字—————————吊丝。…………当标准吊丝高中生无意间开启三国杀传奇——诸侯争霸系统,他苦逼的人生从此逆转……
  • 祖剑者

    祖剑者

    剑,乃千古圣器,短兵之祖,近身之利器,自剑问世以来一直被众人所青睐,在人心中的地位不低,更有“百兵之君”的美誉,现世今剑乃世间不可缺少之物甚有持剑横行无剑难行也,在这世间剑是身份的象征,现今世家名门名派都会拥有一把甚数把名剑,诠释者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每个世家名门名派都会有独家的铸剑大师来辅佐,让其有独家的良剑,但也有天地自形之说!
  • 漫芽

    漫芽

    把心儿抛上云端让思念吻着多情的天际于是随风飘来一片蔚蓝那是我所渴望的希望
  • 东山经

    东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魔记风云变

    神魔记风云变

    三魂七魄,九星一体。乾坤日月,风云再起。天地万物皆有轮回,世间诸事皆有因果。当柳凡揭开往事尘封面纱时!为了摆脱宿命,开始了他的一段传奇。风起云亦变,一念欲成魔。
  •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止转动,变迁的是时代,更迭的是王朝,唯有那兴衰得失的历史规律亘古不变,在每一个王朝身上重复上演。本书从历史上的25个王朝出发,深入探讨王朝兴衰的原因,揭示朝代更迭的秘密,向读者全方位展示各个帝国从崛起到淹没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