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5300000018

第18章 《努力周报》版面与栏目

一、“讨论”

“讨论”是《努力周报》重要的论政栏目。周报第2期高调推出由蔡元培等人联名签署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后,即于第3期开辟了“讨论”栏目。此期“讨论”栏目载有高一涵的《政治与社会——答〈益世报〉记者》,详细回答了《益世报》针对“好政府”主张提出的质疑,即改良政治应该从改良社会下手而不是企盼“好政府”。虽然这样的答辩未必一下子就能解除人们的疑惑,但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刊物的形象,也有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为了引导舆论,该期“讨论”上还刊登了对《我们的政治主张》持“赞成”态度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七所学校校长们的名单。1922年5月28日第4期周报由平时4版增至8版,第1版至第7版是《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选登了读者来信及胡适的回答。在读者来信中,有的读者赞成政治宣言,有的反对,有的赞成宣言中的部分观点,胡适对各类读者的观点给予了认真的回复。这样的有来有往,能促使更多的读者深入思考。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第6期、第7期连载了丁文江(署名宗淹)的《答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这场专门讨论前后历时40天,可以说准备得充分,展开得深入。

二、“这一周”

周报自第7期开始创立“这一周”综述栏目。创立之后至科学与玄学的讨论之前,每周均在第1版首要位置刊出。原本该栏目就是为论政而设立的,栏目本身也更适合时事评论,所以在较长的时间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栏目上的文章大多出自胡适之手,还有一些是高一涵撰写的,这些文章均针对一周来政坛和政局的重大新闻展开严肃、认真的评论,没有太多的避讳,体现了周报宗旨和《我们的政治主张》的立场。自科学与玄学论战开始后,周报进入了启蒙为主的阶段,该栏目的重要性也就大为降低。论战开始当日1923年4月15日第48期栏目暂停一次,自第65期至第75期(终刊号)计全部12期周报中,只有第74期刊登了“这一周”,其余各期均未刊出。周报中心工作转向启蒙后,“这一周”还在支撑着,但由于胡适等人已经对政局改善不抱希望,所以栏目上的文章也远离了政局,已经不再尖锐地发表评论了。1923年5月6日第51期“这一周”刊登的是高一涵的《中国根本的社会问题》,文章评论的对象是余天休博士在北大的演讲,高文题目借用了余博士演讲的题目。高不同意演讲者所说的“中国现在的社会根本问题,是一个生产问题,不是分配问题。”

高认为,重视社会生产,当然任何人都不会否认,但“这许多劳动者贫穷的现状,岂不是由于分配不均的问题发生的吗?……我的意思是想把‘生产’‘分配’两个问题看得一般重,同时并行,不要偏重这个忘记了那个。……所以我的主张就是中国现在的根本问题是要‘社会的生产’,‘平均的分配’!”显然,周报的兴趣已经转向到社会问题了,但这种转移的确缘于对政治的失望,而不是对恶政治的惧怕、回避。事实上,曹锟贿选总统后第74期“这一周”的高一涵(署名“涵”)的《不值批评的批评》,就很说明周报同人此时愤懑而又无奈的心情。文章很不留情面地讥讽、鞭挞了受贿的国会和靠贿选当上总统的曹锟,原本应该是神圣的民国宪法,“竟出自南北领钱丑声四播的议员之手”,恬称“以至诚遵守宪法”的民国大总统,竟是劣迹斑斑“辛亥年扑灭滦州共和革命军,及讨伐西南护国军总司令的曹锟!”高一涵对中国走向真正宪政的前景深表忧虑,担心宪法会遭到无情的践踏,再也没有人像民国初年那样起而捍卫。因为议员们丧尽天良,普通百姓们对宪法没兴趣,只懂得民国国庆双十节晚上观看天安门上的彩灯和中央公园的焰火。高一涵的文章哀叹:“没有宪法固然是国家的大不幸,有宪法而不能实行尤是国家的大不幸。”“这一周”算作是胡适的一个发明,他在《胡适文存二集·序》中不无得意地说:“《这一周》的短评,本无保存的价值。因为有朋友说,这种体裁在今日或以后的舆论界也许有推行的必要,所以我暂时留在这里。”胡适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办“这一周”的,事实证明喜欢“尝试”的胡适这次又对了。

当然,“这一周”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这一周”栏目上的综述文章要占到第1版的半版或多半版,可见该栏目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该栏目上的文章篇数不等,或长或短一般都有三五篇的样子。既然是文章,就应该有标题,以便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梗概的了解,但周报前二三十期的“这一周”的几十篇文章中却仅有很少几篇有标题,如第15期“这一周”的《吴佩孚与联省自治》和第17期“这一周”的《怎么可以推翻二读议会的宪法案?》是有标题的,其他文章基本上没有标题。显而易见,“这一周”上许多文章没有标题,自然会减弱文章的感染力,周报的传播效果也会受到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三、栏目的调整

周报上有的栏目并不固定,如第6期第1版首要位置的栏目是“特载”,刊登了胡适辑录的揭露军阀之间策划阴谋的秘密往来电文的文章《天津保定间的捣鬼》,但此后“特载”栏目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偶尔出现过的栏目还有第5期的“社论”“评论”栏目。估计编辑部后来用“这一周”取代了“特载”和“社论”“评论”。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一周”比“社论”“评论”栏目更为灵活,存在的土壤更为适宜,因为它属于时事综述,审视一周发生的大事,可以有论有述,而且论、述之间可以视情况有简有略,有轻有重,灵活掌握,比针对单一事件的社论和评论更容易操作,传播效果也会更好。

周报上还有一些栏目如“通信”(有时称“通讯”)、“来函”、“编辑余谈”等,并没有固定的周期,内容的跨度也很大,多数都是配合论政和启蒙的。大概有些来稿的文体不很正式,也有些价值,所以周报就采用了上述形式相对轻松的栏目给予发表。胡适解释他本人对论政与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关系看法的文章《我的歧路》就发表于“通讯”上。胡适批评郁达夫错译的文章《骂人》《浅薄无聊的创作》,发表于“编辑余谈”。1922年11月20日第28期周报第4版的“通信”刊登了《任叔永来信》,讲述作者在四川的见闻和活动,核心内容是他对四川军阀能否同意联省自治主张的判断。任叔永(任鸿隽)说,要想令四川军阀“把盐税交出”,“除非是先做到裁兵这一层”。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正同成都的朋友们“发起一个裁兵请愿会”,在重庆“发起了一个裁兵促进会”。看来,这样一篇“来信”,传递的信息一点也不简单,和胡适等人的联省自治和裁兵紧密相关。读惯了周报上正襟危坐的“论”,读者会对轻松自然的书信产生好感。

四、理性的论战

科学与玄学讨论是周报由论政转向启蒙的标志性安排,编辑部因此格外重视,不仅发表的文章质量上乘,而且形式安排上也很讲究。在整个论战过程中,胡适显得相对低调,总共发表了两篇文章,大概因为涉及科学的话题还是由科学家们出来说话更有说服力。丁文江、任叔永、唐钺、王星拱等在科学界名分地位较高,他们发表文章,不仅内容权威,而且在读者心目中分量也重。为了使论战更为理性、平等,周报还几次全文刊登对手张君劢的文章,双方有问有答,互有攻守,这不仅显示了胡适、丁文江等人的胸怀和雅量,尤为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科学的态度,论战不是一面倒式的批判和声讨,论战是讲道理,论战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论战开始的当天,有意识地暂停“这一周”,无疑起到了先声夺人的造声势的效果。

五、文风问题

周报同人都是当时社会的顶尖级的知识分子,许多人有着留学欧美的经历,在国外受过较严格的学术训练。丁文江等人受的是科学的训练,胡适受的是实验主义哲学的训练,所以他们的文章一般来说都比较说理,重视证据,重视逻辑,较少那些大而无当的空泛概念和以势压人的文风。在与读者交流、讨论甚至与对手论战时,一般也都显得比较平和亲近,距离感较小,当然个别时候也有例外。胡适与梁漱溟讨论东西方哲学命运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让人感觉调侃过度,不够尊重对方。文章发表后,梁漱溟不太高兴,致信胡适提出批评,“至尊文间或语近刻薄,颇失雅度;原无嫌怨,曷为如此?愿复省之”。胡适也很重视梁漱溟的批评,在答复信中,承认自己行文一向有“刻薄”甚至“浅薄”的毛病,但本意并非瞧不起人,而是“作文往往喜欢在极庄重的题目上说一两句滑稽话……虽有时亦因此而增加效力,然亦往往因此挑起反感。”但胡适似乎并没有完全认错,在信中反过来说梁漱溟关于东西方文化的结论过于武断、过于自信,也是一种“刻薄”的表现。梁氏接到胡适的信后,倒显得分外超脱,颇有自责之意,“承教甚愧!早在涵容,犹未自知也。

冥迩来服膺阳明,往时态度,深悔之矣。”其实,胡适对梁漱溟“有失雅度”,丁文江也看出来了,他致信胡适说,“你批评梁漱溟的文章很好……许多地方有irony[嘲讽],这是你文章技术的长处。其中的说话,我也是完全同意。不过你文章中有‘荒谬’、‘不通’的字样,似乎不太好。写信、说话不要紧,正式发表的东西,不可以有如此谩骂的口声。”看来当年胡适在论战和批评的时候表现得有些强势,也就是说自觉不自觉地让人感到年轻气盛,身居高位,颐指气使,这当然是别人所不能接受的了。胡适批评郁达夫的翻译的错误,郁达夫出于维护颜面的考虑而不愿意认错,理亏在郁达夫,明眼人已经可以看出;但作为名士的胡适委实不应该在批评中极尽揶揄、嘲讽甚至使用贬损的文字。看来胡适也吸取了教训,之后他处理类似事情时,行文夹带嘲讽和意气用事就比较少见了,特别是胡适后来在《新月》《独立评论》

期间的批评文章,基本上是对事而不是对人。

同类推荐
  •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可以告诉读者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常识。《徜徉汉语王国》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牵涉古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的许多方面,牵涉文字、修辞、逻辑中的诸多问题;后半部分主要是与汉语特点息息相关的“信函”“赏析”“对联”等等。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工资待遇要清楚

    工资待遇要清楚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后,按预先规定的绝对数额定期支付的。
热门推荐
  • 洪荒仙典

    洪荒仙典

    三千年前年……昆仑界最大的屠族凶手凌蛟封印了自己最爱的仙子三千年后经过十世他决定改变……
  • 学霸从改变开始

    学霸从改变开始

    系统:“宿主脑域开发程度不足,去复读吧!”陈舟:“不去行吗?”系统:“不去就要变白痴!”陈舟:“复读有什么好处?”系统:“考个好大学,就送外挂系统哦。”陈舟:“......”这是一个被系统逼着改变自己,努力求学,不断学习的故事。 .............. 书友群:943133581。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誓为女主

    誓为女主

    一个老被临时换下的“台柱子”,意外穿越,在这里她能实现自己当女主的梦想吗?还是随着生活日渐平淡?
  • 嫡贵君轻

    嫡贵君轻

    高墙里庭院中,有美人兮婷婷袅袅,白清韵眉目如画,斜倚桃树,沉眸望着树下面目狰狞的白莲。“你看什么看,爷知道自己好看”清韵展颜一笑,又啃了一口手里的桃子,“你在爷这装屁个委屈,自己做了什么事自己知道,别以为爷是个傻子。”通宵吐槽言情小说的白小姐一朝穿越成恶毒女配,发现原著女主真真是朵白莲花,从此走上斩白莲,泡美男的人生巅峰(我太难了,定好小说封面发现作品名重了,于是加上了我最喜欢的颜文字qwq)
  • 天魔之善恶变

    天魔之善恶变

    善、恶?人、魔?万年后的复活,会给这个混乱的大陆带来什么?毁灭还是和平。魔王终现。将要如何安抚这愤怒的心灵与无尽的黑暗。
  • 40岁前成功男人要具备的60个做人智慧

    40岁前成功男人要具备的60个做人智慧

    本书将男人在工作、生活中的智慧结合生活实例娓娓道来,让读者学会必备的说话办事技巧,做一个正直、诚恳的、有内涵的成功男人。
  • 最想过的浪漫生活

    最想过的浪漫生活

    [文艺青年可点,没有任何的所谓都市文标配火爆因素,就只是平平凡凡的简单生活。]每一只胡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自己……而我将用独特的三个第一人称视角写作叙事,叙写这注定是一场现实与幻想的矛盾,羞涩,单纯还有开放的情感描绘,平凡,真实,尿性而又讽刺的现代生活投影。于是有人问我,你有点上进心吗?你不觉得你应该去努力挣钱,买车买房吗?别在那整天想着没用的心思。我不去听取他们的繁杂,我一直都走在我想过的浪漫生活之中。……可加作者QQ:1504294428。探讨剧情!
  • 天魔神话

    天魔神话

    欲练此功,必先走火入魔!
  • 网游之奈我何

    网游之奈我何

    你被欺负过吗?你被蔑视过吗?人生匆匆数十载,难道就要窝窝囊囊的吗?懦弱就要挨揍,落后就会被欺负,这就是世界的生存法则。不要去讲什么公平,因为在很多人的眼里,弱者不配!一个高中毕业就辍学的少年,由于家境的贫困,被身边的人看不起,通过自己的人品和努力,一步步走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