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68200000058

第58章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纵横谈(1)

第一节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我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进入20世纪60年代开始活跃,截至“文革”掀起,可称作它的第一阶段。从“文革”结束至今,可称作它的第二阶段。下面,按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并将重点放在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广播文艺理论研究的文章,主要刊登在由北京广播学院编辑并出版的《广播业务》杂志上。其中绝大部分是研究探讨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和广播剧的文章(注:“广播剧”部分因另有文章专论,这里就略去不谈了)。研究“电影录音剪辑”节目部分,基本都收录在由王雪梅编辑的从《银幕到广播》(1980年元月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论文集中。这个时期的理论认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步摸索到电影录音剪辑这种节目形式的艺术规律。王芝芙的《从银幕到广播———电影录影剪辑的制作》一文,提出了电影和广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电影是视觉形象的艺术,主要以人物的行动和镜头的处理来表达内容;广播是纯粹听的艺术,主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引起听众的联想,达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效果来表达内容的。另一方面,电影又是一种综合艺术,除了画面以外,还有对话、音乐、效果。这些又是和广播的要求相似的……从这两种形式中寻求它们可以统一的地方,电影录音剪辑的质量才能比较好”,才能“赋予它以新的艺术生命”。白景晟的《杂谈电影录音剪辑》也较有深度地探讨了这种节目形式的艺术规律。

第二,对电影录音剪辑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杨震轮的《帮衬———散谈电影录音剪辑中的解说部分》和满生的《解说的功能》都较好地阐明了解说的性质和作用,熊永立的《收音机里的李双双》和张木桂的《浅谈电影录音剪辑的广播化加工》都是探索电影录音剪辑在失去画面以后,只凭声音应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提出三点值得重视的意见:其一,立主干,弃枝蔓,力求故事鲜明,脉络清楚;其二,运用文学描写,再现画面的特殊意境;其三,缩小电影空间,减少场景的交叉,力求人物、事件集中。

在解说中提到人称问题,是从业人员对电影录音剪辑这种节目形式艺术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解说的功能观念进行研究后才提出的。可炎的文章《试谈解说的人称》可谓是一种艺术的突破。作者指出:“运用不同人称的解说,将是丰富解说的表现力、提高剪辑质量的一个有力的手段。”并说第一人称解说的出现,突破了剪辑里曾经是唯一的第三人称解说局面,从而提高、丰富了解说的表现力,推动解说向刻画人物、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向发展。《电影剪辑的戏剧完整性及其他》是居思惠的研究文章,作者提出了三个值得思考的意见:其一,编辑的剪辑应以塑造一个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着力;其二,应通过剪辑弥补原影片中的不足;其三,要立体感地表现影片,取决于剪辑手法的运用。

从“文革”结束至今,可称作广播文艺研究的第二阶段。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播逐渐步出低谷。随着广播文艺节目取得空前繁荣,广播文艺的理论研究较之以往可算是进入灿烂夺目、辉煌的时期。为了叙述方便,以下按节目形式来梳理。

一、广播中的文学节目研究

“文学节目大有可为”是宁宗一教授于1996年12月12日在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评奖研讨会上发言的题目。宁教授指出,只要关注一下文学传播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它首先由口头语言流传,再到文字语言的手抄书写,又到印刷,传播手段和工具的每一次转换和更新,都会带来文学传播的新发展,也就是文学的新发展。新的传播工具的发明,文学一旦和它相契合,即派生出新的文学艺术样式。广播文艺中的文学节目是为明证。广播文化使得以抽象书写的符号为存在形态的语言艺术,变成了以听觉为特色的声音的具象展示,是一次思维空间的拓展。读者无需再通过一次由阅读书写的符号为起点的阅读想象来为自己复制形象世界。广播是一种现代化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对听众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艺术感染力和无穷的魅力。可以说它是文学消费方式的一次革命。就广播文化来说,文学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广播文化信息的资源。

宁教授在他的发言中指出,“真正的文学精品是最耐欣赏的精神消费品”。精神产品的消费不同于物质产品的消费,物质产品的消费一旦实现,便表现为物质产品自身存在的丧失或逐渐损耗。而文学艺术是最耐欣赏的精神消费品。文学精品令你百听不厌,并且它会净化你的心灵。正如席勒所说:“如果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宁教授同时分析了广播文化中的文学节目,作用于听众的欣赏心理有这样四个过程:“1.文学欣赏中的音响感知;2.

文学欣赏中的感情体验:3.文学欣赏中的想象联想;4.文学欣赏中的理性认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艺术论》)正是由于文学节目(即欣赏对象)所蕴涵的情感信息同欣赏者审美心理结构贮存的情感信息相互适应、契合,主客观才自然而然地结合成审美关系,进而神形交会、物我合一,产生了令人神骇目夺的奇异的美感效应。

广播中优秀的文学节目是“美的创造和再创造”,这是宁教授发言中的另一个主要观点。宁教授虽自称是“广播文艺专业的圈外人”,但他对广播中的文学节目有着深刻的研究与体验。他说:“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双重性质。它一方面体现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体验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和思维活动,从而构成了作家认识、感受生活的结晶,也就是创作过程的终点。另一方面,在广播艺术工作者的二度创作中,经过主创人员的提炼和淘洗,特别是他们的体验和联想,创制出既源于原作,又有别于原作的节目,成为激发听众联想和想象的诱导物,使听众通过这一个再创造性的节目,认识人生、洞察社会,从而成为进行审美创造的起点。这终点与起点的中介,正是由节目的创制来完成的。”

(一)小说连续广播

这方面的研究不算早,但全面而扎实。陆群的《谈〈小说连播〉节目的几个问题》,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小说连播》节目应体现小说的特质。它最抓人的不是故事,而是人物。第二,《小说连播》应体现出朗诵的特点。它是叙述、模拟和抒情的结合,与戏剧、评书的表现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小说连播》应考虑到听众的多层次性,既要“下里巴人”,也要“阳春白雪”,但不宜在某一具体书目上要求雅俗共赏。孙武臣的《广播与文学联姻》一文,较精练地阐述了广播和文学的双向选择关系:广播离不开文学,广播对文学必须有所选择;文学离不开广播,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一经电台广播,就会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效应。蔡葵在《谈谈长书编辑的文学修养》一文中指出,从文字到有声的广播语言,不是简单的形式转换,这种听觉的再创造,需要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方可完成。《“上帝”青睐的节目———〈小说连播〉业务专著》一书的出版,表明了这支专业队伍的成熟与执著。此书对《小说连播》艺术构成的各个方面的理论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

比如,长书的选材、编辑与改编、意境与营造,以及选演员和演播中的美学探讨等等。作家往往是敏锐的,论古说今,深谙小说与播讲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著名作家冯骥才谈到不是什么样的小说都适合广播,“它要求:1.故事性强;2.人物命运曲折;3.不断出现矛盾冲突的高潮;4.有伏笔、有暗线、有悬念、有噱头;5.有各方面丰富的知识。”同时他对长篇小说连播的改编与演播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幸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路遥,在他完成百万余字的《平凡的世界》后曾写过一篇题为《我与广播电视》的文章,从他质朴的语言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对广播的情怀,它虽不是理论,却又胜似理论:“小说前两部在电台播出的时候,我带病闷在暗无天日的斗室中日夜兼程赶写第三部。在那些无比艰难的日子里,每天欢欣的一瞬间就是在桌面那台破烂收音机里收听半小时自己的作品。对我来说等于每天为自己注射一支强心剂。每当我稍有委顿,或者简直无法忍受体力和精神折磨的时候,那台破收音机便严厉地提醒和警告我:千百万听众正在等待着你如何做下面的文章呢!

我不得一次又一次面对那台吸音机庄严地唤起自己的责任感,继续往前走。按照要求,我必须最迟在1988年6月1日将第三部完成稿交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5月25日,我才在陕北甘泉招待所用激动的像鸡爪子一样的手为六年的工作画了句号。然后当夜启程,截近路从山西过黄河赶到北京,6月1日准时到达中央台。

……我真没有想到,这时已经堆集了近两千封热情的听众来信。我非常感谢先声夺人的广播……”叶咏梅、王大方的文章《广播文艺的名牌节目〈小说连续广播〉》,是对近五十年小说连续广播的总论。

(二)电影录音剪辑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电影录音剪辑的理论研究从本质上更深入一步。王雪梅的《漫谈电影剪辑的解说》重点分析了电影录音剪辑中解说的性质、作用和它的语言技巧。文章指出:“解说在电影剪辑里的特殊重要性,是由电影的艺术特点决定的……解说,不仅是把难以听懂的电影录音变成可以听懂的广播节目形式的关键,而且它必须成为溶化在故事里的血液和机体,是电影剪辑的有机组成部分。”

《电影录音剪辑论文选》是在1987年10月,来自全国26家广播电台从事电影录音剪辑工作的同志汇集天津,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电影录音剪辑业务研讨会的论文选编。《电影录音剪辑稿写作需用形象思维》是王雪梅的研究文章。文中提出:“剪辑稿写作需用形象思维,是因为解说的作用不是回述画面,不是代替听众的眼睛,它应该是运用文学语言的艺术手段去表现电影画面的境界;它应当充分发挥语言表现力的优势,使电影故事、人物得到生动深刻的表现。”形象思维的提出,使电影录音剪辑这种节目形式更富有魅力。

二、广播中的音乐节目研究

音乐广播在整个文艺节目中有很大的播出量。对它的理论研究总括为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从整体上探索音乐节目。胡妙德的《音乐广播的特点》阐述的是在音乐广播中,音乐得益于语言从而增强了音乐形象的确定性;语言得益于音乐,则使语言所描绘的文学形象更富于表情性;音响效果的巧妙运用,又为音乐广播增添了真切感与联想性。节目的可听性、广适性、主情性是音乐广播的特点。《广播音乐节目的审美特征》是周游的研究文章,他指出音乐广播与音乐会现场的不同,语言在其中的功能,音响的意义和想象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第二,重视音乐节目中情绪的描述。音乐是一种情绪的展现,广播中的音乐也不例外。在《谈谈音乐广播稿中对于情绪的介绍》一文中,刘道远提出,“对作曲意图的基本情绪走向和对演播者即兴发挥的情绪分析”是情绪介绍的两个重要方面。

这应是听众从中得到的最直接的东西。

第三,探求音乐节目的发展。21世纪的中国音乐广播应如何走向,是一个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理论课题。要探讨这一问题,不仅要把音乐广播放在历史与现实中去寻找其内部发展的动因,还要把它放在特定时间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与世界广播发展的总趋势中加以考察。胡妙德在其论文《中国音乐广播的未来走向》中提出自己的认识:1.有线音乐广播与卫星直播音乐广播将大有发展;2.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的播出将趋于分流;3.互动式音乐广播将成为可能;4.音乐广播对内的竞争将更趋激烈;5.国际音乐广播的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同类推荐
  •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看见未来

    看见未来

    未来到底会怎样,当一个无比巨大的逆转时代遽然降临之际,地球和人类将受到什么影响并发生何种变化?人类将如何应对?假设人类的未来中的一切规律均是依赖时间而存在,就是说,假如把时间抽离了,那么这些规律自然而然的显现了。
  • 名师解惑丛书-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

    名师解惑丛书-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

    本书主要通过各种案例训练青少年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青少年朋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

    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

    本书主要包含八方面的内容,分别介绍了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德育等内容,帮助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懵懂走向成熟。《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不再以纯文字的形式在那里说教,不再以深奥的理论作为基点,采取了文配图、场景配插画的形式,文字活泼、形象生动地向教师传递着教育的方法,使教师摆脱了学习理论时的枯燥与乏味,在趣味与轻松中快速地提高自己。
  • 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本书以《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指导,运用最新的现代教育与领导学原理,全国阐述了校长自身素质修养和治校方略的实施,讲解校长在领导学校人事、创新教育、校本管理、科研、教学、体育卫生、后勤总务等方面的原则和技巧。并结合校长管理的实际情况,汇集大量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案例,为校长治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热门推荐
  • 做对的人做对的事

    做对的人做对的事

    本书从目标、职场、交际、礼仪等方面告诉我们如何放弃才能在前进的征途上披荆斩棘,一览人生大好风光。
  • 遇见你,我原谅了生活所有的刁难

    遇见你,我原谅了生活所有的刁难

    本书的主人公诺拉是一个无法走出房间的女孩,过着孤独而焦虑的生活,直到那一天,她遇到了邻居男孩卢……诺拉有旷野恐惧症及强迫症,焦虑几乎是她的代名词。走出自己的房间对诺拉来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办到的事情,但她像正常女孩一样向往花园里玫瑰的香气,也憧憬甜蜜的爱情。新来的邻居卢克在了解了诺拉的一切后,温柔体贴地顾虑着她的情绪,用她能够接受的方式一点点靠近她,在经过无数次挣扎与各种意外后,诺拉渐渐接受了卢克的靠近,也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两个年轻人在相互扶持中完成了心灵的共同成长。
  • 醒目者

    醒目者

    一个小人物的辗转起伏的经历,一个小小的选择让原本生活平淡的小人物卷入旋涡之中,看一个小人物在乱起的风雨转身起伏,练异术,求生存,夺美女,论一个小人物在尔虞我诈的事情中如何挣扎求生,,,
  • 小贝的魔法世界

    小贝的魔法世界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穿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不存在物理规律,只存在魔法规律的世界。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表演梦

    表演梦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家庭贫困,却有着就读影视表演的梦想,她依赖着梦想,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王之消失的唯一

    网王之消失的唯一

    越前龙马竟然不是她的亲生哥哥,她的亲生哥哥竟然是幸村精市。她喜欢着不二周助,为什么家里人让她和迹部景吾订婚?这一切的到来让她不知所措,她该如何选择呢?
  • 全宗最弱全球最强

    全宗最弱全球最强

    秋游小学生误闯仙灵界,被封此界千年的宗门万法宗七千多元婴老怪喜不自胜,作为万法宗千年来第一位新人,堪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宗主:“多亏你误打误撞弄死了万岁妖君,我等不日便可炼化仙灵图,追随仙佛脚步去往天外之天,你高不高兴呀?”李泊然哭着脸:“可我只想回家找我妈…”数年后,万法宗破界而去,李泊然如愿回家,这才发现小不经意间,自己已然是全球最强的存在!不过,宗主他们说的“大劫将至”又是几个意思?
  • 哲理荟萃(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哲理荟萃(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对于爱思考的人来说,生活中的哲理无处不有。本书选取的哲理美文具有启示性,作者往往能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发现独特的感悟。你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也会发现,文章中的事情你也碰到过,而且你也产生过与作者类似的感悟,但遗憾的是,你没有把它记下来。读读本书,找回那些曾稍纵即逝的心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