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62800000006

第6章 理论背景与相关研究概述(4)

内容分析中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最大不同在于更加关注文本本身,比如文本的长度、文本的语言使用、文本的逻辑结构等可以量化并精确定位的文本元素,而对于人们对文本的处理与反应,则交给定性研究来处理。相对于定性研究所使用的访谈法,定量研究几乎全部用计算机进行操作,为此需要设计研究参数,建立研究模型。比如,研究小布什2004年连任美国总统前后美国新闻媒体对小布什的报道中所使用的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的变化,就要借助定量分析法进行文本语汇对照分析。

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内容分析法所具备的明显优势是:可以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的特征,检查传播中不符合标准的内容,分析劝服的方法,说明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等。但同其他研究方法一样,内容分析法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内容分析法中被作为核心研究对象的政治信息的意义应该从哪一方的角度来界定,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当政治信息包含多重含义时,内容分析研究者应该如何进行文本纪录?是就其某一意义层面进行记录,还是将全部可以推想出的含义全部记录下来?其次,同一文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文化空间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研究者应该以哪一种含义作为研究的参照系?

最后,高昂的研究费用与高成本技术投资,使内容分析法在缺乏研究经费或计算机技术资源落后的地区难于普及。尽管如此,内容分析法仍然是对数据分析法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于包含有文化因素的政治传播研究课题来讲,内容分析法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4.人际网络分析法

1963年,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卡尔·多伊奇(Karl Deutsch)发表了一部重要著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在书中,卡尔开宗明义地提出内部与外部的政治传播渠道是政府的“神经”,没有通畅的政治传播人际网络,政治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此后,对政治传播的人际网络研究开始受到政治传播学者的关注。人际网络分析法并不是政治传播学者的首创,在此前已被社会学者与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广泛采用。政治传播研究中的人际网络分析法,是指在特定的政治系统中将政治传播作为一个系统的人际网络,针对这一网络中的传者与受者的传播行为与态度展开研究以提高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人际网络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每一个人作为相互连接着的社会成员,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个传播网络的连接点上。基于此种认识,人际网络分析法并不直接通过从每一个个体信息所反映出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政治系统的状态,而是首先将每一个个体在整个人际网络系统中进行归位,厘清诸个体在网络中的地位与角色,然后将他们所反映出的信息进行汇总,以此来确定这些信息是如何影响着整个人际网络的。

这种方法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以政治传播中的人际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如果仅是网络中的成员数量发生了改变或某些成员的行为特征出现了变化,都不会影响研究的进行。

人际网络分析法有两种研究类型,一种是以大规模的政治单位,如国际组织、大的政治组织或援外游说集团等作为研究网络,一种是以特殊群体组成的人际网络作为研究网络,但必须保证群体中的每一名成员都有着经常性的联系。第一种研究类型可以帮助政治传播学者揭示一个政治单位的传播特征。如判断这个政治单位是一个沟通顺畅的整体还是一个缺乏有效沟通的政治实体,以便调整加强其中沟通薄弱的环节,保证政治传播的效果。后一种研究形式可以帮助研究者弄清隐藏在群体内部的各种次群体,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进而提高政治决策的效率。

网络分析法的最大局限在于,当一个研究单位的人员数目庞杂时,会使研究工作非常繁重复杂。一个有5000人的人际网络会有2500万种不同的网内联结方式。

无论是数据法、调查法还是内容分析法或人际网络分析法,都具有自身的缺陷,因此,在进行政治传播研究时往往需要借助两种或者更多的研究方法来相互补充。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信息时代在为政治传播研究带来不可思议的演进的同时,也使传播的渠道与方式更加多元化、虚拟化,从而使研究本身变得更加复杂。

第四节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

一、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概况

虽然政治传播的概念源自西方,且是伴随着最近几十年大众传播迅猛发展才出现的新名词,但政治传播的实践在中国其实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社会虽无政治传播的概念,但其政治传播实践及其理论却丰富而有特色。总的来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是两学东渐的结果。

政治传播学首先传入的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

香港研究者十分关注以香港和内地为社会背景的政治传播,他们的研究很多是与新闻自由、政治意识形态、权力重组、建构现实等有关的。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朱立教授对于内地的新闻自由和意识形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系统的变化等问题发表过多篇论文,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金铨、陈韬文的《大众传媒与政治过渡》(1991),对社会权力重新分配与新闻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市民对政治改革、社会现状和移民问题的态度进行了研究。香港学者的研究成为西方传播学界认识中国传播领域变革的重要渠道。

台湾的政治传播学研究在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方面都有很大进展,其中较早的两本政治传播学专著,一本是祝基滢1983年出版的《政治传播学》,一本是彭芸1986年出版的《政治传播———理论与实务》。这两本专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把台湾的选举与西方社会的选举相联系进行研究,在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也综合运用了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2002年彭怀恩出版了又一本政治传播学专著《政治传播与沟通》。

中国大陆的政治传播研究从一开始的冷冷清清,到目前随着海外研究的繁荣也逐渐兴盛起来。近二三十年来,一些政治学者、新闻传播学者也开始直接间接地涉及到政治传播研究领域。1991年,邵培仁主编《政治传播学》出版,本书对政治传播学的构成、历史、现状和趋势,政治传播学体系的内在机制和外部联系,以及政治传播学在政治活动、经济建设、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等领域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初步阐述。此后出版的一系列新闻传播、媒体研究方面的书籍都与政治传播研究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尤其是近年来清华大学以李希光教授为首的新闻传播研究团队,对政治传播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该团队的一项985重大课题“政治传播学与国家形象构建”,其首批研究成果《新闻学核心》、《媒体的力量》、《全球新传播》和《下一代媒体》等四本专著已于2002年出版。中国传媒大学刘继南教授主编的《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镜像中国》、《中国形象》等著作进一步把传媒的历史发展与国际关系的历史联系起来,较系统地把传播学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李元书主编的《政治体系中的信息沟通———政治传播学的分析视角》,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政治传播学作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其内容涉及政治传播学概述、政治传播过程、政治传播形式和目的、政治传播的环境和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前景等。迄今为止,我国学者正式出版的产生了较大反响的政治传播研究著作除前述以外,还有李智的《国际政治传播:控制与效果》(2007),周宇豪的《权力与博弈:信息时代的国际政治传播》(2008)和在香港出版的许静所著的《大跃进运动中的政治传播》(2004)等。在研究论文方面,截止2010年7月,通过“中国知网”以“政治传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其中“博士学位论文”有21篇,在“优秀硕士论文”中有273篇。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总库”搜索到相关论文273篇,其中论文题目中含有“政治传播”的117篇。

在政治传播研究机构和学科建设上,中国传媒大学于2009年设立了政治传播研究所,并分别创设了“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在近年来发表的政治传播研究论文中,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发表在《现代传播》2009年第4期的《视界融合:政治传播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辨析》一文,对目前学界争议较多的“政治传播”的范畴界定、政治传播学的学科标准、政治传播的本质与政治社会化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同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基本思路。该文由《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该所学者近年来致力于政治传播研究,发表了《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述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研究》、《我国近几年政治传播研究述评》、《重大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等一批论文,成为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一个较为活跃的平台。

从总体上看,国内政治传播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是政治传播研究的主导理论,但与西方相比,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西方政治传播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了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提供汲取和参照,以推进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

1.致力于我国政治传播研究科学化

西方政治传播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的研究范式,虽然政治传播学仍需要不断汲取传播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营养,但正是由于拥有科学完整的研究范式才确保了自身的独立发展。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科学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其他学科理论置于政治传播学的框架下进行再思考,如把政治学中的政治市场理论放在政治传播活动中进行思考,形成了政治传播研究中的政治市场学。另一方面,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其主要研究方法的数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人际网络分析法等之所以能够得到丰富与完善,正是因为每一种方法都经过了学者不断的使用与反复的验证。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缺少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并且对研究方法的创新重视不够,缺乏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学科特色,未能实现从“应然”向“实然”、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根本转变。

2.致力于政治传播学科建构的“视界融合”

现代政治传播研究走到今天已经跨越了包含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在内的十多种学科体系,它的研究范围遍及政治传播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重大政治传播理论问题没有得到科学的回答。

如对政治传播学的政治学本位和传播学本位的各自界定,虽然从政治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政治传播”范畴注入了必要的本质要素,但却未能从政治学与传播学的“视界融合”的高度来界定和把握政治传播范畴,这正反映了仅从政治学或传播学界定政治传播的局限性。而且,从对政治传播的研究来看,这种局限所带来的学科褊狭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再如,对于政治传播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如对政治传播、传播、政治、大众传播、公共领域、参与式民主等,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在研究的取向上,对中国政治系统与政治传播的现实问题的关注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许多应由政治传播研究回答的问题没有去研究、去回答。如国际政治传播是政治传播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虽然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传播渠道日益全球化,但关于国际政治传播的研究和国家形象传播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研究领域。在研究的学术性上,我国政治传播学研究的总体学术水准和科学性还较低,缺乏现实感和原创性。对国外政治传播学发展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客观介绍上,尚未做到分析、批判、借鉴。有些学者习惯于从西方的研究体系中借来一个个新颖的概念套用在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之中,却未能清晰地说明这一概念的含义、产生的背景和它承载的方法论意义。在不能精确理解政治传播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情况下,任何一种研究都将给后来的研究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以及参考上的误解。因此,中国政治传播学亟须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内容上,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本书可帮助读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学会精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 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500题

    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500题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光辉历程,按照党史国史、国情国力和时政要览三大板块编写,内容丰富、选材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内容。竞赛试题按时间排序,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便于读者掌握。此外,书后还附有一套浅度测试题和一套深度测试题,并附参考答案,便于读者检验学习成果。
  •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二十六讲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二十六讲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要求做出的战略决策。落实好中央这些要求,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问题,对实践中需要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本书对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现状、形势任务、基本规律、主要理念、核心要素、改革创新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角度,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本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商品和价值、货币和货币流通量、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主义积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主义的分配等。
  • 皇权的战争

    皇权的战争

    对于权力之残忍,春秋时的范蠡有一句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讲,“对于君主作恶比行善更有利”。拿破仑的密码塔列朗也曾说过:“与人为善便是恶,作恶多端才是善。”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只能给后人留下历史的笑柄。中国历史上,有的皇帝为了追求最高权力,可以不顾父子之情,母子之恩,兄弟之义,朋友之谊而大开杀戒。弑父弑兄、屠杀功臣已成为他们打败敌手,爬上或坐稳皇帝宝座,获取最高权力的惯用手段。
热门推荐
  • 罪更的公主计划

    罪更的公主计划

    她本是友家千金,但,在她16岁那年确一切都变了,友家来了一个和她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从此友家就多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一像来和温柔,妹妹也很清纯,两人的喜号都一样。但是,不幸的一天还是来了
  • 丧尸国度之救世

    丧尸国度之救世

    生化末日来临、丧尸无处不在、把人类步步紧逼塞外要隘,蜷缩在城墙之下、然而这一切第三个种族奋然崛起、第四个新种族正悄悄问世、一切的一切人类该何去何从?几大阵营、几大种族之间的纷争为了什么?--天下归属、什么种族能问鼎称雄?让我们一起跟随主角之强者之路一起发掘探索。本作品轻松搞笑、诠释另类生化战争,男生女生皆可阅读。亢亢先森书友群:104546503
  • 钻石男,退散!

    钻石男,退散!

    遭逢钻石单身汉的追求,是喜是悲?也许对别人来说,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事,可是对她来说,啊呀呀,真的是个大麻烦。她也知道,钻石钻石亮晶晶,从了这厮,就等于睡在了金山上。可是……可是她一直都知道,她要的,不是钻石闪亮的光辉,而是,能够触手可及的小温暖、小幸福。
  • 我的契约俏老婆

    我的契约俏老婆

    别人做保镖不是保护大小姐就是美女总裁,而吴峥却要保护老婆大人。可恶的是,老婆大人竟然把他当佣人使唤,不听命令就让跪键盘。忍,我忍!吴峥发誓,总有一天让老婆大人变成他的女佣,想干嘛就干嘛,不听话就实施吴峥式邪恶惩罚。
  • 不灭凡仙

    不灭凡仙

    地球是仙侠世界中妖族圈养的小世界之一,地球人生来没有魔脊,无法修炼,一个偶然的机会,苏摩进入仙侠世界。
  • 尚璞

    尚璞

    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就比如说,一个看起来冰清玉洁,众人皆夸大家闺秀的学生会会长,可能是一个极品爹控和弟控。一个永居年级第一的老师宠儿可能脑子里想得都是怎么才能早恋成功。一个阴郁可怕,极度孤僻的魔女可能是一个吐槽役。一个堪称校园男神的体育健将可能没有脑子……开局小贴士,在了解所有事情前永远不要轻易对别人下定义。不然你就会变成所有人里最傻的那个。以及,每个人在经历磨难前都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罢了。
  • 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泰宁侯府嫡出的三小姐与庶姐争了一辈子,也输了一辈子。庶姐才华名动天下,身家丰厚,嫁为皇子正妃,生下龙凤双胎。而她,生前夫君宠妾灭妻,枯守十年,死后身败名裂,无儿无女。至死,她方才想通,她生来富贵,不得善终的根源全在一个“争”字上头。重活一世,争不过,赢不了,便不争了。不争也不羡,静静地看着庶姐庶妹作死。
  • 克隆老婆

    克隆老婆

    女科学家洁琳将一项被科技部叫停的科研项目偷偷的带回家做研究,并最终研究成功,她利用这项技术成功的克隆了一个新的自己。也因此惹来了大麻烦,被商业巨鳄刘易斯盯上,不但差点让自己送命,还连累了生物芯片工程师达熙,差点儿铸成大错。
  • 你的时空有我

    你的时空有我

    她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市长大人的千金,又莫名其妙地被迫嫁给外人眼中心狠手辣的多金总裁,从一开始的相互利用,到后来的互生情愫,在亲情和爱情之间,她将何去何从……
  • 亮出真我的资本

    亮出真我的资本

    亮出“爷爷”的资本:做人莫做“孙子”;成超世之奇才:立坚忍不拔之志;学习不辍:武装自己为“亮”展翅;学好语言:亮出“爷爷”的魅力;自我形象设计:亮出“爷爷”需“包装”;第一次亮出自己:让对方永远记得你;积极社交:“爷爷”的“亮”路好走;与众不同的思路:亮出“爷爷”的思维突破;成就事业:亮出“爷爷”的辉煌;追求爱情:亮出“爷爷”的活力;亮出家庭:全家融融,脸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