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62800000039

第39章 传播符号:政治修辞(1)

第一节 政治修辞界说

一、政治修辞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说过,“修辞术就像是辩证法和伦理学说的分支,后者可以被恰如其分地称作政治学。所以,修辞术也可以纳入政治学的框架。”政治信息在政治传播学中通常被定义为政治行动者或非党派人士通过各种媒介手段所传达的包含有自身政治意图的一切信息。基于这种理解,西方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中的相关研究均被置于媒介这个内容环境下来进行。

琳达·李在《政治传播研究手册》一书中,把政治传播研究中的政治信息研究分为两条路经。其中,第一条路径就是针对政治修辞学的研究。这一路径的学者继承了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传统,将政治修辞看作政治传播的手段,将它应用于政治传播研究的全过程。大卫·洛伦佐又把政治传播的修辞研究归纳为两个流派。

一个是行为主义流派,认为修辞是信息的有效传播,是机构的刺激——反应过程。

另一个流派是亚里士多德流派。这一流派假设传播更多地依赖于人们说什么,而不是如何说。可以看出,这两个流派均承认政治修辞服务于政治目的,并进一步承认政治传播的主要技巧是政治修辞。从这种意义上看,西方政治传播研究史就是一部探究修辞与政治学之微妙关系的历史。

关于政治修辞的定义,有人认为:“政治修辞是政治活动中政治主体围绕政治利益而进行的修辞行为。”也有人说:“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语言,在政治过程中实现政治说服的技术和能力。”概言之,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利益,运用一定的政治语言技巧所进行的修辞行为,其目的是说服受众、达到政治主体的政治目标。政治修辞学是政治学与修辞学相互融合的一个学科,其理论的发展以政治学与修辞学为基础。政治修辞服务于政治目的,是政治传播的主要技巧和手段,应用于政治传播的全过程。政治修辞服务于政治传播,服务于一定的文化和阶级统治。没有恰当的政治修辞,政治传播就难以有效进行。

二、言语行为与政治修辞

人们用符号进行交际的时候,符号是形式,思想是内容,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在特定的语境下,应选取最佳的形式。为获取最佳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就是修辞。所谓“最佳的表达效果”,包括语言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传播主体的表达目的的,适合传播对象与场合的得体、适度、适宜的表达。修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语言促使人们交流和合作,言语行为理论更是其中的一个用于言语交际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义、语用与交往行为不能分割,表意的过程同时也是完成行为的过程。交流的过程本身是一个言语行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意图的表达和辨识的过程,而言语交流的实质是意图的交际。

言语行为的理论核心为“言即行”,突出语言的意图、张力及言后的效果。言语行为理论被引入修辞学,成为言语修辞学。“任何语言运用行为也都是修辞行为,言语行为也就是修辞行为,言语行为也应该成为修辞学中的核心问题。”言语修辞学主要研究言语行为的规律与原则,以及如何利用言语手段提高言语行为的效果。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情景、受众、主题、论证、效果,也就是“谁说,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如何说,说的效果”。前五个要素即言语行为中的说话行为与行事行为,最后一个要素则为言语行为中的取效行为。政治修辞本质上是一种说服论证的技巧和能力,表明带有政治企图的主体针对目标受众、围绕自己的利益“如何说”的问题,在说话行为的同时完成了行事行为,其言后效果包括信息传输、情感表达、社会控制等。

为了让国内外受众承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政治主体总是大力利用媒体,采用一定的政治修辞方式,运用政治语言中恰当的措辞、神话、隐喻、象征、意识形态等,采用各种修辞格与修辞手段进行政治宣传、说服和沟通。“从合法化的角度来分析,在一场政治争论中,语言行动属于内在构成的权力份额。换句话说,‘以言行事’的一种具有细微差别的、想象性的、多维的使用,可以为政治斗争提供政治资源”,“选择言语行动,或借助语内表现行为选择行动的特殊方式、策略与技巧,这种时机也可以作为处理某种语言和文字能力的政治资源。”

三、新闻修辞与政治修辞

新闻修辞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寻求获得最佳修辞效果的方式、原则和规律等,即为提高新闻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和加工。梵·迪克(Teun A.Van Dijk)说,“新闻修辞的形式不仅仅是建立在语法层次的音韵学、形态学或句法的基础上”,“它完全是通过运用提示新闻特征的各种相关性或显著性的方式来实现强调具体内容的目的”;“新闻修辞不仅局限于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相反,它还包括为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而使用的策略性手段”,“新闻话语的修辞分析不可能完全地独立于它的语义和思想态度的分析之外。”新闻修辞存在于信息传播之中,诸多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制约着修辞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修辞学的核心内容是修辞的劝说功能及其社会作用。修辞的目标是影响受众的观念和态度,并在他们身上唤起某种期望,而政治修辞的最终目标是维持或改变受众的某种政治倾向。政治修辞的受众对主体可能持反对、赞同、中立三种态度。

政治传播的目标是:坚定赞同态度受众、争取中立态度受众、说服反对态度受众。

当然,最主要的是中立受众群,或说是摇摆受众群。新闻媒体不仅传播政治信息,还影响公众的观念塑造与思维方式的转变,作为意见领袖发挥重要的舆论影响。

新闻媒体在传播报道的过程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有选择地陈述新闻事实,有条理地组织语言逻辑,简洁、清晰、有力地表达己方的观点,从而达到说服公众的目的。

新闻修辞不仅要在理性上说服受众,更重要的是要在情绪上感染受众,获得受众内心的情绪认同。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肯尼斯·博克提出:“旧修辞学的关键词是‘规劝’,强调‘有意’的设计;新修辞学的关键词是‘认同’,其中包括部分的‘无意识的’因素。”例如,通常情况下,同一条新闻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报道,尽管使用的语言符号与语法等不尽相同,但表达的含义与报道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在政治传播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往往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对新闻传播的外交内容进行渲染,通过语言符号的互动刺激公众,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强烈反应,支持政治主体执行的或提倡的外交政策。当然,受控于政治主体的新闻修辞有明显的负面作用。美国学者贝内特就曾指出,“从政治家的观点来看很明显,对一个民主社会的权力和影响取决于对信息的控制和策略运用”,“新闻则为人们提供了社会的肤浅的、扭曲的影像”。

第二节 政治修辞的要素与范式

一、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

从整体的政治修辞过程来看,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包括:政治修辞的主体、政治修辞的情景、政治修辞的受众、政治修辞的主题、政治修辞的论证,以及政治修辞的效果。换一种说法,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关注的是:谁说,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如何说,说的效果。

1.政治修辞的主体

政治修辞主体是政治修辞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进行政治修辞的行为主体,例如谁运用政治语言、符号、手势、衣着等进行政治修辞。政治修辞的主体还可以是政府机关或政治组织。在特定情况下,政府为说服人们相信其获得、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就会采用一定的政治语言创作并发表政治话语,使人们认同政府对政治权力的掌握,并服从政府的政治权力。而那些在掌握政治权力之前追求和影响政治权力的政治人和政治组织,为了影响政治权力的运行,也会采用政治语言创作并发表政治话语,给政府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例如,在政治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会针对记者采访的问题运用政治修辞进行回答,此时的新闻发言人就是政治修辞的主体。再比如,在我国汶川地震发生时,政府组织各界人士抗灾抢险,进行了多种救援活动,此时政府就是政治修辞的主体。

2.政治修辞的情景

肯尼思·博客曾说过:“修辞话语因修辞情景而产生。”这即是说,修辞情景是修辞的源泉和基础,政治修辞的情景就是政治修辞的源泉和基础,或者说是政治修辞的动力所在,它表明政治修辞主体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修辞活动,“既然政治权力是政治过程的核心,是政治行为的焦点,那么获得、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力就成为政治过程最重要的政治行为。”那么,政治修辞的情景就是政治主体需要证明其获得、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力时所要求的合法性的情景。从理论上讲,政治权力的获得是依靠暴力。依靠暴力获得的政治权力并不具备合法性,因为合法性是一种道义的力量,而不是一种物理的力量。那么,依靠暴力获得政治权力的政治主体就面临着合法性的问题,政治客体会对其拥有政治权力是否合法提出质疑。为了回答政治客体对其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质疑,政治主体就要通过运用政治语言来说服政治客体相信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让政治客体服从其政治权力。在政治主体维持和运行其所拥有的政治权力时,会不断受到合法性的挑战。政治客体要求政治主体对其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力等政治行为的正当性进行说明。特别是在政治社会的转型期,合法性危机是政治社会转型的常态。政治社会的转型时期肯定出现不同于先前的政治形势和政治环境。在新的政治形势和政治环境中,即使政治客体对政治主体的统治地位不进行挑战,但也会对具体的运行政治权力的行为进行质疑。

政治客体总是想知道政治主体做出某种政治行为的理由,否则就不会接受或认同那种政治行为,也就不会支持那种政治行为。所以说,“政治修辞情景就是政治主体需要运用政治语言证明其获得、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的环境。”以朱镕基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晚宴上的演讲为例。1999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访问美国,正值亚洲遭遇金融危机之时,朱镕基访美期间会见了许多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就中美双边贸易合作达成了多项合作与共识。4月13日,朱镕基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晚宴上的演讲时这样说道:“我在华盛顿的时候,跟你们美国的,被你们称为‘拯救了世界经济的三位marketeers(市场管理者)’———格林斯潘先生、鲁宾先生和萨默斯先生进行了交谈……我刚才跟麦当那先生讲,日本人谈论了很久怎样建立bridging bank(搭桥银行)来解决他们的坏账问题。我相信,中国的坏账比例没有他们那么高。但到现在,我们也没看到他们建立了搭桥银行。

中国参照美国RTC(处置信托公司)的经济,已经成立了金融资立管理公司,把银行的不良贷款分出来了。这样有利于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回收不良贷款。总之,我认为美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一次访问中间,我们也确实学习了很多东西。”朱镕基的这次演讲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他以诚挚的话语表明了此次美国之行的收获与对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心,更寄托了中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繁荣经济的美好愿望。

3.政治修辞的受众

政治修辞的受众是政治修辞的对象,是政治修辞的主体在对谁使用政治修辞,即对谁说。政治主体在进行政治修辞时,主要是为了获得受众对其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认同,说服受众支持和服从其政治权力。当然,不同的政治修辞要针对不同的受众来进行,因此,政治修辞主体在传达政治信息进行政治说服之前,必须理解什么是受众,谁是受众。因此受众的重要性是政治修辞主体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正所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政治修辞主体必须在进行政治话语的创造和发表之前分析其受众。可以根据年龄、种族、民族、文化背景、宗教背景、教育背景、政治倾向等对受众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受众的规模,比如有多少人成为受众;受众在什么时候才会听到或看到政治修辞主体的政治话语文本,既包括现场听众,也包括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网民;政治话语文本所需要的时间、政治话语发表的地点等等。

不管政治修辞的受众有多少种类,政治修辞最终是要维持或改变其受众的某种政治倾向。因此,只有那些潜在的需要保持或改变其政治倾向的那些受众,才是政治修辞的真正受众。从政治倾向来看,可以将受众分为对政治信息或政治修辞主体持反对态度的受众、持赞同态度的受众和持中立态度的受众。针对这三种不同的受众群体,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政治修辞。

同类推荐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道路如何形成?其内涵、本质是什么?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对外关系上有何独特表现?它与西方的道路有哪些不同?本书从1956年至1982年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创、发展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对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事件作了详细的再现和分析,理清了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本书有助于人们更加准确、系统、清晰地认识中国道路奠基于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开创和发展于邓小平时代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自觉将自己的梦与民族的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为理论篇、实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心、案例分析概述、公共管理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用中国智慧建构一套有解释力的话语?在本书中,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中国话语体系,以生动鲜活的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建构出了一套政治领域的“中国标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定力的分析框架下,张维为教授用脍炙人口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建立了一套原创性极强的话语体系,既激发了受众读者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是以一种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人的判断。
  • 人民公开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民公开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重点高校名家教授汇聚一堂,以深厚学养高屋建瓴,教你以大历史观和全新角度看待中国的历史与道路、发展与崛起,让你真正读懂共产党,读懂中国,读懂社会主义。
热门推荐
  • 血铭

    血铭

    公元2195年地球的能源在人类的预计的时间之前就开始枯竭,能源开始枯竭的同时各国开始变得动荡起来。小国之间开始战争互相吞并,直到战争的最后就连一些大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投入到战争里。而在战争中催生出一个叫做‘堕天使’的组织。公元2200年‘堕天使’对地球发起一起全球性的核袭击。在袭击之后地球迅速被核尘埃覆盖,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大量生物在极度痛苦中挣扎着死亡,地球在此时变成了一个疯狂的炼狱。人类也进入到最黑暗最艰苦的时代。但是越是在艰苦的环境里人类的能力才凸显出来,人们创造出各种设备在地下的保护所里自给自足。建立新的领导体系。就在人们以为生活会慢慢变好的时候,实际上这只是个噩梦的开始。
  • 挽婚

    挽婚

    爱情,是容易破碎的瓷器,有些人为之痛苦,有些人为之彷徨,甚至很多人选择逃避。那么,他们的爱能否经历考验,他们的爱是否能够挽回?大众眼里的80后可谓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家人的考验,通过了感情的考验,通过了买房的考验,还通过了金钱的考验。那么爱情,是否能落地生根,修成正果呢?她说:“你是我的劫吗?”
  • 穿成年代三岁小娇包

    穿成年代三岁小娇包

    年代+异能+宠妻狂魔+齁甜,男主饕餮,女主娇气包。末世带着植物异能和空间的小公主,穿越到了食物短缺的年代。奶奶寡妇,妈妈再婚,还有个小叔叔,是个拖油瓶。一家人嗷嗷待哺。小公主挥挥小手,不怕,不怕,她有空间,左手催生植物,银子哗啦啦来,右手空间异兽遍地走,吃不完的肉肉。但是!!家里突然来了能吃垮空间的凶兽饕鬄。“你给不给吃的?”某凶兽一脸冷凝。小公主皱着小脸蛋,挂着眼泪泡:“年代生活不容易,养饕鬄大人更是不容易。”*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京城的叶二少成了一个小跟班,跟在一个女娃娃身后,端茶倒水,好不殷勤。大家惊掉了下巴,都笑叶二少疯了。谁知道这女孩,是龙组S+保密档案的新主人,又富可敌国,摇身一变又成为了最著名的小神医,随着一层层马甲剥落,简直是惊呆了一众吃瓜群众。【新书已开,请宝贝们移步:我靠种田爆红全星际】星际种田,加美食。
  • 我想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想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它曾让你深爱,让你迷恋,也让你被狠狠伤害、抑郁流泪;放下过往,来到远方,一切清零,江湖往事不再谈论。不再有令你牵肠挂肚的人,不再有令你突然沉默的场景,你又重生了,换一个灵魂,换一种心态,活出另一个自己。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好的生活,在别处。独自上路去看看这个世界,你终将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 顾梦亭

    顾梦亭

    一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二世我认得你,你已然忘却。
  • 冬至雪夜声

    冬至雪夜声

    我叫夏雪夜,我又不是夏雪夜,我只是无意闯进这具身体的一具游魂,我摆脱了空虚的游荡,只是,这现实的世界为什么比未知的冰冷还要可怕?当所有的一切都结束的时候,谢谢你,我的勇士,谢谢你肯守在我的身边。“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我愿护你一生一世,只要你在我身边,不离不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主神他又黑化了

    快穿之主神他又黑化了

    易泠,妖族小公主,作天作地作空气,不捣蛋就会死某一天,自家父亲大人和母上大人终于看不下去了,把她丢给了一个什么系统,从此,她便开启了她的任务之旅——去收集少年主神的灵魂碎片。……任务做完后,某个男人:“阿聆啊,乖点哦!”……呵呵,乖你妹!
  • 快穿之我不想做女配

    快穿之我不想做女配

    时璃从不认为自己很幸运,一直穿越到每个世界去帮别人逆袭人生。005:“请开始你的表演”,时璃:“滚”
  • 天定风华IV此心倾

    天定风华IV此心倾

    她曾相遇那春日暖阳一般的男子。她曾厌憎那月华般光辉、珍珠般滑溜的男子。她只想和捡到的纨绔儿子好好过一生,调教得他开明知事,无人能及。谁知,那个纨绔而寂寞的孩子,拥有最尊贵的身份。她抚摸他鬓角的指尖,触及皇朝最高统治者的利益。搏杀之路至此开启。她欲不争而不得不争。她所想拥有的,是他人欲夺去的;她所要坚持的,是他人必打破的。她率三千军力抗敌军突袭,夺城、杀官、诈降、刺将……阻番军未进一尺,成女将无双传奇。她行最坚实强者之路,搏一场宿命的惊艳起伏。而他和他,迷离的日光和坚定的月色,谁能照亮她的前路,成就这宏大传说、无双大帝、烈火深情?
  • 末日培养计划

    末日培养计划

    三个月的游戏经验,一只死亡重启时间的计时手环。对于张陌而言,这是一场末日,也是一场“游戏”。唯一的区别在于,存档重来的时候有点疼。嗯,对,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