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59900000017

第17章 历史剧(1)

历史剧中国的电视荧屏,曾几何时,处处弥漫着历史剧的喧嚣与嘈杂,笼罩着怀旧与感伤的时代基调。当盛之时,帝王将相、权谋文化和金戈铁马充斥于人们的视听感官,宫闱红墙、笙歌燕舞和古典佳丽刺激着观众的内心欲望,王朝兴亡、江山风雨与离合之情左右着大众的审美旨趣,一时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雍乾等盛世之君纷纷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转眼间换了时空、变了容颜。直至今日,借助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电视历史剧(为和全书体例统一,以下统称“历史剧”)依然可以迅速刮起剧烈的荧屏旋风,引起万众瞩目。

第一节历史剧概述

一、历史剧发展简况

如果说以戏剧、电影等形式出现的历史剧多是一种仪式化的艺术呈现,并且多呈现出一种“静穆的伟大”,那么电视剧艺术所具有的审美通俗化、欣赏大众化和日常流动性则更强有力地推动了电视历史剧进入大众日常生活,在有效完成审美日常化之后,进而成为广大观众司空见惯的通俗艺术形态。

伴随中国电视50年来的发展历程,历史剧也蹒跚前行。在1958-1966年电视剧的初创期和1966-1976年十年“文革”浩劫时期,历史剧均付诸阙如。1978年以后,随着文艺界思想解放和电视剧创作复苏,开始出现了《岳云新传》(1979)、《鹊桥仙》(1980)、《武松》(1981-1982)、《懿贵妃》(1982)、《秦王李世民》(1982)、《飘然太白》(1982)、《鲁智深》(1983)、《天宝轶事》(1983)等历史剧作品,虽然整体影响不大,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类型已经崭露头角。1984年历史剧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杨家将》(1984)、《张仲景》(1985)、《诸葛亮》(1985)、《包公》(1985)。其后,以鸿篇巨制《努尔哈赤》(1986)为代表的历史剧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消费文化春潮萌动,继而渐次刺激着中国电视剧的创新与发展。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逐渐大行其道,冲击并整合原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娱乐化与后现代思潮也不断改写、销蚀既有的创作规则与艺术风格,类型化、模式化的电视剧开始蔚然成风。为此,历史剧的创作与生产必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一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催生了历史剧的独特类型,使历史剧呈现出迥异于前的面貌,但泥沙俱下、优劣并存。但由于历史剧“回避了现实矛盾的直接表述,又可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相似性来与现实沟通具有独特的题材优势;同时,由于历史本身的陌生性和假定性为其艺术虚构提供了自由度和想象空间也具有了某些艺术上的优势”。

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引起轰动效应的作品,如《孔子》(1991)、《唐明皇》(1992)、《戏说乾隆》(1992)、《三国演义》(1994)、《武则天》(1995)、《宰相刘罗锅》(1995)、《雍正王朝》(1998)、《太平天国》(2000)、《大明宫词》(2000)、《一代廉吏于成龙》(2000)、《海瑞》(2001)、《康熙王朝》(2001)、《天下粮仓》(2002)、《乾隆王朝》(2002)、《走向共和》(2003)、《成吉思汗》(2004)、《汉武大帝》(2005)等作品一再引爆荧屏,收视率居高不下。《戏说乾隆》(2部)、《还珠格格》(3部)、《康熙微服私访记》(5部)、《铁齿铜牙纪晓岚》(3部)、《李卫当官》(2部)等系列剧更是一拍再拍。一时间,秦砖汉瓦的大气磅礴、唐诗宋词的绮丽繁华、明清宫廷的血雨腥风,弥漫于荧屏世界。据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数据显示,当年电视剧总量是650部9327集,其中历史剧121部2523集,约占25%。而历史剧的大量出现,“应该说是电视文化冲突的一种必然结果。无论是国家立场,或是市场立场,以及知识分子立场,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历史题材’作为自己的生存和扩展策略。‘历史’远离了当代中国各种敏感的现实冲突和权力矛盾,具有更丰富的‘选择’资源和更自由的叙事空间,因而,各种力量都可以通过对历史的改写来为自己提供一种‘当代史’从而回避当代本身的质疑。历史成为了获得当代利益的一种策略,各种意识形态力量都可以借助历史的包装粉墨登场”。

2006年之后,历史剧创作和生产的繁盛局面有所改变。由于历史剧及其他古装剧的偏热或虚热,占据了过多播放时段,难免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导致收视下滑;加之部分古装剧存在较明显的粗制滥造、歪说胡说乱说现象和庸俗媚俗低俗之风,也引起了多方不满。2006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限制古装剧制作播出的有关通知,在随后的第一季度获准立项的电视剧中,古装剧数量明显减少。在整个古装剧受到行政干预、生产发行播出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尽管历史剧的创作势头有所下降,但锋芒犹在,出现了很多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如《嘉庆皇帝》(2006)、《传奇皇帝朱元璋》(2006)、《大敦煌》(2006)、《大明王朝1566》(2006)、《越王勾践》(2007)、《母仪天下》(2008)、《台湾1895》(2008)、《大秦帝国》(2009)、《漕运码头》(2009)等,而2010年一年就产生了几部大投资、大阵容、大制作的历史巨作,如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韩刚导演的《孔子》和张黎导演的《孔子春秋》。

二、历史剧类型界定中的争鸣

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剧的繁荣相应,有关历史剧的论争也再次趋于热烈,这与40年代开端、60年代激化和80年代继续深化的对于戏剧历史剧的争论和检讨一脉相承,并达到相当的反思深度。历次争论均围绕“古为今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戏说与正说”等问题进行,在讨论的同时,历史剧的类型问题也是一个与历史剧的正名问题自始至终相伴而生的不可回避的焦点所在。要判断什么样的作品属于历史剧,必然离不开类型界定。在争鸣中,有些论者认为历史剧首先是戏剧,提倡广义的历史剧;而与此对立有些论者认为历史剧必须是历史,倾向于从狭义上使用历史剧概念;另外一些论者则力图调和两派分歧,以一种更为辩证的视点看待历史剧的创作。早在40年代,郭沫若就指出:“写历史剧可用《诗经》的赋、比、兴来代表。准确的历史剧是赋的体裁,用古代的历史来反映今天的事实是比的体裁,并不完全根据事实,而是我们在对某一段历史的事迹或某一个历史人物,感到可爱而加以同情,便随兴之所至写成的戏剧,就是兴。”柳亚子则认为历史剧有两种创作方法:“为了历史而写戏剧的”和“为了戏剧而剪裁历史的”。到了60年代,吴晗基出于历史学家的立场,主张“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提出狭义历史剧概念,把历史题材剧分为“历史剧”、“历史故事剧”和“神话剧”。据他的统计,中国的历史题材剧只有5%可以称作历史剧,其余95%以上都属于故事剧。80年代,北淮在借鉴西方戏剧理论的基础上,将历史剧分为“历史化的历史剧”和“非历史化的历史剧”,所谓“非历史化的历史剧”,即“只取某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或个别历史人物的身影,而抛开真人真事的历史记载,凭借作者的想象力进行大胆的虚构以表现某种意图……非历史化的历史剧主要依据假定性”,“以历史剧对历史事实的处理来说,只要能够在历史剧中准确地表现出当代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情感,那么不论艺术家对于历史事实作何种更动,不论是否有历史记载,是否违反具体历史阶段的可能性,假定性都是成立的”。

90年代以后,随着一大批有广泛影响的戏说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历史剧的分类问题更加纷繁复杂起来。曾庆瑞曾从多种角度对历史剧类型的划分进行过学理界定,比如从艺术文本创作来源分为“原创史剧”与“改编史剧”,按中国历史分期分为“古代史剧”、“近代史剧”与“民国史剧”,从审美范畴分为“历史悲剧”、“历史喜剧”与“历史正剧”,按叙事策略分为“正说历史剧”、“戏说传奇剧”和“乱说游戏剧”等,这些论述对历史剧类型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导演张子恩则从创作角度提出对“戏剧之说”和“游戏之说”等流行的“戏说”概念进行重新界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戏剧之说”型的戏说剧的艺术地位。王一川结合后现代文化思潮在历史正剧之外提出“后历史剧”之说,进而把后历史剧分为后历史正剧、后历史小品(喜剧)。陆炜则从接受学的角度认为历史剧创作缘于两个目的,“以史为目的的历史剧,虚构的限度是不违背主要史实。以诗为目的的历史剧,其虚构的限度在于观众的认可,这种认可是观众基于历史知识的挑剔和出于审美素养的宽容两条相反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90年代以来对于历史剧及其类型的探讨,相比以往的喧嚣渐趋冷静和理性。

关于历史剧与历史、戏剧的关系,长期的争论并未在学界形成一致论调,更遑论一般观众,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剧更是如坠云雾。对于历史剧的激烈争议还牵涉到一个重要话题,即在艺术范畴之外的史学观问题。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科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等著名的历史哲学论断,以及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后现代史学观都对传统史学研究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原初的历史已经无法再现和复原,当历史研究也只是对于历史的某种阐释,史学文本作为一种叙事形式同时也具有虚构性,那么又谈何历史剧的真实性?这些史学理论的新动向也不同于在我国史学界有着深刻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使得有关何为历史剧的讨论愈加纷纭复杂。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绘画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绘画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与生俱来的依恋

    与生俱来的依恋

    本书上篇主要讲述了艺术设计的来历、特点、本质、内涵,以及在现代生活的作用、地位;下篇则选取艺术设计中最具代表的衣、住、用、看几个环节做样板,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加上自己动手训练这两种方式。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园林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园林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理论为切入点,建立了高校艺术学学科综合评价的总体框架。本书的研究成果,为提升高校艺术学科竞争力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今天也在上大学

    今天也在上大学

    今天我在上大学。吃饭,睡觉,喝汤,喝酒,喝药。
  • 重生之凤魇徐枫

    重生之凤魇徐枫

    明明前世他辜负她并且亲手杀了她,明明她临死发过毒誓。若有来生!定取狗男狗女的性命!为自己复仇血恨!可,为什么手拿利刀,看着那张熟睡的脸,偏偏刺不下去?为什么可以亲手掐死那个挑过她的筋的女人,却看到她那天真无邪的双眼,手一抖,放弃最佳时机。我惹不起,但躲得起。天生金凤命格,无人能比,但将伤过自己,却她仍然爱的那个男人轻轻一推,推给了自己的火凤格的妹妹。爱恨欲罢,情深何处?前世恩怨,怎能如此罢休?虐心,甜美,究竟如何发展?请静心待目
  •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合集)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合集)

    本套装包括了《人间至美是清欢》、《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人间食粮》五本诺贝尔文学奖佳作。
  • 催眠试验

    催眠试验

    如果生命能够自我选择?我们我们能够逃离既定的一切而不伤害任何爱我们的人?那么,你是否愿意,让一切重来,踏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路途?就让故事的主人公代我们去做这样一番选择与尝试。这是一个关于选择与承担的故事,一个关于改变与坚持的故事,一个关于追寻我们自己是谁的故事。
  • 源木之守护

    源木之守护

    因《源木吊坠》作品未解禁现重发。“带着此物,与家族众人离开,为杨家留点延续的根。”“父亲”“走,将来回来替我们报仇,去地球,好好在那里繁衍。”“十一长老打开传送门,快,再不走,为时晚矣。”“拦住他们。”“少爷,你肩负重任,带他们先走,这里交给我们。”“保重”......“少爷,有追兵来到此界,杨家糟难。”“阿权,你护送没有战力的妇女儿童撤离到沙铜山,其它人,随我杀敌。”“是”“是”“是”杀!杀!杀!北宋初年...“老祖”“老祖”“有.国.才.有.家,维.护.家,维.护.一.方.净.土,有.能.力..时,回.源.穹.神.界报...仇。”说完,老丈安详闭目,众人齐声泣答:“是”一代又一代,杨家屡糟暗害,直至没落,几乎都快沦落为凡人。公元2004年,发达的现代,一个偏远落后的乡下,一个没落仅存不到十三人,持源木的杨家分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神的终极特工

    女神的终极特工

    女神并不一定高冷,也可以性感。§少妇并不一定妩媚,也可以温柔。§特工并不一定优雅,也可以热血。看世界顶级特工王宇,如何装逼踩人,纵横花都!
  • 人均超能者

    人均超能者

    这是属于超能力的时代这是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是拥有无限未来的时代……“我愿以一生来守护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