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57200000028

第28章 音乐声音生态与北京的音乐厅(2)

大众是否理解音乐声音生态、对音乐声音生态的重视程度、看法等也是构成音乐声音生态的重要因素,没有大众对音乐声音生态问题的理解和重视,谈论构建音乐声音生态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在音乐文化比较普及,音乐建筑比较常见的国家地区,听众对一个乐队的音响特点、对音乐演奏场所的声学特性等环节都非常在意。在音乐界和传媒领域有一批专门的音乐评论人专注于音乐活动和音乐场所的声学特性的评论,在重要的音乐会后,在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对音乐会声音特点的评述。

音乐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消费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结合的活动。只有一个社会的精神生活水平和大众的消费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大众化的音乐活动才有可能普及。而在此之前,音乐活动更多地是专业行为和所谓的“高雅”生活的象征而已。客观地来讲,虽然我们国内已经建造和正在建造了大量的音乐建筑,专业乐团和专业音乐厅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目前的国民精神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都还没有达到形成大众化的音乐厅文化的水平,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还远远没有达到与一个理想的音乐生态相适应的地步。

一般的百姓,很少有机会和消费能力去听专业的音乐会;绝大部分普通人没有主动区分自然声和电声的意识,更别说鉴别能力;在电声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在音乐厅听过现场音乐会,而在音乐会的听众里,大部分是来“看”音乐会的,而不是来听音乐会的。因此,大众的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音乐声音生态概念和意识的普及,是构建理想的音乐声音生态的必要工作。

第二节北京三大音乐厅的音质[4]

每当夕阳西下,十里长安街华灯初放,天安门广场游人渐渐散去,白日的喧哗不再,只有天安门前的华表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在这华表不远之处,每晚都会回响起不同的乐章,这就是在北京中心、天安门广场旁边的三个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这三个音乐厅的建设和管理背景,目前这三个音乐厅在国内音乐建筑领域具有华表般的意义和作用。

由于传统、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历史上中国并没有形成大众化的在较大的封闭空间内群体欣赏音乐的习惯,没有形成全民基础上的音乐厅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各地展开。在各地已经建设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专业音乐厅越来越多,而在北京的这三个音乐厅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某种参照系。音乐厅的音质设计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完全按照工业化的程序来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音乐厅的音质设计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就是说对音乐厅的音质设计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握,有许多因素我们还认识不透,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探究。

同样,对音乐厅的音质评价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所有的室内声学的客观参数并不足以反映音乐厅的实际听感效果,按照目前世界上最佳音乐厅的声学指标设计出来的音乐厅并不能保证一定会达到最佳的听感效果。国内出版过一些音乐厅设计方面的论著,但对重要的一些音乐厅的实际音质效果的评述还不多见。国内的有些音乐厅在对外宣传上号称其声学参数到达到或接近国际上最佳音乐厅的水平,这种说法其实不恰当,缺乏对音乐厅音质效果评价的基本常识。有些音乐厅对外宣传使用了所谓最先进的声学材料和结构等等,但是这些东西与音质效果完全是两回事情,就如同用了最好的布料并不能保证做出来的衣服都是最合身的一样。

室内声学参数目前只能作为音乐厅的基础设计参数和工程控制指标,音乐厅的效果如何最终是靠听感来检验的,也就是主观音质评价。主观评价的主体应该来自方方面面,包括声学设计师、演奏家、指挥、听众、音乐评论家、以及音乐厅的业主和管理者等。而且,对音乐厅的评价应该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通过一两场音乐会也很难对音乐厅做一个全面的调查。由于现实的条件和音乐厅文化的缺失,在国内目前的条件下做一个全面的调查非常困难,有些音乐厅在开幕季根据一、两场音乐会和对基本上没有音乐会体验经验的听众的调查所得出的对音乐厅音质效果的评价是难有说服力的。

为了研究国内音乐厅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音乐文化、音乐审美习惯的音乐厅室内声学,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在相关基金课题的支持下,对国内的音乐厅和音乐会等做了一定的跟踪调查,现场考察过的音乐会近百场,特别是对北京天安门地区的三大音乐厅也做了过百人场次的调查和评述。由于这三个音乐厅的特殊地位,难以进行随机的大量听众问卷调查,所以组织了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音乐环境声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们进行现场音乐会聆听调查和评述,并参考每场音乐会媒体的反应和评价来做综合。以下是根据这项工作的阶段性结果,对这三个音乐厅的音质做一个初步的总结。

一、中山公园音乐堂

中山公园属于紫禁城建筑群,音乐堂座落在苍松翠柏、古亭长廊的皇家园林之中,虽处闹市,却远离尘嚣喧哗,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演奏大厅可容纳1400人,全部由乳白色大理石镶嵌装修而成,墙面为高级木装饰套拼金花米黄大理石,局部镶嵌汉白玉浮雕,座椅为硬木质靠背,上嵌红色软包织物,整体感觉气派非凡。演奏大厅内还设有5个欧式贵宾风格包厢。演奏大厅舞台宽23米,深14米,台口有两根1.9米粗、13米高的金黄色的通天圆柱,舞台顶部悬挂有3排有机玻璃反射板,近年又在观众席上方加装了一排反射板。每年近300场的演出,使中山音乐堂成为北京专业音乐厅中演出场次最多,最有影响的剧场之一。

中山音乐堂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按音乐厅的目的设计的,它是日本侵华时期在北京建造的唯一的一个剧场。1941年在中山公园内社稷坛的东南角上建造了一个占地宽80米,深50米的露天剧场,命名为“北平市音乐堂”。它结构十分简陋,观众席呈扇形分布。1949年以后,在原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多次重建,1980年后才形成了目前的这个室内剧场的样子。由于先天结构的缺陷和不足,中山音乐堂的整体结构仍然呈扇形,这不利于测向反射声的均匀分布,二层观众席与天花板距离过近,包厢是嵌在一层池座的后墙上,基本没有有利的反射声到达。最近一次装修所加装的第四排反射板,实际上是为包厢服务的,给包厢提供一些反射声。而舞台上方的反射板似乎也并没有仔细地调整过角度。

中山音乐堂的突出特点就是清晰度很好低音提琴和大阮的声音有迹可寻,清晰而不突兀,融合感好又不会让人感觉混沌。但是,此厅的混响感明显不足,混响时间不够,特别是低频混响不足,这影响了音乐厅的温暖感和包围感。根据实测数据发现,此厅在空场条件下中频混响时间为1.8秒,而在低频和高频混响时间都下降,这就造成整体音质不丰满,有些“干扁”。低频混响不足的原因除了体形因素外,音乐厅的内墙表面上脱胶的木质装修结构、包厢结构、木质地板下的空腔、和侧墙上的通风口都可能造成低频共振吸声结构,导致低频混响不足。

不论是交响乐还是民乐合奏,或是几件乐器的协奏,中山音乐堂里的声音都是清晰、干净的,声场的均匀度也不错。在大部分的听众席上,乐器的各种细节表现充分,拉弦乐器或弹拨乐器的各种技法闻之凿凿,特别是打击乐合奏,层次清晰,不混不乱,重心清楚。但是由于结构缺陷和混响不足,观众席没有充足的侧向反射声,空间感、环绕感或包围感都略显不足;即使是演奏大型的交响乐,依然感觉少些气氛;听感上的声源集中于舞台中央,有些束缚;亲切感也欠缺;低频不够丰满,造成温暖感不够。

在中山音乐堂听音乐会,除了音质本身外,中山公园的历史文化氛围对欣赏和感知音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山公园本身就是一首中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历史的交响乐。庄严的天安门,沧桑的社稷坛、充满屈辱的林德牌坊、昂首问天的孙中山铜像、秀美端庄的习礼亭、格言厅、在古典园林中外形显得有些诡异的音乐堂等,都是一篇篇色彩斑斓的乐章,这些乐章有辉煌、有威严、有屈辱、有奋斗;有田园般的意境,有命运的多舛,也有英雄的悲壮。在静谧的傍晚,沿着长安街进入中山公园,首先要走过这一篇篇无声的历史乐章,在音乐堂里用心去感知音乐声中的内涵和意境。音乐会结束,沿着灯光幽幽的小道,穿过公园的东门,来到故宫的午门广场,在高高的紫禁城墙下、在静静的护城河畔,闭上眼睛,会听到历史的交响依然余音回荡。

二、北京音乐厅

北京音乐厅前身为中央电影院,后划归原中央乐团,更名为北京音乐厅。1978年由国家拨款重建,1986年竣工,一度成为北京音响效果最好的专业音乐厅。北京音乐厅是我国第一座现代模式的、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演出场所。为了获得良好的音质、频率特性和适度的混响时间以及均匀的声场分布,厅内采用了一系列建筑声学措施。敞开式的演奏台可同时容纳百人交响乐队及百人合唱团。时隔十七年后,北京音乐厅2003年底举行了音乐厅全面装修改造工程。此次改造把舞台向前扩了70厘米,两边的木制围墙也各向外退了20厘米,使得舞台看上去更宽大了。为此,还将观众席的前三排座位拆掉,音乐厅也由原来的1182个座位减少到了1024座,而观众席的视线也做了重新调整,层层加高比以前更适于观看。

音乐厅是欣赏音乐的场所,因此声学设计是内部改造的重点,也是北京音乐厅改造后能否成为严肃音乐演出场所的关键。为使得观众厅拥有高质量的建声环境,整个天花板一改原来的“后工业”风格,变得更加舒展从容,并因此而向上升高2米。除了墙壁、地面等的改造,最主要的是在演奏台的上方悬挂了4排16块透明的可升降反射板,通过调整反射角度以加强观众厅前区的反射声。经过测试,由舞台发出的声音混响时间在空场时达到2秒,满场时达到1.7秒,改善了原来人们普遍感到声音发“干”的问题,而在重新装修之前的混响时间不到1.5秒。

北京音乐厅的混响感要好于中山音乐堂,在大部分交响乐和民乐音乐会时,混响感基本合适,只是在合唱时,偶尔会感到混响不足。其实就混响感来说,北京音乐厅在空场时作为交响乐录音是非常好的一个录音场所。低频混响合适,使得这个音乐厅有温暖感,不会让人感到干涩。对于小乐队的室内乐来说,北京音乐厅的音量似乎不足,亲切感要差一些。

在北京音乐厅欣赏打击乐是一种享受,不仅重心分明,而且有余音绕梁之感,敲击鼓梆时清脆的声音,初听如晴天霹雳,紧随着就由点及面的铺开,层层叠叠,很痛快。对于交响乐,不论是西乐或是民乐,北京音乐厅的平衡感都还不错,各声部较为和谐整齐,气势磅礴。民乐演出时,乐器本身的高频毛刺声能被恰当的混响所掩盖,听着很舒服。

由于在重新装修时考虑了侧向反射声的问题,并且加高了顶棚,减少了座位,这实际上增加了每座容积,或者每个座位的“音乐空间”,再加之音乐厅的基本体形是有利于侧向反射声的矩形结构,侧墙上保留了较多的反射面,北京音乐厅的空间感也不错。在大型交响乐演出时,感觉仿佛被音乐包裹,身心均陶醉其中;若恰逢音乐戛然而止,闭目仔细揣摩,首先是直达声,其次是侧向反射,接着是后部反射,最后是混响声,各种感觉相互交织,非常奇妙。在钢琴独奏时,钢琴声如潺潺流水,不紧不慢的向你袭来,沉浸其中难以自拔。音乐厅有明显的声像展宽,在合唱音乐会上,感觉到的声源宽度要比视觉声源宽度宽两成以上。

由于音乐厅是在电影院的原址上重建的,受原地基的局限,音乐厅虽然是传统的矩形结构,但是它的长宽似乎不是最协调的比例,好在重新装修时高度增加了两米,这部分改善了体形比例不协调所带来的问题。但是在二层楼座的音质还是不够理想,侧向反射和直达声都不太够,有些发闷,前方空荡,偶尔会使人不自觉联想到电影院的音质。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北京音乐厅依然是一个良好的专业音乐厅,只是体形和规模有些小。如果去掉从墙上凸出来的侧座,效果可能会有明显的改善。有意思的是,电影交响乐团经常在北京音乐厅演奏一些电影和动漫“原生态音乐会”,就是一边放宽银幕电影,一面现场由交响乐团演奏给电影的配乐。在北京音乐厅,欣赏这样的音乐会,视听综合效果很好,这是在普通电影院和电声系统所达不到真正的“原声态”、真正的“立体声”电影效果。

同类推荐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日本之镜》通过对电影、戏剧、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鞭辟入里的分析,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这些两极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时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样貌。无论是黑泽明的电影、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文乐《忠臣藏》、宫本武藏的传说,或是黑帮片与家庭剧,伊恩·布鲁玛都信手拈来,幽默风趣地探索有如镜子般反射出现实的戏剧性幻想。他对日本大众文化中病态怪诞的行为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让读者能理解这个被迫温文尔雅的民族如何借由“人为”的风格化与仪式感,寻求压抑自我的解放。
  • 王蒙谈列子

    王蒙谈列子

    列子是与老庄并列的道家代表人物,被王蒙誉为“道家的精彩的段子手,具有民间风趣的故事大匠,中华奇思锦绣的编织人”。《列子》中包含寓言故事百余篇,意境与智慧远超西方寓言故事,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本书是王蒙先生重磅新作,对列子及其著作《列子》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讲述与评析,力求将其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尽可能展现给读者。本书深入挖掘了列子思想对于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将《列子》再次激活成一部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你我人生的“新书”。本书近乎完美地融合列子与王蒙两位大家的智慧,阅读本书必将受益匪浅。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热门推荐
  • 纸客清流

    纸客清流

    一身清流,何惧时隙。这是一个男人不停魂穿的故事。因为不停的魂穿,他能留住的,只有一个叫做许清流的名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真实的都市爱情故事

    真实的都市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平凡的北京男孩爱上一个不平凡的女孩的爱情故事。每天在北京这片不大的小城里都上演一幕幕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落在自己身上时却依然会感觉不真实,但实际上或许这样一幕幕不平凡,才会组成最真实的人生。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但也足以让人感动,这是一个普通的城市,没有大风大浪,但也足以让人留恋。
  • 魔尊追爱:一品驭灵师

    魔尊追爱:一品驭灵师

    她曾是赏金阁的第一杀手,却死在了好姐妹的手上。一朝重生,变成了帝国上下人尽皆知的废物,没有灵力,没有灵兽,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亲人外人的冷嘲热讽。栖山的意外,让她不小心惹上了不能惹的人。他是身份神秘的无垠楼楼主,对什么都不屑一顾,却唯独对她处处维护,处处包容。不管她是废物,还是两界都不容的带罪之人,他都一直不离不弃,当真正身份浮出水面,她被整个大陆的人追杀,他陪在她身边,挡在她身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黎明的绯色

    黎明的绯色

    这是一场轮回的噩梦,一次又一次的渴望,却一次又一次的陷入预谋的伤害。她,无父无母,陨落异界,寄体重生在一位女婴身上。十岁那年,在危难之际,他救了她;惊鸿一瞥,她便念念不忘。八年后,媚芜再次遇见了那个人,从遇见他的那一天起,她就知道,他们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茫茫人海中寻寻觅觅,直到迟来的真相水落石出……
  •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为学做人之道最大的障碍是固执、排斥,故学习初步就是要一入门,一切都要放在门外,如此才能过得安然自在!
  • 听说海会哭

    听说海会哭

    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个人,他在,你的整个世界就都在,即使你不能爱他。
  • 栲栳山人诗集

    栲栳山人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千纸鹤

    TFBOYS之千纸鹤

    易烊千玺,我可以陪你走过十年,二十年~~~~~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