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57200000019

第19章 老北京的响器(1)

老北京的响器在昔日的北京城中,行商走贩是民居生活中主要的商业形式,走街串巷的商贩们有着多种多样的商业宣传形式,除了吆喝叫卖外还使用一些能发出特殊声响的器具,通过它们有特色而且节奏感十足的声音,将商品的信息向住在胡同深处的居民们广而告之。这些商贩们使用的器具种类多种多样,材质不拘一格,但凡能发出一些具有特色声响的器具都被他们加以应用,久而久之这些声音便成为了五行八作中某些行当的标志声。穿梭在胡同中的商贩甚至无需吆喝叫卖而仅凭这些标志声,便能将自己贩卖的货物或服务信息传递给居家住户。老北京人将这些商贩们使用的宣传器具形象地统称为“响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北京,响器声是老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声景,这些声音连同老北京叫卖声构成的民居声景,是老北京人对市井生活的回忆,是老北京声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吆喝叫卖声一样,随着传统的走街串巷的生意方式的逐渐消失,响器的生存环境不在了,响器声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响器的声音对于生活在北京的百姓来说也变的越来越陌生。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响器作为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意义却是非常值得珍视和保护的。因此,从老北京声景记录和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响器声进行录制、整理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既是对老北京声景的一种抢救性保护,也是为今后的声景史料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第一节老北京响器的功能和文化意义

相比吆喝而言,响器具有声音大、传播远、音色独特、简单省力的特点,所以备受商贩的喜爱。使用响器的行当有的是伴有吆喝的,即边吆喝边使用响器,比如磨剪子磨刀的、卖冰激凌的等。有的行当则只使用响器发出的声音招揽顾客,这些行当被称作“八不语”。这八种行当分别是:卖掸子的、修脚的、绱鞋的、劁猪的、锯锅锯碗的、行医的、剃头的和粘扇子的。这些行当“不语”是因为不好吆喝,像卖掸子的,要是吆喝:“好大的掸(胆)子!”则会把顾客吓跑,修脚的要是说“给您修修”,锯碗的要是说“给您锯上”,这些都不大礼貌,所以都不吆喝。但这“八不语”里面还有一些虽然不吆喝,但带有敲打的响器,像行医的郎中手里拿者串铃,剃头的手里有唤头,粘扇子的有挎铃,锯锅锯碗的有小铜锣。这些响器的效果绝不比吆喝逊色,不仅特点明了,音色节奏也更加丰富,形成自成一体,约定俗成的音韵节律。

老北京的响器大致可分成梆(油梆子、豆腐梆子、平安梆子)、鼓(木炭拨浪鼓、小百货拨浪鼓、绒线拨浪鼓、小鼓)、锣(太平锣、糖锣、猴锣、算命锣)、铃(串铃、扇铃、脚踏铃、手摇铃、冰盏)、铁(震惊闺、唤头)五种,而这些响器的材质又可分为木、皮、铜、铁四类。

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响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质是很不一样的,每种声音都有其韵味和特定的形象,与一个特定的行当或时代关联着。这种关联除了历史上的偶然外,也可能是那种行当所需声响的一种自然选择。

一、梆子

老北京响器中的梆子主要包括油梆子、豆腐梆子和平安梆子。梆子,又名梆板,击打类响器。约在明末清初,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它是河北梆子、豫剧、秦腔等梆子戏曲的代表性击节乐器,常用以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增强戏剧气氛。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及曲艺伴奏中也常使用,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在老北京生活中,卖豆腐、卖香油的小贩专门用梆子声来吸引顾客。由于梆子的质地不同敲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而且不同行当敲击的节奏也不一样,所以居家百姓听到声音后很容易分辨出是做什么买卖的来了。敲击时,左手执长方形梆子、右手执圆柱形木棒,以木棒敲击梆子发音,音色清脆、坚实,无固定音高。平安梆子为一种木质梆子,与太平锣配合使用,用来在夜间打更表示时间,同时也表示平安无事。平安梆子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打法,非常有讲究。

平常百姓人家不求一日三餐都有大鱼大肉,只要白菜豆腐、小磨香油不断,这家的日子就还过得下去。半夜三更能听到打更的声音,说明世道还算太平。所以,卖香油的梆子声、卖豆腐的梆子声、半夜的平安梆子声,是平和安逸的声音,这种声音也许有些发闷、发木,但是它却是百姓最希望天天都能听到的声音。世道太平没有天灾人祸的年景,天天能听到梆子的声音,世道不好的时候,更夫都去逃难了,没了打更的梆子声;人能填饱肚皮不被饿死就不错了,哪能奢望香油和豆腐,胡同里就听不到油梆子和豆腐梆子的声音了。

二、鼓

老北京响器中的鼓主要是拨浪鼓。拨浪鼓的声音大多是和贩卖日常用品的小贩相联系的。不同小贩用的拨浪鼓的材质和形状各不相同,拨浪鼓的声音也就不相同。常见的有木炭拨浪鼓、小百货拨浪鼓、绒线拨浪鼓等。

木炭拨浪鼓,用手摇动时鼓两边的小锤会左右敲击鼓面,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告知卖木炭的人来了,需要木炭取暖、温水或吃涮羊肉等的人家便会出来购买。小百货拨浪鼓,为铁制的拨浪鼓,这种响器的声音告知卖针头线脑、小百货的小贩来了,妇女们一般都会出来挑选和购买日用百货。绒线拨浪鼓是比小百货拨浪鼓更为精细的铁制拨浪鼓,由于材质和加工手法不同发出的声音与卖小百货的拨浪鼓的声音不同。这种声音告知卖女红、绒线的人来了,有需要购买刺绣用的丝线等细致东西的妇女便会出来挑选商品。

如果说梆子声喻示着“太平、温饱”的意思,那么这拨浪鼓的声音可以说是“小康”之音了。木炭当然是小康人家的用品,用木炭烧火锅涮肉,用木炭烧脚炉或手炉取暖,只有小康人家才能如此享受。而各种各样的小百货、女红、绒线等等,只有不愁吃穿后才会需要这些东西。所以,梆子声告知世道的太平,而拨浪鼓的声音告知世道的小康、富足。

鼓的声音大多是让人听着愉快、喜庆和热闹的,但是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小手鼓。这种鼓用竹做帮,蒙以羊皮,周围用小铜钉钉严,由于鼓面较小,敲打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告知走街串巷收金银细软、古玩旧货的人来了,有要卖金银珠宝、翡翠玛瑙等值钱物件的人家就可以把他叫进去。而谁家要出卖金银细软呐,肯定是那些倒霉的人家或有难的人家。敲小鼓的人是来收东西的,而不是来卖东西的,听到这声音自然不会喜庆。

三、锣

老北京响器中的锣主要有卖糖果的小贩敲的糖锣,耍猴卖艺的人敲的猴锣,算命的失目先生敲的算命锣,还有夜里和平安梆子一起打更的太平锣等。

卖糖果的小贩敲的锣是铜质材料,敲打时节奏较快,胡同人家的小孩子在听到这个声音后都会跑出来围在卖糖人的身边看他吹糖人并向他买糖吃。耍猴卖艺的人要招引的顾主也是胡同里的小孩儿,这个锣一般也为铜制,敲击时节奏紧蹙但声音不如糖锣清脆,紧蹙节奏用来催促小孩儿过来观看小猴表演。糖锣和猴锣的声音,喜庆而喧闹。

旧时,有一些盲人以算命为生,为避讳起见,称这类算命先生为失目先生。失目先生算命占卜手里敲打的锣为铁质材料制成的,和一个T字形木槌绑在一起。失目先生不紧不慢地敲击它时,发出“咚、咚……”之声,报知失目先生来了,并伴有失目先生用来探路的木棍敲击地面时发出的声音。“笃、笃、笃……”的节奏声中,不时发出一声“咚———”的声音,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太平锣的锣面很大,敲击的力度轻而缓慢,发出的声响宽厚而安详。夜晚伴着平安梆子的声音传得很远,远远地都可以听到,给人安逸、平和之感。几下清脆平缓的梆子声后,伴随着一下“哐———”的太平锣声,使得深夜中的路人和梦中人都安心、松弛下来。

四、铃

老北京的响器中,铃铛的种类要比其它响器多一些,使用铃铛的行当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卖药的串铃,糊扇子的扇铃,洋车上的脚踏铃铛,叫卖冷饮干果等的冰盏等。

串铃是一种类似铜圈的响铃,铃的外侧留有半厘米的开口,中间有两枚铁弹丸。串铃有大小两种,大的叫虎撑,使用时将食指和中指插入响铃中间,借助拇指的力量,手掌快速晃动的同时,手臂上下浮动,使中间的弹丸在响铃中来回撞击,发出清脆震耳的响声,告知走街串巷的郎中来了,家里有人生病或者不舒服的就可以把郎中请来给病人看病开方子。尺寸更小的叫指铃适合套在一个指头上摇晃。走街串巷卖小药的人用这种响器发出的声音招呼有需要的人出来购买小药。

扇铃是粘扇子、换扇面的小贩用的响器,把几个小铃铛拴在一个手柄上,走街串巷时边走边摇动扇铃。还有的糊扇子的小贩在小木箱上拴上一串小铃铛,边走边响,招揽生意。

脚踏铃一般装在洋车上,需要的时候用脚踩踏便可发出“叮当”声,用来提醒路人洋车来了,让路人给洋车让路。因为用脚踩,力度很大,这个脚踏铃的声音也很大,冷不丁会吓人一跳。

手摇铃是在一个把手上装一个较大的钟形的铜铃。这种铃铛其实比较“近代”了,它主要在五十年代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现在偶尔还能听到。这种摇铃常用来在学校停电的时候作为上课下课的铃使用。走街串巷收破烂和收垃圾的也用摇铃知会胡同里的居民出来倒垃圾、卖破烂。解放后,各种小贩渐渐消失了,但是还有一些被许可的走街串巷的“服务人员”,也都用这种摇铃通知居民,如定点送奶的,送大白菜的等。

冰盏儿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铃,它是以生黄铜制成外面磨光的碟形碗两只,敲打时夹在手的中指、无名指中,小指拖住下面的碗底,不断挑动敲击下面的碗,使碗发出清脆的“嘀嘀、嗒嗒”声,抑扬顿挫并有节奏。是卖冷饮、瓜果梨桃、各类干果专用的响器,当年在老北京十分常见,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

五、铁

老北京的响器中有一类是属于“铁器”。一个是磨剪子磨菜刀专用的响器,又称惊闺或惊闺叶,该响器由五块铁板串成,发出的声音告知胡同民居里掌厨的大妈、闺房里使剪子的大闺女磨剪子磨菜刀的人来了,可以把家里钝了的剪刀、菜刀拿出来打磨。

唤头是剃头匠专用的响器,这种响器是两根铁条,一头连成把儿,另一头张开,长约一尺二寸,左手拿着,右手用一根大钉子从两根铁条的缝隙中间向上蹭着挑,发出响亮的声音,告知剃头挑子来了。

铁器的声响听起来没有梆、鼓、锣、铃入耳,那刀、剪也都是铁器,震惊闺的声音叫人家闺女出来磨刀,唤头声音招呼老爷们出来挨那剃头刀,想着都那么凶险,所以听着也有些凶险。

老北京胡同里的响器声是与老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的声音,充满了韵味和生活的气息。那平和、安逸的梆子声,喜庆、富足的拨浪鼓声,欢快、喧闹的锣声,功能各异的铃铛声,怪异、凶险的铁器声,如同层次分明又相互交织的五个声部,组成一章老北京的胡同生活交响乐。五音交响,起伏跌宕,合着生活的节奏,顺着季节的旋律。如今,老北京的人和事都渐渐远去了,过去的生活成了历史,而历史又渐渐沉淀为文化,那老北京的声音也斯声如烟了,后人只有凭想象和追忆来回味。

第二节老北京响器的声音感知调查

随着时代的变迁,响器声已经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但作为老北京声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用录制到的老北京响器的原生性声音进行了听觉感知调查,希望能初步得到老北京响器的声音在当今社会中某一特定人群对它的声音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探索出一种声景研究的方法。调查中选择的响器声共16种,分别进行了编号。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选择了50名在北京生活数年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调查者,让他们听上表中列出的16种不同响器的声音,其中第15组响器指铃有两种不同的材质,所发出的声音音质也不同,所以我们将第15组分为a、b两个小组。调查在不告诉被调查者声音的来源和作用的前提下进行,让被调查者分别描述所听到的声音以及该声音的用途或听到该声音的场合。调查问卷中还设置了“喜庆”、“悲哀”、“萧条”、“安逸”、“压抑”、“烦躁”、“神秘”、“喧闹”、“紧张”这九组描写听觉心理反应的词汇以及一个补充选项“其他”,由被调查者在听到声音后选择其中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描述对声音的感知。

初步对每一组响器声音的听觉感知生态现状进行一个简单的评述:

震惊闺:被调查者听到该响器的感觉以烦躁为主,部分被调查者感觉喧闹。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只能听出是铁片撞击的声音,只有4个被调查者准确的说出了其实际功用。调查发现,没有特定生活经历的人对于五块铁板所发出的声音会产生烦躁感,而知道这种声音用途的人,则不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

唤头:大部分被调查者在听到该声音后感觉烦躁、压抑,而有这种类似感觉的人都只能说出该声音为金属片或弦震动所发出,无法说出该声音的正确用途。只有4名被调查者说出该响器的名称,而他们却没有感到烦躁压抑。分析发现,对于在生活中没有听过这种响器的声音也不知道这种声音所传递的信息的被调查者,这种用铁棒摩擦出的声音会引起消极的心理反应。而对该声音有一定认知度的人却不容易产生这样的情绪。

同类推荐
  •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本书讲述了甘肃民间民俗美术不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浓郁的各民族文化情调和特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 权臣末路(下)

    权臣末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4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甬江之东

    甬江之东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江东历史”介绍江东区的历史脉络,“江东人物”则记录了江东区杰出的历史人物,“民间文化”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角度入手,将江东区民间文化尽情展示,最后一部分“文化日新”则介绍了江东区的优秀文化企业。
  • 西方日常生活观察笔记系列

    西方日常生活观察笔记系列

    一套书了解旅游看不到、网上搜不着的西方日常生活细节!带你感受欧澳美18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走遍欧澳美18个国家,通过细致观察和亲身体验写下了这套西方日常生活观察笔记系列。他在书中抖包袱、开脑洞、旁征博引,毒舌吐槽,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西方。《全民自黑的英国》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精准塑造了一个生动真实的英国!《全民寂寞的美国》戳破繁荣表象,真实呈现美国平凡小镇的寂寞生活!《全民蠢萌的美国》写遍美国人日常生活点滴,给你一个如假包换的真实美国!《全民发呆的澳洲》揭开澳洲的神秘面纱,带你感受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全民疯狂的欧洲》彻底打破对欧洲的固有印象,带你重新认识欧洲!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热门推荐
  • 陆离飞升

    陆离飞升

    天穹大陆,实力为尊。异界来客陆离生于一个小王朝,一步一步走到巅峰,却发现还有更高的世界。
  • 谈人头多伤感情

    谈人头多伤感情

    骚气路人王“就是喜欢送人头”到处活跃扰得其他玩家苦不堪言,突然某天消失了,在大伙还没来得及欢呼时,发现黑马战队LTG的ADC打法怎么与本人如此相似,竟然还是个女孩子?
  • 想通了就快乐

    想通了就快乐

    酸咸苦辣尝过,才可能更充分地拥有和珍惜生命的甘甜。即使这个世界永远都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绝对完美的结局,我们也应该学会在与它的相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将这些闪耀着智慧和哲理的火花一一收集,希冀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感动和启迪,为你的生命创造出人世间最美丽的奇迹。想通了,也就懂得了得到与失去的意义想通了,也就明白了选择与放弃的道理想通了,也就理解了获得幸福的真谛想通了,也就掌握了享受快乐的秘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时期卓尔不群的大先生们彼此间是什么印象?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本书选取了两个视角:一是大先生们的他述。即民国时期大先生们相互记录、悼念或者回忆性的文字,这些第一手文字,提供了许多后人无法体味的细节,展现了大先生截然迥异的形象。二是大先生们的自况,亦即他们对自我的描述。这部分内容涉及大先生们自小成长或一生中重要经历的部分,都是极其珍贵的了解他们的材料。品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原来大先生们那么逗,那么可爱,却也那么不合时宜、不近人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至强尊者

    至强尊者

    纵横炎嶙大陆百年的强者重生成为苍云大陆一个宗门的仆役本是危如累卵的小仆役从此一步步成为主宰大陆的盖世豪强看风云,我来主宰笑天下,你且旁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秋风摇曳

    秋风摇曳

    离京一个月,再回来爱慕的人娶了妻子。风秋曳能怎么办,哭呗!除夕宴断关系,躲假山后哭,遇见四皇子,莫名其妙被赐婚。能怎么办,从呗!对于我来说遇见你是始料未及,爱上你是遵从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