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57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传统上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是借助文字和出土文物等物化资料进行的,这些用于历史研究的物化资料就是史料。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但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并不只是文字和物件。声音是人类表达自己和与他人沟通的媒介,也是人类获取自然界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声音是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界同时存在的。它虽然不是一种物化的实体,但也是一种物理现象和过程,而且这种物理过程中包含和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迁的信息。

在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上声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有空气的地方就有声音。所以声音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在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活动所发出的声音全都消失在空气中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声音本来是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却无法用来研究历史。在有些文字资料中有对过去的声音的描述,但这种无声的声音,已经失去了动感的声音所包含的绝大部分特有的信息,仅仅是文字史料而已。自录音机发明以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不断涌现。记录下人类活动的声音并把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许多重大的活动和场合都有同步的录音资料记录,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里,录音资料也逐步在不断地增加。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和以后的史料形式就不只局限于文字和文物了,声音资料也可以用来研究历史,成为史料的一种。虽然声音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历史,但并非所有的声音资料都具有史料价值。历史是由人类活动的一幕幕场景所组成的,有背景、有剧情。因此有史料价值的声音资料必然是由声音所构成的声景生态资料,它以声音的形式反映和记录了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时间节点上人们的社会生存状态。

声景的概念起初是从景观学的概念借用过来的,声景生态所关注的问题起初也是从环境保护、环境审美、环境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特别注重它的史料价值。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以声音为传播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存的重视,对声景生态资料的价值赋予了新的理解,使得它具有了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历史研究中如何采集、整理、使用史料,必须遵循一定的史料学方法。而不同物态的史料,其史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的研究和论著,目前还见得不多,基本上处于起步研究阶段。本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试图探讨和研究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史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方法。本书的依托课题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06BaLS008),书中的内容也是这个课题总结报告的一部分。书中的观点不一定准确,内容不一定全面,许多工作都是初次涉及,难免有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学术界探讨和研究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全书由三个部分共八章组成。前三章是第一部分,论述了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基本概念、观点、以及具体方法等。第一章系统阐述了声景概念的由来,声景的基本要素,声音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以及声景资料的属性和分类等。第二章是本书关于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的理论阐述核心。首先根据历史学研究论著,梳理阐述了历史研究的原生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史料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原生性。在此章首次提出了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标准,即如何判断声景生态资料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的问题。这一章的最后,论述了“无声的声音”,即声景生态的文字史料的考证问题。

为了给不具备声学知识和录音技术的一般读者提供必要的如何录制声景生态资料的基础知识,第三章一般性地介绍论述了声景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方法,声景录音的特点与要求,录音环境和录音对象的声学特性,录音资料的后处理与标注等。在录音技术和录音艺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声景录音这个分类,本书中关于声景录音的提法和论述也是首次,也是希望在录音领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声景录音的具体技术和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书的第二部分。本书起名《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图,一是论述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的相关理论问题,第二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的声景生态中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作为对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的支撑或应用。在北京的声景生态文化遗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声音就是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和老北京的响器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许多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声音渐渐远去了,积淀下来的东西就成了文化遗存。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对北京市传承老北京吆喝叫卖声和响器表演等民俗艺术的民间艺人进行跟踪研究。这件工作的目的除了采集整理老北京的声景文化遗存外,也希望对这种声景文化的传承、变异、传播、甚至它的“被”商业化等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第四章和第五章就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总结。对老北京的声音的研究,得到了目前还活跃在京城的民间艺人和老北京民俗传人的帮助。

老北京的声音已经是文化遗存了,对它的研究是从抢救、还原、整理、传承的角度出发的,尽可能地发掘正在逐渐消失的声音资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对现存的声景生态如何从史料的角度进行记录和研究,这就是本书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三章所尝试探讨的问题。第六章论述了“北京的心跳—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天安门广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标志性极强的场景,在那里发生的一切包括声景都具有历史价值,并且这种历史价值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越来越凸现出来其珍贵性的。这一章首先论述了天安门地区的历史变迁及其声景意蕴;对天安门地区的声景概观做了一个整体论述;在现场录音的基础上整理出了天安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声景档案。第七章论述了“北京的脉动—交通声景中的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大都市,北京虽然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但早已不是一个可以朝闻鸟语花香、夜听风吹雨落的自然田园式的地方了,北京是一个被交通噪声所包围或处处弥漫着交通噪声的城市。从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交通所带来的更多的是噪声污染。但是从史料的角度来看,交通声景包含了大量的反应当下社会历史进程的信息,是一类非常有价值的史料。因此,这一章从史料采集的目的出发对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史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探讨了北京的现代交通声景概观,制作了部分典型的现代北京的交通声景档案。

本书的最后一章对声景生态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音乐声音生态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对承载音乐声音生态的场所,北京的几个著名的音乐厅的音质状况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民族音乐传播生态的一些调查结果。音乐声音生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流行的音乐的形式和偏爱;二是大众化的音乐欣赏或音乐传播环境的声音生态问题。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第二个层面的问题。音乐声音生态反映了一个社会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的品位和大众的音乐文化素养,从而也反映着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某种现实。

论著声景却没有声音,似乎是说不过去的。本书的附录给出了与第四章到第七章配套的声景档案资料,和一些相关的声景录音资料。本书的意图是从史料的角度去录制这些声景资料,但是由于水平所限,许多问题还在摸索探讨当中,因此不敢说这些声音资料可以作为史料来应用。虽然录音避免不了人为的加工和处理,本书对附录的声音资料尽可能不做刻意的雕琢,而保留它本来的面貌,因此录音资料显得粗糙在所难免。

本书的依托课题《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的立项源于著者对声景生态和老北京声音文化的兴趣,但在具体的工作之上,把这项工作上升到史料研究的层面并撰写一本相关的论著,对笔者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是力所不及的任务了。著者和相关课题组的专业背景是传播声学,着重与传播科学与实践领域与声音有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对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史料学研究都是外行,对老北京的民俗文化虽然有兴趣,但对文化本身的理解都很肤浅。因此,开展这项课题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起初甚至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幸运的是,在课题的开题阶段得到了有关历史学研究专家的指导,特别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建平先生,还有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先生的专业指导。李先生和姚先生的指点使我们意识到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研究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可以达成的目标,重点是通过探索性的工作,提出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方法,为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研究开启一扇门,因为这项工作还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前人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课题研究和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就放在提出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重点就北京的声音从声景史料观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

本书的工作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也许实在算不上系统和严谨,甚至有多处错误,希望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著者并非史学研究出身,斗胆以外行的身份撰写本书,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就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史料化的声景录音等问题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毕竟,声景生态的史料录制不是一个单纯的录音技术问题,需要史学家和录音技术人员共同来思考。也许,它会成为一个新的录音学科,如同音乐录音、影视录音等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术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的多位研究生先后参与了《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课题,以及本书的文字编撰工作。这些同学包括戴璐、范玮、安翔、丁雪、郑之风、庄周、薛云霞、孙文艳、吕艳华、董强国等。其中安翔和丁雪就老北京的吆喝声、响器声等在她们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一直在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关于北京历史的论述,参考和引用了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具体的参考文献在相关章节中给出。在此一并感谢。

孟子厚

二零壹零年八月八日(立秋)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描摹着北京这座迷人城市值得缅怀和追忆的名人与往事。
  • 国学全知道

    国学全知道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输于任何一个民族。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向世界推介国学。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一个人如果对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语焉不详,那岂不汗颜?《国学全知道》这部书,内容极其广泛,伦理道德,礼仪民俗、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国学修养、丰富知识储备的理想读本!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热门推荐
  • 仙朝武帝

    仙朝武帝

    一代武学宗师,降临到仙神林立的世界,以无双之资,誓要横扫天下法门!修仙者,证道元神,自在逍遥。修魔者,化身神魔,天难葬,地难灭,万载不朽。修佛者,金身不坏,超脱俗尘,直达彼岸。三教之争,寰宇之内,谁掌乾坤?
  • 都市最强佣兵

    都市最强佣兵

    五年前首都八大家族之一的张家遭遇灭门之灾,家族中大到家主小道仆人,有的惨死,有的入狱,只有一人被家主偷偷送到西方,而如今这个人华丽归来,五年前的恩怨将由他来终结。
  • 九野异闻录

    九野异闻录

    这本书其实不是讲的鬼怪幽灵,希望大家能耐着性子多看点再做评价,不要一看到是灵异就点叉关掉。神仙?妖怪?不要再胡扯了,谢谢。一个根本不相信灵异神怪,理智现实的普通大学生来到一个现代社会里万妖聚居的城镇中,会发生怎样的趣闻呢?什么?你说你身上这些黑气是妖气?你是一个月没洗澡了吧?虾米?你会发火球?知道什么叫原子弹不?比你这火球牛叉一百万倍!WHAT?你会变身?现代生化技术这么发达,几千年前留下块染点血的破布,上帝都能克隆!能变身很了不起吗?你们这些变异生物,知道什么是科学不?科学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 推理要在晚餐后

    推理要在晚餐后

    众所周知,福尔摩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因为每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案中有案的案件,经他手之后都会水落石出。在惊呼原来如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能够做到吗?其实,通过侦探思维游戏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效果最为显著。本书所收集的精彩迷人的侦探思维游戏,专门训练你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相信一定能使你在玩乐中越变越聪明。
  • 凭什么我们要错过!

    凭什么我们要错过!

    【明明你也很爱我,没理由爱不到结果,只要你敢不懦弱,凭什么我们要错过】颜清秋以为自己可以感动陆文生,直到有一天,陆文生带初恋登堂入室,颜清秋的梦醒了!“清秋,我们离婚吧,我要娶凌曼。”“好。”她没有拖泥带水,迅速离开。他却后悔了,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恳求她,“清秋,你回来吧,我才发现我爱的人其实一直都是你!”
  • 诡棺之吴道长

    诡棺之吴道长

    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奇怪的棺椁,一个奇异的符号,一个懂得祈禳之术的不是道士的道士,一连串的奇异事件,天灾?人祸?还是蛊毒?
  • 重生之神级医尊

    重生之神级医尊

    一百年前被楚刑天暗算,楚羽重生复仇而来。
  • 玄界神帝

    玄界神帝

    他天资绝顶,毅力坚韧,却出身卑微,遭人陷害,武学之路由此断绝,成为人人欺辱的废物。一次意外,他得到太古神树的种子,涅磐重生,成为天地间最强体质,修炼最顶尖功法,从此鲤鱼跃龙门,如彗星般崛起。从世界最底层,渺小如蝼蚁的他一步步走向宗门林立,强者如云,天才争霸,万族争雄,逆仙筏神,诸天毁灭波澜壮阔的大时代。Q群:553828911
  • 暮景笙思楠春秋亦白发

    暮景笙思楠春秋亦白发

    她是林思楠,是慕思楠,亦是暮思楠,她是林家养女,是慕家子女,亦是暮家二小姐,她这一生就像是一个笑话,她经历了他人未曾经历过的事,经历了他人未曾经历过的富贵荣华,也经受了他人未曾经受的苦,她的一生,是她,又不是她,生活本已走上正轨,可突然又像一道晴天霹雳打得她无法接受,她的父母去世了,从此,她只剩下姐姐了,半生分离,半生永隔,天上地下,永不再见,从此,她只余一方小小的墓碑,“姐姐,从此,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思楠不能再陪着你了,天上地下,余生不见!”那年桃花散落,不知是迷了何人的眼,“思楠,你可真是狠心。”“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可是,那还有以后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啊,陆冥安,我不欠你什么了。”“阿笙,你,罢了,是我欠你的,若有来世,我们再会,来世,你娶我可好?”所有的所有,皆化作了乌有。
  • 去你心里怎么走

    去你心里怎么走

    “你好,请问去七陌怎么走?”“从地铁A口出去,走到邯郸街道,再向右拐就到了。”“好的,谢谢。那请问到你心里怎么走?”“……什么?去哪?”“去你心里怎么走?”“去我心里?不用走,您一直在我心里。”架空的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