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76400000009

第9章 三一教的分化和嬗变(1)

第一节 林兆恩的门人

自嘉靖三十年(1551)林兆恩开始收邑人黄州、黄大本等人为徒,开始于东山樵舍讲堂(即今宗孔堂)授业,林兆恩的门徒信众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

后林兆恩经常云游四方讲学,门人信徒更是增加迅速,根据三一教三传弟子董史所纂《林子门贤实录》的统计,林子门徒有800多人,其中有姓名、问答、行事的217人。当时明宗室亲王如益王朱仙源、浦阳王朱璇源、安仁王朱清源、德化王朱灵源,以及社会名流如袁宏道、汪可受、王世懋等等,都与林兆恩的三一教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三一教的影响在当时日益壮大,门徒信众自然也是日渐增多,执弟子者更众。

但是,究竟哪些人是林兆恩的门人?董史的《林子门贤实录》中所记录的217人,笔者以为并不可信。因为董史所撰的217人,其依据是《实录》,而《实录》则是由林兆恩嫡传弟子卢文辉、再传弟子陈衷瑜、三传弟子董史完成的,该书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林兆恩进行神化,因此,基本上与林氏有过交往的人都成为了弟子,这显然是不可信的。比如罗洪先(1504-1564),罗洪先,字念庵,作为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明代的理学大家,其生活年代在林兆恩之前,应该属于林兆恩的父辈。林兆恩与罗洪先有过交往,嘉靖二十五年(1546),林兆恩曾往江西吉水拜谒罗洪先,目的是请罗为其叔父林万潮撰墓志铭,后来两者之间时有书信往来,在《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中》也保留有林兆恩《寄罗念庵公》。林兆恩收徒开始于嘉靖三十年(1551),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式建立三一教,而罗念庵则在同年去世,两年之后,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林兆恩才开始四处讲学收徒,因此,将其列入门贤表显然是不妥的。所以,董史的《门贤实录》并不是可靠的依据。

根据《年谱》和《实录》的记载,142人作为林氏的门徒是相对比较可靠的,基本上都是有相关的事例可以说明的。其他的诸如董史《林子门贤实录》中所列举的明王室诸王,以及罗念庵、戚继光、何心尹等社会名流,他们确实可能同林兆恩有着一定的联系,但若说他们是林兆恩的门人,则是不太恰当的。

当然,这些是林氏弟子中有名有姓有行事的,其他的没有名字的,或者甚至没有姓氏的就更多了。在《年谱》和《实录》中往往以“执弟子礼者甚众”,或者“迎之者甚众”来表达林氏的弟子众多,信者云集。在这些弟子当中,最为著名的是后来被称为“四配”,配享于三教祠堂的林氏四大门徒,即四大嫡传弟子,为卢文辉、林至敬、张洪都以及朱逢时。

卢文辉,字廷征,道号性如,亦曰子觉子,三一教徒称其为“夏心尼氏统承中一三教嫡传大宗师”,莆田涵江卢峰人,为林兆恩生前所指定的接班人,林氏的得意弟子。曾奉林兆恩之命编撰《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夏午尼经》、《夏午经纂》等三一教的经典文献。自撰《中一绪言》、《性灵诗》附刊于《三教正宗统论》第三十六卷,又撰有《四尼经略附三十六赞》、《夏心集》、《卢子要言》、《龙华三会忏文》等。

林至敬,字坦乐,道号贞明子,莆田岳秀(今北岸忠门镇岳秀村)人,被称为“三教一再传弟子”。著有《丁戊本纪》、《龙华别传》、《明夏集》、《卓午实义》,主要在莆仙一带传教。

张洪都,字翼林,莆田玉溪(今莆田黄石镇西洪村)人,被称为“三教一再传弟子”,曾编辑《林子四书正义》、《心圣直指》,著有《林子本行纪略》,曾与游思忠一起在南京传教。

朱逢时,字慧虚,莆田黄石镇人,著有《心海真经》、《三教先生年谱》,被称为“三教一再传弟子”。

在这四人当中,以卢文辉最为重要,三一教在林兆恩死后不断正规化、制度化,这些都是由卢文辉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这一派也被视为了林氏三一教的正宗传人。卢文辉传陈衷瑜,陈衷瑜传董史,这是三一教早期发展的基本主线。

第二节 林兆恩的逝世与三一教分化

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十四日四鼓,兆珂入侍,孙齐瀛,侄绾绛、缉缙,侄孙元选、元翰、齐圣,门人陈济贤、卢文辉、黄九章、黄启谟、周启明、李应麟等在侧。寅时,先生拱手而逝,手拨开复合,肢体和柔,须发转黑,不少殒落,远近闻讣莫不哀之”,林兆恩的自然生命在此刻走到了尽头,在自创三一教并发展兴盛形成了较大影响之后,林兆恩逝世了。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避免的归宿,对于这一点,林兆恩早在隆庆五年(1571)就预计到了有这么一天,并且自撰了《圹志》并《遗嘱》。在《圹志》中,林兆恩直言死亡的不可避免,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单的回顾:呜呼!自古有死,死亦何憾?但生平之所以汲汲以阐明三教归儒宗孔之旨,与夫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之大者,不知至死之期,果能信于天下乎否耶?又不知余死之后,而万世之下果有能知而信之者,群道释而伦属之,以归儒宗孔,以扶植此纲常乎否耶?夫以七尺之躯而虑天下之大,以百年之近而谋万世之远,及至豫撰《圹志》,乃始觉悟而自哂以为愚也。墓在石门山,石门山者,林子先代族葬之山也。春风秋雨之候,得以日夕侍立我祖我父之侧,以奉伺所乐所嗜,居处笑语,不殊少小过庭之时,此亦死中之大幸也。

在其《遗嘱》之中,林兆恩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慨:

三教之旨,余既详之矣,而其复主此三教者,必其达而操宰执之权能,推而行之于天下万世者,非若余无位之士,徒托诸空言已耳。庄子有言曰:“天地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余托空言以宣明此三教之旨于天下万世,栖栖皇皇,不遑宁处,亦既劳矣。若天心仁爱,果能息我以死,余之心也。况有主此三教而行之天下万世者乎?然余生平不以家为家,而以天下万世,乃余之家也。余平生不以家之政为政,而群儒道释者流以各循乎三纲之大,四民之业者,乃余之家政也。人之将死,莫不有以命乎其后,而余《圣学统宗》若干卷,《倡道疏启》一帙,乃余之所以命乎其后也。余今复何言哉?但余既死矣,而以余之命命天下万世之人,皆诸生之责也,诸生其勉之。

在这两段文字中,林兆恩明确地知道作为一个人,自己是不可能摆脱死亡的,因此,自己半生所汲汲于斯的三教合一大业,最终也是需要由其弟子来完成的。但是,从林兆恩自己的述说来看,林氏自己对于其身后三一教能否得到很好的发展也不能确信,其所倡导的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以日常人伦作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这一切能否得到切实实行,也不是林兆恩能够决定的。况且,当时的统治者对于宗教这一类问题都是非常敏感的,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宗教(尤其是民间宗教)时常会受到冲击、打压,甚至是取缔。林兆恩在世之日,即曾数次受到了这种威胁:

(隆庆四年)有人有以三教为声,规利于金陵者,教主耻之,遂拟之金陵。……命余芹在金陵倡教,兼掌书籍。

(万历十三年)时开府赵公可怀致书按院杨公四知,备道先生玄诣,不可不见。杨公已讶先生见赵不见己,复有谓先生择人而见者,杨公遂大怒刻榜文以诋先生,命毁三教堂,并焚三教书板,且欲以或是诬民疏劾于朝。时督学王公世懋辅参知莅莆,力辩先生设教只是劝人为善,而三教堂系总制公祠。于是疏不果上,三教堂遂得不毁,而书板亦得不焚。

(万历十五年)有庠士林蕃病狂,以蓄蛊毒命,诬讼僧慧性,词及教主。时大尹孙公继有初任,未谅教主,附票拘之。教主遂不冠,拦腰草履入见。孙公一见风仪,忽大惊异,乃鞫林蕃,知其诬,送学官笞之,诘朝。遂造庐求教。

(万历十八年)教主门徒日盛,莆人多妒之,而以倡乱谤之。时山寇曾廷邦、何南泉难作,其党陈文章诈称“三教第三子”。大尹孙公鞠得其情,即以其事刻于《莆阳训语》,复附言曰:山人林兆恩倡明三教,壶兰高士也。诸缙绅出闽南者,必造其庐而访焉。山人亦以道自重,不造庐则不见。第木高于林,沙出于岸,则风波首及之。故有盗其名以惑众,如陈文章者。有危其词以构祸,如林蕃者……

随着林兆恩三一教的势力日益壮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威胁也是在所难免的。当然,林兆恩在世的时候,这些问题都比较好解决:一则虽然林兆恩不在位,但是其煊赫的家世还是为其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二则林兆恩本人在倭患期间毁家纾难的义举为他赢得了声名,他个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也就在于此。

因此,虽然林兆恩在世的时候,三一教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很多人假冒三教之名进行违法活动,但是因林氏个人魅力和品格,这一切都可以消弭于无形。但是,林氏死后怎么办?三一教的发展还是不是会依旧顺利?林兆恩对此没有信心,故而在《圹志》中对未来充满了疑问,并且认为自己是愚笨的。林兆恩此处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是任何一个宗教在发展过程当中都必须会面对的问题,当创教者以其个人魅力、个人品格而成就一教派并且发展壮大,那么继承者何以继续发展教派?林兆恩深深地明白,“复主此三教者,必其达而操宰执之权能,推而行之于天下万世者,非若余无位之士,徒托诸空言已耳”。林兆恩当然清楚,在他所处的社会现实之下,要使其三教合一的理想得到实现,其继承者就必须是“操宰执之权能”,换句话说是有权势,处高位的人。诚然,在传统中国社会之中,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很方便地将他的抱负推行天下,而不是仅仅“空言”而已。

万历三十年(1602),林兆恩的门人依礼为其服心丧满三年,“正月二十日,孙齐瀛奉先生柩出于文赋里之石门山,背乾向巽。于时灵輀载途,执绋者几千人。至二月四日安厝”。至此,三一教的发展开始真正进入了没有林兆恩的时期。林兆恩死后,三一教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倾向:一为学术,二为宗教。

从学术方面看,林兆恩在世的时候,其团体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讲学团体,与晚明由王门后学而来的所有讲学团体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也就说明,其团体无疑是具有学术性的一面,至少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之前,这种情况还是非常明显的。以林兆恩从弟林兆珂为代表。林兆珂,字懋忠、孟鸣,号榕门,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至大司寇、安庆太守。林兆珂早年即受林兆恩的影响而追随林氏,晚年告老还乡之后,热衷于三一教,编辑《林子全集》、《午尼真谛》等。在林兆珂这一派看来,其堂兄林兆恩是一个理学家,而不是一个宗教家,“吾莆林子龙江先生为明代大儒,倡明三教一源之理,而仍以宗孔归儒为宗旨。羽翼大道之功,固不亚于程王诸子”,林兆恩在他们眼中不仅是大儒,而且其声名成就不亚于二程、阳明等理学大家,“先生生于孔圣二千余年后,独能体天以弘化,任道以觉民,心孔圣之心,学孔圣之学,谓之私淑弟子也,可谓之尼山功臣也,亦可庶乎于颜曾思孟之外,独占一席。则年谱之作,岂不足与程王诸子并垂不朽与。”所以在林兆珂所撰的《林子年谱》中,不称林兆恩为“教主”,而冠以“先生”、“吾师”之名,对于那些神化林兆恩的灵异事件以及建祠、祭祀等等与宗教相关的事迹皆略而不录,只是简要地记录林氏的生平事迹。这一派在林兆恩及其三一教的历史发展之中,因其完全强调林氏作为学者的一面,具有非常浓厚的学者特色,故而在民间接受力非常有限,至清初也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了。

从宗教方面看,三一教无疑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自嘉靖四十三年(1564)之后,这个方面发展得非常迅速,林氏也不断地受到了门人信徒的神化。根据门人僧真懒所撰的《金陵中一堂行实》的记载,在林兆恩死后,门人中传播三一教的主要有三支:(1)陈标、王兴等,倡教于福州、浙江、安徽、南京等地;(2)张子升、张洪都父子,以及真懒等,倡教于江左、江右、南直隶、金陵等地;(3)卢文辉、林至敬、朱逢时、陈衷瑜、董史等,主要在以莆田、仙游为中心的福建各地传教。

总体而言,林兆恩既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宗教家。作为一个学者,他主要倡导以心学为基础的三教合一主张,认为现实的儒道释三家都存在着问题,应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而孔子之学即心学,同时强调现实人伦的重要性,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践履人的道德。作为一个宗教家,林兆恩受到了门人的推崇,号称夏午尼氏,与孔子、释迦、老子并称四尼,成为了“三一教教主”,弟子人人肖像祀之,并且各地纷纷建立祠堂以供奉。

因此,对于其门人发展林兆恩的思想和三一教来说,学术的和宗教的是其内在的两条路径。林兆恩死后,三一教也确实是依照这两种形式来发展的,不过,作为宗教的形式发展比作为学术的形式影响大得多。

同类推荐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峥嵘修真路

    峥嵘修真路

    长生乃修行之人之所愿也,然又有几人能得偿所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国异闻见闻录

    帝国异闻见闻录

    当李陵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他不仅成为了帝国的齐王而且还是钦定的下届皇帝,但不幸的是当今皇帝是他的亲叔叔,更不幸的是,天下将乱,只有天知道这个帝国到底会不会是他的。我想写的是一个帝国与文明兴衰起伏的故事,所以这本书的所有人物都会在24史中有原型人物,我也尽量在二十四史,东西方文明史中找到那个让我触动的故事原型,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帝国的故事。群号765575669
  • 凌轲传

    凌轲传

    鸿蒙九祖,法相天地,拨星轨,定五界,芸芸安泰,众生有序。九祖往生九重,凝神识,成神器,卫八方,保社稷......这是四方州之上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因为十五年前的三王之变,三界生灵彻底被九祖遗器的威力所震慑,那莫名的恐惧时至今日还笼罩着心头不散。经此一役,不论是修仙还是凭仙,都在这片土地备受推崇。以为罹患绝症的渔家少年赵冬儿,在经历变故后得到了自己的真名。毅然背井离乡去找寻自己的身世和医病之法,却不料,却因此引发了旷世神魔之争。长生无妄念,一剑神魔间!渡神?堕魔?且看少年心之所向!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聿殿

    聿殿

    一场突围失败,将帅家族的破灭,重生后的逸天,将如何一步步的重新复仇,重新复国,踏上新的巅峰。
  • 时代巨子

    时代巨子

    这是一个璀璨辉煌的时代。林风则是这个时代中最为耀眼,无法被任何人忽视的时代巨子。他的传奇,从2001年的夏天开始。
  • 丫鬟有故事

    丫鬟有故事

    东晋建了一百多年的基业,女子的地位好像已经固定成一个模式。那些为奴为婢,为妾为妓的女子,好像注定要为主家主母牢牢镇压,成为低人一等的货物。在这严丝合缝的主权下,一个江湖戏班排出一个个精彩故事,给大安人带来生活娱乐的同时。一些女子的思想被打开。女子的觉醒,注定会给东晋带来不可忽视的波动,并且这种波动会持续下去,朝解放女子的方向发展。而那个带来新思想的女子,还想写一本书,载入东晋国的史册。
  • 初月下的楠树

    初月下的楠树

    因一场车祸,父亲为保护十岁女儿而成为植物人,苑初瑾答应父亲去了国外留学,可身为青梅竹马的乔楠却一无所知,只知道她们一家在短短几天不见了踪影,父母也从不告诉他,云城前三势力大家族苑家瞬间没落,也无人知晓他们去了哪里……可谁知,七年后,乔楠居然看见了她……
  • 十里仙路

    十里仙路

    云雾缭绕,仙鹤往来。几根百丈巨柱巍然耸立,柱子上刻有金色的盘龙图案,就如活物蠢蠢欲动,在柱子上向上盘绕,仿佛随时都会冲出来仰天长啸一般。数十根柱子尽头,有一座若隐若现的巨殿。近看,巨殿金光流转,在云雾中散发着金光。无论是谁,在巨殿面前,都有一种双膝跪地,朝拜一般的冲动!巨殿内,东华大帝刚从睡梦中苏醒,脸色微茫,问道:“今夕是何年?”殿下,小炉神躬身答道:“大帝您已沉睡了五百年。”“哦,五百年了......辰儿,辰儿他还好吗?”“飞辰将军已经在人间一千年了,共转世十八次。”东华大帝缓缓站起身来,面向北方,不觉又陷入了沉思。一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