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癔病患者,打开伞举在头上,称自己变成了“蘑菇”,整天蹲在角落里,不吃、不喝、不动。一位有经验的精神病科大夫也打着一把伞,一声不响地蹲在病人的身边。过了一会儿,病人问道:“你是谁?”医生说:“我是蘑菇。”又过了一会,医生站了起来收了伞。病人忙问:。蘑菇能站起来吗?”医生回答说:“怎么不能,我不是站起来了吗?”
于是病人也收了伞,站了起来。医生去喝水,病人也去喝水;医生不停地做着日常活动,病人也跟着学。几天之后,病人完全正常了,忘记自己曾经是“蘑菇”了。
还有一位患癔病的法国妇女更是可笑,她屡次到医院看病,反复地讲自己吞了一只青蛙,腹中难受至极,非让医生想办法把青蛙弄出来不可。面对这位难缠的太太,医生们束手无策。法国临床内科医师特鲁梭为此也伤透了脑筋,因为怎么解释这位患者也不听。一次,他看魔术表演,突然想出了治病的办法。当轮到特鲁梭出诊给这位病人看病的时候,他抓了一只青蛙藏在身上。他告诉病人,他这次一定会治好她的病,要求她密切配合,她高兴地点点头。他给病人喝催吐剂,当呕吐开始时,他悄悄地把青蛙放在盒里。
“您看,太太,这只青蛙终于结束了折磨您的‘病史’,现在没事了,您的病全好了。”
从这两则病例可以看出,医生对这种患者的治疗,不动刀、不开药,通过言语,再借助一些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就叫做心理治疗也叫做精神治疗。这种心理疗法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一种古老方法,只是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不被人们认识,却被蒙上了封建迷信的色彩。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提出,也理解为“非特定效应”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现实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安慰剂,以激发病人的安慰剂效应。当对某种药坚信不移时,就可增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当某种新药问世,评价其疗效价值时,要把药物的安慰剂效应估计进去。如果某种新药的疗效与安慰剂的疗效经双盲法试用后,相差不大,没有显著的差异时,这种新药的临床使用价值就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新药刚刚问世时,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灵丹妙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热潮消失、身价下降的原因。安慰剂效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比比皆是。甚至如心绞痛这样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使用安慰剂也有1/3以上的患者获得症状的改善,许多镇痛剂都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些病人,在使用安慰剂时,也可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及嗜睡的药物副反应,这也属于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好于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随疾病的性质、病后的心理状态、不适或病感的程度和自我评价,以及医务人员的言行和环境医疗气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就出现了安慰剂效应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的现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病人中安慰剂效应是较易出现的,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也正由于病人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医生和巫医术士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有大批法轮功分子就是因为安慰剂效应而迷上了法轮功。
美国牙医约翰·杜斯在其27年行医生涯中,就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牙痛患者在来到杜斯的诊所后便说:“一来这里我的感觉就好多了。”其实他们并未说假话———可能他们觉得马上会有人来处理他们的牙病了,从而情绪便放松了下来;也可能像参加了宗教仪式一样,当他们接触到医生的手时,病痛便得以缓解了……实际上,这和安慰剂所起的作用大同小异。
作为全美医疗作假委员会的创始人,杜斯医生对安慰剂研究的兴趣始于其对医疗作假案件的调查。他指出,牙医和其他医生一样,有时用误导或夸大医疗需求的办法来引诱病人买药或接受较费钱的手术。为了具体说明“安慰剂效应”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援引了美国医疗协会期刊刊登的有关末梢神经痛的研究成果。据悉,接受试验的人员分为4组:A组服用一种温和的镇痛药;B组服用色泽形状相似的假药;C组接受针灸治疗;而D组接受的是假装的针灸治疗。试验结果显示:4组人员的痛感均得以减轻,4种不同方法的镇痛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镇痛药和针灸的效果并不见得一定比安慰剂或安慰行为更为奏效。
实际上,人类使用安慰剂的历史已相当悠久。早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便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而病人还满以为有了希望。不过最后,在其中某些病例中,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了,有的甚至还平安地度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安慰剂研究专家罗莎认为,能给病人服用价格低廉又并无任何副作用的安慰剂而又能起到疗效自然是美事一桩,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安慰剂未必能起到真正又持久的疗效,而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却被耽搁了。今天,有关“安慰剂效应”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谜,新的发现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磁疗手镯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保健品,有关商家声称它能有效止痛、没有副作用。据估计,1999年全世界磁疗手镯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但磁疗手镯是否真有止痛效果?如果有的话,磁场强度多大、佩戴时间多长可得到最佳疗效?这些问题都还不清楚。
要检验一种医疗产品是否真正有效,必须进行双盲试验,即在试验过程中,参与试验者和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哪些是真品、哪些是外表与真品相同的对照产品。由于人们能轻而易举地判断所戴手镯是否有磁性,因此很难将假的磁疗手镯混进真品中进行严格的双盲试验。
为此,英国德文郡卡伦普顿外科学院的专家设计了另一项试验。参与试验者有200人,年龄在45岁至80岁之间,都患有髋部或膝部的骨关节炎。工作人员给每人发放一只磁疗手镯,要求他们全天佩戴,其中有的手镯有较强磁性,有的磁性很弱,有的则是完全没有磁性的假货。
在佩戴12个星期之后,所有参与试验者都说疼痛有所减轻,其中所戴手镯真有磁性的人,疼痛缓解程度比戴假手镯的人更大。但是,尽管真手镯磁场强度各不相同,所有戴真手镯的人报告的“疗效”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如果疼痛缓解的确是磁场影响人体所致,缓解程度应当因磁场强度不同而不同。
科学家说,这一结果显示,磁疗手镯的止痛效果很可能只是安慰剂效应,而不是实际疗效。
安慰剂效应不止体现在病人身上,我们来看一个其他方面的例子。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为成千上万家公司做财务审计,由于是由它来完成审计,我们对这些公司充满信心,它们看起来更有实力,而且,毫不奇怪的是,也确实会让它们变得更有实力。可安然事件发生之后,安慰剂效应消失了。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审计师,可突然之间,这些公司看起来不那么有实力了,结果呢?它们变得确实不那么有实力了。
安慰剂效应的魔力在于,你不可能把它用在自己身上。你需要一个同谋,需要一些权威人士主动给你讲故事。
这就是营销人员的工作实质。我们都可以制造安慰剂效应。当然,我们首先要说服自己,让自己确信,参与这样的工作,无论是在道德伦理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安慰剂效应毕竟会带来很大的争议,而且它所产生的许多影响都是心照不宣的。我们很少会告诉人们:“这是我们的最新程控交换机,专门适用于《财富》1000 强企业。可实际上,它们跟我们的上一个模型完全一样,只是这次我们请青蛙设计公司 来设计,所以它们看起来更加美观,更加亲切,人们也更愿意花上几分钟来学习怎么使用,客户满意度会上升,我们也就会卖出更多产品—可事实上,我们在技术上并没有任何改变。”
伏特加的营销者们很少说出这样的真相:“这是我们的新式伏特加,它本来是从供应商那里买来的8 美元一桶的大路货。可我们的伏特加却可以卖到每瓶35 美元,而且包装非常非常漂亮,我们的广告也会让小姑娘们相信我们的酒可以为她们在约会时助一臂之力。”
从来不会有和尚或塔木德学者告诉你:“是的,我们烧香( 或者关灯,或敲响铃铛,或点亮蜡烛) 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从而让人们以为在祈祷的时候可以更有效果。”可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么做的。而且你知道吗?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
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在讲故事,不愿意承认自己工作的实质就是提供安慰剂。相反,我们总是在大谈功能和收益,并告诉自己,我们的工作只是在帮助客户说服自己。
事实上,你的博客设计乃至你的服装,本质上都是在提供一种安慰剂效应。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使用“安慰剂效应”呢?
1.需要满足法。就是父母根据孩子需要“安慰”的内容、程度、先后程序和方式,运用言语、物质等“安慰剂”满足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力求满足孩子最低需要,特别当孩子受到严重挫折或情绪低落时,防止没有得到适当安慰而出问题,而且把需要满足作为起始环节,引导孩子“人往高处走”,通过“安慰”,引发孩子向上,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2.慰藉疏导法。就是父母用表示“安慰”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通常对孩子的恐惧、悲观、消沉、抑郁、伤感等作具体分析,不仅使孩子得到心理慰藉,而且从思想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3.合理宣泄法。就是父母引导孩子把压抑在内心的郁闷、不满、委屈、忧伤,通过合理而又适当的方式释放出来。一般有直接的宣泄——直接针对引发不快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己对人不利时,则用间接方式发泄情绪的方式。例如:可以引发孩子“哭出来”宣泄,也可以激发孩子“说出来”宣泄,还可以转移孩子兴趣去“玩耍”、“干活”宣泄,从而取得“安慰剂效应”。
4.自我安慰法。就是父母引导孩子客观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客观的看待现实,及时调适,合理地进行自我安慰。例如:孩子有自卑感时,启发引导孩子自励自慰:“我很讨人喜欢”、“我能学的更好”等等。
不过,在使用“安慰剂效应”时,家长们应注意,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和个性。年龄越小,就越应讲一点“安慰剂效应”。个性越弱,就应越多给一点安慰。但绝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很可能会事与愿违。
在生活、工作、共事、管理等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都可以巧妙运用安慰剂效应产生有利的效果!其实已有很多运用成功的案例。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我国最典型的安慰剂效应例子!
知识窗: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