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16100000046

第46章 声名鹊起(3)

“气煞我也!尊师重道的品德都学哪里去了?”廖立气呼呼跑回来,将书卷狠狠地砸在案几上。

“公渊,是谁呀?”诸葛嶷好奇地问道。在潜龙学舍半个多月从没见廖立这么早回来,也从未见他发这么大的火。

“陈祗,陈祗这小子!我在课堂讲授治国之道,他却大不以为然,公然谈论名法治国。”

陈祗是许靖兄的外孙,从小生长在许靖家,弱冠知名。求学于潜龙学舍,喜欢韩非术。

诸葛嶷暗道:陈祗所谓法学治国,理论上并无太大的过错,只是不懂儒学之精妙,视野显得狭窄。然而儒学毕竟滑落到低谷,我要还原儒学本来面目难度更大。

儒学的衰落从后汉时期开始,到三国时代陷入信任危机。统治者争权夺利,割据杀伐,已经难以给经学家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保障,反而为了自身的某些狭隘懂得利益严重打击经学知识分子。

为统治者进言献策是儒家精神治国的重要途径,一旦皓首穷经以博取功名的治学之路被堵塞,儒学的研究失去存在的基础。

经历东汉末期的皇位更替、皇权旁落、社会****,使得对儒者内部产生信仰危机。这种危机感染到无数求学的弟子,他们越来越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有些人开始钻研其他学术,陈祗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好谈韩非、商鞅,谋求变法之道,给蜀汉的思想界带来一股新的思潮。

诸葛嶷安慰几句,独自走入课堂。在这间宽敞的学室里,挤满了数十位好学的青年。他们对于知识的的渴求让诸葛嶷感动;他们对其他诸子学术的问难也让诸葛嶷头疼。

“老师,请问你师从何人?”首先问难的是张绍。他对诸葛嶷推崇备至,他好奇老师的博学。

诸葛嶷微笑道:“我师从诸子百家。”又问陈祗道:“你口口声声推崇法家学说,那请问法家学术来源于哪里?”

陈祗不知历史渊源,当下哑口无言。

“既然推崇学术,一定要知道其根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法家之学是按东周时代的情形立说。东周时期群雄并起,这个时期最要紧的两个条件,一是裁抑贵族。二是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秦国施行,所以卒并天下。致秦国富强的前有商鞅,后有李斯,都是法家大才。《韩非子定法篇》解释法术二字,治民者谓之法,裁抑贵族者谓之术。富国强兵之策就是教民农战。《商君书》发挥此原理最为透彻。法家特色主张审察现实,制定应付之策,主张变法反对守旧。”

诸葛嶷洋洋洒洒几大段,听得喜好法学的人如痴如罪。他于法学之术了解还不精辟,但谈论历史如数家珍。这些话又都是书本上找不出来的道理,经他这么一说,更是神乎其神。像陈祗这样自以为是的学生也不得不对诸葛嶷抬眼高看。

诸葛嶷的演说也是根据当前蜀汉的具体局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与东周列国并起的局面相仿,目前蜀汉也面临打击豪强,抑制门阀垄断仕途的困境;同时要提高国力,与魏吴两家争夺天下。那么法家的学说就必须重视。但重视法术又很难制服享有一定特权的蜀汉门阀,国家又必须依赖门阀,这就不得不推崇儒学的礼乐治国。只有儒法并用,才能给蜀汉政权带来超出另外两国的优势,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历史上的诸葛亮在尝试着努力施行,回到三国的诸葛嶷也不例外。

就在学生情绪调动,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诸葛嶷话锋一转,回到儒学治国的轨道上。

“有些儒者感到迷茫,认为乱世之中儒学治国就毫无用处。非也!儒家学说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强烈的入世参政意识。儒家思想中内涵丰富的政治理论和治世主张,你们诸位有谁知道?”讲到兴起处,诸葛嶷突然发问,目的是彰显博学的才华,启发学生对儒学思想进行新的思考。

这一问又问得全场鸦雀无声。

猛听得外面一人击掌叫好。

待那人进得大堂,诸葛嶷愕然惊道:“子勒兄怎么来啦?”

来人是“西蜀三俊”才学冠首的秦宓。

秦宓在益州派子弟求学的“巴蜀学舍”授课,听闻诸葛嶷在潜龙学舍讲学。学舍学风大盛,一时好奇就来此听课。秦宓喜欢追求学问,博采众闻先前在舌战群儒时就对诸葛嶷颇感兴趣,后来诸葛嶷声名鹊起,于学术界掀起一股风潮,更令秦宓生出爱才之心。趁有空暇前往拜访。

适才堂外听诸葛嶷分析法家思想来源鞭辟入里,他的学说十分新颖独特更深深引起秦宓探索学问的兴趣。突然听诸葛嶷又说起儒学治国,这大大合乎胃口。

方今战乱,儒道衰微,道德沦丧。秦宓作为儒者,对社会现状和儒家思想进行过反思,对前途和学术越发迷茫。他爱好学术,重视德风,常常辗转反复于现实和道德中,整夜失眠。秦宓之所以成为西蜀才学冠首不仅在于博闻强识,更在于他善于思考。然而以往读过的古文典籍没有任何一书对他产生启发,他对儒学衰微,对儒学的将来找不到一条出路。他渴求儒家道德恢复,希望找出一条适合当世的儒学之道。

诸葛嶷心下踌躇:莫非秦宓跑到潜龙学舍踏馆不成?想起当初在太子宫殿舌战群儒,终败在秦宓之下,心里总觉得疙疙瘩瘩。

警惕的目光投向秦宓,依然微笑着招呼道:“哪阵风把“三俊”的秦子勒都吹来了?快取席备座!”

秦宓缓缓坐好,目光与诸葛嶷相触,笑道:诸葛嶷还是疑心我来寻衅。他个性狂傲不羁,那是性情使然;但他不喜欢挑衅惹事。施礼道:“在下也是来求学的。请诸葛兄赐教儒学治国之道。”言辞恳切,不像故意闹事。

诸葛嶷一颗心落回原处,滔滔不绝地讲道:“自董公以后,朝廷独尊儒术,儒学治国安邦之道切入政治实践。儒学将道德与政治合为一体,使伦理原则与政治原则相互贯通。”目光转向秦宓,意思是问:子勒兄,不知在下所说对否?

秦宓微微一笑,算是赞许,同时也暗示诸葛嶷继续讲下去。

两个人的心忽然生出第一次见流。诸葛嶷信心大增,继续说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儒家所提倡的一个重要政治主张就是大一统。很多人认为仅仅是大一统,其实儒家之道在大一统基础上还有‘大同’的社会理想。”

自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就被历代统治者利用,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由此还开创了汉武帝时期帝国的昌盛局面。董仲舒从礼法制度正本清源,目的在于端正中央与地方、天子与臣民的上下尊卑关系,为维护“大一统”服务。然而统治者从自己利益出发,单单追求大一统思想,忽视更高境界的“大同”思想。大同思想与统治原本格格不入。

孔子依照“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把和平美好的社会模式寄托于一个王道礼治的社会。其大同世界实际是原始**社会的写照。然而很可惜,这一思想不可能得到封建君王的认同,董仲舒等儒者继承人在痛定思痛后抛弃了这一原则,出于无奈。儒学只有迎合当局者,儒者才有政治利益。然而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儒学传至汉末,在天下难以大一统的时候,儒学的尊卑已经无法束缚强者的野心。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维护利益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儒家学者不但未能实现“大同”,就连“大一统”的礼法制度的道德底线都旦夕难保。

诸葛嶷不敢多提所谓“大同“,毕竟距离这个时代过于遥远,就连他所处的时代都没有实现哩。接着讲道:“仁爱用于政治就是‘仁政’,仁政的措施就是礼治。仁政在于富民,教民;强调道德教化。”很多时候诸葛嶷都是以个人对儒学的理解在讲述,难免语言欠缺流畅。

孟子的仁政思想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兼并战争。然而大一统必须通过战争赢得。这就是前后矛盾之处。诸葛嶷没有赞同孟子的观点,他将仁政思想停留在简单的富民教化上,对反对战争之说讳言。

教化民众这是治国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尤其在诸葛嶷的政治主张里,他再三强调教化,强调地方官吏的作用。他比较崇尚两汉吏治。史学家称赞“两汉吏治,永为后世之美”。教化功不可没,与宋代理学束缚民众思想相比,汉代的教化单纯许多。以百万民众养十万甲士,十万官吏而没有怨言。诸葛亮时期的吏治,晋代以后再也看不见。这或许就是历代君王推崇诸葛亮的一大重要原因。他们管辖的吏治,较诸葛亮治理的蜀汉,相去甚远。国家人口繁衍,官吏数量增加,但效果相差许多,人民多有怨言。

诸葛嶷身在讲求自由的时代,对于封建礼法不很感冒,但他依然提倡必要的道德礼仪。在三国时期,礼治为主,刑罚为辅无可争议。诸葛嶷不主张将礼节变成条条框框。他首先主张乱世用重典,然后谆谆教导,让教化成为一种长久制度,让礼治深入人心。历史往往也很滑稽,唐代以后礼节法规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然而守礼与执法越加松懈,违礼和犯法的案例越来越突出。

诸葛嶷又就“重民任贤和君道臣道”阐述许多。这些思想后代学说众多,诸葛嶷可供选择面很广。讲到后来,意气风发,口若悬河,有些忘乎所以。竟然牵扯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天地是自然万物,有规律可循,顺乎规律则可。感应一说纯属荒谬怪谈。各位不妨看看王充的《论衡》,大有启发。”

堂下开始哗哗骚乱,有人议论纷纷。

秦宓起身说道:“今日洗耳恭听伯岐兄的高论。若论辩驳,卿不如我,若论博学我不如卿!”他是坦白相告。诸葛嶷纵论儒学精要,这些都是秦宓前所未闻的总括性道理。因为它凝聚后世千年的民族文化,古人智慧再高也猜不透将来的事情。秦宓感觉先前的困惑似乎得到一丝启发,心情不像起初焦虑。

包括诸葛嶷在内在场众人都感震惊。秦宓以博学冠首西蜀才士,今天当众说出这话,那是坦诚自己学识不如诸葛嶷,把冠首之位拱手相让。诸葛嶷忽然感到秦宓心胸宽广,自愧不如。

“若论宽宏雅量,子勒兄胜我十倍!”诸葛嶷由衷称赞,先前与秦宓的过节消散得无影无踪。

“然天人感应学说流传两汉,朝廷深信其中,伯岐兄断不可妄谈,惹来杀身之祸!”秦宓临别忠言让诸葛嶷隐约感觉自己过于激进,忘记当前的历史背景。

刚才那席话都是即兴发挥,说到哪里算哪里,没有顾及太多。等到事后学生再来请教,诸葛嶷缄口不答,和平常一样讲课授学。

然而诸葛嶷的言论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成都大街小巷。诸葛嶷的名声再度升温,在成都激起浪潮。

同类推荐
  • 敦煌大事记

    敦煌大事记

    敦煌是座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已建郡。“史实证明,河西四郡的开拓特别是敦煌郡的建立,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佛教的东传准备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文化基础”。敦煌郡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边郡,因此,这里是古代军事上的战略基地。西汉王朝“列四郡,据西关”、延修长城、徙民实边,是为了便于联络西域,瓦解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到东汉,又“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敦煌太守实际在兼管着西域的很多事务。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
  • 谋成

    谋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划越完善则成事机会更大,这成事在天则不可违,天道缥缈不可琢磨,只可善待,为自己结下善缘弥补天道,则谋成也。
  • 阳谋三国

    阳谋三国

    主角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历史上在位仅五个月的汉少帝刘辩。在外,有董卓及异族虎视眈眈;在内,有世家大族、外戚、宦官专权。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了身边的亲人,只有反抗才能解除这些危机。主角在洛阳城里寻求心腹,与诸人策划了诸多计划,逃离洛阳,掌控并州。以一州之地,吞吐天下,内安黎庶,外抵异族。以雷霆之势,斗天下的诸侯。最终统一全国,并开疆扩土。
  • 史前彩陶纹饰解读举例

    史前彩陶纹饰解读举例

    本书着重解读彩陶,将远古华族的祭祀文明得以进一步的考证,以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古埃及学及民俗学研究的深度。全书分为华族的记忆、颛顼、尧、共工四个部分。
  • 回到明朝做天子

    回到明朝做天子

    新世纪的大一新生朱厚照,被一板砖拍到了明朝的世界,还成为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立志要骑马蒙古草原,游览卢浮宫,扬帆加勒比海,做千古名君的他……又能在这个新朝代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这个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里,看他如何创立辉煌的大明盛世!
热门推荐
  • 若相离,莫相惜

    若相离,莫相惜

    仅为圆一个曾经的梦。你我若相惜,从此莫相离。这是一生的承诺。纵使光阴流转,世事变迁,此生再无一人,待我如你这般。双女主双男主的结构,单纯女主一号黑化,腹黑女主二号成为傻白甜。非典型宫斗,非典型官场斗,非典型江湖斗。最后的最后,谁才是她们的命定之人。以此文纪念逝去的青春。
  • 逍遥幻世之游

    逍遥幻世之游

    有一个叫逍遥的平常人,在群雄分争的幻世大陆,从最低等的凡人,一步步走上幻世巅峰……
  • 总裁大人是醋坛

    总裁大人是醋坛

    她在执行一次任务时,不幸遭到背叛惨死。她临死之前发誓,如若有机会她要让他们生不如死……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她,她重生在另一个女孩的身体。但不妨碍她复仇。当然在复仇的同时撩撩帅哥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时间很长,她能慢慢玩
  • 死亡的禁地

    死亡的禁地

    传说,东南角上是禁地。但这一天还是来了......
  • 九幽狱主

    九幽狱主

    少年雇佣兵姜宇被系统砸中,降临在天元大陆。深居幕后,做大佬。建立轮回,度众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们重生了!

    我们重生了!

    一直觉得有了孩子,两人之间才会有关系她爱了他整整十年,结婚五年却因为一个孩子走到尽头重生一次,回到认识之前这一次,本姑娘为了自己活,渣男滚蛋!
  • 大学生的人格维度与心理健康研究

    大学生的人格维度与心理健康研究

    作者在广泛参考国内外及港澳台专家关于心理健康标准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式问卷,大量搜集大学生群体对心理健康的看法,据此制定出评判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词汇表,让大学生自己作评价,最后作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人格维度。另外,作者在深入研究心理健康大学生人格维度的基础上,还系统而详细地探讨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恋爱、大学生的焦虑与社会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校园流行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价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网上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朋辈心理咨询、大学生与强迫症、大学生与职业认同等问题。
  • 重生之信也

    重生之信也

    重生,对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先知先觉的机遇,把握了钱、权、名的命脉,填补一辈子抑郁不平的遗憾。南孚重生了,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期待着能够改变的人生。当她努力打磨的人生开始绽放动人的光彩,她渐渐领悟到重生的真谛……看一个前生庸碌奔走的普通人,如何脱胎换骨、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 夙瑶

    夙瑶

    她本应该是夙府的姨娘的生女,却被过继到了夙府的正房中。自己的双生妹妹在亲爹亲娘的呵护下成长;她童年时的生活却处处被继母压迫。妹妹终于成为了襄城中的一大才女,她却写不得几个字为什么总是那么不公平。本来以为嫁到苏家以后便可以逃离那些痛苦的过往。却不料自己最爱的那个人,也是现在的夫君,爱上了自己的妹妹。老天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而这第二次,是绝不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