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97400000032

第32章 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1)

第一节导言

马歇尔把地方性工业在产业区的集聚归结为企业追求外部规模经济,即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不变、社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并且指出这种外部经济给集聚企业带来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①技术的外溢;②提供一个专业技术工人共享的劳动市场;③提供共享的中间投入品。产业集聚可以支持该产业专用的多种类、低成本的非贸易投入品的生产。众多使用中间投入品的企业集中在一起使得辅助性工业能够使用专业化的、高成本的机械设备,以较低的生产成本来供应众多的消费者。克鲁格曼(1991)在《地理和贸易》一书中也阐述了相同的观点,并且认为产业集聚具有累积循环的自增强机制,他主要从产业和人口的区域集中来解释这种累积循环效应。但是ThomasJ.Holmes、张轶凡等人注意到,以往的研究可能低估了中间品市场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产业集聚区拥有丰富的中间投入品,其根本原因是产业链的解体,形成产业链上的专业化分工,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垂直分工。本章试图回答两个问题:①垂直分工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某一产业的地域集聚是否使得该产业的垂直分工水平增加,垂直分工的深入是否又使得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剧?②集聚区域内某一产业垂直分工的深入是否意味着该产业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的专业化优势?本文试图通过对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三者之间的关联的讨论和实证分析,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并通过对长三角制造业垂直分工水平的测度,描绘出长三角内部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格局。

第二节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

一、垂直分工及表现形式

一种产品从原料到制成品,需经多次加工,经济越发达,分工越细密,产品越复杂,工业化程度越高,产品加工的次序就越多。当生产包括了多个工序时,企业就必须决定是垂直分工还是将这些工序整合。

垂直分工或者垂直解体,是与垂直一体化相反的进程,是企业将原来在企业内部的纵向链条上的生产过程分离出去,或者说从价值链体系的某些阶段中撤离出来,转而依靠外部供应商来供应所需的产品、支持服务或者职能活动。①引用张轶凡(2005)对这个概念的框架所作的阐述,他认为,垂直分工发生在以下这些状况:①产品生产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续工序;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各自的生产中为产品增值。

(1)垂直分工的内在表现:产品“生产链”的分解。即同一生产链中上下工序之间的分工。

(2)外在表现:同一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中间品交易市场。在垂直分工体系下,一件最终产品往往经由许多家不同的企业共同协作完成,产业链上企业数量越多,产业链环节分解越细化,中间品生产的数量和交易量就会更加庞大。而在产业倾向于垂直一体化的地方,中间品市场就难以形成。

二、产业集聚、垂直分工与专业化——以往的研究

在垂直分工的研究历史中,有三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亚当·斯密(AdamSmith)、马歇尔(Marshall)和斯蒂格勒(Stigler)。

根据大市场理论,一个大经济区域总比一个小经济区域更可能产生专业化。这个观点是斯密(1776)提出来的,他认为,劳动力的分工受市场的大小所限制。马歇尔(1920)用这个原则来解释产业的地方性集聚,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和硅谷的半导体产业。他认为,产业的区域集聚能够导致产业链上中间品生产的专业化,它允许企业专业化生产行业中的某个特定的中间产品,这就是一种垂直分工。换句话说,产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可能会使垂直分工增多,因为投入品共享允许更多专业化的、中间投入品的供应商出现。

斯蒂格勒在1951年发表的讨论垂直分工的论文也是基于斯密的“劳动力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理论。斯蒂格勒的理论包含三个相互独立的模型:劳动分工模型(divisionoflabormodel)、过程模型(processmodel)和垂直整合的生命周期理论(lifecycle theory of vertical integration)。其中第三个模型是最为有名的。他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有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一般是垂直整合(垂直一体化)的,因为企业必须负责整个生产环节中的很多部分;当市场渐渐成熟以后,一些生产环节会被其他企业取代,并专业化生产,所以企业的垂直分工水平会不断上升。在衰退期,相对于整个经济而言,企业的规模收缩了,所以垂直分工水平也开始下降,垂直整合再度出现。即在产业周期和垂直分工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的曲线关系。

ThomasJ.Holmes(1995)通过对美国1987年制造业企业的普查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和垂直分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他用投入-产业率来反映区域的垂直分工水平,用同一地区相同产业的企业数(own‐indus‐try neighboring employment)来测算区域的产业集聚,发现这两个指数是相关的。这表明,相对于集聚区外的企业来说,产业集聚区域有着更为显着的垂直分工。

垂直分工与产业集聚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产业集聚会导致垂直分工的发生。产业集聚会导致集聚企业间知识的外溢和劳动力市场的共享。按照马歇尔等人的观点,正是劳动力市场的共享导致专业化和垂直分工的发生与深入。

同时,垂直分工也是产业趋向于地域集聚的原因之一。导致产业集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首先,是客观条件的具备和必要的外部环境的存在;其次,是初始条件和路径依赖。克鲁格曼将产业集聚形成初始原因归结为“历史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在“累积循环效应”的作用下被放大,进而产生“锁定”效应。产业集聚带来了知识外溢、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业的规模经济等外部经济性,反过来又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集聚。但是Holmes的模型表明,专业化水平的增加也是推动产业集聚的因素之一。而垂直分工和专业化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源于劳动的分工。

关于垂直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效率问题,学术界至今并没有达成一致。像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的跨国公司,如制鞋业中的耐克、adidas等,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制成品,甚至到销售领域,都由自己公司承担,生产组织是垂直整合而不是垂直分工。而在温州,你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垂直分工,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构成了一个生产体系。在有些地方,甚至整个村落的所有作坊都只生产一种产品。实际上,由于垂直分工而形成的专业化经济就是一种外部规模经济,而对生产工序的垂直整合的目的就是形成内部规模经济。这就涉及两种生产组织的对比:内部规模经济(垂直整合)VS外部规模经济(垂直分工)。20世纪90年代以来,Young,Yang,Becker,Murphy,Brown等人一直在讨论这两者的区别。而美国匹茨堡大学张轶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增加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三、我们的观点

产业集聚、垂直分工、专业化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产业的区域集中之所以会产生“集聚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丰富的中间品市场以及中间品生产的专业化。在产业集聚区,同一产业链上,众多的企业分工协作,单个企业只需要专注于生产某一种中间品,使得该产业的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形成区域内部的专业化生产网络体系,从而确立该区域的专业化优势。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企业数量越多,那么专业化水平也会更高。由于产业优势的存在,使得外部企业进一步移入,产业集聚进一步加深,出现“累积循环效应”。当该区域的产业逐渐没落时,由于企业数量减少,许多中间品生产开始出现短缺,企业就不得不进行垂直整合,将一些中间生产环节整合到企业内部完成,专业化优势也随之逐渐消解。

本章使用我国的制造业数据来判断垂直分工与产业集聚、专业化优势之间关系。选择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的原因:①该产业具有较小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小企业、大企业共同存在,垂直解体和垂直一体化都有发生;②由于中国的国情,制造业是目前我国的重点发展产业,也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对制造业集聚和优势的研究能够反映我国各次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我们试图证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垂直分工水平能够反映区域的产业优势。从区域的角度来说,产业集聚、垂直分工和专业化的形成,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反映。

第三节实证检验

一、数据构成

我们把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部门的垂直分工水平、产业集聚水平和专业化优势指数作为模型的研究对象,通过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这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制造业主要包括18个部门,各地区制造业数据是对这18个制造业部门的加总,原始数据的来源是《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4》。

二、对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专业化生产的指数的测度

(一)垂直分工的测度

我们用产业附加价值率来测度垂直分工的状况。测度公式为:产业附加价值率=产业增加值/产业总产值。

公式表明,垂直分工程度高,各个产业部门都是从外部购入加工品作为中间投入品用于生产的话,它的附加价值率就会变低;而相对地,垂直一体化程度高,各部门把没有加工过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它的附加价值率就会变高。垂直分工水平与附加价值率之间呈负方向变化的关系。在产业集聚的区域里,存在着垂直分工,产品的“生产链”被分解,一个或者几个企业只承担整个生产链中的一小部分。由于大量中间品的存在,产业的总产出被重复计算的次数较多,而增加值是不变的,所以该区域的产业附加值率与非集聚区域相比,会显得比较低。

同类推荐
  • 埃森哲《展望》:迈向成果经济时代

    埃森哲《展望》:迈向成果经济时代

    智能硬件正在弥合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嵌入硬件产品,领军企业开始利用高度互联的硬件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缔造更有意义的成果,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本书包含埃森哲在成果经济领域的三篇力作:《迈向成果经济时代》、《成果销售——给客户其所需》、《赢在服务:制造业下一个“蓝海”》。
  •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商业保险经营的负债性、长期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广泛性, 决定了作为债权主体以及保险产品需求者的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经营具有内在的利益关系。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既是国际 保险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保险监管的根本目的,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保单持有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我国保险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侵害保单持有人利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企业风险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企业风险

    本书内容有:企业融资基本理论分析,企业融资结构国外经验与教训,我国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分析,典型企业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
  • 杨格与国民政府战时财政(1937—1945)

    杨格与国民政府战时财政(1937—1945)

    本书是“经济与社会变迁系列从书”之一种。本书研究对象是国民政府的美籍财经顾问阿瑟·恩·杨格先生,他是除了赫德以外在中国政府任职时间最长的外籍人士。本书对杨格的个人经历进行了梳理,对其战时在财政金融领域的重要活动加以叙述,重现了八年抗战时期中国如何渡过财政上的种种难关。通过杨格研究的个人化视角,重新审视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史,对中国近代史和金融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 胡雪岩商道

    胡雪岩商道

    《胡雪岩商道》从心性、借势、用人、协作、冒险、胆识、处世等多角度,对胡雪岩成事之道的智慧做了详尽的总结和剖析。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奋斗,他对做事业的独特见解,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
热门推荐
  • 如果我们未曾相遇

    如果我们未曾相遇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会遇见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你早知道结局,是会选择认识还是从未遇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化佣兵录

    生化佣兵录

    在世界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化战场的时候,一个人所未知的地方进行着一种极度可怕的实验,龙翼小组临危受命,前往摧毁实验基地,基地最终被毁灭可是病毒还是流出了,一个故事却也悄然开始。
  • 吹梦到边城

    吹梦到边城

    当代诗歌更是一种悲哀,伪民间色彩的诗歌就像种在水泥地板上的庄稼,一副呆相和死相。梨花体和羊羔体俗不可耐,将网络变成垃圾转运站,令真爱诗歌的人嗤之以鼻,如闻恶臭,如食腐鼠,避之唯恐不及。所幸的是,身在民间、真心诚意向民歌学习的大有人在,并未轻言放弃,他们收集民歌,整理民歌,也创作民歌风格的新诗。在这类民间身份鲜明的作者中,我认识湖南新化的亮毛,读了他的诗稿《吹梦到边城》,不免一赞而三叹,诵读如此纯民歌风味的新诗,简直比馋鬼发现一百个土菜极佳的农家乐还要畅怀惬意一千倍。
  • 冥情忆瑶

    冥情忆瑶

    我们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但却阴差阳错相遇在一起。我们都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但时间只有颠到配,那有才子配佳人啊……
  • 好巧你也重生了

    好巧你也重生了

    重生归来,发誓不在爱他,却发现他竟也是个重生的。 误会解除,前世仇人变今朝伙伴,共同携手复仇。 但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在到和离期限的时候那个男人死活都赖着她不高兴走了?!不不不,你走开,我不喜欢你啊喂!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梦束心

    清梦束心

    苏琦重生了,重生在一个叫苏芩的堂妹身上,重生后还是想要追回自己的未婚夫。文笔不好,逻辑不好,凑合看吧,不喜欢请点叉。
  • 幻空道天

    幻空道天

    高高在上的的神魔,尝尽了万世的孤寂,轮回重生,红尘百炼,觅真爱,不期海枯石烂,天荒地老,但求执子之手,偕老白首。血染罗衫,红袖舞,曲终舞止,佳人语“此生只为君起舞,只恨不能常伴君”“天要从我身边夺走你,我便屠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