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97400000029

第29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与前景(2)

但另一方面,上海经济区的建立及其在微观层面上对江浙地区非国有企业发展的贡献,也表明长三角内部的一体化因素是内生性的。尽管形式可能有多种多样,但是只要发展区域经济,这种由要素禀赋的差异和要素流动的可能以及由此而来的产业分工的经济效益所决定的一体化的内在力量一定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史上,上海经济区时期是一个转折期,它表明上海和周边的江浙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开始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后来的发展似乎也在暗示,只有建立在产业水平分工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才可能是可持续的。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即上海经济区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特征是“横向经济联合”。微观特征是上海国有企业和江浙地区乡镇企业之间以“经济技术合作”为名义,以“星期天工程师”为载体的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在这一阶段,中央政府的倡导起了最初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和制度结构,规范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合作行为。但是,由于正处于体制转型的激烈变动时期,区域一体化组织和制度形式与当时的改革方向和政策,以及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协调上,都存在许多盲点,因此,组织效果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和体制却为三角洲内部起源于微观层面上的产业转移打开了便利之门,这种产业转移在一体化组织和制度结构的大框架下,以正式制度(横向经济联合)和非正式制度(星期天工程师)的形式活泼进行着,并有力地促进了江浙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显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有力的内在要求。也就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和江浙地区的产业分工,开始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由政府设定制度框架,营造氛围和环境,而由微观主体担任主角这样一种行动模式,基本上在这一阶段形成。

第三节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二阶段——浦东开发开放时期

上海经济区的实践从组织形式上,或者说在宏观经济层面及区域经济层面讲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是,上海经济区的实践在微观层面上,对包括浙江在内的上海周边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相比而言,由于体制改革的滞后,上海没有形成一种主动利用一体化的市场的机制,哪怕是不成熟的市场的机制。因此,上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阶段中的获益是有限的。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版图的势力分布上,上海经济的退潮趋势是非常明显的。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GDP在全国GDP中的份额为7%,以后就一路下滑,到浦东开发开放前的1990年,降到了4.08%。上海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下降得更快,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上海的工业总产值一直占全国同比值的20%~25%,1984年大约还有10%,但是以后就不断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末仅为全国的5%左右。

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上海经济的退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失去了长三角产业垂直分工体制所带来的优势。由于除了粮食之外的农副产品价格先于工业品价格“放开”,江苏、浙江的农业产品不再以计划规定的低价供应上海,使得上海的国有工业再也不能像改革开放前那样轻易地获得低价的消费品工业原材料。不仅如此,江浙两地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开始利用自己在制度、土地、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蚕食上海工业品的传统市场,从而加深了上海国有工业的困境。

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看,上海的衰落拖累了整个长三角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尽管浙江和江苏都有不俗的经济增长表现,1978-1991年,浙江和江苏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2.15%和10.32%。

但是,由于上海这一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7.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4%)近2个百分点,以致这一时期长三角两省一市总体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8.4%,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同期广东省(珠三角)的年均13.9%,要低4.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长三角地区在应对国内经济波动方面的表现也远不如珠江三角洲。在1989-1990年中国经济的低潮期间,浙江的经济增长率降到了5.2%,江苏省为3.6%,而同期广东省依旧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竞赛的结果表明,广东省成为中国经济的明星。

对这种局面最有感受的应该还是上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在总结了前10年有关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突破口,浦东浦西联动,加速上海改革开放步伐的战略思路。这一思路得到中央决策层的肯定,进而引发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二次浪潮,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浦东开发开放使得上海再度崛起,并再一次确立了在长三角,甚至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的地位,上海经济发展从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跃成为增长领先地区。从1992年以来,上海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其不仅在长三角,而且在中国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也得到巩固和加强。

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影响下,长三角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气象。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群龙无首”的局面开始有所改观。由于获得了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援,上海在长三角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因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浦东开发向包括江苏、浙江在内的上海周边地区提供了两个方面的发展机遇:

(1)加速改革的机遇。由于浦东开发开放,20世纪80年代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卫的上海一举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一些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首先将在浦东推行,由此带来的制度收益,无疑对周边地区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比如证券市场的开放、金融体制的改革,等等。

(2)引进外资的机遇,以浦东开放为契机,国际上掀起了上海热,由此带来了外商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热潮。

(3)如何利用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上海、浙江、江苏的不同部门的行为模式也有差异。

在省级政府层面上,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主要形成了两个协调会议:一是江浙沪省(市)长座谈会;二是长三角15市的市长协调会。但是具体的成果似乎不是很多。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如浙江)虽然也看到了浦东开发给浙江经济带来的机遇,因而提出了“接轨浦东”的口号;但另一方面,则担心浦东开发会形成“黑洞”效应,吸引周边地区的优质资源,包括资本和人才去上海,进而对周边省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政策层面,浙江和江苏都没有提出比较具体、有实质性内容的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举措。

利用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在江浙两地邻近上海的市县一级的层面上具有更为实质性的内容。

江苏南部的苏锡常地区,首先利用自己和上海紧密的地理位置,利用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阶段,即上海经济区时期已经建立起来的微观经济联系,将原来已有的上海国有企业和苏南乡镇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通道迅速转变为利用上海的对外开放平台,引进海外资本,推动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苏沪合作模式。继承了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苏南和上海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宏观务虚、微观务实”。务虚主要是利用中央给上海的优惠政策的“溢出效应”,包括在靠近上海的周边地区设立和上海“接轨”的出口加工区、技术开发区等等,而不是直接求助上海地方政府或依靠上海政府部门的政策许可。务实就是主动以市场化手段将上海作为资源利用平台,零距离地对进入上海、或对意愿进入上海的外商展开联络工作,加快引资步伐。

这一时期,在利用上海资源方面,和苏锡常地区具有同样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浙江嘉兴地区成果并不是很明显。在地缘关系上,由于浙江北部近邻上海南翼的嘉兴地区在经济上自主独立意识和能力相对不如上海北翼的苏州地区,或者说,当时的嘉兴地区在更多地通过市场手段利用上海资源来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动性相对不如苏州,因此,其在发展方面也相对逊色于苏南。

利用浦东开发开放机遇的第三个层面是企业,浙江在这方面的收获可能更大。

比较苏南地区以当地各级地方政府主导、“官民同心”共同推进和上海的关系,进而转向外向发展轨道,推进本地区经济转型的方式,浙江经济和上海的连接点往往更多地带有民间、个体(包括个人以及民间企业)和非正式关系的特点,即以民间力量为主导力量的特点。而民间力量要利用上海的资源,就只能更多地采取进入上海求发展的方式。这一时期,随着浙江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浙江的民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进入上海发展开始增多。1991年底,设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国内外企业有142家,其中江苏、浙江各有33和32家,占外地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以后,进入上海的浙江企业一直在不断增加。

总之,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开始拥有新的资源优势,包括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以及由此而来的制度优势和吸引外资方面的优势。上海新的资源优势的形成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新的阶段的主要原因。在这个阶段,区域经济合作对上海周边地区来说已经不是利用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而是利用上海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来获取本地区的发展资源,加快本地区发展模式转型,或者加快企业发展。在这一阶段,如何利用上海这些新资源优势,上海周边的江浙地区内部的反应是有温度差的。一般来说,依靠市场获取资源比例比较高的部门,历史上和上海的经济关系更为密切的地方和部门,采取了比较主动姿态,如江浙地区的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部门,以及临近上海且历史上就和上海有较为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因而有可能比较容易地获取上海浦东开发的外部经济苏南地区,特别是苏州地区。而依靠组织获取资源比例较高的部门,如江浙地区较高层次的地方部门,省一级的地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部门就常常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央政府不再提供一个类似像上海经济区这样的组织和制度框架,中央政府对一体化的贡献主要在于向上海注入了新的政策资源,从而激发江浙地区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的动力。但另一方面,由于整体制度框架的缺失,尽管有一些非常设的地方政府间的协商组织形式,但主要地方政府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一体化进程并没有明显的进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外资和国际产业转移作为新的动力的出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微观层面,区域内部的企业的跨区域发展开始形成势头,并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民营企业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在长三角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顺利进展的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由于非正式制度和非政府层面进展在进一步强化。

第四节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三阶段

世纪相交前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入了第三阶段。

如果说可以将上海经济区的建立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的重要标志,将浦东开发开放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那么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三阶段的重要标志似乎不是很醒目。笔者倾向于把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主要标志。在这之前,1998年沪杭高速公路的通车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三阶段到来的重要序曲。

其主要理由是:沪杭高速公路的开通,表明长三角地区内部的高速公路主要框架已基本形成,从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长三角地区中沪宁、沪杭高速公路是长三角的主要交通干线,是上海伸向江浙两翼的主要臂膀,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沪宁高速在1992年就已开通,而沪杭高速却迟迟没有开通,这本身就暗示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着问题。与此相对应,上海南翼的嘉兴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也远远落后于上海北翼的苏州。1998年,沪杭高速公路开通以后,嘉兴的经济速度明显加快,其年经济增长率从以往一直徘徊在浙江省各市的第五、六位,一跃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速度数一数二的城市,并在这以后几年,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沪杭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嘉兴的变化对长三角一体化主要各方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入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由此导致国内外企业主导的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深化和广化,推动着地区间产业分工的形成。

同类推荐
  • 中华血脉

    中华血脉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华侨是长期历史所形成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到东南亚,是历史形成的。”华侨在其形成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因时而化,与时俱进,尤其自上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废除排华法案以后,这种变化更趋明显。正如著名美籍华人侨史专家麦礼谦所概括的那样:是“从华侨到华人”。“华侨”与“华人”看似区别甚微,实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未加入当地国籍,其合法权益受到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华人”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华人”,是对具有中国血统者的泛称;狭义的“华人”,则是指已取得外国国籍……
  • 物业冲突解析

    物业冲突解析

    物业管理是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后,在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物业管理在中国大地上一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物业管理的快速发展,围绕着物业管理的各种矛盾也快速增长,业主与物业公司由于各方面原因产生的冲突也在不断增加。这种冲突不仅对微观的物业管理带来破坏作用,也给宏观的社会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 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集群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持续成长是学界、业界和政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现有的研究认为本地网络可以为集群企业持续成长提供支持,但什么样的本地网络对集群企业具有支持功能还不得而知。本书以浙江省若干典型产业集区域的500多家集群企业为考察对象,对浙江省集群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本地网络实现持续成长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新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透视。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股市二十多年来的重大事件,对股海中吒咤风云的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公允的评析和真实的叙述。从一种特殊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苦和伟大,以及广大散户为中国股市的发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
  • 刘邦驰文集

    刘邦驰文集

    我们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领导我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财政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创见和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使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在我国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和更加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热门推荐
  • 无名恩仇录

    无名恩仇录

    本书介绍的是一个被视作灾星而被族人抛弃,和母亲共同野外生存,最终阴差阳错的救了室外高人以后逐步练就了绝世神功的少年,但是当他接触到越来越多事情后,居然发现了惊天的秘密。。。。。。
  • 霸道王爷宠萌妃

    霸道王爷宠萌妃

    现代少女夏末米在洗澡的时候意外穿越到了另一时空的西明国,还刚好跌进了三王爷的浴桶里,两人第一夜就暧昧丛生。奇怪的是三王爷似乎早就知道会有她这个不速之客穿过来,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有一个神机妙算的老者告知池冷墨,他要等的人会在那天晚上出现。池冷墨很是宠她,两人也顺理成章的结为了夫妇。
  • 异星代理人

    异星代理人

    主人公‘我’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外星文明的地球代理人,与拥有地球基因的外星人少女乐瑶一起,解决各个外星种族之间的纷乱与问题。同时,在执行任务中,两个人发现有关‘异星联合管理委员会’针对地球人的阴谋。为了地球人的文明与发展,同时也为了其它在地球生活的外星文明的生存,而展开的战斗故事
  • 今夜爱将我遗忘

    今夜爱将我遗忘

    初恋的失败使张默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上了大学之后,她带着室友们一起疯狂,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然而,命运之轮早已注定了轨迹,当那个如天使一样完美的男生突然降临,即便是冰山也能渐渐融化。可命运始终爱开玩笑,面对一场预谋已久的爱情骗局,她又该如何抉择?谎言里的爱情还能相信吗?
  • 神奇宝贝之小红

    神奇宝贝之小红

    一个人被穿越神看重而穿越到了神奇宝贝的世界,迎接小红的是光明还是黑暗
  • 位面界战争

    位面界战争

    这本书的设定是有众多位面,每个文明都有着一个发展到了极致的文明,或是多个还在发展中的文明,每个位面在诞生时都会产生出结界,保护并束缚着位面上生存的文明,空间技术则是人族突破结界的关键,二对于天生神族,拥有空间神职的神都有能力破开位面结界,进行位面远征。同时,文明想要制造出强大的世界级宝物,单一位面的资源远远不够,这也是要进行位面远征的原因。
  • 福神驾到快接驾

    福神驾到快接驾

    【福神又又又又惹祸了】慕慕啊,这一年你已经闯祸368次了,神界执法者已经很生气了。所以今后的一段时间你暂且下凡历练吧。冉慕慕:“好吧。不过我下凡做什么呢?”“爹爹会让“团子”告诉你的,去吧!”【福神下凡啦】彩票店:“你们在干什么?你们很想中奖吗?”“是啊,谁不想啊?”“那就中奖吧!”“卧槽,中奖了!”“我也中了!”“天哪,我的也中了!”餐厅:唉╯﹏╰最近生意不好啊~~~“那就让生意好一些吧!”老板!外面来客人了!老板!桌子不够了!【福神有点听话呢~】冉慕慕:“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陆景深:“乖~回来给你带礼物”“好(?▽?)”“我困了。”“嗯,睡觉!”??????????“哎!哎!哎!哎!不是睡觉吗?你咬我干什么!?”“没有,我、在、睡、觉!”呜呜呜呜呜呜,凡间套路深,我要回神界(?;︵;`)
  • 嫡女医妃艳惊华

    嫡女医妃艳惊华

    一道圣旨,一道口谕宋家大房嫡女摇身一变,成了上京城人人艳羡的翊王府将军夫人听闻将军常年累月在外出征,将军夫人似守活寡?听闻宋家丫头不讨人喜,府中地位不如丫鬟?宋清安拍案而起:“我辈岂是蓬蒿人!”宋家姊妹虎视眈眈,王府侧妃心狠手辣,江湖朝堂诡计多端。怕?那还当什么嫡女做什么王妃!枉费护她之人的一片苦心!宋清安本以为,这辈子“缥缈孤鸿影”怎料相伴步步高升的他,会常站于身后,附耳轻言:“柠儿别怕,有我在,没人敢动你”“柠儿,只管按自己的方式做,照自己的想法活,我看谁敢多言半句”“柠儿,我在意的,只是你”“柠儿,乖乖等我回来”“小柠儿,我饿了”。。。。。。。就这态度,看得出是舍得自己媳妇守活寡的样子?那个不长眼睛的传的如此荒唐!这辈子俩人长相厮守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 呆萌小腹黑:男神你别跑

    呆萌小腹黑:男神你别跑

    苏小童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季锦年,只是最后的最后苏小童还是拉着季锦年的衣服,哭着说“季锦年,我不喜欢你了好不好,我放弃了好不好”
  • 布莱特之一光明日记

    布莱特之一光明日记

    故事发生在31世纪,人类文明进入到高度自动化的时代,科技水平相当发达,人们能够创造无穷资源生活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随着人们的物质欲望被过度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也不断升级,最终人类文明退回到了国王统治的“复古时代”,贵族利用特权压迫臣民,散落在银河角落的居民为了找寻自身的存在感而甘心被压迫。然而,当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权力争斗中,一股超越人类的黑暗势力正蠢蠢欲动,它们将席卷人类文明,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而首先带来的,便是人类之间的手足相残。主人公布莱特,从最初便被卷入到一场无端的压迫和歧视中,他在流亡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恐惧和逃避中,他满心踌躇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少年,无时无刻不希望和家人团聚。他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在各国间游走,结识了各路豪杰,不知不觉成为了人类统一战线的强大纽带。可是,布莱特并不清楚,自己的与众不同,将使自己陷入到怎样的巨大危机中。布莱特是谁?他究竟拥有怎样的身世?发生在他身上的种种是非,是机缘巧合还是人为的安排?这成为谜一样的线索,贯穿了故事的整个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