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77000000030

第30章 人格障碍(1)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有时又称为个性,它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内容。性格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稳定特征,气质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动力特征,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兴趣与爱好是个性心理倾向。人格是在先天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不断的社会性内化过程而逐渐形成起来的。如果先天素质不健全,后天社会文化环境不良,就容易出现人格异常,即表现为人格障碍。本章将阐述人格障碍的含义、特征、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并对常见的几种人格障碍类型进行详细讨论。

第一节人格障碍的概念和特征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要弄清人格障碍的概念,首先要从人格的概念说起。在心理学上,人格被普遍认为是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特性,是个体在社会与生活环境中一贯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它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统合性等特征。人格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范畴,要对它进行测量,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只存在几种不同的模式。其中被广泛接受的是“五因素模式”或“大五”。这种模式从情绪稳定性、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才智性五个因素对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另一种测量模式是由Western和Shedler(1999)提出的,包括了心理健康、精神变态倾向、敌意、自我中心、情绪不稳定性、情绪低落、分裂样倾向、强迫性、思维障碍、恋母情结及其相关心理冲突、分离性意识和性的冲突等12项人格指标。人们试图用这些模式去对人格障碍进行评估或用这些模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格障碍,但哪种模式使人们对人格障碍有更好的理解,这在心理学界还未有统一的意见。

关于人格障碍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是量的问题,即人格障碍患者所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也曾经短暂经历过的问题,只不过它以极端方式表现出来罢了;但另一些学者认为人格障碍是由质引起的问题,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是与心理学上的健康行为完全不同的表现。这两种观点一直持续了很久,至今也没有解决。虽然很多学者将人格障碍看成是量的问题,是一项或多项正常人格特性的极端表现,但在诊断时却喜欢把人格障碍看成是质的问题。例如CCMD、DSM均对人格障碍采取分类的方式,即把人格障碍诊断为有或没有。

在CCMD‐3的定义中,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着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则称为人格改变。

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国内南京脑科医院在1947-1991年期间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有43530名,其中诊断为人格障碍者271例,占0.6%。1993年进行的全国七个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格障碍的患病率约为0.1%。其实这些数据并不能代表人格障碍的真正患病率,因为大多数人格障碍患者并不住院治疗。国外的调查数据显示(APA,2000),人格障碍在整个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2.5%,在精神病医院的住院病人中为10%~30%,在门诊病人中为2%~10%。2001-2002年美国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NESARC),调查结果首次公布在2005年第46期《临床精神病学杂志》上,按照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DSM‐Ⅳ),根据这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计有3080万美国成人(占总人口的14.8%)至少患有一种以上的人格障碍疾病。国外研究者一般认为某些机构如监狱、低福利部门中的发病率高,例如Langer和Michael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3倍,Leightons则认为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3倍。

许多人把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或神经症相混淆,确实,三者在临床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怎样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早期,《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并没有把人格障碍作为单独一类病理学范畴来明确分类和描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将人格障碍看成一种独立于精神病和神经症的诊断范畴,与发展障碍放在一起(DSM‐Ⅲ)。

人格障碍和神经症在早期很难鉴别,有些患者从社会角度看是病态人格,而从临床角度看是神经症。有人认为人格障碍从小就有,没有神经症的典型病程,疗效差,患者本人不感痛苦,也不主动求医,而神经症则并非如此(关于神经症详见第九章)。

人格障碍与精神病也很难区分。有人认为,病态人格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因为它缺乏病因、发病日期、病程和转归这些典型的疾病单元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病态人格和正常人格很难划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因此难以归为精神病类。人格障碍和精神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无神经形态改变,只是功能变化,患者无意识障碍和认知缺陷,能处理日常生活。此外,病态人格相对稳定,而精神病则相反。但某些类型的人格障碍似乎与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而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的早期可有人格方面的改变,因此人格障碍也可是精神病学研究的课题。

二、人格障碍的特征

人格障碍种类较多,表现各异,但各种类型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1)一般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期初露端倪,但由于这时人格的可塑性较大,一般到青春期才变得显着。人格障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难精确指出某一次具体的发作时间,且许多人格障碍患者不是在心理障碍发展的早期来寻求帮助,而是经历了许多年痛苦之后才来寻求帮助,这就使得要了解人格障碍的起病状况非常困难。由此,在人格障碍的分类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格障碍的病程都缺乏相关的资料。人格障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一些患者在中年之后症状会有所好转,但部分患者的症状会持续终生(Phillips &; Gunderson,2000)。

(2)他们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他们多表现为偏执、怀疑他人、被动或主动地侵犯他人等,给他人造成极大的麻烦,甚至带来祸害。

(3)他们把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过错,因此,多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需要改正什么。他们常将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成是荒谬的,不该如此,从而感到自己生不逢时。

(4)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无任何责任。如对不道德的行为无罪恶感和内疚感,伤害别人不后悔,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护。

(5)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任何新的环境、新的气氛、新的人际关系都不能改变其行为特点。他们人际关系失调,一般无法与周围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6)他们的行为后果常伤及别人,危害社会,而他们自己却泰然自若。

(7)总是由别人的埋怨或揭发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得以暴露,而不是他们自己感到有什么病痛,心情不安。

人格障碍的行为问题表现程度不同,最轻者可以完全正常地生活,只有与他们接触较多的人才会发现他们的怪僻,觉得他们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严重者事事都违反社会习俗,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许多人格障碍患者会同时患有多种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俗称“共病”的现象。

Morey(1998)研究了291名被诊断为人格障碍的患者,发现不同的障碍诊断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叠。例如,被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有46.9%的可能符合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患人格障碍男性易网络成瘾

当网络充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时,迷恋网络引发了许多问题。有韩国科学家指出,在14%的成年男性恋网者中,66.1%的人患有严重人格障碍。而且调查显示,网瘾越大,越有可能患人格障碍。恋网男性比女性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突出。在我国也有同样特点,据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治疗中心数据显示,病态人格者更易网络成瘾,男女比例高达19:1(搜狐网,2008)。

第二节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

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一般认为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

在普通心理学里我们曾学习到人格特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甚至有人认为这种遗传性为40%~60%。由此可推论人格障碍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一些家族谱系的调查资料表明,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的远近呈正比(Kallmann,1930):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也都支持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例如Schulsinger(1972),Growe(1972)和Hutching(1973)调查发现,从小寄养出去的那些人格障碍患者的子女,与正常人的子女相比,有显着高的人格障碍发生率。虽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作用,但家庭、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二)生理因素

一些生理技术如脑电、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也为人格障碍的成因提供了生理学上的证据。一些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性障碍的人,例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且在睡眠脑电图上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比正常人缩短和多边。许多研究发现人格障碍患者的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Williams发现在常有攻击行为的男人中,57%的人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他认为问题可能在内状态激活系统或边缘系统。Hodge等人(1975)则发现这些人的5‐羟色胺功能减退。5‐羟色胺能起一种抑制作用,它的功能减退意味着抑制作用降低或消失,因此容易出现冲动攻击等行为和反社会行为。Dickey等人(2000)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大脑,发现这些患者的大脑普遍存在异常。

另外一些研究发现,早期的产伤、怀孕期间的感染、头部外伤等情况也可能会导致人格障碍。Venables(1996)认为,如果一名妇女在怀孕期间曾患流行性感冒,那么她的孩子以后患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概率就会有所增加。

二、心理社会因素

(一)家庭与教育因素

家庭与教育因素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未成熟,有较大的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教养或父母的关爱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McCord(1966)认为不合理的教养态度是造成人格障碍的主要成因之一。不合理的教养态度一方面是指父母对孩子冷漠疏远,或放任自流、不加管教,或放纵溺爱,或过于严厉苛求,使亲子关系得不到正常发展;另一方面是指父母或父辈在教育方式和要求规范上不一致,父母在提供情感、奖赏或惩罚时显得反复无常,或父母自身提供了一种不良的模仿榜样,使孩子无法发展出自身明确的自我统合感。据研究,发现母亲对儿童情感上公开和直接的拒绝,致使儿童攻击性人格障碍形成的可能性就很大。

失去双亲的关爱也是形成人格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资料表明,人格障碍患者很多人在生活早期曾遭受双亲亡故或失去双亲之一的心理创伤。例如,Greer(1964)发现他所研究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中有60%在儿童期间失去双亲之一,而对照组的正常被试则只有27%。

(二)社会文化因素

在对人格障碍成因的分析中,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社会文化因素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例如Patridge强调病态社会的不良影响,他认为健康的社会是避免发生精神破裂的屏障,恶劣的社会风尚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同类推荐
  • 快乐在左痛苦在右

    快乐在左痛苦在右

    这不是小说,没有虚构的情节与人物,也不是把听来的故事再加工成为所谓的传奇。只想说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准确地说,是一段经历,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为赚眼球,只求给与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尚未走出抑郁症阴影的朋友,一个参考,一个成功的希望。
  • 刑事侦查心理学

    刑事侦查心理学

    该书作者在潜心犯罪心理学等学科教学研究二十多年的基础上,近四五年来同武伯欣教授一道或带领学生,将理论研究应用于侦破实践,应用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协助各地公安机关等部门,侦破了不少重特大疑难案件,从而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侦破实践相结合,并参考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撰写了《刑事侦查心理学》一书。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我们都有忧郁症

    我们都有忧郁症

    本书详细讲解忧郁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本书通过轻松易懂的心理学故事,揭示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心理谜团,并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并且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加以应用。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伪装绿茶

    重生之伪装绿茶

    距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月的家庭主妇林小仙,在撞破丈夫出轨后气急早产,生下一子后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其父母也在赶往医院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双双殒命。醒来后的林小仙却发现自己重生在尹氏集团千金尹慕臻的身上,在得知父母车祸已死后,林小仙开始了她的复仇之路,“不是男人都爱绿茶吗?那就走绿茶的路让绿茶无路可走!”
  • 初次的心动

    初次的心动

    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高中时期周易在那一瞬间看见萦小洁后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让人心动的女生,无法知道对方的心事,也苦于无法表达,随着时间流逝,两人间似有若无的感情最后慢慢淡去,期间的两人都有过各自的感情经历,最后慢慢走向成熟,归于平淡。
  • 愿不为梦:霸道王爷绝世妃

    愿不为梦:霸道王爷绝世妃

    “不就一穿越么?姐姐我自称一世英名,却不想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咋就遇上这非人哉的妖孽了呢?真是上辈子孽造多了啊!”某女扶额高呼。“话不能这莫讲,咋们这叫缘分天注定,天命不可违,必尊!”某男一本正经的瞎掰道。某女无语的翻了个白眼,拂袖离去。某男见美人儿怒去,这还了得,竟丝毫不顾及形象的屁颠屁颠追了上去……
  • 恰如沐风吹向海

    恰如沐风吹向海

    【男强女强,1V1双洁】原本以为捡了一只小绵阳回来,整天宠着他,没事吃吃豆腐简直不要太快活。没想到他竟是个披着羊皮的狼,当饿狼朴实,她被吃干抹净。林素染郁闷极了,决定反击。
  • 愿我们不被岁月辜负

    愿我们不被岁月辜负

    林颜一直以为自己痛恨秦朗,却早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后知后觉的爱,急救甜甜的
  • 美女的贴身医生

    美女的贴身医生

    莫邪,一个身世神秘的少年,身怀绝世武功,拥有盖世医术,一不小心踏入都市。成为了顶级豪门大小姐的贴身医生,渐渐的他发现,这里的好多女人都有病,而且个顶个的都是美女……!且看一代神医如何纵横都市,血踏八方,带着一群兄弟,几多红颜,谱写一曲男儿的战歌!
  • 太子爷的小医妃

    太子爷的小医妃

    天啊,得罪了太子爷,不是事,改!可是,为毛他爱计较,爱记仇,她还要以身相许?天啊,拍死她吧!
  • 青春校园之错过了

    青春校园之错过了

    这是一个女生因为爱所以爱的故事,文内有些人物设定有些不同,走的是小众审美路线,有人物原型,以真实故事进行改写。干净的人哪怕喝过地上的脏水,也是干净的。
  • 蜜恋契约:恶魔校草的萌丫头

    蜜恋契约:恶魔校草的萌丫头

    【恋爱+傲娇+腹黑】从混世小魔王变成了全校女生的敌人,这也是很心酸的好吗!!安凉夏成功在新学校上了风云榜,无非就是打败了洛梓宸的挂牌女友。等等什么?!她什么时候变成洛梓宸的正牌女友了?高中早恋不是她最瞧不起的吗!“丫头你就慢慢耍吧,我罩着你不用怕。”大腹黑摇摇狼尾巴。“卧槽谁让你罩着了?你滚蛋!”某傲娇妻拿出板砖往大腹黑脸上拍:“你走!你走!叫你以前欺负我!”混世小魔王的逆袭,又是神样的场景?
  • 健康怀孕一点通

    健康怀孕一点通

    本书分为孕前、孕期、临产三大部分,包括了怀孕准备、优生受孕、营养锻炼、饮食住行、个人卫生、分娩宜忌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涉及了很多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提醒准备为人父母的青年夫妻重视起来,从盲目怀孕转变为科学的有准备的受孕。本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资料翔实、语言通俗,适合准爸爸准妈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