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2300000008

第8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8)

一、马克思关于存在问题的直观主义的实践理解

直观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诸多哲学家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谢林(神学智性直观)、康德(纯粹理性直观)、黑格尔(绝对精神直观)、胡塞尔(意向性意识直观)和柏格森(自然生命直观)等。其中,胡塞尔在他的著作(特别是《逻辑研究》)中对直观问题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研究。直观的核心思想就是认知主体对于客体——对象或存在问题及其理解——的本质性的直接体验或经验,即对于对象或存在问题及其理解的最终基础或最高根据的环节性和整体性的事物本身的把握。

这里主要是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关于直观问题的存在理解的分析批判来切入马克思关于存在理解问题的直观看法。

费尔巴哈秉承了路德的新教教义,认为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上帝的本质,人本身和上帝本身是同一的,关于人本身的存在理解和对于上帝的存在理解只能通过相互间的互释来面向事物本身。正是基于这种存在理解的最终基础和最高根据,费尔巴哈把神学的本质扬弃为人本身或人的本质,把人本身或人的本质扬弃为人的世俗身体和人的世俗本质;反过来,费尔巴哈又把人的世俗身体和世俗本质扬弃为人的新教本质,即人的宗教感情——爱和友谊等伦理学本质,把爱和友谊等这种属人的宗教感情及其伦理意义看作人的真正的、人类学的类本质。这样一来,费尔巴哈将宗教看作人及其本质所追求的崇高目的,而人本身或人的本质则是宗教的世俗表现形式。

费尔巴哈正是基于此种人与神、人与自然、世俗与崇高、个人与社会等特殊与普遍的存在理解的同一性模式出发,把自我内心直接经验到的、自认为合理的、缺乏或缺失科学论证的带有混合特征的人类学的感性原则——感性直观——视为存在理解的最高根据和最终基础,对思辨神学和黑格尔式的思辨哲学进行了分析批判,一定程度上把唯物主义从思辨主义中拯救出来。费尔巴哈运用感性直观的存在理解的原则考察了神学问题、哲学问题、伦理学问题和自然问题等属人的问题,形成了人类学的感性直观主义的存在理解的前提和方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之前的文本中没有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主义的存在理解的前提和方法进行明确的分析批判,只是借用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存在理解原则分析批判了谢林、康德、黑格尔、施里加和鲍威尔等黑格尔式的思辨哲学。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一定程度上从费尔巴哈的朴素的直观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如人的“感性”或“激情”及其“器官”和行为即实践——是存在理解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人这个现实的主体正是在“感觉”这种“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人的理论或精神感觉与人的感性实践或“实践感觉”的统一形成人的存在的总体性力量。在这种总体化行为里,“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这样“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尤其是后者就成了设定和确证人的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根本性的力量。在《神圣家族》(1844)中,马克思认为思辨哲学巧妙地运用诡辩的伎俩“把哲学家利用感性直观和表象从一实物推移到另一实物时所经历的过程,说成想象的理智本质本身即绝对主体本身所完成的过程,”这样“黑格尔常常在思辨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住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从而把“思辨的发展”当作“真实的发展”,“真实的发展”变成了“思辨的发展”。之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和《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中则明确地对费尔巴哈关于存在理解问题的感性直观的哲学考察进行了分析批判。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中认为,存在理解的最终基础和最高根据是人的感性活动或人的实践,反对思辨哲学的纯粹观念性的存在理解模式,同时也反对费尔巴哈的不彻底的感性直观的存在理解模式。

马克思通过分析批判认为费尔巴哈的存在理解模式的错误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存在理解原则的前提的错误性。费尔巴哈批判了“抽象的思维”的存在理解模式,代之以“感性的直观”的存在理解模式。可是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没有将他的“感性的原则”归结为“人的感性活动”或“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即把存在的分裂或矛盾问题“当作实践去理解”。

二是存在理解原则的贯彻的缺失性和不彻底性。马克思认为“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哩。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三是存在理解原则的探究的片面性。费尔巴哈的人类学是单个人的脱离历史或现实的抽象的人类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只是一种脱离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直观的唯物主义”(而非“实践的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立足于“‘市民’社会”(而非“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四是存在理解原则的最终结果的错误性。最终的结果是费尔巴哈仅仅在一定的意义上“解释”了“世界”,但是从来没有实现就如何合理地阐释并积极践行地去“改变世界”的问题。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明确而具体地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存在理解的直观主义思想。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没有把直观本身及其所直观的对象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并“没有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的根源来理解事物”。这样,费尔巴哈的作为理解的前提和方法的感性直观原则没有确立存在理解的合理“界限”,脱离了“工业和商业、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交换”这些现实的实践表现形态,而对直观进行了空泛的思辨考察。如,“费尔巴哈特别谈到自然科学的直观,提到一些秘密只有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眼睛才能识破,但是,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自然科学会成为什么样子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材料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活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费尔巴哈)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

马克思的存在理解表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不能建立存在理解的合理“界限”,只有现实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实践或共产主义者的实践——理论实践和改造实践——才能扬弃存在的矛盾问题。因此,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直观只是一种“零星的猜测”,“对费尔巴哈的总的世界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只能把它们看作仅仅是具有发展能力的萌芽”,“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费尔巴哈谈到的是‘人自身’,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人自身’实际上是‘德国人’。在前一种情况下,在对感性世界的直观中,他不可避免地碰到与他的意识和感觉相矛盾的东西,这些东西破坏着他所假定的感性世界一切部分的和谐,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为了消灭这个障碍,他不得不求助于某种二重性的直观,这种直观介于仅仅看到‘眼前’的东西的普通的直观和看出事物的‘真正本质’的高级的哲学直观之间。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在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方式,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通过批判性考察得出结论说:“费尔巴哈比‘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有巨大的优越性:他也承认人是‘感性的对象’。但是,毋庸讳言,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的对象’,而不是‘感性的活动’,因为他在这里也仍然停留在理论的领域内,而没有从人们现有的社会关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 因此毋庸讳言,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独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人的关系’。他没有批判现在的生活关系,因而他从来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共同的、活生生的、感性的活动,因此,比方说,当他看到的是大批患累瀉病的、积劳成疾的和患肺痨的贫民而不是健康人的时候,便不得不诉诸‘最高的直观’和理想的‘类的平等化’,这就是说,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工业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地方,他却重新陷入唯心主义。”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直观问题的思考可能会得出如下一些关于存在理解问题的思维结论:

一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只能在“实践的直观”或“历史的直观”基础上得以科学的界限性理解。

二是对宗教的批判应当归结为对尘世的批判,对尘世的批判应当归结为对政治的批判,而费尔巴哈却把对神学的批判归结为对基督的批判,对基督的批判归结为对人的批判,可是这种人的批判实际上是一种世俗的生物学批判和抽象的人的神学本质的批判性考察。

三是必须对所思考的问题给出真诚性、合理性和正确性的条分缕析的详细论证,对于直观问题也应当如此,否则所有的观点就会陷入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意味的神秘主义或唯心主义的非“心灵宁静”的状态。

四是关于存在的分裂与和解问题,必须进行彻底的“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行为及其过程才能实现某种真正的和谐状态或和谐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关于存在问题的结构主义的实践理解

马克思继承了传统实践概念的理解,在现实历史的意义上赋予实践以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含义,不同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批判的黑格尔式的“基督教精神现象学”的精神或观念的生命体验行为,或胡塞尔式的意识的某种意向性的思辨和超验体验行为,也不同于费尔巴哈式的庸俗体验行为,而是更为根本性的“生物化的生命”行为,尤其是“社会化的生命”行为对“现实自我的确证行为”。

这些思想我们可以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得到支撑。马克思认为实践是指与人的生命直接关联的物质生产和与这种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由它产生的交往形式。实践必然是“生命的理解实践”、“生命的物质实践”和“生命的革命实践”在辩证法规约下的统一。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分别将马克思的实践理解为“理论实践”、“生产实践”和“政治实践”三种“实践形态”,并将马克思的实践称为“真实践”。

埃蒂安·巴利巴尔在《马克思的哲学》中认为古希腊哲学中的“实践”(praxis)一词的含义指的是和作为主人的公民特权制紧密相关的“自由的行为”。人们在这种实践活动里,除了“实现和改变自身外”,“不能实现或改变任何其他”。埃蒂安·巴利巴尔认为“生产”(poiesis)在希腊人的眼界里仅是一个“奴性的东西”,它追求的不是人的完善,而是物质、自然条件的完善,是使用的产品的完善。而“理论”(theoria)这种活动,希腊人往往视其为最高的活动形式,指的是“冥思”。埃蒂安·巴利巴尔把这三者看作是“古典三部曲”。埃蒂安·巴利巴尔认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完全抛弃了上述古典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曲,“确立了实践的真理性的准则”;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强调了一种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把生产置于实践的地位之前,并主张两者间相互作用,即物质性的东西和人及其主体性的东西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实践=生产”的“方程式”就确立起来;与此相应,埃蒂安·巴利巴尔认为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又向旁边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它把‘理论’(theoria)当成一个‘意识的生产’。”这样,埃蒂安·巴利巴尔认为马克思的实践形态分别包括政治实践、生产实践和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政治实践和生产实践,是否像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和梅洛-庞蒂等结构主义所认为的那样,都对总体或整体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呢?还是其中的一方居于中心地位或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呢?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论述中曾经包含着这种困境式的思考。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双重逻辑,既包含着某种哲学的批判逻辑,也包含着经济学的描述逻辑。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本书所收集是从西方当代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和学者最具代表性、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论述中精选出来的。有的是从某个学术领域,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论述妇女相关问题的精华之作。当此妇女理论研究热潮兴起之际,为提高我国妇女研究的总体水平,也为了促进中国妇女研究与世界学界的交流,编者从浩如烟海的女权主义文献中精选出十二篇翻译汇编成书。本书的出版,将为妇女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和关心当代西方社会状况与女性问题的读者开启一扇了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大门,了解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她们的研究正在何种层面上进行,以及我们同她们的差别或差距。
  • 耕耘南广

    耕耘南广

    辑录了几十篇在南广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工们的创业回忆文章。它记录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欢乐、光荣与梦想,和年轻南广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广青春律动的脉搏,园丁的敬业、奉献和激情,聆听她深情嘹亮的歌唱。
  •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本书主要研究中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变迁,特别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失业和再就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家的作用、转型期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人员保障、国家就业政策以及经济危机条件下面向就业的教育体系转型等。
  •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每天都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或是擦身而过,但是你可想过,这些我们视为习以为常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也许就是改变我们生活、让我们事业迈向成功的贵人?没错,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并不像我们的亲朋好友那样的重要,但是往往就是这些人才能以客观、抽离的观点提供我们事业的机会、看问题的方式,还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相支持与关怀。
热门推荐
  • 琉璃山河

    琉璃山河

    君夜空:接下来是采访时间,请问女主角沙璃,你对男主角洛玉湮有什么评价?沙璃:外人面前装纯良,熟人面前大尾巴狼。君夜空:……那好吧,那你对男二号楼清霄有什么评价?沙璃:远看萝卜条,近看是话唠,到底是什么,话唠萝卜条。君夜空:……那你对自己的评价呢?沙璃:哈哈哈,二八少女一枝花,美食美男骗回家。君夜空:……咳咳,那对我这个作者有什么看法?沙璃:快给老娘写啊!信不信老娘分分钟砍哭你!君夜空吐血中……
  • 穿越之佣兵大小姐

    穿越之佣兵大小姐

    二十四世纪的天才佣兵夙玥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灵渊大陆有楚国,楚国有南宫家,南宫家有南宫玥。南宫玥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是一个天才。五岁测出天灵根,十岁便达到大灵师,十五岁达到灵将却在同年被废修为、灵根碎裂,从此天才变废物,荣耀变耻辱,南宫玥被逐出南宫家。废物,是吗,当夙玥变为南宫玥,且看废物再变天才。
  • 我可能修的是真仙

    我可能修的是真仙

    这是一个人渣小白脸,闯入修真界的故事……南华山里,有剑鸣。中州三地,战正酣。有仙如温侯,苍天负我,折剑为峰!有仙如徐骁,披坚执锐,天下无敌!有仙如南华,茅庐藏剑,十洲之秘!有仙如凌天,仙剑争锋,乱世争雄!人以仙为尊,仙以侠为傲!路遇不平,血必沸,血沸则剑出!若是不敌,碎剑鸣,剑鸣铮铮,万剑朝宗!踏莲曳波涤剑骨,凭虚御风成仙道,岁月如刀斩天骄,长生路上叹妖娆!
  • EXO不变的承诺

    EXO不变的承诺

    第一世。18岁的她遇到了23岁的他,当时的他朝气蓬勃,为了梦想努力20岁的她遇到了25岁的他,当时的他万众瞩目,为了梦想前进她明明是世界首富的千金,却为了他独自来到韩国。看到了3年未见的哥哥,看到了想念了3年的他。设计,陷害,分手…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一个身份!“小琪,相信一见钟情么?”---朴灿烈“信,因为我就是这样喜欢了你一辈子”---李梦琪“我也是”---朴灿烈(此文纯属虚构)
  • 混合次元大冒险

    混合次元大冒险

    经典游戏、动漫大集合,故事将《魂斗罗:归来》《赤色要塞》《数码宝贝》等经典游戏、动漫融合在一起,展开跨时空的冒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后我当上了救世主

    穿越后我当上了救世主

    挖心妖、剥皮鬼、消失的新娘……一桩桩离奇案件背后有何阴谋?妖兽大乱、尸鬼袭来、异族入侵,这个世界又该何去何从?王朝覆灭仙族离去,两百多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世界被众神遗弃?面对灭世,这个来自异世的人,又会做出怎样抉择,离去还是留下……
  • 重生许广花歪传

    重生许广花歪传

    魔界傲娇女魔头被雷劈死,一抹魂魄摇摇晃晃附身某县高中一女生身上。当艳绝天下的魔君变成了一个小丑妞,怎么破?原本顺从听话的女生性情大变,勇猛凶狠,更有原来对女主不屑一顾的美男纷至沓来。
  • 逍遥自在农民工

    逍遥自在农民工

    主人公李二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某天工作后,瞎逛古玩街,无意中得到了一枚空间戒指,从此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