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0500000038

第38章 从道家思想范式看古典价值论美学(1)

第一节 原始道家道德论与审美文化价值再批判

4.1.1自然之道与道法自然:道家道德论的文化成因

追寻中国古典价值论美学,理应涉及原始儒家思想与原始道家思想,由于采取开放性论述原则,在此,只拟从道家思想范式入手讨论中国古典价值论美学。在讨论道家价值论美学时,一方面,必须确证道家思想经典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必须从思想文化的成因中探索道家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应该承认,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思想价值体系,形成并定型于春秋战国之世。不过,在近世哲学思想的叙述中,由于强化哲学的经典形态的奠基意义,往往忽略思想史的文化历史基础,这似乎给人以错觉:即中国古典思想价值,直接由儒道墨法诸家延伸而成,不必进一步追溯殷周之世的思想与文化信仰,甚至,在思想史的叙述中,常常有意忽视殷商文明与古典思想形成的关系,致使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思想之形成显得突兀和神秘。这种解释方式,是由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奠基的。现在看来,这种思想史的简化路径,实质上,是文化解读的根本性错误。要想真正认识和清理中国古典价值观,应该是诸子百家思想并重,与此同时,要想确立道家思想的真正文化价值,不可不追溯其文化成因。思想有其文化成因,是必然的;反之,则不可思议。探究道家思想的文化成因,就要明白道家思想生成的现实基础及其价值取向,特别是古人在殷商宗教信仰与西周礼乐文明中奠定的基本价值信念。只有从殷商与西周文明的基本价值信念出发,才能看出,儒家思想的继承性价值与道家思想的反叛性价值。

原始道家思想之根本价值观念,体现在道家道德论中,此乃道家立论之根基。在追问原始道家道德论与远古文化传统间的关联时,可以采用本文解释学与历史解释学的方法。从前者出发,就是要重视经典的读解;从后者出发,就是要重视文化间的关联。从语言学意义上说,道家道德论中之“道德”概念,与现代汉语之“道德”仍有密切关联,但是,原始道家的“道德”一语,包摄三重语义,显然比现代道德观念深广。其一,指原始道家之“道论”;其二,指原始道家之“德论”;其三,指原始道家之道德体验论与道德价值观。从道德概念的这三重涵摄可见,道家道德论,不仅涉及对生命的根本性认识,而且涉及对自然宇宙根本法则之体认。从语义学或思想史意义上说,“道”这一概念,具有无限的涵摄性,既显得具体实在,又显得神秘莫测。与此同时,它还涉及天人关系的解释,即人德必从天道,合天之德,谓之“玄德”,得此大德,则生命充盈饱满。在原始道家看来,生命德性实践,关键在于对自然天道的深刻体认。只有从道出发,德性的行为原则才有合法的价值支撑。更进一步地说,道家道德论,涉及“道”与“德”之间的互动性神秘关系,即“由道生德,由德体道”。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在中国古典价值的追问中,道德概念,因其以体验为根基,故而充满无限的神秘性;也就是说,道家思想的核心在于道德论,但是,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并没有明确的立法,它需要主体性体验与顿悟。我要申述的是,即使是这个简单的道德论思想,也不会突然生成,必有其历史文化土壤,而要真正认知“道家道德论”,就不可不追溯老子或原始道家思想形成的诸多的历史文化条件。将这一历史文化背景展开,不仅有助于清理思想史的真实面貌本身,而且有助于深刻地认识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

在寻找历史文化联系之前,有必要建立起基本的文化认知立场。

首先,应如何看待官学与私学对于古典思想的系统形成的奠基意义?

现在流行的基本认识是:“战国前无私家着作”。此一认识,先由罗根泽于《古史辨》第四册中提出,后由冯友兰反复申明:“孔子以前,无私人着述之事”。对这一看法,已有许多批评,詹剑峰指出:“古者学术在官,诚为实事,但在春秋末叶,王官失守,散在民间,私学才有兴起的可能性。”他以《左传》昭公十七年所载为证:“孔子曾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夫官,学在四夷,犹信。”他还指出:“私人着作,其源甚古,在周初已经有了。这些着作现虽不存,然其断片犹留存于《左传》等书,如周任之言,史侠之志。”在《国史大纲》中,钱穆专列一章:“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以之论先秦诸子。他说:“贵族封建,立基于宗法。国家即是家庭之扩大。宗庙里祭祀辈分之亲疏,规定贵族间地位之高下。宗庙里的谱牒,即是政治上的名分。”“大祭前有会猎,天子祭礼,诸侯毕至助祭。”“宗庙里的‘宰’和掌礼的‘相’,便是主持这些名分的人。愉祭,有歌颂,有祈祷,有盟誓。颂词、祷文、誓书的保存,便成后来之历史。”“宗庙里的祝史,还兼掌占星候风,布历明时,使民间得依时耕稼,并记载着祖先,相传的灾异及其说明。”“大抵古代学术,只有礼,古代学者,只有史。史官随着周天子之封建与王室之式微,而逐渐分布流散于列国,即为古代王家学术逐渐广布之第一事。”“在贵族阶段逐渐堕落的进程中,往往知礼的、有学问的比较在下位,而不知礼的、无学问的却高居上层。于是,王官之学逐渐流散到民间来,成为新兴的百家。‘王官’是民间学。”钱穆相对客观地描述了先秦文化发展之概况,即,中国思想之大势是由贵族学向民间学转变,由官学而私学。詹剑峰与钱穆的论述是可信的,也有助于深入地理解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历史生成根源。

如果说,“私学”,是指与官学相对立的思想活动而言,那么,私学的兴起,当在周衰之时;如果说,私学是指私人学说,那么,在官学中也可体现这种私人学说。这样,“私学”,只有在与官方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基础上,才有特殊意义,但是,周衰亡之世的私学,并非总与官方意识形态相对抗,例如,孔子所开导的“仁学”,即是对先周之世的贵族学或礼乐生命价值观的很好继承与发挥。所以,不宜将官学与私学截然分开,诸子百家之思想,事实上,都是官学与私学的综合创造,只不过取决于他们的批判或认同态度而已。

其次,应如何看待殷周文化信仰与社会实践以及礼乐仪式对原始道家和儒家思想之影响?应该说,这一问题,是对前一问题之延伸。《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重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这是从思想的历史生成关系出发进行立论的。按照钱穆之说,殷周学说,其学术只有“礼”,而其学者只有“史”,确实没有留下明显的私人着述,大多是周代的官档或文献实录。事实上,殷周之世的文化遗存,在史书中有所传留,如《尚书》、《左传》等,且在礼仪制度中有保证,因为一切皆诉诸神秘的礼仪,人们只能按照礼法行事,特别是贵族集团的城市生活。《周易》,实质上,也是配合原始宗教的神秘信仰而形成的思想经典,当然,它的占卜作用,不仅仅服务于礼,还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

这就是说,殷周之世的文化精神遗存,是相对确定的,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史书,二是礼仪,三是占卜书,四是诗歌。对于春秋战国的思想者而言,不可回避这些官学经典,当然,在官学经典盛行之时,民间文化之创作者决不甘于寂寞,必定以其智慧进行口头创作,从而对民间文化产生切实的影响。对于老子与孔子来说,都非常重视“王官学”与“民间学”,但其思想立场有所不同:老子从王官学出,处处反对王官学,而重视民间学,并在民间学之基础重新创制“道德论”观念;孔子则以王官学为范本和尺度,对所搜集的民间歌诗特别重视,总是根据王官学来予以审订删改,这样,孔子确立了忠实地承继殷周之世王官学之根本立场。老子与孔子,作为同时代之人,很难明显区分其思想的先后,按照孔子乐而好学之精神,问礼于老聃是可能的。有的学者,则认为“庄子书”中“剽剥儒家”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中具有道家思想因素的证明。由于他们的思想从殷周文化而来,却又有着根本不同的价值取向,因而,完全可以视作两大并列的思想价值系统,不必过于重视其先后师承关系。事实上,即使孔子学礼于老聃,也不能表明孔子思想受制于老子,只不过,体现了孔子好学深思之趣罢了。因此,争议“老学先于孔学”,或“孔学先于老学”,并无真正的学术意义,虽然有其历史考古学价值,因为他们皆从殷周思想而来,并不是毫无所本的原始性创造。

当然,如果没有他们的高度创造性思想综合,中国古代思想就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

由殷周思想信仰与仪礼实践,发展出系统完整的宗教哲学思想观念,这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确属一大奇迹。尽管如此,还是可以找到原始道家道德论的思想文化根源。第一,殷周之世,“天”的观念,已相当发达。

在殷文化中,“天为大”,无所不包,但是,还不是至上神。殷人的至上神,是宗亲而不是天;在周文化中,“天”,不仅是指大自然,而且指至上神和自然神,也就是说,在周人那里,“天”,既是实体的自然,又是神秘的神灵,这一思想,在原始道家的思想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第二,殷周之世,“圣人”观念也相当发达。在《老子本义》中,魏源说:“删书断自,而老子专述皇坟以上。”这里,“皇坟”指三圣时代,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那么,在原始道家思想中的“圣人观念”,实即合乎道德之人。赞美圣人,实即赞美他们的功业、德性和超凡智慧,因而,老子之思想与殷周之世的道德观念,确实有着思想间的历史性传承;与此同时,老子特别重视民间文化中的思想,因为历来民间与王官就存在深刻的对抗。这种对抗,不仅包括生存利益上的对抗,统治与被统治的对抗,也包括精神理想与道德原则上的对抗;这种对抗本身,可以通过民间的思想创造与民间思想价值信仰得到鲜明而生动的表现。

这样,至老子之世,千余年的文明创造本身,就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民间思想。应该指出的是,由道路之“道”提升到自然之“道”,其思想转变过程,一定有经验反思与深刻体认的过程。感性与抽象的思想历程,在“道”这一概念上,获得了如此生动的统一,不能不令人关注。

第三,上古之世的各种未成文思想,完全可能被老子所吸收,因为他作为西周藏书官有机会得到这些民间思想。张智彦已经注意到《老子》一书中的部分话语,或引自古人成说,或采自先秦典籍之中。例如,第22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第41章:“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建言”,可能就是老子所引书名。另外,第69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第78章:“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等,与尚书古史传说、《诗经》和《左传》有着继承关系。像“贵柔”的思想,实际上,是民间文人在统治者之暴政之下形成的智慧人生观。我们当然要承认老子的“思想天才”,也不能忽略老子采自民间思想然后加以创造性提炼,从而形成深刻的思想表达。

事实上,没有殷周文明的历史性思想积累,没有民间生活价值观念的实际作用,就不可能有原始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学说”。老子反对周礼,崇尚古学和圣人理想,就是试图通过对殷周文化的批判,重建新的文化秩序,以新的文化生命理想来改造殷周文化传统。这样,当我们置身于殷周文化与老子思想之关系中,不仅可以找到思想的渊源,而且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歧见。

4.1.2圣人与真人之间:道家道德论的内部分歧

从道家道德论的生成路线,可以看出,它走的是一条反礼制文化而返归民间生命自由文化的道路,是一条贵柔并强调无为的不断扩展个体自然生命境界之路。也就是说,它寻找的是不同于商周贵族文化的新的价值秩序。像“诸子学”的其他思想派别一样,道家思想产生了切实的文化影响。应该说,原始道家的道德论思想,是具有创造性的,它重视个体的生命完善与自然之关系,老子超越了宇宙自然变化的表象,即忽视了自然的生动变化或无限生成的精尽勃发力量,强调宇宙自然的永恒性。这种永恒性,不是以运动变化为特征,而是以宁静为本,即万般变化,实际上,就是道的表象,因此,人生要追求某种永恒性,就不能受到时尚的价值立场的支配,不要追求现世的可见的享受或名利。如果人生始终被功利价值观支配,为了功利享受而行动,可能最终丧失根本。道家的圣人或真人,实即坚守道家道德论或崇信道法自然的人,正是从这一价值立场出发,道家道德论构成了独特的文化人生信念。

同类推荐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经久不衰。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一波波是谁?波波的童年、化身白衫老者(孔子)的问题、波波的国外留学生活、一次突发事件引起波波的思考、波波对“悟、空”两个字的解读、与白衫老者(孔子)的初对面、二白衫老者引导波波所看到的“智慧”的世界、“什么都不是!”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智、慧”呢?“智”字的含义、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的特点、“智”字告诉我们的道理!《论语》为政篇“君子不器”的正确解释!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热门推荐
  • 帝女星之凤回巢

    帝女星之凤回巢

    本作讲述了西陵少将李信,在四国混战时期推翻强权建立西陵王朝,与爱人御灵犀冲破世俗观念相知相爱的故事。本书一共三卷,第二卷为李信私生女的故事为第一部番外第三卷为西陵罪臣王琳孙女重生复仇最后成为女帝的故事每一卷单独成书,风格不同
  • 神与英雄

    神与英雄

    上古世纪前传一十二位年轻人的探寻,众神的奥秘,原大陆的危机……尽在神与英雄
  • 狐夙

    狐夙

    尊贵的九尾天狐因偷食禁果罚下人间出生凡间的她竟阴差阳错地被青丘帝姬白狐抚养她能否经历凡间的挫折磨难涅磐重生
  • 重生之众里寻他

    重生之众里寻他

    众里寻他千百度,她要找的那个人,也不过是想他将她妥善收藏。【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浪,免我无枝可依。】
  • 开心:别有天地在人间

    开心:别有天地在人间

    其实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只要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那么我们就会感悟到世间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但愿读到姜越主编的《开心——别有天地在人间》的朋友们能够“开开心心过一生,自自在在活到老”。
  • 树人文库-启迪一生的民间故事

    树人文库-启迪一生的民间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逍遥于世绝恋人间

    逍遥于世绝恋人间

    她,意外穿越到完全没有记录的年代。回不去就随遇而安吧,别人遇不到的,她尽数遇到,别人求不到的,她手到擒来!他,听说活不过二十五岁。人前一副羸弱模样,扮猪吃虎。人后嘛.....
  • 穿书后她成了虐渣女王

    穿书后她成了虐渣女王

    一朝穿越,都市小白领颜倾倾成了一本书中的炮灰女配!而且还是同名同姓!戏份不多,只是结局太惨,竟是被女主利用自杀!刚穿过来的颜倾倾,直接一杯水泼给了拜金绿茶女主!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hellokitty!奈何书中渣渣太多,颜倾倾一路手撕绿茶女主,脚踩白莲女二,什么软饭男,心机女统统踹翻,从此人生到达巅峰!只是.....剧情走向好像出了一点问题!高冷男主拉着她的手:“撩了就想跑?我已经喜欢上你了,你要对我负责!”定婚对象单膝跪地向她求婚:“我想一辈子照顾你,嫁给我吧!”温柔好友一路追她回国:“你到哪我就到哪,我要一路追你到天涯海角。”颜倾倾:“我只是个炮灰女配!”众人:“不,你是女王!”
  • 偷妖

    偷妖

    这是一个关于‘偷’的故事,且看一株小小的‘木槿’,如何偷成一个通天大妖!新人写书真的不易,如果喜欢本书的话,请务必收个藏推个荐什么的,小作感激不尽了。
  • 有种药叫爱情

    有种药叫爱情

    越司龙手戳着马丽也就是温骊平平的胸问:「你真的是温骊,确定不是冒充的?」「当然,为什么这么问?」「温骊是温妹妹吧?妹妹是女生啊?你这个飞机场是怎么回事?还没发育吗?」「老子是货真价实的男淫啊。」温骊挥动升龙拳打在越司龙鼻梁上,非礼之人顷刻间见了血。于是,开始了竹马与伪青梅之间的羁绊……本文真汉子伪青梅温骊纠结于过去和未来,原本以为永远没有归宿的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选择爱与不爱的人性价值观上徘徊。所以说越司龙竹马,杀熟要趁早,温骊可不会等你呵!小生企图弱弱地以此文向「唯美主义」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