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31100000004

第4章 引言:宏大概念与文本细读(2)

除专论以外,海外学者关于韩少功“寻根”作品的局部解读很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李欧梵在有关中国边缘话语的探讨中,把《爸爸爸》的主人公丙崽和鲁迅笔下“无灵魂、无自我个性”的阿Q进行比较,认为韩少功的塑造更令人沮丧:“他(丙崽)从来没有被给过机会说出自己的欲望。”而针对《爸爸爸》的文体问题,他认为这部中篇小说的主题十分丰富,实在不能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充分表现,故事的结构需要一个长篇小说的文本来承担,但韩少功的叙事语言无法完全支撑起来,“因此就存在一种距离——并非表达和事实之间,而是意图和实现之间的距离”。

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在考察沈从文对中国80年代文学的影响时,将韩少功视为沈从文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之一,但同时他更强调两者的分歧: 沈从文试图通过一面美好湘西的镜子来批判中国传统,而韩少功则试图通过一个丑恶的湘西来批判中国传统。两者都需要作家重新改造地域文化来使其成为文化批评的合适工具。……在对地域独特性神话的否定和抛弃中,韩少功对湘西文化的看法与沈从文的神话背道而驰。梅贻慈(Yi‐tsi Mei Feuerwerker)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中农民“他者”角色的研究,指出《爸爸爸》给作家提供了一个文学探索的新领域,在意识形态统治中农民大众被进行改造并被描述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基础,而丙崽惨淡的形象和那个无知倒退的小社会,对那种作为先锋的农民大众的光辉形象进行了有力的拒斥。可以看到,海外学者不同课题不同角度的触及,拓宽了韩少功小说研究的视野,深入开掘了文本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作品本身所提供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考察了韩少功小说研究的基本面貌之后,可以发现尽管不乏精彩的零星论述,但仍然欠缺把握韩少功整体创作的有效视角,作品内部的矛盾和裂隙,以及作品相关的话语资源(如各个时期的论争话语),都未获得相应的关照和诠释。

而更为关键的是,从现有的评论我们可以读出一些观点,它们积淀成共识性的阐释基调,加固了某种思维定势,制约着对材料的重新发现和解读,例如: 断裂论观点:认为韩少功1985年之前的早期作品乃起步之作,不够成熟,因而忽略不谈或一笔带过。这一观点潜在认定韩少功1985年的创作成绩是一个跳跃式发展,遗漏了对其思想渐变过程的考察。

代表论观点:相信理论表述和文学作品之间互相印证、互相解释的关系。

尤其体现在认定韩少功1985年的小说创作就是其“寻根”主张的落实,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殊不知对于小说文本而言,“作者已死”,作家的“现身说法”只能当作另一个文本,而两者之间的差距更值得解读。

进化论观点:将韩少功的整体创作诠释为在一个轨道上不断进步的过程,比如将《马桥词典》纳入“寻根”的轨迹中,视其为同一主题的延续和发展。王尧曾言:“我所不安的是,我们的文学史着作和文学批评的规范(准确说是习惯)正在把一个丰富的韩少功裁减为一个简单的韩少功。”在我看来,正是在批评中生成的思维定势和方法定势导致了对“丰富的韩少功”的视而不见,而本书的“还原”方法很简单:在文本细读和话语分析中,回到文本,回到话语本身。

具体而言,本书努力摆脱旧有“背景-作家-作品-评论”的作家论阐释模式,而将韩少功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放置到当下的创作语境中加以细读,同时结合作家创作的发展脉络来考察其思考状态的变化、价值立场的转移,及其独异的创作特质及文学史意义。在这种考察中,社会的动态发展、思想界的文化讨论、作家其他形式的文化实践与社会实践,以及作品引发的文坛争议等等,都成为相对独立但互为诠释的文本和话语资源,都作为阐释小说作品的有机元素结合进批评中。而如何有效选择、组织和调动这些元素,便取决于阐释的角度与论述的线索,这样就又回到了“现代性”视角的选择问题上。

“现代性”同时契合了韩少功创作文本和上述话语资源的意义核心,而这一概念本身内含的包容性、流动性及悖论性也为论述提供了灵活延展的空间。

现代性角度的切入,可以使韩少功小说研究突破旧有的思路与框架,而通过分析韩少功小说文本及相关话语,亦能触摸“文革”后中国某些现代性问题的所在,更为厘清“现代性”的复杂内涵。正是在此意义上,本书以“现代性的文学叙事”为题,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小说创作以文学叙事的方式思考中国的现代性课题,同时也指这种文学叙事本身诠释了现代性的品质。

几点说明一、有关《马桥词典》等作品的文体问题

以词典为形式的《马桥词典》是否是一部小说,曾引起一些批评者的疑问。《马桥词典》最初刊载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界》(1996年第2期),编辑者在序中只以“这本词典”加以指称而始终回避使用“小说”或其他称谓,不过《小说界》对该作品的刊出本身即表达了对其小说文体的宽泛认同。

其后作家出版社出版《马桥词典》,以及山东文艺出版社将其收录于韩少功的作品集,均明确以长篇小说定位。评论界在涉及该文本时也普遍以“长篇小说”指称,甚至在《马桥词典》引发的法律官司的一审判决书中也以“长篇小说”界定。

由此可见,在公共交流层面,将《马桥词典》界定为“小说”已是共识,但在学术批评范围内,这样的文体样式便成了评论焦点。可以看到,相关的文体讨论往往最终回避判定,因为评论者发现文体归属的难度并非源于《马桥词典》兼具多种文体的特征,而在于该文本呈现了一种文学共识以外的特殊样式,它动摇了文学界关于小说定义、形态、功能等既定的观念。类似的文体问题在韩少功的后续创作中一直存在,2002年出版的《暗示》又是一例,本书将在第五章集中讨论这一课题。

二、有关韩少功小说的修改问题

韩少功的小说作品在不同时期被结集出版,在重版的过程中,韩少功对一些作品进行了修改和润色。经文本比照和作家证实,这些修改主要针对他1980年左右的早期作品。在韩少功的修改动作中,我们可以察觉他在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上有了巨大的转变。有关的分析论述将主要在第三章中具体展开。

三、有关韩少功的散文创作

作为一个思想型的作家,韩少功还写有大量的杂谈类散文随笔,与小说创作同步开展且更为勤奋。现有的韩少功小说研究中,大部分论者并未涉及这些作品。或者,仅仅抽取其中的观点,作为一种论据支持。本书则希望结合这些散文创作,在文本对照中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韩少功曾在多个场合谈到两种文体创作之间的关系,他曾言:“我有时候放下小说,用散文随笔的方式谈一些自己对某些现实问题的看法,甚至偶尔打一下理论上的‘遭遇战’,是履行一个人的文化责任,是不得已而为之。”尽管如是说,但进入90年代之后,韩少功越来越热衷于在散文中直接表达自己对现实问题及现代性问题的看法。那么既然本书以考察韩少功的现代性思考为己任,为何不直接以他的思想随笔为研究对象?如果我们将小说与散文创作看成韩少功表达思考的两条途径,那么两者传达的信息并不等同,有时甚至是互相冲突的。正如韩少功的阐说:想得清楚的写散文,想不清楚的写小说……小说与散文之间存在着一种对抗、紧张的关系,tension 的关系。有时候,它们甚至互相怀疑和互相消解。大体上说,散文是我的思考,是理性的认识活动;而小说是我的感受,是感性的审美活动。……我一直认为,无论是思考还是感受,都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常常需要另一种精神活动来给予怀疑和消解。

韩少功自己的解释不足为据,但仔细考察他同期创作的散文和小说文本,无论是有关“寻根”的主张,还是全球化问题的意见,都体现了某种矛盾和张力。与散文中的理性表达相比,小说体现的是一个混沌、充满矛盾,然而丰富的感悟过程,那是韩少功更为真实的思想状态。因此,本书将以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散文创作的对照解读,着重考察两种表达间的裂隙与冲突,以期达到深入阐释的目的。

四、有关韩少功其他方面的文化成果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韩少功还致力于向国内文学界介绍西方优秀文学作品。1987年,他与韩刚女士合作翻译出版了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99年他又首先向国内介绍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散文集《惶然录》。另外,1988年举家迁居海南之后,韩少功主持过两本杂志《海南纪实》和《天涯》,均成绩斐然。

尽管韩少功的翻译作品和主持的杂志,与其现实思考和文学创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较难判定其中个人观点的成分,故不作为本书的研究对象。将它们视为韩少功文化实践的一部分,第六章将稍有涉及。韩少功办刊期间,与各知识领域的学者们就现代性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一些主要的信件收录于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0年卷文集中,在研究中将作为辅助资料加以使用。

以上述批评思路、问题意识和资料择取为基础,本书分成六章来加以论述:

(第一章)为关键词界说,围绕“现代性”这一西方概念,从意义分层、内在特征以及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现代化”等相关概念的区分来加以厘清和界定。

(第二章)关注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在简要梳理中国自晚清以来提交的各种现代性方案及其实施状况之后,将讨论焦点聚于“文革”后中国的时间段中,并集中探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这一特殊语境中对于现代性的阐释。

这一部分以三场不同时期的文艺论争话语为分析对象,考察人文知识分子如何在接受和理解西方理念的同时,来建构自身的现代性话语。韩少功,正是参与这一话语建构的知识分子一员,因此此章的目的在于分析呈现其现代性思考及发言的具体语境,在把握知识分子总体话语特征与问题的同时,为后续比较分析韩少功的个人话语留下铺垫。

(第三章)考察韩少功文学创作的起步作品。在剖析“文革”后初期国家现代性方针内涵及对文学创作的限制状况之后,此章从两大现代性主题来关照韩少功的小说与当下主流话语的复杂关系。不同于以往批评者对其早期作品的忽视与轻视态度,这一关照旨在描述韩少功在这一重要转型阶段的思想境遇,面对主流话语,他在突破与受限、质疑与佐证间摇摆不定,而其小说记载下的正是这一艰难的蜕变过程。

第四章的阐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深入1985年左右的文化热语境,通过整理“寻根”讨论的争议焦点,来厘清“寻根”主张的现代性诉求,以及韩少功个人在理论表达中的观点侧重。第二部分在“寻根”理念的对照下,解读韩少功这一阶段的小说文本,并通过与同期“寻根”作家作品的比较,来探讨其创作的特殊意涵。第三部分建立在前两节的对比上,指出韩少功理论表达中的“寻根”理念与小说表达的立场情绪存在明显的矛盾,显示出其现代性诉求中的深刻裂隙,对此现象,论者提供了自己的解释。

(第五章)以相当的篇幅着重处理了韩少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此章分别从语言、文化、历史和文本形式等课题入手,细致分析了韩少功在各个层面上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性状况所作的反思,并通过文本细读剖析了作品表面中立叙述态度之下的潜在现代性立场,以此来反驳批评界的明显误读现象。

(第六章)虽为结论,但不限于总结全文。此章深入到韩少功小说创作的背后,指出其个人特质——理性、反思性特质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与角色承担——决定了作品的面貌,在以《暗示》为例分析利弊影响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此独特性包含了一种现代性品质,也正是其文学史价值所在。

同类推荐
  • 杨绛研究资料

    杨绛研究资料

    《杨绛研究资料》是《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图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从1976年至今对作家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成果中,遴选出能够代表各个阶段研究水准的论文近四十篇,从不同角度解读杨绛及其文学创作活动。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
  • 巫婆的红筷子

    巫婆的红筷子

    最具争议的作家阎连科与颇有人气的人文学者梁鸿跨越十年的文学对话。在连绵的追问与回忆之间,作家个人的历史回眸即是时代、国族的印迹,对民众命运的深入思索激发成作品的内在多层回声,一幅幅可感的画面重新回现,多少悲欢离合、穷形尽相都不脱厚实的悲悯。在激情与思想的交锋中,两代人文思想精英共同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深处的精彩波澜。
  • 陈年旧事

    陈年旧事

    遥想当年名士,因缘际会,成时代的风流人物。其人其事,令人不由得心向往之。名之曰“陈年旧事”,慨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本书以简洁、朴实的笔法,勾勒了40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人物形象。作者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诸如胡适、林语堂、蔡元培、徐志摩、马寅初、吴梅、竺可桢等大师的老掌故老段子,将陈年旧事娓娓道来,道出一代名士不为人知的真情怀,读来别有一番味道。作者视野开阔,既问历史魂归何处,又涉现实关怀,其笔下人物令人神往,文字背后尽阅大师风范与时代沧桑。
  • 那季落花不悲戚

    那季落花不悲戚

    《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那季落花不悲戚》作者赵伟的文章正如其笔名“轻过清尘”,纯美中透着轻灵,读起来不但语感美,而且意蕴美,节奏更美。他笔下的人物性情静好,宛如他心中的世界一样。他涉猎广泛,写散文,写诗歌,也写小说,在各种文体实验中展现了独特的才华。
热门推荐
  • 变身之我是个萝莉

    变身之我是个萝莉

    “所以,因为获得了你这个系统,我必须得成为这世间的至强者?”一个黑发小萝莉阴沉着脸,“当然啦,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系统说道,“(?`⊿?)?你家小萝莉用来打人的啊!”一个话痨系统与一个小萝莉的故事就此展开(读者群616759430)
  • 秘藏

    秘藏

    人体,是一座秘藏。启秘源、润道种、化种成婴、碎婴冲天路……秘修士,行走在长生路上,过眼皆繁华,脚下多苍凉。秘藏修者,宇宙之大无不可去之地。
  • 校花陪伴的异大陆修真之路

    校花陪伴的异大陆修真之路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经历人生的第一次感情,被甩后伤心欲绝。无意中发现自身的秘密,让他获得数种异能,然而总是有人跟他对着干。然而觉得这个世界并不是他想象的这么小。还发现他的家族史是一个战斗家族,每次战斗或者战斗死里逃生还让实力变得更强。开始踏上了异空间残酷的修真之路!!!
  • 网游之帝国战略

    网游之帝国战略

    公元2200,全球人口已达200亿,因为人口膨胀而引发了各种威胁人类社会的问题。粮食,就业、贫富差距、战争、通货膨胀等问题都接踵而至,整个人类社会以达崩溃边缘。而这时一颗落入华夏国的流星为人类带来了转机,这颗流星其实是外星文明的智脑,在外星智脑的引导下人类开始启动改造火星计划,而这个计划需为时10年时间,十年间为了缓解人类社会矛盾,智脑开发了一款虚拟网游,并取名为《帝国时代》。
  • 忆江南

    忆江南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晴语】编辑旗下出品首届华语新锐小说大赛第二赛季投票开始希望各位支持《忆江南》http://www.hongxiu.com/sai/index_xrtp.html谢谢哦他与她——她是卑微的小乞丐,而他是落魄的儒雅公子。那时,或者那世——是谁掰断定情的碎玉,郑重的说:“等我回来,我带你去江南看看。”于是她执拗的守在江南,等待。他与她——她是江南最美的歌姬,而他是当朝天子。那时,她的身段惊艳了他的心,他带着慵懒的口气对她说:“你让朕惊喜。”他与她与他——“我哪一点比不过他?”“在我心中,只有他。”绝世,绝美,绝恋……——————————————————————————————————【初见】他们只是路人甲乙,一笑而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相见】她含情脉脉,握着他的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相恨】她迤逦玫红勾金线轻纱长裙,贵不可及——“我原先以为,你一直高高在上,却不想你也有今朝。”【相忘】他又一次拦住她,霸道的像要抢回自己的糖果——“就算你逃几次,我也要把你逮回来,你是我的,永远是我的。”“我是我自己的。”【相爱】“此生只愿娶你一人为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最后】一个站在九龙屏风外,一个立在层层纱帐内“你就不肯再见我一面吗?”“我不愿意”于是,阖门。————————————————————————————————一个人的守望,何时成为两个人的相思,仰或是三个人的沦陷?看无情如冰凌的女子妩然一笑占尽满园春色:“妾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看明黄位上不苟言笑的帝王字字敲心:“朕不是好人,好人。。。守不住你。”看铁马铮铮,狂傲不羁的男子朗声笑语:“下辈子,我定要娶你做妻”宫闱险恶,人心莫测,这是三位铁血帝王的故事,这是他们书写的传奇。当爱如流沙逝于掌心,浮生梦碎,心愿成空,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 皮城特警

    皮城特警

    一场失败的比赛,一次奇葩的穿越。一个新英雄。一个二流阵营。是的张宇穿越了。他来到了英雄联盟的世界。皮特沃夫-进步之城的一个小小的警察。究竟一个新英雄会给瓦洛兰大陆带来多大的风暴。英雄联盟人物尽数登场。
  • 巨兽之海

    巨兽之海

    深邃幽暗的巨兽之海,壮观的珊瑚礁之上,在无数盔甲鱼的伴随下,一群巨大的、长约5米的鹦鹉螺喷水而过。细长的触须抓起庞大的海蝎,在恐怖的咔咔声中,伴随着海蝎深蓝色的血液,海蝎被鹦鹉螺群瓜分。鹦鹉螺们惬意地享用着大餐,却不知道黑影正在逼近……
  • 天刃杀

    天刃杀

    穿越少年,无意中得到光明圣物天刃,从此斗天才,斩敌首,踏上通天之路。只是他不知,行通天之路,除了要有强大的实力外,还要有一颗强者的心。
  • 笛仙断音

    笛仙断音

    从小不问世事身怀绝世功法的少年,自己一人下山闯荡,却遭遇了人贩子,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公子,娶我可好

    公子,娶我可好

    音慕涵:"要知道,我可不是什么柔弱无骨的女子,若不能许我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幸福,就给我滚!”寒明殇:“娘子,相公我既然愿意为你舍弃权势地位,就可以宠你一世,给你一世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