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25600000040

第40章 先秦铸币与中国古代货币(8)

2.兑现的纸币

中国早期的纸币,是以兑换券形式出现的,凭券随时可以换取现钱或现银,所以是兑现的纸币。这种纸币,在宋、金和元初流通使用,大约有300余年。

最初的纸币产生于四川。北宋开国前后,四川流通行使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25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1匹绢,需用2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990-997),出现了交子。交大约是交换的意思,指凭券即可交钱,所以是兑换券性质。由于交子随时能兑现,因而它可以代替现钱在市场流通。

通常认为交子是由唐代飞钱演化而来。《宋史·食货志》会子条便说:“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不少学者认为,飞钱亦称飞子,是一种汇票,其后买飞钱者不复支钱,转相授受,乃渐成一种习惯上的通用货币。但也有学者认为交子可能与契券相关联。彭信威认为,大概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已经有纸币性质的流通手段。如楚马殷时期(907-930),在长沙铸乾封泉宝大铁钱,又大又重,市面上常用契券来交易。宋代使用铁钱的地方很多,四川使用铁钱最多。四川正是最先使用兑换券的地方。

交子初创时,是由一些大商号分别签发的,又叫做私交子。客商根据交易的需要,把现钱存在交子户,交子户为存款人出具交子。它既可兑现,也可流通。兑现时,每贯收取手续费30文。最初的交子,票面只有密码、花押间错,金额都是临时填写的。后来成都16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统一负责交子的发行工作。印制交子,改用统一的纸张,图案花纹用铜版印刷。交子比铁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简便易行,极受人们欢迎,也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宋仁宗时,北宋政府设置益州交子务,开始发行官交子。官交子有几种不同的面额,形制为长方形,桑皮纸印刷。考虑到纸币容易磨损,字迹模糊,采取分界(分期)发行,三年一界,界满以旧换新。每界发行限额为125万余缗(每缗千文),以四川铁钱为钞本(发行准备金)。流通范围限于四川、陕西。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实行币制改革,交子改称钱引,全国通行。

钱引是领钱的证书,也就是兑换券的意思,又叫钞引。钞引的印刷很有特色,币面有文字、图案花纹,还有人物图画,黑、青、红三色套印,用铜版分6次印刷,是很好的艺术品。但钱引不置钞本,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100文。

在交子和钱引流通的同时,各地区还产生了关子和会子。它们起初也是民间发行的,后改为官办。会子盛行于东南各地,南宋时最流行。民间纳税、交易都广泛使用,几乎成了一种法定货币。会子和钱引一样,也是三色套印,精美程度稍差。

钱引的金额是临时填写的,会子则把面额、发行机关等印在上面,分为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几种。上半部还印有严禁伪造等法律规定。

位于北方的金朝,从公元1154年开始,也发行了纸币——交钞。交钞是交子和钞引的合称,形制基本上仿自交子和钱引,长方形,四周画云鹤图案,钞面有文字说明,并有对伪造、捕告的惩赏条例。交钞以铜钱为单位,分大、小钞各五等(即一、二、三、五、十贯及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文),以7年为期,到期以旧换新。后改为无限期。泰和七年(1207)曾发布《钞法条例》,以规范交钞的发行与流通。由于军费开支过大,交钞发行过度,纸券价值大跌。尽管一再更换新钞,先后改名为宝券、通宝、珍货、重宝、宝会等,但币值越换越小,信用越来越低。

元代是纸币最盛行时期,市场上除银元宝外,几乎都是纸币。成吉思汗时期,曾发行过会子和交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以白银为本位,面额仍沿用铜钱单位,从10文到2贯分为10等,每2贯同白银1两。当时不限地区,不限年月行使。这些纸币初时还都是兑现的,但中统元宝交钞因发行量过大,不久即宣布不再兑现、强制永久通行,从此结束了兑现钞币时代。

3.不兑现的纸币

不兑现的纸币,是靠政府权力强制通行的纸币。这类纸币已成为纯粹的价值符号。中国古代不兑现钞币,从元代中统元宝交钞开始,历经明、清两代,行使流通大约500年。虽然不兑现纸币的出现表明中国纸币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元、明、清三代的不兑现钞币,都是在战乱年代或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发行的,凭借皇权威势以行政方式强迫商民百姓行用。实际是一张无价值的纸片,无偿地征收民间财物来弥补政府财政的不足。

元代先后发行过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至正交钞等四种纸币。元中统四年(1263)开始限制白银流通,至元十四年(1277)禁止江南行用铜钱,至元二十年禁止民间买卖金银,至元二十二年拘收全国铜钱,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中统元宝交钞成为全国唯一的法偿货币,开创了纸币时代。在中统钞流通的同时,至元二十四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面额从5文到1贯、2贯共11种。以后中统钞发行缩小,至元钞成为主要纸币。至元钞流通期间,武宗至大三年(1310)曾发行至大银钞,正式规定银钞与白银的联系,面额以银两计算,自2两至2厘共为13等级。至大银钞1两,等于至元钞5贯。此币未及一年即废止。顺帝至正十年(1350),发行至正交钞。新钞1贯合铜钱1000文或至元钞2贯。元代纸币形体较大,长方形,有蒙、汉两种文字,版别很多,书法各异,其他如图案花纹、印押等,都和宋、金钞币差不多。元代钞币的发行和流通制度比较完备,至元十九年(1282)中书省颁发《整治钞法条划》,至元二十四年尚书省颁行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这是我国最早的较完整的两个纸币条例。中央政府成立诸路宝钞都提举司,设行用库和平准行用库,控制发行量和倒换昏钞。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元代成为钞币发展的高峰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见小小一张纸片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大为惊叹。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这简直是一种“点金术”。

明代只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一种纸币。洪武八年(1375),设立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它的形制基本仿照元钞,花纹结构、款式格局都差不多,桑皮纸印刷。面额按铜钱从100文到1贯共分6种。一贯的宝钞,长1尺,宽6寸,是中国最大的纸币。允许与铜钱混合流通,但政府发钞不兑现钱。每钞1贯,折钱1000文,银1两,钞4贯准黄金1两。明代钞法,沿用元制,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由于发行量又无限制,很快发生贬值且新旧钞差价扩大。其后朝廷虽采取多种措施回笼纸币,并停用铜钱,禁止金银交易,但效果不佳。英宗正统元年(1436),白银成了合法货币,从此形成银钱并用格局,宝钞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孝宗弘治时期(1488-1505),政府各种钱钞皆折银,纸币流通已名存实亡。

清代政府发行纸币有顺治年间与咸丰年间两次。清顺治八年(1651),曾因军费支出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发行钞贯。钞贯形制仿明宝钞,面额从10文到1贯。

每年发行限额12.8万余贯。10年后,因战事减少,经济好转,钞贯发行即停止。

此后的190多年,清政府都没有发行过纸钞。直到咸丰三年(1853)朝廷为筹集用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费,才决定发行钞票,初行户部官票,继印大清宝钞,皆与银钱相辅而行。户部官票又叫银票,以银两为单位,分1两、3两、5两、10两、50两等多种面额。形制似大明宝钞而略小,桑皮纸印刷。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钱钞。

以制钱为单位,面额有250文到2000文等8种。后为收回当千、当百大铜钱,面额膨胀到5000文、1万文、10万文等多种大额钱钞。因管理无方,增发无度,很快失去信用。同治元年(1862),政府决定税款停收钞票,官票宝钞制度也就随之废止。清代除政府发行的纸币外,民间还有钱庄、票号、典当发行的钱票、银票等纸币同时流通。这是属于定期付现的本票性质的票券。一般是银票面额大些,计算单位是两和钱,钱票小些,计算单位是文和吊(或串)。各地的名称也有所不同,如山西有凭帖、兑帖、上帖、壶瓶帖、期帖等。

附:建议阅读论着目录

1.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2.朱活:《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版。

3.上海钱币学会:《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翻译出版社公司1985年版。

4.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5.唐石父:《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周卫荣、戴志强:《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中华书局2002年版。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欧洲:博物馆传奇

    欧洲:博物馆传奇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多姿风情:民俗卷

    多姿风情:民俗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了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
热门推荐
  • 撒旦契约:老婆,来世再见

    撒旦契约:老婆,来世再见

    逼近绝路,为了能在娱乐圈有一席立足之地,她不得不求助所谓的“金主”。一觉醒来,面对的却是结婚三个月对她不理不问的邪魅老公。“该死的女人!”,阴霾的双眼逼近她,手中的契约粉碎,将她困在身旁,“既然你如此不甘寂寞,那好,从今以后就由我行使做丈夫的权利!”。他是全球十大跨国企业、身价亿万,商场上闻名丧胆的冷氏二少爷。却为了得到家族的事业,不得不按照父亲的心意娶了那个身价平凡的女人。结婚之时,他毫不留情的丢下一封半年后离婚的契约书,转身和别的女人打情骂俏。而她却毫不在意,并且为他客气的关上门,隐瞒他的花边新闻,彻底触怒了他的自尊。可当光芒耀眼的她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竟然开始愤恨她扑到其他男人的怀里。尤其是当她和深爱的男人在公众面前出双入对时。他的心竟开始隐隐作痛了……
  • 玄灵圣人

    玄灵圣人

    大学校园,无聊至极,一群学生计策整顿校园风气。男主角却是悠闲自在,谈着撒娇女友,背着约法三章,在游戏里当着老大哥,修炼玄术秘法,化仙飞升,坐上仙界尊位。一场游戏,一场作孽的恋爱,一群大学学子的时光。
  • 九零后恋爱物语

    九零后恋爱物语

    在这个大城市里生活,我们都碌碌无为,活着,成了唯一的追求。不明白爱情现在到底成为了什么东西。苏洛的恋爱物语是想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可是他却不知道,这个世界哪有所谓的完美。(这是一本伪恋爱小说)
  • 后萌:四岁皇后

    后萌:四岁皇后

    她不就是不小心撞了一个正太吗,人家是王爷。为了赔礼,做了几天糕点,又把太子引来了。先帝驾崩,新皇继位,他问她:”去宫里陪朕玩儿吧。“她:”看你能不能留下我了。”。第二天,一道圣旨,她成了皇后。怎么办?晚上逃婚!谁知道刚翻下墙,就看见他那张笑眯眯的脸:皇后,你要是逃了,我要雪家上下全部给你陪葬。后来,为了稳固朝政,他娶了一群可爱萝莉,可他还是一个月用28天陪她。其实她不知道,在他下旨前,有一个人请求赐婚,新娘是她,但是他不同意。他和她经历过什么风风雨雨?她还能回去吗?
  • 闇曦

    闇曦

    混沌中诞生的世界,赋予了人们两种不同的力量。两个家族,命运的交织,奏响的是怎样的乐曲。在这样的世界,出生于光的他们,真的能守护希望吗?而出生于闇的他们,真的就是绝望的代理人吗?
  • 修真建筑师

    修真建筑师

    主营业务不是盖房子,这是灵气复苏的前传,一个修补天地引灵气的故事。
  • 邪少溺宠:小妖精哪里跑

    邪少溺宠:小妖精哪里跑

    一朝穿越,她成了恶毒女配,女配三定率:长得美,家世好,死得早。叶凉表示她不会轻易的狗带!所谓一入小说深似海!看她如何拆cp,手撕白莲花。可是她身后这个妖孽是什么鬼!你不是应该爱女主爱的不要不要的嘛,缠这我干嘛,我只是个恶毒女配,求放过好嘛!某少:“老婆!”某女投过去一个鄙夷的眼神”谁是你老婆!“某少:”怎么?把我吃干抹尽就不认账了,来!宝贝,我们在好好重温一下!“说罢某少欺身而上。某女:”雅蠛蝶!!!“
  • 从小山村走出来的至尊无敌

    从小山村走出来的至尊无敌

    他就是皇帝。从草莽中走来,他用数不尽的,敌人的鲜血和尸骸,铸就了他牢不可破的疆域,坚不可摧的皇座,美轮美奂的皇冠。
  • 七千佛神符经

    七千佛神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总人设又又又崩了

    霸总人设又又又崩了

    回国后,简星的宗旨是:抱粗腿、狠打脸、狂虐渣。半道捡了只小包子,小包子软萌可爱嘴超甜:“小姐姐,都说我们长得像,那你嫁给我爹地当我妈咪好不好,你这么好看,全世界只有我家老言才配得上你!”简星摆手:“不了不了,听说和老男人谈恋爱,是要坐牢的。”某“老男人”:“婚姻这座牢,你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