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09600000031

第31章 “两浙”作家的文化性格与新文学的美学风貌(1)

艺术哲学家丹纳曾指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我们研究自然界气候,以便了解某种植物的出现,了解玉蜀黍或燕麦,芦荟或松树;同样,我们应当研究精神上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艺术的出现,了解异教的雕塑或写实派的绘画,充满神秘气息的建筑或古典派的文学,柔媚的音乐或理想派的诗歌,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由于“两浙”区域处于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人们常常用“杏花春雨”来形容它的妩媚多姿、秀润精巧。然而,一条蜿蜒曲折的钱塘江,却在“两浙”文化的内部,划分出了“浙东”和“浙西”两个既有内在联系,而又有形态区别的文化区域。

由于地理分界所形成的地域文化与民风、民情、民性和民俗的不同,以及历史沉淀、传承下来的精神意识、文化性格和美学追求的不同,“两浙”文化又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形态上的差异。明代王士性对此作过精细的比较:“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格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幋帨,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慨,鲜富贾大贾。而其俗又自分为三: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佣书舞文,竞贾贩锥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浙江潮》曾刊登匪石的文章,也指出“浙东”和“浙西”的文化形态的差异:“东西浙之各自殊尚而已……浙西以文,浙东以武,浙西之人多活泼,浙东之人多厚重。浙西人好为表面之事业,浙东能为实地之研究。其弊也,浙西之人柔,浙东之人闭。”这种比较,道出了“两浙”文化在美学追求、审美风格、审美形态上存在着内在的区别。《浙江通志》指出:“浙东多山,故刚劲而邻于亢;浙西近泽,故文秀而失之靡。”周起莘也指出:“两浙人文薮,浙以西之文,华而靡;浙以东之文,清以淑。”因此,从文化审美的维度来看,“浙东”区域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偏“刚性”特质的文化性格和美学形态,而“浙西”区域则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偏“柔性”特质的文化性格和美学形态。“浙东”和“浙西”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糅合在一起,也就使“两浙”文化总是能够以“刚柔并济”的美学品格,汇入多元并行的中华文化长河,并显示出自身独树一帜的文化审美风范。

受“两浙”地域文化的影响,“两浙”作家的文化性格和审美气质中具有“刚”(精细坚韧)和“柔”(柔美飘逸)并济的美学特征。历史所存在的地域文化审美差异,在新文学的“两浙”作家身上也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像浙东作家颇多“硬气”,如除周氏兄弟外,还有“像地地道道农民”的冯雪峰,喜欢表现“石骨铁硬”性格的巴人、王鲁彦、许杰等,其文化性格和审美风格大都偏“刚性”;而浙西作家的创作则多具有“柔婉”的特点,如来自杭嘉湖地区的茅盾、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戴望舒等,其文化性格和审美风格大都偏“柔性”。

可以说,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两浙”作家各具特色的文化性格和美学追求,建构了新文学独特的诗性美学品格。换言之,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与以“两浙”为主体的江南文化和审美意识有着内在的联系。江南文化那独特的精细坚韧、柔美飘逸,而又略带颓废、浪漫的审美气质及其诗性审美意识,触动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隐忧,反映了现代中国由文化冲突而引发意义危机的境况,抒发了由文明失落而带来的民族苦难的情怀。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两浙”作家的审美理想及所生成的审美意象,承历史的积淀演化而来,又不断地糅合现时代的情愫,进而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心灵镜象,成为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一道独特的文化审美风景线。

第一节 浙东“刚性”文化与新文学的坚韧风格

钱塘江以南的广袤区域,通常被称为“浙东”区域。它虽然整体上属于江南区域范畴,或吴越文化区域范畴,具有该区域妩媚、婉约、柔美、温情的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因子,但它与以太湖为中心的浙西区域相比,却又表现出自身的一些质的不同特征。从地理环境上来看,浙东区域含有宁(波)绍(兴)平原、浙南(台州、温州、丽水)山地和金(华)衢(州)盆地等多种不同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条件。尽管我们至今仍无法用实证的方法,厘清和证明自然环境因素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必然关联,但至少可以从精神文化与审美的维度来领悟、体会和把握从该区域走出来的作家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作品所蕴含的区域文化精神内涵。

丹纳在论述艺术品产生的环境因素时,为了考证“艺术品与环境完全一致的情形格外显着”,甚至还将艺术品与不同区域的植物相比较。不过,在他看来,主要的还是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精神气候对艺术品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他指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因为“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必须有某种精神气候,某种才干才能发展,否则就流产”。

从地域文化生成上来看,以会稽为中心的古越文化区域素来民性朴实、忠厚而好勇,故民间有“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之说。流传甚广的春秋战国吴越争霸故事,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传说,早已成为该区域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沉淀在该地域文化深层记忆之中,成为该地域文化性格“原型”,对该区域民众文化心理品格的熔铸,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鲁迅早年在文章中就曾多次提及“越乃报仇雪恨之乡”,赞扬越乡壮美之气概。赵晔在《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中曾这样颂扬越王句践的复仇之战: 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道佑有德兮,吴卒自屠。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行行各努力兮,於乎!於乎!

在浙东区域的民风、民俗中,多有“断发文身”之俗。文献中这样记载:

越人断发文身。

——《庄子·逍遥游》

越王句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

——《墨子·公孟》

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

——《战国策·越策》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封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批草莱而邑焉。

——《史记·越世家》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

——《汉书·严助传》

中国冠笄,越人剪发,其于一服也。

越王句践,剪发文身,无皮弁搢笏之风。

——《淮南子·齐俗训》

断发文身的习俗,其涵义当然是多方面的。譬如,出于装饰、审美的需要,出于与其他区域不同标志的需要等等,但其中也包含了一种显示自身意志、性格特征的涵义。《说文解字》云:“断,截也。”截,作为动词,表现的是一种削发显志的举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性格的显现。文身的涵义也基本一样。《淮南子·原道训》记载:“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被发文身以像鳞虫。”高诱对此注释曰:“文身,刻画其体,内黥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曰以像鳞虫也。”这种常被人们看作是异俗的行为,也许与中原区域所推崇的“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相冲突的,但却是浙东区域民俗、民风、民性崇尚“刚性”风格的文化性格表现。

查阅浙东区域的地方志,对本地区民风、民情、民性、民俗的记载,也显示出该地域文化的“刚性”特质和相同的文化性格。如《绍兴府志》云:

居会稽、余姚之间,地狭而好矜名。类能饬廉隅,笃孝让,然者生事,意气多发扬,少含蓄。

《金华府志》记载本地区风俗、民性时云:

民朴而勤,勇决而尚气。族居岩谷,不轻去其土,以耕种为生,不习工商。

《宁波府志》则云:

鄞(指宁波鄞县,现为宁波鄞州区——着者注)之风散缓,其俗迂阔而善妒。慈(指慈溪市,现为宁波管辖的县级市——着者注)之风矫厉,其俗尚文而善党。奉(指奉化市,现为宁波管辖的县级市——着者注)之风鸷健,其俗负气而矜高。定(指定海,现为舟山市定海区——着者注)之风脆弱,其俗习劳而寡营。象(指象山县,现为宁波管辖的县——着者注)之风朴直,其俗好竟而服义。

从相关的地方志对本地区的民风、民情、民性、民俗等特点的描述上来看,浙东区域的民风、民性和文化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与浙西区域比较起来,显然是偏“刚性”的。这种由不同地域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往往是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该区域的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对于文学艺术创作而言,地域文化及其所孕育的文化性格,如同丹纳所说的“精神气候”那样,影响着从该区域走出来的作家的审美气质、美学追求和创作风格。

浙东偏“刚性”的地域文化传统及其影响,使从浙东区域走出来的新文学作家,其美学追求和审美风格大都具有一种“坚韧”的特质。如鲁迅、周作人、许杰、许钦文、王鲁彦、巴人、冯雪峰、魏金枝、潘漠华、孙席珍、王西彦、艾青等人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浙东区域“刚性”文化性格和“坚韧”特质的美学风格。

鲁迅的创作,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散文(含杂文)方面,都显示出“坚韧”的美学风格。在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观念性质转变之后,鲁迅确立了现代的审美观。在他看来,古典的“中庸”和谐之美,总体上偏重于讲究“静”与“柔、弱”的审美风格,所对应的是国民“沉静,而又疲弱”的性格心理。他指出:“我们大多数的国民实在特别沉静,真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而况吐露他们的热力和热情。”又说:“人民一向是很沉静的,什么传单下来都可以,但心里也有一个主意,是给他们回复老样子,或者至少维持现状。”鲁迅认为,这种“静”与“柔、弱”带来的则是“少年尚老成,老年当然老成”,为此,他感叹道:“中国大约太老了。”

从总体上来说,鲁迅对古典的“中庸”谐和之美持否定的态度,而推崇“刚健不挠”、“争天抗俗”、“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对立”、“崇高”之美。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中,他对拜伦、尼采等近代西方哲人、诗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赞赏拜伦的叛逆精神,认为拜伦“所遇常抗,所向必动,贵力而尚强,尊己而好战……故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顾前后,素所不知;精神郁勃,莫可制抑,力战而毙,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同时,他赞美尼采的“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超人”的理想。基于对“力之美”大力推崇的现代审美理想,鲁迅曾以屈原为例,指出屈原虽有“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之精神,但也多是“芳菲凄恻之音,而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由此,鲁迅对由古典“中庸”谐和之美所形成的“大团圆”、“十景病”、“类型化”等进行了批判,认为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为国民制造一条“瞒”和“骗”的“奇妙的逃路”来。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鲁迅这样指出:不幸这一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

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

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

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且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如何荡涤古典“中庸”和谐美的“柔弱”之风,建构与新文化、新文学相匹配的新审美观?也即如何赋予新文学“坚韧”之美的现代审美内涵?鲁迅所强调的是具有“崇高”审美价值内涵的“力之美”,赋予新文学“坚韧”美学风格以“常抗”、“必动”、“贵力”的“力”(具有“对立”元素的审美因子)的美学内涵。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他赞同厨川白村的美学观,认为创作必须从一切内在和外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忘却名利,除去奴隶根性,从一切羁绊束缚解放出来,这才能成文艺上的创作”。

在鲁迅看来,根除古典“中庸”和谐之美的“柔弱”之风,必须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才能“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在创作实践中,鲁迅所突出的也多半是那种带有悲剧色彩的,揭示现实人生缺陷、阴暗和内心矛盾、苦痛的内容,主张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

同类推荐
  • 谁在前世约了你

    谁在前世约了你

    本书都是当代著名作家的一些经典美文,讲述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悟,文笔精湛,立意优良。可读性强。具有时代性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 陆游诗词选评

    陆游诗词选评

    中国古典诗歌浩瀚的天空群星灿烂,陆游是其中光芒特异的一颗。他不但是南宋诗坛第一一人,而且在几千年的诗歌史上毫无愧色地居于大诗人的排行榜上。八百年来,他的那些豪壮慷慨的爱国诗篇深深地赞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我,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这种赞颂表明,陆游的作品直到近代还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起着振奋人心的巨大作用。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本书讲述了音乐、戏曲、影视等领域的表演艺术家的学艺经历、表演的体会心得、人生与表演的交融及其酸甜苦乐。
  • 温润一生

    温润一生

    这是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励志向上的智慧美文集,厚厚的、沉甸甸的,像秋后的庄稼,读着,不忍放下。在今天,有一些人还能独守本心,固守心中那份执著,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本书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热门推荐
  • 三国卡片修仙

    三国卡片修仙

    这是一个修仙的故事。这里面有奇异的卡片,奇异的三国卡片。奇妙的法宝、奇异的卡片、奇特的功法,一路的努力,一路的好运。看主人公在成长中,掀开世界神秘的面纱。这里面有三国杀,有三国无双4,有三国志10,看卡片和修仙世界产生的碰撞。新人作品,略有不足,敬请谅解。新人不容易,大家都支持一下吧!
  • 符道三千

    符道三千

    这个大陆,以符为本,符之道,可化万物,可毁万物。修符者!可修心修体修魂!大陆每个人,十岁便会悟得一符,也只有一符!随之以符入道,以符得道,得道者,鸡犬升天,失道者,为之蝼蚁,无道者,不及蜉蝣。
  • 一路旧时光

    一路旧时光

    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相熟;相熟了却还是要分开。
  • 腹黑夫君:落魄小姐去种田

    腹黑夫君:落魄小姐去种田

    安均在自家落魄后,听从爹爹的吩咐去了一个小山村,然后她终于实践了一个道理,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就是种田吗?好吧,她种!什么,还要让她养鸡?行,这个也可以!纳?打扫鸡窝?哎,她忍!干啥?还想让她以身相许,不然就被扫地出门?草,姑奶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然安大小姐的这一切都是自找的!谁让她总是犯了呼格的忌讳!没事总要刺激人家是老光棍干啥!其实呼格并不老,也就才25岁,人长得也精神,若不是心里有了个小白眼狼,哪里能等到这么大还不成亲!
  • 三生情缘之步生莲

    三生情缘之步生莲

    前世,她是天君之女玄颖,他是赤焰山火凤凰宸寰。三生石旁,她无意救助于他,往生海清风拂拂,诉说一段缠绵伤人的过往。无奈天意弄人,她大婚前日,他为情而殇,就着命中劫数,决绝地跳下诛仙台。他以为,形神已乱、魂魄已灭、缘分已断,哪知她随他共赴幽冥,承九九八十一道天雷,耗尽全身修为,褪尽一身仙气,在他身上下一道永生咒符,世世代代陷入悲惨的轮回……
  • 校草大人别这样!

    校草大人别这样!

    一次偶然,她外婆救了他爸爸,于是,两家为刚生下来的两个孩子定了娃娃亲……………………切记,本文纯属浪漫系列,剧情虐心,请勿喷血……
  • 逍遥神血录

    逍遥神血录

    神的血液,落入宅男身;仙帝求助,引入修炼路。胡明,一个毕业后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工作的“小富”二代。一次救助高空坠落的幼儿,意外受伤,莫名融入神血。一个来自仙界的仙帝,寻求神血挽救后裔,找到胡明,欲取血液。看一个体内拥有神血的青年,如何在修炼界逍遥。
  • 血魇羁绊

    血魇羁绊

    她本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女孩,与他们没有任何的交集。然而,她的血统不承认她平淡而朴素的一生。没有六岁以前的记忆,她的人生有些迷茫。尽管自己不被母亲待见,尽管她遭受着难以想象却真实存在的事情,她都一人承受。当一切都渐渐变得美好之时,那个受自己帮助而变得外向的女孩,却做着让她害怕的事。只因为爱与权利。面对皇家四少的威胁,猎人的存在,夏家小姐的迫害。真正的身份将被揭开,公主?名媛?遗失的记忆不断涌现,她凌紫韵的生命出现光点,然而当血色魔藤从大地钻出,宁静之湖冰封结界,血族将遭受毁灭之时,她,该怎么办?“眼泪这种东西根本没有价值,流出来也没有任何意义!这个世界,没有谁值得我们相信!”
  • 九尾狐的日常

    九尾狐的日常

    某狐因为一点点小事情不小心被坑了,从而重生,开始了他的日常生活这是去二次元和都市之间的小说
  • 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本书紧扣2010年金融联考大纲,并结合最新的金融理论与实践详细解析重点、难点部分,有助于配合考生第二阶段的复习。除此之外,本书还配有10套模拟试题,模拟试题严格按照2010年金融联考大纲样卷的题型结构与知识点分布进行编写,可以让考生抢先品味联考真题的“滋味”。对每一道题,我们均给出了详细的解析,非常适合考生复习巩固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