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00100000019

第19章 发展期

进入20世纪后,微生物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研究重点也逐渐转移到了生化水平及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自从德国学者布希纳(E.Buchner,1860—1917年)发现了酒化酶之后,微生物的发展就深入到了生化水平。1901年德国人瓦尔德斯(E.Wildiers)发现酵母菌酵母菌不能合成对其自身生长所需的全部成分,需要外界加入称为“Bios”(即VB1复合物)的生长因子,同时还发现在麦芽中存在这种可透析的、耐热的“Bios”。1904年英国人哈登(A.Harden)和永(W.J.Yong)等又发现酵母菌榨取汁经透析后会失去其发酵活性,从而证明了辅酶的存在,同时他们还发现磷酸盐能促进酵母菌榨取汁的酒精发酵过程,并从中分离出有机磷酸化合物。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剑桥大学的斯蒂芬森和夸斯特尔(J.H.Quastel)对细菌酶是脱氢酶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通伯技术(在装有给氢体、细菌悬液和美蓝的排气管中测定美蓝脱色的时间)对多种细菌的脱氢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研究,在当时关于细菌合成代谢的知识极少或根本没有,所以斯蒂芬森他们的研究工作具有极大的引导意义。但关于由分解代谢途径产生的能量怎样贮藏及转变为动能问题,仍然未能解决。1930年,卡斯特隆(Karstrom)第一次把细菌中的酶划分为组成酶和适应酶,适应酶在细胞中检测不到或者是以很低的浓度存在,但当把他们的作用底物加入到培养基中时这些酶的含量就会在很短时间内,并且在细胞不增殖的情况下明显的增加。

在20世纪初,由于微生物的拮抗现象大量存在已经被证明,并且证实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作用是由会扩散的抗生物质引起的。于是各式各样的青霉素菌株和铜绿假单胞菌成了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并对它们用于治疗疾病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价。在这种热潮的推动下,1928年,英国微生物家弗莱明(A.Flemming)在研究葡萄球菌的菌落形态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甘露醇盐平板上的菌落平板偶然被污染了点青霉,随后发现其菌落周围葡萄球菌的菌落显示出溶解的迹象。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他从培养物的滤液中提炼出这种可以溶解葡萄球菌的抗菌物质,并把它叫做青霉素,但当时这种青霉素并不能被推广应用。直至1940年牛津大学病理学教授福楼雷(Howard Florey)提取和精制出了可用于人体肌肉注射的青霉素药品,青霉素才得以推广应用。

青霉素的发现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土壤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这一现象的兴趣。1944年,俄裔美国人瓦克斯曼瓦克斯曼画像(S.A.Waksman)分离出第二种实用的抗生素——链霉素,链霉素的发现可以说是对青霉素的一种理想补充,因为青霉素只能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即能够用革兰氏染色染成深蓝或紫色的细菌,而链霉素则可以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被革兰氏染色的细菌)以及使用青霉素无效的分枝杆菌,这样两种抗生素彼此代替使用便可以对付各种细菌。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从放线菌、细菌和真菌中已先后提取了5500种以上的抗生素,其中有4000多种为放线菌产生,其余为细菌和真菌所产生,但临床上应用的不过100多种,人类最常用的也只有几十种。至今人们仍在继续寻找新的抗生素,新的化合物也在不断的涌现,这种状况就好像细菌和微生物学家之间的赛跑。细菌不断地产生对那些常用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突变菌株,而微生物学家则在百折不挠地寻找细菌还没有来得及形成抗药性的新化合物。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人们开始对微生物的变异产生了新的兴趣,临床中抗生素的使用很快导致出现了对这些药剂有抗性的菌株的出现,即抗药性菌株的出现,并随之带来了临床治疗问题。这是一类显然具有临床意义的细菌变异,全世界的医学细菌学家都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阐明这种变异的机理。而几个重大发现正是在这个契机之下发生的。

1941年,美国的比德尔比德尔(G.W.Beadle)和泰特姆泰特姆(E.L.Tatum)用粗糙脉孢霉代替高等植物或昆虫作为研究材料,用X射线诱变筛选获得了大量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营养缺陷型是指某菌株经突变后,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素的功能,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添加相应的营养素才能生长。),这些突变菌株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需要添加相应的生长因素才可以生长。于是,在大量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这个假说为以后的研究所证实。比德尔和泰特姆的创造性发现为生化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首先把遗传基因的功能与酶或蛋白质联系起来,微生物营养缺陷突变型的发现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基因结构、调控、重组以及生物的形态分化和发育等创造了条件。

1943年,意大利遗传学家卢里亚(S.E.Luria)和天体物理学家德尔布鲁克(M.Delbruck)进行了著名的波动性试验,其结果证明细菌对噬菌体产生的抗性是细菌的基因自发突变所致,与它们是否同噬菌体接触无关。他们的研究结果随后又被美国人莱德伯格莱德伯格(Lederberg)于1952年的影印培养法(一种通过盖章的方式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的遗传型菌落的接种和培养方法。)进一步证实,细菌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它们与噬菌体或药物接触之前,影印培养法仅作为一种筛选手段,将自发产生的抗性突变从大量的突变中筛选出来。1944年,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细菌学家奥斯瓦尔多·艾瑞(Oswald Avery),麦克劳德(C.M.Macleod)和麦卡蒂(M.Mc Carty)在深入研究细菌转化过程中,发现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就是DNA。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因为在这之前,一直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而这个发现彻底否定了这一看法,将科学家的视线从蛋白质转移到了DNA这一真正的遗传物质上来。1946年,莱德伯格和泰特姆(E.L.Tatum)又发现了一种与转化作用不同的细菌基因重组方式——接合作用(雌雄细菌在菌体表面一部分结合,雄菌的遗传物质向雌菌内传递的现象),以后又发现基因的连锁现象,至20世纪50年代初,又发现F因子这种细菌质粒。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拨开宇宙的迷雾(下)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拨开宇宙的迷雾(下)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共有五册,分别是《拨开宇宙的迷雾——天文大发现》《精彩地球——地理大发现》《自然世界的奇迹——考古大发现》《地下深处的秘密——考古大发现》《神奇分界线——北纬30度的秘密》。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 动植物百科

    动植物百科

    从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这段时间在地球历史上被称为隐生宙,虽然延续的时间约有40亿年,但由于材料不足,未能划分出详细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般只再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而它们之间还无确定的界限,因此常统称为前古生代。
  • 探究式科普丛书-显微镜下的微世界:微生物

    探究式科普丛书-显微镜下的微世界:微生物

    本书详细介绍了微生物的发现过程、微生物的特征、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它将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妙的微生物世界。
  • 地球消失记——诡异多变的气候

    地球消失记——诡异多变的气候

    本书讲述了目前地球大气遭到破坏、空气污染严重的状况,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重点培养青少年对环保的认识。
  • 科学我知道-Why病毒

    科学我知道-Why病毒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病毒如何被发现、病毒的概念、种类、几个字的传播方式与危害性。
热门推荐
  • 神之兑换空间

    神之兑换空间

    神尊狼狈的看着易池道:“你为什么成长的如此之快?”易池笑着说道:“只要有了兑换空间,你也可以。”幸运的穿越后,易池带着逆天的兑换空间,在异界开始了新的征程。“挡我者,死!!”易池牛气冲天的说完,一道闪电顿时便轰了下来。
  • 对话录之一山海古经

    对话录之一山海古经

    描述波澜壮阔、可歌可泣人类追求自由的文明历史,
  •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性的特点,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看法。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越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有弱点,但弱点不等于缺点,如何让弱点变成优点,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找到正确的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不难。
  • 荒风起

    荒风起

    天地无垠、阔海无边谓之荒。在这片生气磅礴的土地上生活着无数的种族、各类生物、其存在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大国林立、部落群居,他们在一起交织、碰撞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篇章。。。
  • 凉城

    凉城

    七年为期,楚凉城,如果七年之后,你不再恨羽蓝,请记得,春天的时候,来找我。七岁开始的十年时光河,他和她牵手趟过。从十七岁到二十四岁,七年青春各自远飏。他恨她入骨,她思他成殇,记忆中的凉城,早已败荒。七年后,她从开满樱花的国度姗姗归来,而失信七年之约的人,却是他。
  • 通职帝圣之最后转生

    通职帝圣之最后转生

    尹明渊一行人,为了当年的约定,走上了转生之路
  • 异撒旦之欲火云落

    异撒旦之欲火云落

    主角穿梭在现代与架空古代,两世界,本以为只是一次意外的穿越,殊不知,这一切另有其人控。我...到底是谁……
  • 将军与仙女

    将军与仙女

    将军与仙女在桃林结识并相爱但最终阴阳两别的悲剧爱情故事
  • 我不要被迫修仙

    我不要被迫修仙

    我叫清浅,这不是我的原名,至于我原来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一觉醒来,结果头上是一棵巨树,这就罢了,不知道是哪个混蛋把我扔在了公园里,国家不是不让出门吗?好好呆着家里不香吗?哪知道,巨树说话了!我吓得想跑,可是却动不了,一看,天哪!我怎么变成了一棵草!
  • 快乐心灵的励志故事

    快乐心灵的励志故事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