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3800000072

第72章 孝宗朝的外交和内政(2)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区别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时候,不能以狭隘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绪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而应该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来权衡利弊得失,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抗战派有真假之分,并非一切高谈抗战、胡干蛮来的人都值得肯定。明人马贯以为:“宋高(宗)之不能中兴者,秦桧为之首,而张浚为之从也。”按理说,人们对抗战派与投降派的评价当有天壤之别,马贯因何要将张浚与秦桧归入为同一类人物呢?原因很简单,他说的是客观上所造成的后果,而不是主观上的意图。像张浚那样的抗战派,坚持抗战,确有鼓舞士气的作用,这一点与投降派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他本身的诸多缺点和错误,对国家和民族所造成的危害,在南宋前期可以说确实仅次于秦桧。对于投降派,人们固然应该唾弃,然而不能简单地把凡是提出妥协或和议的人,一概斥之为投降派。应该看到,在敌强我弱或者尚未做好比较充分的抗战准备时,为赢得时间,保存和发展抗战力量,主张以守为攻或对敌人作出暂时妥协的人,与投降派当有本质区别。像史浩那样知己知彼,以议和为策略,以抗战和收复失地为长期奋斗目标的所谓主守派,实际上与真正的抗战派并无两样。他们的主和只是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明天抗战的胜利,这与以前秦桧的一味屈膝投降、苟且偷安有着本质的区别。张浚北伐的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从南宋后期起,人们对张浚的评价很高,史浩却不容于清议,这中间的原因,与后来长期垄断史学的理学家的偏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张浚之子张栻,乃南宋着名理学家,也是大儒朱熹的挚友。《宋史·张浚传》的史料来源,主要取材于宋朝的国史列传,国史列传中的记载,则完全来自于朱熹所撰洋洋四万余言的《张魏国公行状》。而该《行状》内容则由张栻所提供。由此可见,《宋史》中有关张浚的种种美言和“抗金业绩”,基本上出自家传系统。后来朱熹读了《高宗实录》后,将自己所写的行状与之对照,发觉“其中煞有不相应处”,才知道上了张栻的当,自此他对行状一类文字,再也“不敢轻易下笔”。另外,史浩之子史弥远乃宁、理两朝的权相,不为理学家所喜欢,故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说:“吕文靖(夷简)为相,非无一疵可议,子(公着)为名相,而扬其父之义;史直翁(浩)为相,非无一善可称,子为权臣,而掩其父之美。”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二、“隆兴和议”的签订

张浚北伐的失败,也为秦桧余党、宰相汤思退向金妥协投降找到了口实。当时朝廷中的大多数官员以为,南宋既无力北伐,金朝也无力南侵,南宋有必要与金议和,但不能过于迁就。孝宗根据这种议论,起初反对割让四州给金人。隆兴元年(1163)九月,南宋派淮西安抚司干办公事卢仲贤出使金朝,临行前,孝宗戒他不能答应割四州,而汤思退却授意他可以割让。卢仲贤到宿州,在金将仆散忠义的威胁下,竟向金朝表示愿意割让四州。孝宗知道后大怒,贬卢仲贤,将他械送郴州(湖南郴县)编管,和议一度停顿。

当年十二月,孝宗在太上皇的“深劝”下,“遂决议遣使”,但仍不同意割让四州给金人。汤思退为迫使孝宗同意割让,竟要他“奏禀上皇,而后从事”。孝宗大怒,斥责道:“今日敌势,非秦桧时比,卿之议论,秦桧不若。”隆兴二年八月,南宋派遣宗正少卿魏杞赴金议和,孝宗向他交待:“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态度尚较强硬。魏杞决心与金人力争,陛辞时,对孝宗说:“臣若将指出疆,其敢不勉。万一无厌,愿速加兵。”不久,孝宗又后悔与金议和。于是汤思退秘密派人到金营,竟无耻地“谕敌以重兵胁和”。果然,待魏杞到了盱眙,金人拒绝南宋提出的条件,他们扣留魏杞,进而要求南宋割让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两州,并决定以武力相威胁。南宋得讯,命汤思退督江、淮军马,又命已经升任参知政事的王之望为同都督,但汤思退力主向金人屈服,王之望也反对抗战,两人都拒绝赴任。孝宗无奈,只得起用奉祠在家的杨存中为同都督,以抵抗金兵的入侵。

十月,金兵渡淮,名将魏胜战死于淮阴(今属江苏)前线,楚州、濠州(安徽凤阳)、滁州相继陷落,形势再度吃紧。舆论极言汤思退急和撤备之罪,孝宗罢去汤思退的相位,责居永州(湖南零陵)。于是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汤思退、王之望奸邪误国,招致敌人之罪,请斩之。汤思退忧悸死。

这时,孝宗召回陈康伯,除为左相兼枢密使,命他每隔一日坐轿子上朝,以商讨和战事宜。又将虞允文自知平江府召回,除同签书枢密院事,寻兼参知政事,具体负责军事。由于兵部侍郎胡铨坚决反对和议,谏议大夫尹穑则竭力主张和议,两人连篇累牍的奏疏,看似都不无道理,孝宗即命胡铨措置浙西、淮东海道,尹穑措置浙东海道,以观其能。但两人不顾国事艰难,竟带领全家以行,从而引起群臣的不满,不久皆被罢官。

在金朝的军事压力下,孝宗再次与金人议和。隆兴二年(1164)十二月,南宋、金朝达成新的和议条款,并于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成立。“隆兴和议”的主要内容为:

(一)金、宋为叔侄之国。即南宋皇帝不再对金称臣,改金、宋的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

(二)南宋输金朝银帛,由原来的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减为各二十万两、匹,并改“岁贡”为“岁币”。

(三)南宋除归还海、泗、唐、邓四州外,还要将商、秦二州割给金朝,使宋金双方的疆界恢复到“绍兴和议”时的状态。

(四)归还被俘之人,惟叛亡者不与。上述条款与“绍兴和议”相比,应该说金方已作出了一定让步,当然这种让步与它在当年冬天入侵南宋遭到挫折有很大关系。孝宗在和战问题上却始终摇摆不定,“持两端之说,无一定之论”:对金战争一遇挫折,就想议和;稍稍取得一点胜利,又不想议和。故当进犯两淮的金兵于乾道元年春天开始后撤时,他又要“督府择利击之”。但是,周葵和王之望都反对这样做,于是两人先后被罢去参知政事。

三、南宋与金朝在外交上的斗争

“隆兴和议”的签订,意味着孝宗渴望恢复中原的目的遭到破灭,对此他一直愤愤不平。于是,在虞允文的积极支持下,孝宗决心继续通过战争手段以改变南宋的屈辱地位,在军事准备尚未完成之前,则幻想通过外交手段,以达到部分目的。

当时的金朝,正处于颇有作为的金世宗统治时期,他从多次宋金战争的得失中认识到,自己并无力量灭亡南宋,像以前那样穷兵黩武已行不通,维持和议所取得的成果,才是金朝根本利益之所在。他也知道,南宋的屈辱求和,只是一种不得已之举,一次他告诉群臣说:“宋人之和好,恐不能久。”因此,金世宗所制定的对宋国策是:维护和议,既不轻易让步,亦不主动挑衅,他甚至诏令全国,有“妄言边关兵马者,徒二年”。

宋、金两国的不同国策,决定两国在外交上必然会有一番针锋相对的斗争。

乾道元年(1165)三月,出使金朝的魏杞回到临安,因为他向金朝递交的国书中称“大宋”,金方威胁要去掉“大”字,魏杞拒不理会,又说服金世宗同意减岁币和不发还归正人,从而获得了孝宗的嘉奖。四月,金报问使完颜仲等入见,为受书礼仪与宋发生了争执。完颜仲根据金世宗的指令,递交国书须按绍兴议和时的旧仪,当时金宋为君臣之国,金使至,“捧国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高宗“降榻受书,以授内侍”。完颜亮南侵失败后,金使来告世宗即位,由于陈康伯的力争,曾改为由馆伴使取国书以进,及汤思退当国,复循绍兴故事,对此,孝宗甚是悔恨。这次,他希望按敌国平等之礼,由门使受书发缄以进,但金使不同意。双方相持多日,最终仍循旧例。后来孝宗对于这种带有轻侮意味的受书仪,越想越感到愤怒,报仇之心更加迫切。

孝宗不甘心于“隆兴和议”的约束,派出泛使赴金朝,要求金方归还河南陵寝之地和更改受书仪。左相陈俊卿反对遣使,他以为此行必将遭到金人拒绝,有失国体,结果被罢去相位。吏部尚书陈良佑也上疏反对遣使,可是孝宗听不进去,说他是“妄兴异论,不忠不孝”,将他贬官筠州(江西高安)居住。张浚之子、吏部侍郎兼权起居郎张栻入见孝宗,孝宗问起金朝情况,张栻回答不知。孝宗告诉他,金饥馑连年,盗贼四起,并不可怕。张栻道:金人之事,我虽不知,但境内之事,却是知道的。于是张栻向孝宗讲述了南宋境内民贫、兵弱、财匮、官吏腐败,不可依赖的情况,认为“正使彼实可图,臣惧我之未足以图彼也”。张栻这番话,无疑给孝宗的再次北伐浇了一盆冷水,听后“默然久之”,不过他仍然想在外交上作一番努力。乾道五年(1169),时任右相的虞允文荐李焘使金,李焘以为,此去金人必不从,不从必以死争之,这是丞相有意要杀我。孝宗改派范成大使金,范成大也知道这种挑衅性举动的严重后果,但还是冒险以往。

乾道六年范成大奉命使北,孝宗令他口奏金主,说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请求归还侵地。九月,范成大抵金,他在跪进国书后,突然递上写有更改受书仪和归还陵寝地的奏疏一份,世宗阅后,断然加以拒绝,范成大无功而返。金朝在复书中指责南宋擅自更改和议,“顾信誓之诚安在”?同时为表明“诚意”,允许奉迁北宋诸陵,归还钦宗梓宫,扬言将出动三十万骑,“奉迁陵寝来归”。孝宗闻讯大惊,立即命中书舍人赵雄使金,要求不迁陵寝,仍坚持改正受书仪。次年三月,赵雄至金,世宗同意不迁陵寝,但拒绝更改受书仪。于是两事皆无成功。

乾道九年十二月,金遣大兴尹完颜璋来南宋贺正旦,宋请以太子接国书,完颜璋不从,宋廷乃派人至宾馆强取国书,并给完颜璋以重赂。消息传到金朝,许多大臣认为这是南宋故意挑衅,主张立即对宋用兵,但世宗态度冷静,他派刑部尚书梁萧作为详问使去南宋,以详细了解事实真相。淳熙元年(1174)三月,梁萧一行抵南宋,严辞责备南宋破坏沿用已有十年之久的受书仪,孝宗在太上皇赵构的逼迫下,只得“一一如约,立接国书”。

南宋希望更改受书仪的外交努力失败后,再转而向金人提出归还河南陵寝地的要求。淳熙二年八月,孝宗命右司谏汤邦彦出使金朝,复求陵寝之地。次年三月,汤邦彦至燕京,金方先“拒不纳”,继则以“控弦露刃之士”相威胁,这位曾在孝宗面前“敢为大言”,口口声声表示要“以身许国”的人,见此大为恐慌,竟“不能措一词而出”,接着就受金人赐与而归。四月,汤邦彦因奉使辱命被黜。“自是,河南之议始息,不复遣泛使矣”。

众所周知,外交斗争必须以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后盾,才能取得成功,南宋在军事力量尚不足以压倒对方,财力又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企图运用外交手段达到军事行动中没有达到的目的,绝对不会取得成功。

四、孝宗、虞允文的抗金准备及其失败

孝宗为收复中原失地,在开展外交斗争的同时,在军事上也在积极地做着准备。只是当时可以依赖的文武大臣,已越来越少。乾道元年(1165),陈康伯再次以老病辞去相位,不久便去世。三年,长期守卫川陕的主帅吴璘亦病故。于是孝宗大力提拔那些积极主张抗金的官员,如魏杞因使金不辱使命,并主张对金采取强硬立场而受到孝宗赏识,返国后仅一年多时间,就由权吏部尚书,升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而除为右相。但在当时的众多宰臣中,无论是以前的洪适、叶颙或是稍后的魏杞、蒋芾、陈俊卿等人,孝宗以他们或不懂军事,或对抗金态度不积极,都缺乏信任,最后就把领导抗战的重任寄托到在采石之战中立下殊功,力主通过战争以实现恢复中原的虞允文身上。

乾道三年,孝宗任命虞允文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并代替吴璘出任四川宣抚使。虞允文在赴川途中,经过郢州(湖北钟祥)、襄阳(湖北襄樊)等战略要地时,都奏请朝廷在那里建立山城或防御工事,以防金人入侵。到四川后,他检阅诸军,将军队按怯、壮分为三等:上等备战,中、下等备辎重,还淘汰老小万余人,这样每年可节省军费四百万贯。兴州(陕西略阳)、洋州(陕西洋县)的民兵,绍兴初有七万余人,大散关之战,张浚不授兵甲,却让他们为前锋,结果死亡殆尽。这次虞允文核实民兵,得二万三千九百余人,仿陕西弓箭手法,将他们组织起来,分区防守。四川归正人甚多,当地政府不仅不予安顿,还将他们关押起来,生活非常痛苦,虞允文就分给官田,妥善予以安置。当时,蜀地有十四个州军闹饥荒,他用禁止二税杂科预征、减税和赈饥等方法,使饥民得以存活。不一年,“蜀民顿苏,军政一新”,治蜀取得了显着成效。

乾道五年八月,孝宗以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王炎代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召虞允文入朝为右相兼枢密使及制国用使,让他掌握政权、军权和财权。虞允文上任伊始,便向孝宗提出:当今事之最大者,莫过于“世仇未复,舆图未归,南北生灵未底于休息”,“而事几之急,莫急于兵、财”两事。

同类推荐
  •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同时,我们力求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相关的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中国史一本通》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 大卫上将军

    大卫上将军

    原本平淡的生活因为一场会议而改变,本与军队无缘的他却机缘巧合之下站在了三军统帅的高度,且看他如何一步步翻云覆雨,成为大卫上将军!
  • 明侯

    明侯

    黑暗的历史,血淋的屠刀,早已注定的结局,却因为李从年的出现,让明末那黑暗的历史获得重生,如画江山,乱世豪杰,北地拜封侯。-----------------------------------------------------粉嫩新人,求粉!
  • 一朝太子

    一朝太子

    “哈哈……”“我马上就是当朝太子,在非穷吊丝命了!”下一秒……“呃!你说什么?”“国朝已经亡了!这太子我不干了!爱谁坐,谁坐去!”现代大学生穿越成亡国太子,且看他凭借超越千年的知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训练出一支特种部队,力挽狂澜,重夺天下……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热门推荐
  • 都市狂少

    都市狂少

    偶喜欢美女。偶不是好色之徒。美女喜欢偶,这不是罪过吧?机缘巧合,是祸是福?千里逃亡,异界纵横。是非善恶,一念之间。
  • 符道尊天下

    符道尊天下

    这是一片奇异的大陆,更是一片充满智慧的世界。没有什么绚丽的魔法战记,而是一个修炼元气,以符战天下的世界。在这个万族林立的世界,人类凭借着符,终得一分天下。是强是弱,我们符下见真招。
  • 论幸福生活

    论幸福生活

    《论幸福生活》是一部短论,所论及的不仅仅是幸福的生活,同时也是道德上善好的生活。塞涅卡认为,真正的善好是道德的善好,真正的败坏是道德的败坏,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是中性的。尽管如此,我们本性上仍然会偏向某些中性事物,如健康、财富和好的名声,但并不会对它们产生任何依赖。娓娓道来,层层深入,令人豁然开朗,对于幸福生活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在浮躁风气甚嚣尘上的今天,《论幸福生活》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女王回归

    女王回归

    她,是豪门千金,两年前,她的男友联合她的表妹害得她家破人亡,两年后,她霸气回归,看他如何虐渣男渣女。他,是A市的半边天,被人号称"冷面修罗“,在一次偶遇中,他对她一见钟情,于是追妻之路开启了......
  • 转眼还是你

    转眼还是你

    你相信命运的安排吗反正我开始相信了那年懵懂无知的我们错过了彼此可命运却又给了我们彼此机会我希望我们能甜到99
  • 微笑的结局

    微笑的结局

    父母从小离异,留下了她和哥哥。长大后,她被人渣骗了感情,丢下哥哥独自一人去美国疗伤。在美国,她用三年时间成为世界顶尖的人物。三年后,她回到哥哥身边,决定报复当年伤害她的渣男。同时,她也找到了值得托付一生的意中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天君

    九天君

    世有九天君,而后才有天!九天君一直都是江湖中的一个传说!-------------------------------------------------一部纯粹的武侠,传统的武侠,心中的武侠,致敬永远的金庸大师。
  • 魔女王妃是团宠

    魔女王妃是团宠

    大家好,我是扶苏,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长子,本人有权有势,爱民如子,英俊潇洒,气宇轩昂,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对我抱有爱意的男女上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皇亲国戚,你能找出我一百种优点,却无法找到我一个缺点,我虽是本作的男二,却是真正的灵魂人物。那日初遇,她是独自历练,医术高超,貌美倾城的刁蛮少女。他是身患癔症,家破人亡的俊美男子。他是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商队首领。互相猜忌,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三人每人背后都有一个天大的秘密。秘密揭晓之后才发现你是我的劫,我是他的劫,而他又是你的劫……******正剧简介:赢扶苏,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长子,一位谦逊的公子,曾是大秦帝国,最有前景的继承人……公子翩翩世无双。浩瀚的历史长河,有数不尽的英雄人物,也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还有道不清的千古遗憾。大秦长公子扶苏与华夏第一相管仲的后人联手能不能逆势而起,挽救自己和大秦二世而亡的命运……
  • 大清旧话

    大清旧话

    本以为四海升平,却哪道日月双悬照乾坤本是两小无猜常嫌隙,却原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爱情本就如附随品,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乐天知命朝堂之上,家族之间,唯“利”耳。-----------------舒穆禄家,满洲正黄旗,原籍奉天,今族人皆在奉天,在京只宫保一房....---------------------封面—香宝坞出品,必属佳品---给大家推荐两本书~《权术天下》-江诸客《我的魏晋男友》-苏飞烨--------前三十章有点仿红楼构造,不喜者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