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2100000078

第78章 人物专访类(5)

“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我会参与新浙大筹建工作。”张浚生解释说,现在中国把科教兴国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而他原来就在高校工作,而且就在浙大学习、工作,时间长达二十九年。

张浚生勾勒了他的成长之路:一九五四年,考入浙大机械系;一九五八年毕业留校工作,担任过助教、讲师、副教授;一九七八年,开始担任学校领导工作;一九八三年国家党政机构改革,从中共浙大党委副书记任上调到中共杭州市委工作;一九八五年调新华社香港分社,参与了香港过渡期的工作。

“中央决定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大,提出要把浙大办成一个高层次的大学,在若干年内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我作为浙大原来的学生、工作人员,对母校有这样的历史机遇,感到非常高兴。”张浚生说。

迄今已有一百零二年历史的浙大,四十年代,曾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赞为“东方的‘剑桥’”。合并前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是老浙大的一部分。一九五二年后,这四所学校才各自独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后,都进入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张浚生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取得了辉煌成就,一段时期,学科分化是主流,研究也越深越细。但是带来的问题是,研究领域越来越窄,研究者往往见树不见林,对日益复杂的研究对象无能为力。

他说,展望未来,科学的发展不仅继续向微观深入,而且向宏观、交叉,复杂的综合集成或整体化趋势发展。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主要是综合。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及艺术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正趋向互相渗透以至交融。

教育部认为,组建新的浙大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对于中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组建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合并后的浙大博士点达一百零六个,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博士后流动站增加了十七个,达二十九个,居全国第一位;据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六年间的统计,青年科学基金被批准项目达一百七十七项,也是全国最多。今年浙大招收近三千个研究生,报名近九千人,是全国报名数最多的高校。

“浙大的目标是要办成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大学,我们希望通过十五年至二十年的努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张浚生对浙大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1999年5月7日第1版

外籍教授在浙大

近年来,浙江大学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外籍教师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光是今年浙大任教的外籍教师就达30名之多。

他们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到浙大?他们如今的工作、生活又怎样呢?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在浙大任教的4位外籍教师——加拿大的罗·萨莉教授,美国的霍夫曼夫妇以及日本的中村惠吉教授。

诚挚友好的罗·萨莉

罗·萨莉来自枫叶之国——加拿大东部的一个海滨城市。大学毕业后,她曾在法国、加拿大的大学里教过15年书。

罗·萨莉来中国之前,许多国家的大学都向她发出了邀请,但她对中国情有独钟,最终还是选择了浙江大学。她说,这是与她父亲的一番话分不开的。

她父亲今年94岁,年轻时曾和白求恩大夫一起工作过。60年前,当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时,他还为他送过行,所以他们一家对中国都有着特殊的好感。临来杭州前,父亲对她说:“如果让我选择到中国或者其他国家,我肯定选择中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遗憾没有去过中国,你能去,也算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

罗·萨莉住在浙大的外籍专家楼里,一室一厅的房间布置得整洁雅致,飘散着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

罗·萨莉的英文名字是“SallyRose”,“Rose”在中文里是玫瑰的意思。罗·萨莉说,她很喜欢中国的茉莉花,所以就把名字改成了萨莉,说完,她轻轻地哼了一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大家都笑了。

她是作为浙大外语系的一名项目专家来中国的,年近半百的罗·萨莉,诚挚、热情,工作认真,她的主要任务是编辑、校对浙大外语系新编的一套大学教材,并为他们的教学模式出谋划策。

罗·萨莉还负责给浙大混合班的一群尖子生上外语课。

这批尖子生的聪明才智和好学精神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感叹道:“这是我所教过的最好的一个班,每个学生都非常爱学习,上课的时候很活跃,一个个都争着发言。”

浙大学生的热情也让罗·萨莉难以忘怀,每次上课,学生们都会在讲台上放一杯热腾腾的茉莉花茶。每隔一段时间,学生们还会给她寄许多信件和Email(电子邮件),罗·萨莉为之感动不已。她知道,就连中国老师也不是人人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

如今,在浙大外语系,罗·萨莉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对此,罗·萨莉很高兴,但也非常谦虚。她说,“中国太神奇了,这次能到浙大工作实在是我的幸运。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如勤劳、质朴、热情、善良、耐心……”

她觉得,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太多了,但都很难学,尤其是耐心最难学!她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她和同事去买衣服,同事看见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后,就和摊主讨价还价,结果,足足过了半个小时才成交。她觉得这位同事真是了不起,能够把200元的衣服讨到80元钱,确实佩服。所以,她现在出去买东西也学会了讨价还价,并觉得非常过瘾。

罗·萨莉到杭州已经整整8个月了,在这8个月里,她着实吃了不少苦:

语言不通,饮食不服(没吃过一顿西餐),特别想念94岁的老父亲和89岁的母亲……不过,她现在已经配了一台电脑,每天都可以给父母发Email了。

她还希望,在浙大任教期满后,父母能和妹妹全家一起到中国来,到时,她要带他们去爬长城、游三峡,把中国所有值得去的地方都走个遍。

憨厚质朴的中村惠吉

在浙大求是村的一幢教师宿舍内,每到星期六清晨,都可以看到一对日本夫妇在打扫楼梯。他们一个洒水,一个扫地,每次都把一楼到五楼的楼梯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对日本夫妇就是中村吉惠和他的妻子。

中村确实很憨厚,以至于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怎么一点都不像日本人!

中村来自举世闻名的日本硅谷——“筑波科学城”,今年62岁,他已经到浙大工作两年了。

中村原来的工作单位是日本国立金属材料研究所,算是世界最先进的研究所了。中村就是该所有名的科学家。

他到浙大来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

按照日本政府规定,退休的高级研究员有三条出路。一是到日本私立大学当教授;二是到大公司当顾问;三是由日本振兴公司委派到亚洲各地帮助教育。

前两条工作轻松、待遇丰厚,对家人也有好处,第三条就不行了,不但薪水低、工作苦,而且到了受助国后,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承担。

中村考虑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了第三条路——到中国来。中村刚来浙大的几个月里,住在浙大的招待所,中村太太那时还在日本,他只得常以方便面果腹。对此,中村毫无怨言,他说:“我从小就经历过战后的苦日子,能熬得下来!”

在浙江大学数十位外籍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教语言的,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人是搞科研的,中村就是其中一个。目前,他除了带一个博士生外(已经带出了一个硕士),主要精力就放在物理系的低温超导教研室里,为了这个教研室,中村可谓费尽了心血。

在日本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时,经费充裕,30多名研究人员有10多亿日元的运作经费(折合人民币1亿多元),所以做实验用的器材绝对是保证的。

到了浙大,中村才切实地感受到,中国高校的科研经费确实很少,连器材都不能保证,实验也没法做。于是,中村便把自己带的器材全部捐赠出来,又自己掏钱买零件做器材(在日本时,研究所的器材就是由中村管理的),陆陆续续掏出了1万多元人民币。

在浙大低温超导教研室里,中村还是最勤奋的一个人。每天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周末时常在这里加班。在浙大两年时间里,中村带出了一个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还写出了不少高水平的论文。对此,他的解释是,浙大工作环境好,有很多时间可以思考,不像“筑波”,钱太多了,成天只顾得买仪器、买设备,根本没有心思考虑问题!

在中村的带动下,浙大与日本国立金属材料研究所的交流日渐增多,浙大已派出3人到这个研究所学习,并与俄罗斯有关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1998年,中村因为成绩显着,被评为杭州市优秀外籍教师,并被授予西湖友谊杯奖。

幽默豁达的霍夫曼夫妇

1999年4月,当身高2米的霍夫曼先生与妻子两次走进浙大时,门卫情不自禁向两人打起了招呼:“哈罗!”

这已经是两人第六次到浙大来任教了。

说起来,霍夫曼夫妇最初到浙大的原因非常简单。1990年5月,夫妇两人准备到中国为美国依阿华中央大学找一所友好大学,一位中国留学生告诉他们,杭州非常美丽,浙江大学非常有名。于是两人就到杭州来了,没想到一来就舍不得走了。

霍夫曼是依阿华中央大学的生物教授,主要研究蘑菇和香菇,霍夫曼夫人则是依阿华中央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到了浙大后,霍夫曼先是教生物,尔后改行,与夫人一样教起了英语。两人非常懂得学生的心理,教书的方法也很生动,每次上课,课堂里总是一片笑声。

每年在浙大教满半年书后,两人便再回到依阿华中央大学去教半年书。

这种候鸟式的生活,引起了许多美国朋友的好奇,科技界、商界多次邀请霍夫曼去谈论关于中国蘑菇、香菇生产情况,一些普通的美国人则纷纷向他们打听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治安等情况。

霍夫曼一一作了解答,并向他们详细介绍巴金、老舍等一些中国着名作家的作品。在霍夫曼夫妇的影响下,他们收养的一对韩国儿女也渐渐喜欢上了中国,孩子们对父母到中国来教书深表支持,并在美国的家中,放置了许多中国瓷器和介绍中国的书籍。

霍夫曼很喜欢读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他说:“邓小平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很喜欢。记得1990年我刚到中国来时,好的面包店很难找到,现在到处都是。那时从市中心‘打的’到浙大去很难,很多司机都不愿去,而现在就完全不同了,随时可以打到。我还记得当时的中国朋友家里,很少有电话、洗衣机和空调,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而且还有VCD机,这在美国也不多见。这10年来中国变化确实太大了,城市在成长,高楼大厦越来越高,公共汽车越来越漂亮。人也变了,长得比我高的人,我也看见了好多!”

不过霍夫曼夫妇唯一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他们最初来浙大教书时,那时的学生全都很认真,确实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现在只有一部分学生在认真读书,这又和美国差不多了。

如今,霍夫曼夫妇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方式,连饮食也不例外,两人都很喜欢吃中国菜。

霍夫曼太太非常喜欢中国小孩,当孩子们热情地叫她“奶奶”时,总是乐不可支!

下半年,霍夫曼夫妇又要回到美国去了,这一次回家,霍夫曼太太就要做奶奶了。她说,等有机会了,她还要带着孙子一起来杭州!

1999年5月26日第1版

“中国人要有自己的科技!”——访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侯虞钧

本报记者杨丽 通讯员单冷 陈丽

【院士档案】

侯虞钧,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化学工程专家和化工热力学界资深专家。马丁侯方程的发明者之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双硕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56年回国,任化工部上海化工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总工程师,1962年调任浙江大学教授。

这是浙江大学最早建造的宿舍楼之一。一位43年前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归国的爱国科学家——侯虞钧就住在这里。

侯虞钧的家中,客厅兼书房里除了四壁书香,只有一张陈旧的沙发,仅有的一台电视机还是黑白的。70多岁的老人,说起当年的选择,一脸平静。

40年代,侯虞钧怀着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在密歇根大学修完了博士学位。他与他人合作的科研项目成果“马丁侯状态方程(气态)”闻名国际化工界。就在他一心想着赶快回国施展抱负的当口,美国当局通过法律,阻挠学理、工、医的中国留学生回祖国效力。他只得留校任教,默默等待机会。1955年,经过政府间谈判,美国不得不同意在尊重留学生意愿基础上放人。侯虞钧不顾系主任的盛情挽留,辞掉了工作,于次年回到了祖国,投入到刚刚掀起的“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中去。他将马丁侯方程从气态延伸应用到液相和固相上,使得这一世界着名的方程应用更为完美。目前,在美国,马丁侯方程还被用来在物理研究中对复杂问题作预测,这更显示了这个方程的普遍意义。为了工作,他一直到70岁才正式退休。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学者熊培云沉潜数年的心血之作。他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名著之旅——谋略之旅

    名著之旅——谋略之旅

    从书的内容看,《六韬》中对骑兵有详细的论述,而骑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到战国时才兴起。书中提到多种铁制兵器,而我国历史上铁器的应用也始于战国时期。再如,书中所提到的“将军”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而国君因为灾凶而避正殿以及将相分职等等也都是战国以后的事情,这也说明《六韬》不可能是殷周之际的作品。
热门推荐
  • 金色年华之乡村办校

    金色年华之乡村办校

    女大学生创业励志故事,另版武则天,一校之长,即使爱情有价,但自由更贵,女主角决然放弃与王子(冷峻教授)的甜蜜恋情,回到故乡艰苦创业,萍水相逢中的奇遇,历练人生,温暖人性,最后她终于找到人生的幸福路——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男神别跑

    快穿之男神别跑

    只见男人眼里出现的宠溺:“别生气,这样对你身体不好。"男人的语气让其他女性的眼里闪过狠厉。”那好吧,我不生气了。“少女的语气里含有无奈。
  • 名门宠妻,纯禽来袭

    名门宠妻,纯禽来袭

    她是商界的名流夫人,人前风光,人后暖床。二十九岁生日被相恋五年的男友一脚踹到剩女的大军伍当中去,因为撞破了她高贵冷艳的顶级BOSS一个惊天大秘密,就被一只集纯良、腹黑、傲娇、暴走、温柔、各种矛盾体于一身的名门纯禽给拽到了已婚妇女的革命队伍中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个人的记忆

    一个人的记忆

    每一朵花都是独特的,每一段相遇都是幸福的,每一段情发生时都是美好的。在你的人生的某个过程,是不是也曾经有过那样的一段痴情的绝恋,你们缠绵到不忍分离,你们相爱到许下一生的誓言,你们的心都在柔情里融化了。可是,世事变迁,那样的一段情,就那样的随风而散落在天涯了,留下的,只是你一个人的记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鹰之城(兽王系列)

    神鹰之城(兽王系列)

    宠兽学校的暑假到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离开了学校,在邱雷的帮助下,留在学校的兰虎有幸来到了传说中的新人类聚集之地 ——神鹰城,为了凑齐邱雷下学期的学费,两人在神鹰城开始辛苦奔波,兰虎在一个意外的情况下通过考核参加了神鹰城举办的宠兽电子大赛,然而面对来自四面八方,身怀绝技,武功强悍的宠兽战士们,兰虎也只能咬牙坚持,就在宠兽电子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因为兰虎暴露了兽王身份,却意外地引发了另一场危机,潜伏在暗中的敌人虎视眈眈地窥视着。
  • 社交改变生活

    社交改变生活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启迪意义和极富可读性的成功励志读物。
  • 无上神道

    无上神道

    天赋异禀,抱钟而生,身具太初真龙血脉,却因此而成为禁忌与不祥的体质,遭人残忍迫害,欲夺其真龙精血与伴生青铜钟,他顽强而坚韧地活了下来,伴生青铜古钟指引他开启血脉潜力,以热血谱春秋。黄金盛世,各种古血体质当世,奇才、妖才层出不穷!无尽天骄踏骨而行,追寻传说中诸神的天位神道境界!少年自龙渊泽破封而出,踏古今第一路,横推同代无人敌,以真龙血脉威震十方世界,无上神姿压万古。神道路,天骄当歌踏骨行,一指星河断,一拳日月殇,一念万道崩,一世尽飞扬!
  • 凤惊武尘

    凤惊武尘

    一个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还在母体时受到凤凰精血的滋养,出生后天赋异禀,身体发生变异,体内生有三味火焰,一路披荆斩棘,展开强者的道路!
  • 重生之极光女神

    重生之极光女神

    两世的等待,一世的情缘。绝世宠溺换你倾城笑颜。你是我手中永远的娇宝。那个男人用二十年的溺爱,360次告白,向全世界宣布,他可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