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2100000058

第58章 通讯类(28)

倪明江告诉记者,浙大素来不希望在薪酬问题上过多炒作,这样会背离引进外籍人才的宗旨。他说,像施泰恩米勒这样在国际上知名的教授,不会在乎薪酬的多少,他们不是为钱才来中国任职的。而且,即使有很高的年薪,也未必能请来一位国际知名的教授。这一切归结于浙大的吸引力和教授与中国、与浙大的缘分。

记者了解到,施泰恩米勒教授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担任德国科学联合会(DFG)中国工作委员会主席,在北京建立了中德科学交流中心,为推动中德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推动并参加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与中国浙江大学20年来校际关系的建立和实施,多次访问浙江大学,为改善浙江大学的外语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由此看来,施泰恩米勒出任浙大外语学院院长多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是一个务实的决策,”范捷平强调,“我们不希望借聘请洋院长炒作什么,我们聘请洋院长是希望他实实在在地做事,施泰恩米勒也是这样一个务实的院长。”

2003年第9期

浙江大学:“进”“出”途中,只留最优

本刊记者白瑜 焦江方

近日,在浙江大学某会议室里,该校人事部留学与人才引进办公室主任陈雪芳向主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倪明江汇报:4月份签约的原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副校长斯坦恩米勒8月3日到任,我们已为他做好了各项服务工作。此时,倪明江转过头来,看着记者,笑了笑,一脸得意:“这个人在国际相关学界可是颇有声望的人物,这次作为我校的外聘院长,签了三年合同,任职于外语学院。这是浙大在人事改革的征程中,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吸引人才的又一重要成果。”

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新的浙江大学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为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浙大领导班子决定转原来的“只求所有”为现在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以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浙大工作和为浙大工作。

为此,浙大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用人机制、分配制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如《浙江大学关于加强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工作的意见》规定,及时为引进人才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引进人才晋升高级职务不占所在学院当年晋职指标。学校设立教师高级职务特别评审组,为错过正常评审程序的引进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对少数学术水平特别突出者,可事先评定任职资格,到校工作后即予聘任。

另外,该校还出台了《浙江大学从校外聘用人员的若干规定》,推出了人事代理方式,规范并加强了聘用人员的合同制管理。

其实,斯坦恩米勒只是浙大十几个外聘院长的一位。合校之初,学校就聘任了20个学院的院长,其中外聘院长就达12人之多,并且七人是院士。除了这些外聘院长外,浙大还利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光学工程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何赛灵博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同时,浙大还以智力引进的形式,积极争取各种优秀人才为浙大做贡献。

据统计,合校以来,该校以智力引进的形式聘任了签约教师近30多名,其中国内知名院士如徐如人、蒋明华、王玉竹,美国工程院院士鲍亦兴等来校讲学,海外学者杨芳莘、石敏俊等,美籍华人赵晶晶博士、刘锁群博士等到浙大短期工作。此外,教育部的“春晖计划”、“聘请世界着名学者”项目也是浙大积极利用的吸引人才的形式。

对于源源不断的人才引进,是否会涉及岗位的名额限制问题?“名额限制?不会。”倪明江说,“对于这些外聘人员,我们的岗位是放开的,没有太过僵化的名额限制。只要是大家公认特别优秀的,我们也需要,什么时候来都有岗位,可以因人设岗。如果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大科学家来,那连协议都不用签,我们是求之不得。”

选留新教师对于整体教师队伍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倪明江说,近几年每年有80余名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这些人的人事关系开始不进浙大,而是先挂在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如果有博士学位、教授任职资格,工作优秀,六年后可申请把人事档案转入浙大。如果博士三年一个聘期期满仍晋升不了副教授,不再续聘。

“进”与“出”是浙大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两个主要环节。以上倪明江谈的是“进”的方面。在谈到“出”时,倪明江语气坚决,一再强调:“如果不优秀,就走人。”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浙大的人事制度改革就在悄然进行。流动聘任、有限聘期、末位淘汰等当前最敏感的措施已经执行到第三轮。《浙江大学2003年岗位聘任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是对以前改革的延续。该《意见》规定,2003年全校下达教学科研岗位总数共3800人,各学院不聘岗人员原则上不少于5%,其中应有不少于2%的人员调离或上交校人才开发中心。对此,倪明江作了解释。他说,四校合并后,总的本科生数量比原先合计总量要少许多。按原来人数统计,每年浙大应该招生1.2万1~1.5万人,而事实上只招8000人,因此教师就出现富余。同时,我们以前曾做过一次调查,经过对教师业绩进行量化,发现有1/4的教师承担55%的教学任务,65%的教师承担44.8%的科研任务,而其余10%的教师只承担0.2%的工作量,所以,有的人员是不走不行,非走不可。

据悉,外语学院今年定岗160多个,但今年岗位聘任前却有240多人。倪明江说,在往年改革中,出于各方面原因,该学院在分流中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而以中庸的姿态,保留了岗位人数,把一张饼给摊薄了,而不是消减吃饼人数。

但是今年无论如何分流了40人。不过浙大与杭州市政府合办了一所城市学院,与宁波市政府合办了一所宁波理工学院,从外语学院分流出来的有30多人去了这两个学院。

“这两所学院成立的目的,一是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大,分流学生;二是为了分流教师,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倪明江接着说,“不过说来说去,这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人事调整,今后还要进行高水平的调整,以彻底形成能上能下、择优弃劣的用人机制。按照我们的设想,到浙大建校120周年,也就是2017年,把浙大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知名高校。到那时,现在我们选留的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年轻教师,恐怕只有少部分能留下来成为其中的一员,大部分要在这种机制下被逐渐淘汰。这就像攀登珠峰一样,体力不行的就不断要被淘汰下来,最后上去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003年11月15日第3版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及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各地建起了高教园区、大学城,许多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也纷纷上马,但如何在建新的同时使得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发展、生态的保护得到体现?建筑学家们的观点也许能对中国大学校园的建设与设计理念有所启示——大学校园怎么建?

单泠 徐有智 朱振岳

浙大紫金港校区东区3200亩建成启用一年之后,西区5500亩的规划建设也提到了学校下一步发展的议事日程上。计划中,这块土地在2005年3月之前应当完成所有的规划、搬、拆和市政设施建设,开始进入单体建筑施工。总投资人民币达78亿元的新校园建成后,浙江大学的紫金港校区将不仅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大学校园,而且,它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将会给中国大学新校园的建设提供一个范例。11月1日,浙江大学邀请我国建筑规划界知名专家学者和浙江省、杭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对12个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评审之前,国内10余位建筑设计大师、《建筑学报》编委来到杭州,对已建成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区进行实地评议。专家们对浙大紫金港东区建设中体现出的“大学园林”的理念表示高度赞赏,他们认为,浙大紫金港是全国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个典范。

今天建造的大学,要对今后100年负责浙大紫金港,你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西溪水乡,蒹葭苍苍,在这块与浙大紫金港东区3200亩紧挨着的西区5500亩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小河流18条、水塘315个、树林169片。

怎样才能使这样丰富的地貌,难得的生态环境,不再仅仅只是山水的美,不再仅仅是绿树清波?

在浙江大学作为甲方向设计大师们提出要求,下达紫金港西区规划任务书的同时,设计师们手中描绘出的建筑蓝图中,也已融入了他们对未来大学的全新梦想:“大学园林”、“科技公园”、“以水筑镇,以水筑园”、“水乡小镇型的书院”、“充满友爱精神的知识广场”……这些美好的词句,方案的设计理念和交通网构架、区域划分构思,体现了建筑师们对大学的理解,对生态和文化的把握。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所说,建筑也要与时俱进,现在的教育由以前单一教育转化为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素质教育,建筑必须切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需要,并将现代教育理念真正体现在校园规划设计中。

学建筑学出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认为,中国的大学校园大多是50年代建造的,时处经济困难时期,强调的是大干快上,能用就行了。半个世纪过去了,近年来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的时期,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许多国内高校都在规划或正在建设新校园。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50年前不能想象的,但我们今天建造的大学校园,无论从质量、从实用、从审美,都应当要为今后的100年负责。他说,成功的建筑,就是那种笔直的路造到跟前要打弯、要绕道的,它是会在岁月中增值的,浙大想要的就是这样的建筑。

大学的空间为交流而存在

“学校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听得出神,不禁惊讶万分,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在那个所在地划出一个地方,于是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学校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欲求的一部分。”这是以醒目的强对比色彩印制在8号设计方案首页上的一段话,摘自路易斯·康的着作。这段话表达了大学的几个要素:一、大学是为了留住“高人”而产生的;二、交流是大学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的事情,大学的空间是为了各种不同规模的交流而存在的。

专家认为,世界级的大学都致力于创造独特的校园风格来吸引生源和师资。一流大学的气质要靠一流的大学环境来营造,而国内正在建设的大学校园的一个基本相似点是占地面积大、建筑规模大,如何应对这种超常规模尺寸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设计者必须重新思考的课题,也是能否形成独特的校园风格的问题。

东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王建国的观点是,许多年后,毕业了的学生回来寻找什么?就是寻找充满了记忆的场所,大学校园在规划中要留出可以创造的空间,成长的空间。建筑设计师吴越认为,成功的空间设计会成为连结学生与学校的感情纽带。他说,过大的空间设计会减弱学生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每个州都有州立大学,但是美国私立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给母校捐赠大大多于公立大学,我想这和州立大学的建造没有给人带来太大的亲和感有关系。大学的物质环境和教育理念是密切配合的,一个大学的物质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如何在里面生活和学习,学生的身份感是通过物质环境建立起来的。如剑桥大学, 教学区是一个系统,生活区是另一个系统。剑桥毕业的学生如果说起是同一个生活区出来的,认同感会更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认为,大学的环境设计中要注意校园和公园的不同。因为开放的大学也不是公园,在空间处理上应该追求创造一种开敞的环境,也要创造一些围和的宁静的小环境,要多一些书斋的气息。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教授黄星元的观点是对这一说法的补充。他说,学生的活动一般以自己的组团小范围为中心,因此建成一个个小的文化、情感空间很重要。

校园的文化内涵是成长的

大学是一种精神,大学的校园就是精神的家园。浙大校长潘云鹤认为,“海纳百川”是浙江大学的校歌,也是浙大的精神,浙大的建筑也要体现这一风格,追求体现个性之上的和谐,各个单体建筑的组合应当是多重奏,是交响乐。

专家们对这一理念表示了认同,但“大学者非大楼之谓,而大师之谓也”,文化不是有形的东西,精神家园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历史沉淀。王建国说,一个大学是需要很多年才能成长起来的,大学校园的文化内涵是由时间来决定的,是成长的。大学是一个充满记忆的场所,人文环境的营造是要苦心经营的。有的专家说,浙大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这种营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

同类推荐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本书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就当代中国最突出和重要的问题——城市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高屋建瓴、独具匠心的谋略与筹划,尝试在邓小平城市化思想的研究领域展开初步探索。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暗黑武林

    暗黑武林

    在某个时期的武林,充斥着黑暗、暴力、诡异、血腥,上演着背叛、欺骗与阴谋,存在着人体改造术和机械傀儡术。在这个时期的武林,有武林正道同盟大小门派成千上万个,也有行事随意,无所谓正义与公平的组织,更有隐藏于黑暗之中,蛰伏而动的野心家,每一个都自认为自己可以统治武林,他们彼此厮杀,在阴谋与诡计中或上位或湮灭。武林的天似乎永远都是阴暗的,能让其有一点颜色的,就只有人的鲜血。而这,就是现实而残忍的武林,一个暗黑的武林,但正因为残忍,才让那些真实的情感和人性的光辉显得更加耀眼。
  • 浴血雷帝

    浴血雷帝

    韩沐作为镇国公府小公主的伴读书童,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经历了各种恶作剧式折磨,终于有一天韩沐被当做风筝放飞的时候,不慎被雷电劈中,因祸得福,摆脱了噩梦般的伴读生涯,开始了人生的新的旅程。。。。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又想骗我当明星

    又想骗我当明星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开心心咯“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良心”“那你的良心呢”“嗯?这个问题问得好,可以作为下个课题研究一下。”
  • 大红绣球

    大红绣球

    要说起来,穆蓉儿也算是个富贵人家的滴长女,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父亲是个程世美,母亲是个王宝钗,二妈是个武则天,而她只想依靠穿越前就会的一技之长孝母养家,自力更生。可是生在了这是非之家,她真的能置身事外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她这婚姻大事想要作主的人可真不少,却没有一个是真正为她考虑的!嘿嘿,以前不是听老人们说过抛绣球吗?那她也就抛一回,总比被人利用了好吧?花费三年时间绣的大红绣球啊,到底会砸中谁呢?心里的那个人,会来抢绣球吗?还真就有些心里没底啊!不是新人是新书,求收藏,求推荐啦啦啦。收藏每够一百加更一章;推荐票每够一百加更一章;收藏或者推荐每够五百,加更一周。嘻嘻,头一回这么求收藏和票票。
  • 重生之许云宝看你往哪儿跑

    重生之许云宝看你往哪儿跑

    上一世,她刚结婚就逃婚,结果以为的真爱却是无情无义的小三。惨遭抛弃后,她在病榻上惨然离世。谁想到老天爷给她一次改写错误的机会,这一世,她重生在新婚之夜,四月暗自下决心,这一世她一定要好好珍爱这个爱她照顾她却上辈子一直在受委屈的男人,许云宝,看你往哪儿跑!
  • 弑神出鞘

    弑神出鞘

    弑神弑神,弑玉帝,斩神魂,入天上地,不负使命
  • 王者萌新手札

    王者萌新手札

    作者亲身经历改编,纯粹写着玩。关于王者荣耀里发生的一些开心搞笑的事情。
  • 那几年你还记得吗

    那几年你还记得吗

    自身的经历改编,记录下这荒诞疯狂的青春吧
  • 至尊狂云

    至尊狂云

    身为武学奇才,她还不是要坐轮椅要靠人伺候,就算是绝世高手还不是抵抗不了人类的武器!为了报仇,她拿起游戏头盔在虚拟世界修炼!殊不知也能碰上奇遇,不仅治好了双腿,还遇上了一个超级大无赖?男人,不要对我以身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