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2100000054

第54章 通讯类(24)

承担国家任务能力增强 学校围绕国家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交叉研究,大力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在诸多科技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四年来,学校主持承担“973”项目1项、“973”课题18项;新上国家攻关计划项目55项,新上“863”计划项目178项;承担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2项,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学校已取得一批重大高水平成果,产生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地建设实力凸现 进一步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形成了一批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目前,学校有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等部门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增2个,实现了零的突破;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大型仪器设备的大幅度增加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切实的保证,如浙大科研人员利用新增的大规模DNA测序仪,获得了6000个独立的水稻基因及片段,制备完成国内第一张水稻基因芯片。

国际科技合作日趋活跃 四年来,学校教师出国参加国际会议1967人次、出国从事合作研究1056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33所知名院校签订校际协议,主办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71次;新增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69项,其中政府间合作项目212项。至2002年末,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生物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与美国通用汽车、诺基亚、朗讯、摩托罗拉等国际着名公司签署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与国(境)外合作建立了30余个研究中心(所)、实验室和培训中心,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同时,学校投资新建了竺可桢国际教育大楼,目前在校外国留学生共计1654名,其中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216名。

服务经济建设效益显着 学校充分发挥高新技术辐射和高技术产业孵化的优势,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全方位、多层次的为国家特别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科教兴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显着效益。四年来,学校与全国30个县级以上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企业签订技术合同10000多项,合同金额18.8亿元,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200余亿元。以发展效益农业为例,学校选育出水稻、油菜、大麦、茶叶、果树、蔬菜等优良品种40余个,开发农业产业化技术100余项。据14个项目统计,近3年为浙江省创造经济效益65亿元,为农民增加收入10多亿元。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学校已有200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年创造经济效益50亿元以上,其中“SuPCON工业自动化控制集散系统”成果已成为我国民族信息产业DCS领域的着名品牌,改变了我国同类型控制装置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在全国300多家大中型化工、冶金企业应用推广,为企业新增产值10多亿元。目前,学校与浙江全部市县建立了经济、科教合作关系,其中与杭州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宁波等数十个市县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省内外骨干企业建立了50多个技术开发中心,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学校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与云南、贵州、宁夏、江西等省(自治区)市建立了全面的省校科技教育合作关系,联合开发绿色农业、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环保工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高新技术项目100多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1年建立的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利用大学人才、科技、实验设备和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民营资本,构筑“一园多点”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浙江省和我国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辐射源。目前,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已从建立初期的6000万元增加到1.32亿元,科技园已拥有浙大教师和学生专职或兼职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157家,注册总资本7.4亿多元,正在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80余项。

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

浙江大学始终以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目标,将学科建设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在资金投入、队伍配套、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以重点学校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成效十分显着。

加快学科优化组合 学校通过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支持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群体,培育了新的学科生长点,使全校的博士、硕士学位点大幅度增长。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从1998年的66个增加到151个,分布在11个大的学科门类,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从5个增加到28个,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新增了一批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急需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总数达238个。学校现有学位点数已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科布局,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重点学科布局 学校对各级重点学科投入了近两亿元建设资金,形成了基本完备的重点学科体系。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4个。从学院分布来看,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学院由原来的6个增至13个,重点学科的布局更趋合理。在主要学科门类中,理学增长100%,工学增长75%,农学增长100%,医学实现了零的突破。学校十分注意根据地方和行业经济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批省部级重点学科。目前学校拥有浙江省重点学科51个,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7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7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

优化学科结构 为了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按照大学科的建设思路,“985”专项经费中每年拨2000万元专款,支持学院自主进行21个学院的重点学科调整和建设。经过四年的运行,各学院除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学科层次普遍得到提升外,各种形式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极为活跃,新的学科方向不断产生和发展,学科结构调整成效显着。农学类学科充分发挥了学科合并、交叉、重组的优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与1998年四校合并初期相比,博士点增加了1倍;博士后流动站增长了8倍;一级学科博士点从无到有,至2002年获得7个;国家重点学科由原来的3个增至6个,增加了1倍;科研经费总数增加3倍;在校研究生数从496人增加到1642人,使研本比从1∶5.7缩小到1∶1.6。

发展优势学科 理工农医类重点学科建设,遴选25个学科实行分层次滚动建设,其中10个二级学科以总体水平稳定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科为目标,15个二级学科以在学科研究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总体水平居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的学科为目标进行重点建设,分别予以300万元/年和100万元/年的重点投入。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实施“强所、名师、精品”战略计划。“强所”计划已确定的12个研究机构列入建设计划。学校设立的资助人文社科学术“精品”

出版计划,计划5年内资助出版100部“精品”力作,首批十余部已经由商务印书馆推出。

促进新兴学科生长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大力扶持和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目前已确定了光通信、脑科学、集成芯片、微系统、生物资源与功能基因组等领域为重点建设领域,启动建设了11个学科交叉研究中心。

已启动的交叉研究中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方面已经开始显现出其优势和活力,部分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浙江大学确立了“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构筑“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框架,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积极探索有浙大特色的“宽、专、交”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步伐,在基本稳定专业总量的前提下,加大了用信息科学和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的力度,使专业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开展了按照专业类设置相关专业试点;优化发展和培育了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并注重国民经济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浙江省产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的设置;同时,筹建了若干个跨学科门类、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宽口径新专业。四年来,在控制专业总数100个左右前提下,陆续新增了20个社会急需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高新技术类专业和宽口径综合型专业。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校以国家级教学基地和教改项目成果为龙头,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等多种教学形式;积极推进CAI课件和网络教学课件建设,逐步扩大网上课程教学和学生网上学习。同时,学校在全面推进学分制的基础上,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筹建教学评估中心,不断完善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三年来,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上取得显着成绩,三个国家工科课程基地在教育部的中期检查中均被评为优秀,数量列全国高校首位;文科(中文)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式教学”外语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启动“精品课程”工程 学校根据“加大投入、多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精品课程评选办法;适度打通基础课并减少课程类别,增加选修课,构建了宽口径的基础课程平台;开展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论课程建设及前期选课指导;强化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突出能力培养型课程;减少了课堂教学时数,提高了新兴、交叉和综合性课程比重,使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达到整体优化;“十五”期间分期分批建设好500门左右的精品课程,其中2000年已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启动经费150万元,新立项目180项。

因材施教强化英才教育 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以实施英才教育为特色的竺可桢学院,以英才教育为龙头,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有效地带动了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浙大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竞赛活动中频频获奖。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特等最高奖INFORMS奖2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成绩名列亚洲高校之首,尤其是2000-2001年连续两年全部6支参赛队均获一等奖,为全世界各高校最好成绩;参加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获奖6项;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季军。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科研和学科优势,积极引导本科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生的科技发明和科研活动,使一大批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锻炼。近年来全校范围内已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500多项,每年投入50万~80万元。为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创业能力,学校组织了电子设计、机械设计、创业设计和机器人制作等7项设计竞赛活动,每年有1900余人参加,已在全国和国际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开展了学术节、学术周和课外科技发明竞赛等活动,每年仅数学节、物理节、外语节、电脑节等8个节就有万余人次参加。

全面提高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学校大学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从1998年的76%提高到2002年的96.35%。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浙江大学以加快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营造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和激励人才的学术氛围,不断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培育学科帅才 学校在抓学科帅才建设中,始终把培养、遴选、引进院士,扩大院士队伍规模提到重要位置,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院士和大师级学者来校工作,四年来,学校新增和引进院士7人,11个外聘学院院长中有院士7人。同时,学校注重发挥现有院士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强大的带动作用,加速培养高层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集聚,促进学科建设向高水平发展。唐孝威院士到浙江大学工作后,积极倡导校内开展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与其他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开拓新的学科领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肇伦院士到浙大后组建了国内首家微分析系统研究所,并以浙大为主持单位,联合多家着名高校和中科院,共同承担“十五”期间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确立了浙大在国内微流控分析领域的学术地位。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品德修养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品德修养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思想品德修养》旨在帮助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面对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辨识良莠,正确取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书从热爱祖国、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境界、争做合格公民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途径和方法。
热门推荐
  • 和大力一起生活的日子

    和大力一起生活的日子

    穿越了,没办法系统送上,什么?从小和女主在一起,女主还很听话,无敌的人生从现在开始!
  • 我是星主

    我是星主

    秦正凡无意中救了一位老人,却没想到他是镇守他们星球的修灵者,是已经不过问天凤星世俗之事数百年之久的最高掌权者。只因天凤星灵气稀薄浑浊,传送门又毁坏,老人只能老死天凤星,无法返回宗门所在的遥远星球。秦正凡继承了老人的衣钵。就这样一个即将毕业,走上大学老师岗位的博士生,成了一名早已经被时代遗忘了五百年的星球最高长官,过起了低调的都市装逼生活。本书QQ群号:776809636
  • 总裁的宝贝妻

    总裁的宝贝妻

    在一个迷情的夜晚,他和她发生了关系,事后她留下一张字条就消失了一干二净,十五年了,他无时无刻不想找到她,然而他动用了所有的关系,都没有找到她,看着桌子上的那笑容灿烂的女子,他发誓一定要让她尝尝被抛弃的滋味,让她补偿他这几年所受的罪,颜若曦,你到底在哪?中国,A市某机场,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笑着和旁边的男的聊着天,而身后却跟着三个小萝卜头,其中两个有着一模一样的面貌,一看就知道是双胞胎,而且三个孩子长得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好看,帅气,别看他们年纪很小,举手投足之间已经开始流露出贵族的气质,而且这一家子,确实美女靓男,在机场引起一场轰动,不时会有行人前来搭讪,女子看着熟悉的城市,心里想到:欧阳辰,我回来了,你还记得我吗?一场情,究竟是该继续,还是终止,他们是否是命中注定,一辈子的纠缠不清,想要知道男女主人公,怎么发展吗?敬请关注希儿的新文哦,记得收藏哦。
  • 快穿之白月光总在眼前晃

    快穿之白月光总在眼前晃

    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抹白月光,当心中的白月光又重新出现在眼前,想老实本分的完成任务,对徐娇来说真的不容易。
  • 签到之自我养成

    签到之自我养成

    每早7:00准时签到叮!签到获得气质养成器,请选择气质类型(公子无双、乘风欲起、王公贵族、凌绝天下)叮!签到获得颜值养成器,请选择颜值类型(剑星眉目、丰神俊秀、洛神之颜、精致无双)叮!签到获得人民币十万...
  • 深宫幽凌

    深宫幽凌

    她,是北冥族第一美人丹凌,从小无父无母,流落青楼,因为相貌出众,才华过人,年纪轻轻就被选为栖仙阁最美花魁,短短半年的时间,便成了数万北冥男子们的梦中情人。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她从此踏入北冥王宫的大门,一步步陷入尔虞我诈,深不见底的黑暗,各种明争暗斗,让她喘不过气,是谁在报复谁,是谁在保护谁,,,当层层面具被揭下后,一个个真相出现在她眼前时,她该信谁,该依靠谁。。冷酷无情的北冥王,深藏不露的八皇子,温润如玉的瑾王,,,呆在她身边的一个个男子中,又有谁能真正给她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地之灭天

    天地之灭天

    洪荒过后,天下三分。亿万年后,修道界再起波澜,万族纷纷显现,无数强者应时而生。无数人为了追寻传说中的境界——天帝,纷战不休,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能否有人登上亘古以来最强的宝座?一个在命运中苦苦挣扎,一个天地不容的人,他到底该何去何从?“命若天定,我便破了这个天。”冷石仰天咆哮……
  • 萌徒很嚣张:扑倒无良师

    萌徒很嚣张:扑倒无良师

    一朝穿越成弃子?没办法,她认了!被妖孽捡走,要报恩,她没话说,可是让她顶着徒弟的名号干着奴隶的活儿?不好意思,师傅无良,徒弟何须善良?被欺负?没关系,身后妖孽太强大,这些人儿都不在话下!没钱花?没关系,卖了他府中的姬妾尽情玩耍!这样的美男身边蝴蝶很烦?没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扑倒再说,管你是妖孽还是皇子,让那些蝴蝶吐血去吧!什么?身份不配?有了他的儿子还怕这些人不乖乖就范么?
  • 掷剑天涯

    掷剑天涯

    明明是大家族的第一少爷并出生时天地异相呈现特殊的祥瑞但天赋却不比普通的弟子却在懵懂少年时被所在界域第一势力预言选中家族被灭爱人被抓在背负着复仇和重震宗门的责任努力修炼却发现这潭水远比他想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