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75500000009

第9章 国外前沿公共财政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3)

2.1.5.西方公共财政体制的简要评述

从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西方的公共财政理论实质上是政府财政学,它诞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成长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与政府有关的经济问题,始终服从和服务于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它在发展初期主要是探讨和分析政府为履行其有限的职责而面临的收入和开支问题,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暴露出的诸多缺陷使西方政府在国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政府作用在增强,公共财政学也逐步演化为更广义的公共经济学。尽管研究的领域扩展了,研究的方法也有所发展,但是其研究的核心——政府经济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又是财政收支行为)却依然没变。这同时也说明,西方公共财政不是一个僵化、凝固化、一成不变的范畴,也不是独立于客观实际存在的,相反,它始终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同时,我们还看到,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和政策属于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现代西方财政无论其理论、制度和政策,从整体上说,都立足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保证垄断资本的利润。但是,公共财政具有的功能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具体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商品货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性。现代西方财政正是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这种客观规律性来达到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政策目标。

从西方国家公共财政实践的发展历程中也不难看出,西方国家公共财政实践从其产生开始,就处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始终伴随和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公共财政实践的变化都是围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广度、深度及方式的不同要求而展开的。

这些变化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鲜明烙印。

综上所述,从国外研究情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公共财政体系,对此研究也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深入,因此对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对待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态度是,既不能完全照搬,也不能绝对排斥。因为,西方的公共财政理论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在个人主义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我们不能照搬;另一方面,它又是西方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史的经验总结,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搬外国的模式,而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吸收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建立市场经济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及模式,为我们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服务。因此,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2.2.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共财政,我们所要建立的公共财政的框架之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这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2.1.对公共财政的总体研究

叶振鹏(1993)认为,我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既是政权组织,又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代表,行使着双重经济职能(即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全民生产资料所有者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决定着国家的分配行为:国家财政由两个部分(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组成,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具体职能和任务,应采取不同的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财政职能也将逐步转变。李利(1994)指出,财政必须立足经济大局,放眼社稷民生,做治邦安民的坚强后盾。公共财政是财政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形态,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它是财政职能的调整,是财政管理深化与资金投向的深刻变革,当前我国必须努力构筑公共财政新框架,适应财政体制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公共财政,只有公共财政才能适应于、服务于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自然也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向公共财政转化的趋势(张馨,1998):①税收占预算内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而达90%以上;②税收制度从按所有制成分分别设置,逐步转向对不同经济成分实行同一税收制度上来;③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大为下降,而同期社会文教支出急剧上升;④基本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急剧下降(该支出曾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直接财力手段);⑤财政的基本建设支出从直接投资建设盈利性企业为主,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为主转化。

邓子基(1999)认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不断促使财政职能的转变、财政制度的改革和财政支出范围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因此,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非常必要和正确,但不能忽视“国有资产财政”。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运行体制要求政府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两权分开”,与此相对应,就要求实行税利分流,复式预算,构建“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双重结构财政”运行模式。我国实行“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所固有的,但不能忽视“国有资产财政”,把“国家财政”变成单纯的“公共财政”。这是从财政基础理论出发得出的必然结论。

李利(1999)又认为:公共财政不是“吃饭财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构建,并不意味着财政要从再生产领域完全退出,而转向“吃饭财政”。恰恰相反,公共财政是应当且必须在再生产领域有所作为的。事实上,任何社会形态下的财政,都不可能完全不管再生产之事。另外,我国财政逐渐向公共财政转变,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道理很简单:现在我国国有经济已经达到相当规模,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么大的国有资产通过自己运营,不应该影响其主导地位。目前国有企业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机制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政府投入再多也无济于事。

叶子荣(1998)认为:作为唯心主义产物的“公共财政”,无论其是财政的本质还是类型的理论,都存在根本性的错误。正确的态度是依据“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国家分配论”,大胆借鉴西方财政实践中有助于我国财政改革与运行的具体做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分配论”。陈共(1999)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以至降到10%的最低点,财政收入拮据,支出安排捉襟见肘,财政职能被肢解、被代替、被削弱,财政在宏观调控中无所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无疑是一种有所作为的政策,是财政职能的强化,是财政在宏观调控中作用的强化。但是,用“公共财政”则不能说明财政政策的积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作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市场不能配置所有资源,需要政府介入;二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才可能正常运行。积极财政政策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实现这三项职能的有力手段。刘邦池(1996)认为: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回答财政分配的主体是什么;财政同谁有着本质联系;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果完全用公共财政理论代替国家分配论,其结果势必导致国家财政作用领域的范围过分缩小,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功能的减弱和财政完全退出生产领域的局面。这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特征相悖。坚持国家分配论,不是说国家分配论已经完美无缺,可以原封不动地搬来指导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运行实践,而是要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条件变化实际,发展国家分配论,完善国家分配论,赋予财政分配关系以新特点。

2.2.2.公共财政内涵及特征的理解

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概念从西方的引入只是近几年的事。过去我们所说的“财政”概念指的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或经济活动。先前,中国政府围绕着财政税收所推出的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事实上从一开始都是以公共财政的框架作为改革的取向,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之内来完成的。但过去我们并不是使用这样一个名称,而是使用“国家财政”(或简单地称之为“财政”)。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经济学家阿吐·爱克斯坦所写的Public Finance,译者首次把它译为《公共财政学》。在人类已有的历史中,社会已存在的经济体制有三种类型: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都有着国家(或政府)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也就是都有财政一般的存在。但是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对国家(或政府)有着不同的要求,决定着不同的财政性质,从而形成不同的财政类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财政特殊”。公共财政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类型。

张馨(1999)认为,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郭代模(2000)认为,所谓“公共财政”,强调的是政府及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贾康(2001)把财政简要概括为“以政控财,以财行政”,认为公共财政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战略目标的要求而提出的,它是政府实现其职能服务的理财系统。李德伟(1999)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公共权力执行物质基础的财政,属于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决定了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了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陈共(1999)认为,公共财政是以市场失效为存在前提,是政府以政权组织的身份,依据政治权力,在全社会进行的以市场失效为范围的,以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者职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为目的的一种政府分配行为。其分配具有公共性和非市场盈利性两个基本特征,其收支活动主要通过公共预算来体现,主要包括:经费预算和公共投资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从性质上也应是公共预算性质的,它提供的也是公共服务。叶振鹏等(1999)指出,“公共财政”不等于“财政”或“国家财政”,它仅是一种存在于特定时期的,有着特定内涵与活动范围的财政类型。首先,公共财政是市场失效的产物。其次,公共财政以企业和个人追求自身最大利益为分析的基点。这两点对我国公共财政来说也是如此。正是由于存在着市场失效和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才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存在。再次,公共财政不应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介入市场有效运行的范围内这一基点,对于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市场有效运行范围内凭借资产所有权开展的分配活动,不是公共财政活动,而是另一类型的财政活动。与上述观点完全相反,李利(1999)对于公共财政的理解是:一方面,公共财政就是国家财政,和我们经常谈的财政没有什么区别,加上“公共”两字主要是翻译的原因,后来约定俗成,把资本主义财政称为“公共财政”,而把社会主义财政称为“国家财政”。另一方面,从公共经济和私人经济角度来区分,财政在西方是属于政府经济或叫“公共经济”、“公共部门经济”,而政府部门以外经济主体的活动都叫“私人经济”。公共经济提供公共产品,私人经济提供私人产品,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但是,这样区分不是以所有制为标准,而是以经济活动的不同特性为标准。从公共财政到公共经济,这是西方财政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

高培勇(2005)则在《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一文中提出:在“财政”前面加上“公共”二字,赋予了“public finance”深刻的经济内涵。从1980年之后,中国的政府收入占所谓“GDP”的比重一个劲地下滑,中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庞大,源于中国的政府财政管的事情过多,要压缩财政的支出规模,有人提出按照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来改造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于是就把公共财政和西方财政等同起来。1994年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调整中国的税收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中国的税收体系。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制度自信与大国治理

    制度自信与大国治理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书主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重要性、决定因素、方向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全书内容紧跟党和国家最新精神,并附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重要文件,是广大党员干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能力不可多得的理论学习读物。
  • 创新与发展

    创新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讲话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福建省社科联于2011年4月至12月组织了以“管理创新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活动。本届学术年会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交流和宣传。
  • 论利益与政治

    论利益与政治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和方法,从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利益与政治这一人们时刻关注和敏感的问题。本书以利益是主体在实现其需要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价值,政治是特定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在以政权为核心的条件下围绕着对利益的权威性调控而结成的一定关系和所展开的活动等基本观点,研究了中西方关于利益与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益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形式,实现利益的活动规律和进行政治的活动规律,利益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利益关系与政治格局,利益效用与政治效应,利益秩序与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中的权威与服从、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大国阴谋

    大国阴谋

    在人类发展最快的几十年里,美国凭借其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发动了一系列掠夺式的战争,用自己的霸权制造了一个个陷阱,把整个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当我们回眸那段历史,却发现美国政府有着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战争手段,以及接踵而至的政治措施。这是美国经济的需要,还是政治的需要?本书详细披露了美国长期以来存在激烈争议的诸多政治、历史事件幕后的阴谋,用全新的视角让你看到与历史大相径庭的一面,力求客观地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乞丐逍遥录

    乞丐逍遥录

    一场毫无征兆的穿越,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一次次九死一生的挑战,一篇恢宏壮丽的传奇,萝莉环绕,御姐添香。看小经理如何玩转异界,成为一代霸主
  • 恶魔总裁的欢喜俏女佣

    恶魔总裁的欢喜俏女佣

    哦买糕的··为什么总是逃不过这个恶魔的手掌心··我无敌俏女佣也不是好惹的,看我如何与你巅峰对决!哇咔咔···
  • 我被丧失咬了一下

    我被丧失咬了一下

    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化恐袭让整个世界被黑暗笼罩。男猪脚在逃生的过程中不幸被丧尸亲了一口,变得半人半尸,他在思考,自己该不该拯救世界?
  • 太上洞真安灶经

    太上洞真安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炼魂魔神

    炼魂魔神

    少年卫晨,天赋异禀,却因为神秘玉佩不入修行门槛,受尽欺辱。皇天不负有心人有心人,终于一日破解玉佩得逆天功法,曾经的废物成为天才。命运从此改变……不服?哥让你跪下唱征服!她若少一丝头发,我便屠尽这天下!!!
  • 七彩琉璃心

    七彩琉璃心

    一个小混混萧云偶得七彩琉璃心在最黑暗的时代压帝子镇魔帝手掌生死轮回脚踏日月乾坤在最黑暗的时代掀起了一场最华丽的风暴
  • 快穿系统派送小哥哥

    快穿系统派送小哥哥

    元秣还没来得及宠美男,就被一个叫系统的玩意拉去做任务,做任务就做任务吧,辣鸡系统居然怂恿她去谈恋爱?作为一位集智慧与颜值为一身的小仙女,攻略小哥哥什么的根本不在话下好伐。不过……这小哥哥肿么辣么像她死对头勒?——【宿主,来谈恋爱啊!】“不要!”【宿主,小哥哥买一送一免费送哦~】“不要不要不要。”【宿主,你家小哥哥跟隔壁的跑了。】“劳资刀呢?”本文又名,《隔壁小妖精撬墙记》,《小哥哥,我错了》
  • 一如既往的时光

    一如既往的时光

    我叫邱辰欣,晨是早晨的晨,欣是欣喜的欣。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找到内心的出路,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跟北大学者们聊聊心理!探寻北大人的成功之路,就必须从研究北大心理课开始!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周国平、俞敏洪等众多北大学人、学子的人生感悟和精彩观点,解读现代人的焦虑的心理问题,借大师的智慧之眼,帮助读者理清困惑,还心灵一片宁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