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8700000060

第60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四)(7)

言“如”者,有二义:一如如智,二如如境;并不倒故名如如。言“来”者,约从自性来;来至“至得”,是名如来。故如来性虽“因”名“应得”,“果”名“至得”,其体不二,但由清浊有异。在因时,为违二空故起无明,而为烦恼所杂,故名染浊;虽未即显,必当可现,故名“应得”。若至果时,与二空合,无复惑累,烦恼不染,说名为清。果已显现,故名“至得”。譬如水性,体非清浊,但由秽不秽故有清浊名。若泥滓浊乱,故不澄清;虽不澄清,而水清性不失,若方便澄渟,即得清净。故知净不净名由有秽无秽故得,非关水性自有净秽。应得、至得是二种佛性,亦复如是,同一真如,无有异体,但违空理,故起惑着,烦恼染乱,故名为浊。若不违二空,与如一相,则不起无明,烦惑不染,所以假号为清。

所言“藏”者,一切众生悉在如来智内,故名为藏,以如如智称如如境故。一切众生决无有出如如境者,并为如来之所摄持,故名所藏众生为如来藏。

复次藏有三种:一显正境无比,离如如境,无别一境出此境故;二显正行无比,离此智外,无别胜智过此智故;三为现正果无比,无别一果过此果故,故曰无比。由此果能摄藏一切众生故,说众生为如来藏。(《佛性论》卷二,下同)这段话虽然很长,但意思简单,有许多提法与《胜鬘经》相近,有些提法更为清楚,如将“如来性”、“佛性”定为同位语,都纳入“如来藏”中,但区分为“因位”和“果位”,唯“因位”为烦恼杂染,至“果位”即全部清净等。还有些提法则相当独特,如名因位为“应得”,名果位为“至得”。这“应得”和“至得”所“得”的是什么?回答是“如如”,是“如来智”和“如来境”两个“如”的统一。就是说,如来藏不只蕴藏如来智,而且蕴藏如来境。依据瑜伽行派“唯识无境”的主张,境由识生,有识必有相应之境生起,则如来智必有如来境与之相应。

如此一来,情形就成了这个样子:“约住自性如如,一切众生是如来藏”,是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又谓“一切众生悉在如来智内,故名为藏”,是谓如来藏中有一切众生。这两个相反的论断,可以造成一系列逻辑矛盾。但从唯识哲学说,一切客观境界,悉是唯识所现,一切众生也不例外,众生因此而被纳入“如来藏”内,以构成如来智的对象,道理上讲得通,但就现实众生而言,让他们背负着这一切众生岂不太过艰难?为了摆脱这一窘境,《佛性论》把这一重责放在果位上,让佛承担去了。但这有可能造成“如来藏”在因位和果位上的分离,又不符合如来藏为“同一真如,无有异体”的定义了。

中国佛教的如来藏奉持者,很少有把众生也纳进如来藏中的,大都是采用此处替代两个“如”的“真如”来与“智”相应。但“真如”的含义广泛,可容纳的内容很多,一般即释之为“理”,于是如来藏又成了“智”与“理”的统一体,修习所必须的“智”和所要知的“理”,皆备于众生的如来藏一心中。这也意味着,“依自不依他”的路线是最后完成了。

(2) “隐覆藏”,意即“隐覆为藏”。意思也很简单:“如来自隐不现,故名为藏。”论云:言如来者有二义:一者现如,不颠倒义;由妄想故名为颠倒,不妄想故名之为如。二者现常住义:此如性从住自性性来至至得,如体不变异,故是常义。如来性住道前时,为烦恼隐覆,众生不见,故名为藏。(3) “能摄藏”,意即“能摄为藏”。论云:谓果地,一切过恒沙数功德住如来应得性时,摄之已尽故。若至果时方言得性者,此性便是无常。何以故?非始得故。故知本有,是故言常。以上对如来藏之“藏”的三种解说,只有其二是从“藏”的字义上说的,所谓“隐覆”:“如来”受“烦恼”隐覆,众生不得其见。关系教理的是“所摄藏”和“能摄藏”:“所摄藏”是如来藏的核心,摄藏如来的全部内容;“能摄藏”则特指“果地”即佛位时的如来藏,此时成佛所应满足的一切功德,均已住于“如性”中。这里用“住”如来“应得性”,而不是说如来“得性”,是为了坚持“如体不变”,是“本有”,不是“始有”,是“常”不是“无常”。

三、 如来藏对佛性之融解:“我”的真实义

《佛性论》以“十义”说明“佛性”诸相,看来是要把如来藏融入佛性之中,实际相反,它是在用如来藏丰富佛性,让佛性融进如来藏中。我们且看佛性的“自体相”。“自体相者有二种:一者别相,两者通相。”其中最有理论意义的是“别相”中的第一“如意功德性”。论云:所言如意功德相者,谓如来藏有五种。何等为五?一“如来”藏:自性是其藏义,一切诸法不出如来自性,无我为相故,故说一切诸法为如来藏;二者“正法”藏:因是其藏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正法,皆取此性作境,未生得生,已生得满,是故说名为正法藏;三者“法身”藏:“至得”是其藏义,此一切圣人信乐正性,信乐愿闻,由此信乐心故,令诸圣人得于四德,及过恒沙数等一切如来功德,故说此性名法身藏;四者“出世”藏:真实是其藏义——“世”有三失,一者对治可灭尽,故名为世,此法则无对治,故名出世,二不静住,故名为世……此法不尔,故名出世,三由有倒见故,心在世间……以其虚妄,故名为世,此法能出世间故,名真实为出世藏;五者“自性清净”藏:以秘密是其藏义——若一切法随顺此性则名为内,是正非邪则为清净,若诸法违逆此理则名为外,是邪非正名为染浊,故言自性清净藏。上述所言佛性之“如意功德相”,就是用“五种如来藏”诠释的;而且它之所本,则直接来源于《胜鬘经》。所以论文继之说:《胜鬘经》言:世尊,佛性者是如来藏,是正法藏,是法身藏,是出世藏,是自性清净藏。由说此五藏义故,如意功德而得显现。佛为显此义故,说如意宝:譬如人以宿业故,感得如意宝珠,得此珠已,随其意所乐事自然得成。在这五义中,一切“正法”和“法身”也被吸纳到如来藏内了。

至于佛性的“通相”,只有一句话:“自性清净是其通相”,为的是强调“如来性在烦恼中无所染污”。

其次,在以十义说明“佛性”体相中,有“果相”一种,也有新意。按论文说,此“果相”有两处:一者地前凡圣二位,不得四德;二者十地诸位。地前有如信乐等;四德为清净佛性因,为对治四倒,如来法身四相功德波罗蜜是其果。此处对“地前凡圣”与“地上菩萨”的区分,制定了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是否得到了“常乐我净”四德。论文认为,地前众生,“不得四德”,而地上菩萨为了对治“四颠倒”,所以得到,并成为“如来法身四相”之因。这也与《大般涅槃经》之说大异。《涅槃经》之所谓四德,是隶属于涅槃“果位”的,“佛性”才是“因位”,而且这一对因果是互相孤立的,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佛性论》则将四德本身分解为“因位”和“果位”:一方面,佛性即具四德,它的作用是对治“四颠倒”,以此为因,成就“法身”之果,即“四相功德”。换言之,“常乐我净”亦是一切众生本有,破除四倒,实现二空,四德即成了法身的属性。于是“涅槃四德”就变成了“法身四德”,“法身”的性质随之大变——法身不再是“以法为身”的抽象,而是人格化成为具备“常乐我净”的有情了。

此中作为破除“四颠倒”的因位四德,作用是令圣人通观“三界五阴”,如实知其无常、苦、无我、不净,“此四皆实,是故非倒”。但这样的四德还是消极的,起破除的作用;“若约佛性常等四德,此四无倒还成颠倒,为对此倒,是故安立如来法身四德”。同样四德,至此则起正面建立作用,成为法身四波罗蜜,所谓“一常波罗蜜,二乐波罗蜜,三我波罗蜜,四净波罗蜜”。

《佛性论》表示,它的这一诠释,也是来自《胜鬘经》:如《胜鬘经》说:世尊,是诸众生生颠倒心,于内五取阴,无常见常,苦中见乐,无我见我,不净见净。世尊,一切声闻独觉由空解,未曾见一切智智境,如来法身应修不修故。若大乘人由信世尊故,于如来法身便作常乐我净等解,是人则不名倒,名得正见。在这里,是否承认如来法身是“常乐我净”,成了大乘与二乘的分水岭,可见这一观念在如来藏思想中的地位。接着还说:如来四德波罗蜜,由因次第渐深,应知逆说。翻后为前,谓净我乐常。由一阐提憎背大乘,为翻彼乐住生死不净故,修习菩萨信乐大乘法,得净波罗蜜,是其果应知;由一切外道色等五阴无我性类,计执为我,而是色等法,与汝执我相相违故,恒常无我;诸佛菩萨由真如智至得一切法无我波罗蜜,是无我波罗蜜,与汝所见无我相不相违故,如来说是相恒常无我。是一切法真体性故,故说无我波罗蜜是我。如经偈说:“二空已清净,得无我胜我,佛得净性故,无我转成我。”这段话关系颇为重大:“常乐我净”是因果逆说,理应是“净我乐常”。其中“乐”、“净”是针对一阐提乐住生死不净讲的;“常”、“我”是针对外道所执实为“恒常无我”而言的。这番言论的核心,在于证成达到佛位的标准,是“无我转成我”。它的论证方法是有些怪:外道所执之“我”,乃是“色身”;而“色”以质碍破坏为性,与“我”—“常”之“自在”的自相相违,本质是“恒常无我”;这个“无我”就是一切法的“真体性”,于是“真体性”就转变成“我”了。

很明显,这种论证是没有说服力的。但它肯定了一点:依凭色身是达不到“我”的,但对色身的否定,则是“我”的实现。或者说,在色身之外,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我”,譬如“意生身”之类。因为这样的“意生身”,已经达到完全绝对的自由,不受任何因果律的限制,所以也有资格称之为“我”。依“我”为“真实性”,也就有了其他三德。佛即是这样的永恒的“我”。

四、 “如来藏”与“即涅槃”、“即生死”

所谓“法身四功德波罗蜜”,是修习所得。论云:诸外道等于五取阴中执见有我,为飜其我执虚妄故,修习般若波罗蜜,至得最胜无我,即我波罗蜜,是其果应知;由诸声闻人怖畏生死乐苦,住生死苦灭静中,为飜此乐意故,修习破虚空三昧,一切相世出世法乐波罗蜜,是其果应知;由独觉圣人者不观众生利益等事,但乐独处静住,为飜此意故,修习菩萨大悲,为利益众生事,乃至穷于生死常所持护,常波罗蜜是其果应知。如是信乐大乘般若波罗蜜、破虚空三昧、菩萨大悲等四因,能成就如来法身四功德波罗蜜。此中论到般若的“无我”观时,有个解释:五阴名众生世间即人空,国土四大名器世界,即是法空。是二空所显故,故说犹如虚空。将“器世界”,即自然界和物质环境之空,说为“法空”,与域外佛教的理解绝然不同。不论般若中观和瑜伽唯识,所谓“法空”均指“自性空”;说一切有部等亦说“人空”,那是指和合空,五阴复合之人谓之空,作为元素的五阴不空,是谓“人空法不空”;自般若经籍开始,即主五阴亦空,《心经》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指“法空”。《佛性论》之将“法空”释为“器世间空”,不可能出于误解,更大的可能是有益的修正——在哲学上继承说一切有部更本质的东西,也适应中国佛教的特殊需要——保存灵魂。

讲到这里,《佛性论》回到讨论十地菩萨的局限性问题上来:十地由四障故,未得极果四德。金刚后心方乃得之应知。何以故?以出三界外有三种圣人,谓声闻、独觉、大力菩萨,住无流界,有四种怨障。由此四怨障故,不得如来法身四种功德波罗蜜。上述“三种圣人”,不在三界之内,别住于“无漏界”,这是区别于世人的另类有情,前已说过;但他们也没有获得“法身四德”,原因是他们还有生死,尽管是另类的,即称为“四怨障者”的方便生死、因缘生死、有有生死、无有生死。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4:凡事超然

    星云日记4:凡事超然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日日观音”、“全力以赴”、“凡事超然”、“悲智双运”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无声息的歌唱

    无声息的歌唱

    为什么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在诵经时敲打呢?唐朝李白的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是指哪一种法器?大钟、木鱼、蒲团、纸箔等,有何利众的功用?星云大师借物抒怀,以拟人化的手法,深情为佛教里二十种常见的法物器具代言,并搭配百余幅彩色人文照,并辅以法器简介,是一本富含文学之美的佛教普及读物。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热门推荐
  • 穿越皇城之弃后静妃

    穿越皇城之弃后静妃

    一朝穿越,无限花开。为情所困,为情所伤,渡的过江山无重压,渡不过这万事独孤灯。多情江山无情君王。当爱情来时无法拒绝,当爱走时却亦无法挽留!“你若不爱我,为何要立我为后……”“皇上,废掉臣妾后位吧……”
  • 霜尘梦不朽

    霜尘梦不朽

    得天灵石者得三界一场神秘的计划,打破了结界,唤醒了欲望。封存的记忆,解开神族的秘密,人族的权利,魔族的欲望。这一层层的后面藏着的是一颗冰封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种田生活

    重生种田生活

    重活一次只想平平凡凡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很多时候事不从人愿,既然如此,那么就让自己顺应现实,打造不一样的种田生活吧!
  • 来自真实的你

    来自真实的你

    一个落魄诗人去学校门口卖自己写的书,福祸相加,一切从头说起……读者QQ群:129021823
  • 傲娇媳妇儿,求包养

    傲娇媳妇儿,求包养

    “媳妇儿,求包养。”“呦,堂堂凌大少,还要我包养,传出去也不怕丢脸?”“被媳妇包养,不丢脸。”“是吗?”“包养你可以,你会做家务吗?不会就滚!”“不会,我包养你好了!以后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养你,可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老婆是兵王

    我的老婆是兵王

    凌晨龙归故里,却遭遇兵王老婆,正所谓:美女会武术,流氓挡不住!要想耍流氓,必须先变强!为了征服兵王老婆,为了儿时的伟大梦想,身怀驭天武诀的凌晨,在这个豪强涌起的时代,嚣张逆袭,一路高歌!登巅峰,掌生死,纵横世界,醒掌天下权;泡美女,扩后宫,玩美无数,醉卧美人膝!
  • 那蔚蓝色的星球

    那蔚蓝色的星球

    24世纪,地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加剧,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再这样下去人类将会失去唯一的家园……于是人类为了保护地球,建立起了一个组织——世界警卫军,这是一个集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保护地球等重大任务为一体的世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