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8700000010

第10章 大乘佛教思潮的兴起及其一般特征(9)

据此,康僧会译介的“戒度”,着重于对社会整体的劝导,没有太多的细节规定。事实上,作为“六度”之一的戒规,相比于部派所传佛陀亲制的戒律,可以说有天壤之别,亦通称“大乘戒”或“菩萨戒”。

释迦在世,释迦所说的义理就是“法”,释迦对僧尼生活的规范就是“律”,“法”与“律”悉归于释迦一身所出。释迦逝世,“法”、“律”失去依持,于是“法”被人格化,有了“法身”之说,可容多种诠释和多头发挥;而“律”关系教徒的切身生活和日常活动,如果不能一致,就很难继续和睦共处、行为一致。早期佛教之所以结集以至于最后分裂再分裂,主要是由戒律问题引发的。南北朝时僧祐等传,律分五部,唐义净说律分四部,实际上仅译传于中国的律,就不少于五部。但这些都属于部派的律。

大乘的情况如何呢?中国两位知名度最高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和玄奘,都有关于结集大乘法藏的记载。罗什编译的《大智度论》卷一谓,有人传,佛灭后迦叶在耆阇崛聚众结集“三藏”的同时,“文殊师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诃衍”。此“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三藏的数量虽多而有限,摩诃衍则无量无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迦叶召集九百九十九人结集“上座部”三藏;阿难则召集“凡圣咸会”,有“数百千比丘”参加的“大众部”结集,形成“五藏”,除经、律、论外,还别有“杂集藏”、“禁咒藏”,这后二藏显然属于大乘。此外,像苻秦竺佛念译《菩萨处胎经》(略称《处胎经》)的最后一品《出经品》记,迦叶令阿难一字一句如实诵出佛在世时所说法,曰“菩萨藏者亦集著一处,声闻藏者集著一处,戒律藏者亦集著一处”,共集著八藏,所谓“胎化藏、中阴藏、摩诃衍方等藏、戒律藏、十住菩萨藏、杂藏、金刚藏、佛藏”,直接以“摩诃衍”、“菩萨藏”等称之,更属大乘无疑。

佛教研究者对于此类传说,大都视为大乘思潮兴起后,为了证明大乘非是“非佛说”,并为自己随意创造佛典的方便而制造的一种历史故事,所以在学术领域把它当真的不多,但在这里至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大乘究竟有没有自己独立的戒律,或者就是与声闻等通用一类戒律?不论罗什还是玄奘,都没有注明结集中是否含有大乘戒律,《处胎经》则将戒律藏同大小乘藏并列为三大处,也不那么明确。因此,要从现有的资料记载中找到大乘公认的律藏,相当困难,何况大乘自身就有许多派别,成分十分复杂。

然而这不是说,大乘没有戒律,问题是它大都分散见于有关的经籍中,缺乏一个完整的戒律系统;也有若干独立单行的戒律典籍,但不一定得到普遍的公认。尤其是中国的某些律学家,或许对它们还有所反感,为适应中国佛教的需要,不得不自己制订一些。有的公开宣布是自己的独创,像东晋道安“所制僧尼轨范,佛法宪章”(《高僧传》卷五),唐怀海所制《禅门规式》和元代的《百丈清规》等,其约束僧众的行为与戒律的功能相同,而与部派佛教的戒律则明显不同;有的则假托翻译,因而多被视为“疑伪”,例如《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更与部派律典不相干,实际上却备受推崇,十分流行。中国佛教是以大乘自居的,小乘有三藏,显得典籍很完善,大乘也不能例外,所以自隋代开始,历代经录家都要在大乘经论之外搞出一个大乘律藏目录来,或名“大乘毗尼藏”,或称“大乘律”,至《开元释教录》(略称《开元录》)已收入二十六部五十四卷。但就其内容看,总不出从外来译经中摘出的若干戒文和伪造独制经戒这两个系统。

从外来译经中摘除戒文形成的典籍,主要是《菩萨戒本》(略称《戒本》)。它只有一卷,文字不多,是从《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中摘录出来的。首先有北凉昙无谶的翻译,唐玄奘又重译单行。另有南朝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略称《戒经》)一卷,与《戒本》略有不同。早在玄奘《瑜伽师地论》全文译出之前,其中的《菩萨地》已被翻译单独流通,也有两译:一是昙无谶的《菩萨地持经》(略称《地持经》)八卷,一是求那跋摩的《菩萨善戒经》九卷。上述《戒本》和《戒经》都是分别从《瑜伽师地论》中抽出来的。由此可见,大乘本来没有独立的律藏。我们在鸠摩罗什译介的般若中观派的经论中,就没有发现律典的踪迹,只有到了瑜伽行派才有了自己的戒法,但也不是离开它的整体教义独自单行。中国佛教即以《地持经》作为大乘的戒经和戒本,固然与它的内容适合中国以“大乘”自命的潮流有关,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此外,尚有失译的《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二卷,亦有《菩萨戒本》的内容,与北凉译本大同。

按《地持经》等说,“一切菩萨戒”可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种;依其内容则有三类,所谓“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地持经》卷五,下同),总名“三聚净戒”。“律仪戒”亦称“摄律仪戒”,“谓七众所受戒: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正学女),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出家,随其所应”。就是说,为此七众各自所制所授的种种戒法,菩萨戒一概给以承认,并兼容在菩萨戒中,因此,它们的戒条基本上没有超出小乘范围。

所谓“摄善法戒”,范围异常宽泛,而且只能为“菩萨所受”。它以“上修大菩提”为大愿,以“回向无上菩提”为总目标,并即以此“大愿”和“回向”调顺和规范自己的一切“身口意业”,指导自己的一切思想言行,因而不是用某些具体戒条可以穷尽说清,也是不受任何戒条去约束自己的菩萨行的。严格些说,它确立的是一种行为原则、一种指导思想,一切善恶是非,都要依这里所制订的思想原则进行判决。因此,从字面上看,“摄善法戒”就是思想要善,所有善事都要去做,是故又名“长养善法戒”,事实上它以“大乘”的善恶为善恶,以“大乘”的是非为是非,所以它特别说明这是“菩萨所受戒”,而非谨小慎微,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一些清规戒律的条文中。

大乘菩萨行的核心是利益众生,所谓“摄众生戒”就在于把利益众生这一宗旨用戒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强化。这一戒文列有十一条,着重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饶益众生、救济众生,尤其要求对贫困者和病痛者给以财物和医药上的具体帮助,对于因失意或丧亲而忧恼者,给以开解和安慰,如此等等;另一方面,是要求处理好与众生的关系,例如随顺众生,语言和软,见有人做好事,自己也去参与,对有实德者要称扬,对有过恶者要慈心呵责,或用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引导人们去恶向善,诸如此类。

此“摄众生戒”,有人把它释为“四摄法”;所谓“摄善法戒”,有人把它释为“六度”。总之都不像戒条,也不像法规,最多可以说是一种道德规范、一种指导思想或行为准则。但这不是说,什么具体的戒条也没有。《地持经》等称之为“菩萨律仪戒”的规定,就比较具体;它们反映在《菩萨戒本》规定的“四波罗夷”以及相应的“轻戒”中,尤以“波罗夷”最见精神。

“波罗夷”,意译“极恶”、“断头”、“弃”,新译“他胜”等,指罪大恶极、罪不容赦,死后会下地狱,必须摈出僧团的过恶,亦称“重罪”或“性罪”。小乘律,诸如《四分律》等规定,比丘有“四波罗夷”,比丘尼增加一倍,有“八波罗夷”。为比丘尼所增四波罗夷全属性别歧视,这里不论。最重要的是通行于僧尼的那四波罗夷,它们依次是“淫”、“杀”、“盗”、“妄语”。此四波罗夷中,以“淫”为首,严禁僧尼一切性行为和性意念,最充分地体现了早期佛教的禁欲主义倾向,以及将“生”作为病、老、死诸苦之因的基本教义。通行于在家居士的“五戒”,也包括这四波罗夷,尽管名字相似,含义大异,例如把戒“杀”提到第一位,表示爱护生命才是头等大事,而对“淫”的解释,则在禁止“非道”或非婚配上。于是原始佛教的戒学开始蜕变,到了《菩萨戒本》,可以说面目全非。

按昙无谶译《菩萨戒本》卷一,四波罗夷是:

(1) “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訾他人”;

(2) “自有财物,性悭惜故”,不起悲心,布施于人,或吝于为他人说法;

(3) “瞋恚出粗恶言”,或手打杖击等“瞋恨增上”,或“犯者求悔,不受其忏,结恨不舍”;

(4) “谤菩萨藏,说相似法”,或自信解,或从他受。

这四波罗夷中,给人最深的印象有二:其一是取消了“淫”、“杀”、“盗”、“妄语”等见诸客观行为的戒条,而把“贪”、“吝”、“瞋”等主观品性提高到律的水平,就是说,重点不是去禁止菩萨的行为,而是去禁止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意识。从条文看,列入了思想情感罪,似乎比小乘律还要严厉;但也可能成为纵容和支持奸淫盗杀等犯罪活动的辩护词、保护伞。中国传统律学中有一派,侧重行为的动机而不甚看重行为的结果,所谓“无心作恶虽恶不罚,有心为善虽善不偿”,企望对表现为善恶的现象作更深层的分析,但若走向绝对,所制律条就都变成了空话。其二是,在思想动机中,主要看对“大乘法”的态度;唯一不提动机的,是“谤菩萨法,说相似法”,只要有这样的言论,就得波罗夷。

据此可以说,这四波罗夷的实质,在保护和促使大乘无限制的扩展:一切为了大乘,而且只能为了大乘;大乘利益高于一切,不容任何反对或质疑;在大乘的名义下,什么事情都可以做,都可以是“善”,所以具有极强烈的宗派性和排他性。这一点从昙无谶全译的《大般涅槃经》中可以看得更清楚些。此经的《如来性品》之三提出了大乘戒的一个基本原则:于此大乘,心不懈慢,是为本戒。只要忠于大乘,勤于大乘,就是从根本上守戒,其他所有行为都是枝末,无需挂齿。因此,它轻蔑一切戒律,甚至把“破戒”也容纳到遵守它的“本戒”内。《大般涅槃经·圣行品》有这样一段话:有菩萨未住不动地,有因缘可得破戒……若有菩萨知以破戒因缘则能令人受持爱乐大乘经典,又能令其读诵通利,书写经卷,广为他说,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故,可得破戒。照此行去,破戒的等于不受其他任何限制。这里略举《大般涅槃经》的其他一些说法。《金刚身品》言:若诸菩萨为化众生,常入聚落,不择时节;或至寡妇、淫女舍宅,与同住止,经历多年。就是说,为了向众生推行菩萨教,即使犯淫,犯最下流最不道德的“淫”,也不算犯戒。《如来性品》之三曰: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等物;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就是说,以建立和维护大乘“正法”的名义,可以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金刚身品》还规定: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槊,守护持戒清净比丘尼。就是说,为了“护持正法”,可以“不受五戒”,做任何与僧尼言行(威仪)相乖的事情,甚至可以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尽管借口是保护比丘尼。

为守护比丘尼而武装起来,总算是一条理由,下边《圣行品》之二的规定,性质就不同了:心重大乘,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以是因缘,从是以来,不堕地狱。“方等”是大乘经的异名;“婆罗门”也可能是特指,也可能是泛指一切“外道”。把“诽谤”大乘经典定为一条罪状,而且可以立即杀掉,这在中国历来以诽谤定罪,并即以诽谤罪施刑中,也是奇少的。这说明大乘佛教在兴起过程,也曾经动用过一手拿“大乘经”对外传教,一手持刀剑诛杀异教徒的暴力手段。佛教史料传说,大乘的著名开创者和活动家龙树、提婆,都是非正常死亡的,他们可能都曾处在宗教敌对和宗教仇杀的漩涡中,而且最大的可能是当时大乘佛教同婆罗门教间的斗争。当然,与上座部斗争也不是不可能。大乘诸派,尤其是所谓“方广道人”被上座部从斯里兰卡驱逐或消灭的这段历史,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其详情了。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31:守心转境

    星云日记31:守心转境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一册。收录星云大师1994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守心转境”、“用人之道”、“生命力”、“独木不成林”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报恩般若地

    报恩般若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
  •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民族、宗教问题很敏感,民族、宗教工作很重要,民族、宗教关系很重大,一句话,民族、宗教无小事。
热门推荐
  • 还没来得及说

    还没来得及说

    魂穿异世的妖精,寄生在一悲惨少年身上,他将如何改变一生,叙写爱的真理。
  • 我当鬼侦探那些年

    我当鬼侦探那些年

    天道有常,生死轮回。但总有些冤死枉死之人,死后怨气深重,化为鬼怪,不入轮回,流落人间。而我,便是帮助他们查明死因,化解怨气,进入轮回之道的人。下面要说的,就是作为鬼侦探的我,在这些年来所遇到的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色难求

    绝色难求

    她本是当代的书法大家,因一次车祸来到了一个不曾在历史中出现过的时代,更入主了眼前这位本就重生之人的身体内……她不信爱情,但是他却给了她承诺更给了她希望,可最后也难逃一个心碎神伤的下场……直到那个他出现……为了她,他愿以命相护,付出一切……“哎,好像不对呀,按照辈分我不是该叫你皇叔的吗?”“雪儿又调皮,当心我不给你做油炸冰激凌了!”“我错了!”异世重生,命运多舛,但这些个是是非非,对对错错又有谁能真正的说的清辨的明呢……
  • 肆意安然

    肆意安然

    21世纪清纯小白安肆意刚毕业,还没来得及见识传说中职场上的战火硝烟,就因为发烧,华丽丽的穿越了……作为穿越大军中的一员,安肆意醒来后,想的不是狗血剧情发生在了自己身上,而是脑洞大开的想着自己这个21世纪新新人类,既然穿越了,怎么着也不能给穿越大军丢脸啊,正暗搓搓计划着未来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呢,门口传来喊叫声:“金花啊,金花,村长家正在分肉呢,大家都过去了,你快点过去啊,去晚了可就只有碎肉渣子了。快点啊……”……呃,我是谁?我在哪?金花是在叫我吗?老天,你确定不是在跟我开玩笑?……情绪大起大落后,安肆意又华丽丽的晕倒了……
  • 银河系爆炸了

    银河系爆炸了

    这是一个平静的世界,直到世界各国发现银河系炸了,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灾人祸接踵而至……
  • 刺者无双

    刺者无双

    (刺客文)百年前,裂天至尊突然失踪,成为悬疑。百年后,至尊城断壁残垣,至尊血脉沦为被圈养的血脉大药。血脉被采十五年,姬无忧从未吐一言。极限忍耐之下,终于觉醒了血脉传承——灵隐,专为刺客量身打造的技能。被圈养的猎物出闸,猎人还能从容?此后,广袤山河,多了一个神出鬼没的无良刺客,只要出得起价格,连一条狗都可以...刺杀...但是,似乎刺杀一条狗的价格比刺杀一个人还...高??!!原因竟是...狗鼻子比人灵??!似乎还...真特么的...有点道理的样子...
  • 花叶死亡之日

    花叶死亡之日

    南洋富商席有仁远赴日本与恩人会面,却不料刚到日本,身边就接二连三地发生命案——先是独居老人被绞杀,后是地方政客的侄子中毒身亡,紧接着他的恩人竟然也因煤气中毒而死!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杀人案件,凶手却未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揭开真相的关键到底在哪里?但是真相总会大白。只是当拨开重重疑云之际,那份历经岁月蹉跎的情感,不知是否依然和从前一样隽永甘醇……
  • 玲珑阁之引渡

    玲珑阁之引渡

    相传,凤凰山下有一茅草屋,有人说,这是一个灵魂典当铺。也有人说,这是一个阴阳引渡阁。只有有缘人,才能得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