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15200000012

第12章 二十四次谈话和说明(11)

11月2日晚,中央政治局开会,担任联络员的毛远新对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的形势进行攻击和诬蔑,否定工农业、财贸、教育、文艺等方面经过初步整顿所取得的成绩。邓小平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他说:我是从今年3月9号文件开始抓工作,主持中央工作是7月,9号文件以后是什么路线,我主持中央工作三个多月是什么路线,可以考虑嘛!从9号文件以后全国的形势是好一点儿,还是坏一点儿,这可以想想嘛!是好是坏实践可以证明。邓小平列举了3月以来做了那些工作,讲了那些话,并说,昨天晚上我问了主席,这一段工作的方针政策怎样,主席说对。

然而毛泽东这时的重心显然已经向另一面倾斜。11月3日,清华大学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吴德前往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刘冰来信的谈话,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革命的大辩论。所以,邓小平及时指示胡乔木,政研室以后就是抓紧做好两件事,一是西四院的工作,即编毛选第五卷,一是办好刊物。既紧缩了工作范围,又坚守住基本阵地。

胡乔木认真贯彻了邓小平的意图。他立即让吴冷西主持政研室各组组长会议,讨论如何给《思想战线》出题目,写文章,看稿子。并指定于光远、邓力群帮助胡绳抓《思想战线》的工作。虽然政研室的同志作出了很大努力,准备在1976年元旦创刊的《思想战线》的文章大多已排出清样,无奈这股“反击”的风愈刮愈烈,这个刊物终未面世。

第二十二次 1975年11月10日

上午,邓小平约胡乔木谈话,表示:我现受批判,起因是转送刘冰的信。主席做了很严厉的批评,我做了自我批评。信既要我转,总是说明写信的人认为我是同情他们的。中央讲了,“三项指示为纲”这个提法不对,只有阶级斗争才是纲。

胡乔木说,转信的事恐怕不是主席批评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定是主席对你早就有了不满。邓小平说:过去把形势看得太简单了。

胡乔木提到,政研室今后是否要吸收“革命造反派”参加领导,邓小平听了马上摇头,说:不要!只要吸收年轻一点儿的就行了。

胡乔木报告了政研室正在写的关于《水浒》的文章的题目和构思,邓小平说:写起来你直接送主席,不要经我转。

说明

按照邓小平全面整顿的部署,在搞好《工业二十条》和《汇报提纲》之后,下一个重点是“文革”的重灾区教育的整顿了。邓小平在9月26日听取胡耀邦汇报科学工作时指出,“要后继有人,这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问题。”并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这次汇报会后,周荣鑫积极行动起来,主持起草教育部向国务院的汇报提纲,着手整顿教育。正在这时,刘冰等人10月7日写了致“邓副主席并呈毛主席”的信。刘冰等人8月份的第一封信是邓小平转的。邓小平希望毛泽东了解迟群的劣迹解决清华大学的问题,从而推动教育的整顿,刘冰等人的第二封信当然立即照转。可是,没有想到转信成了爆发点,使1975年邓小平同“四人帮”的斗争形势发生了逆转。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邓小平光明磊落,立即找胡乔木说明自己现在受批评、做检讨的情况。胡乔木这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批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当然也是10月下旬以来邓小平在思考的问题。他从毛泽东关于刘冰的信的谈话中,从10月下旬、11月1日晚同毛泽东的两次谈话中,从11月2日晚同毛远新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辩论中,已经看到了分歧的焦点。他告诉胡乔木,“中央讲了,三项指示为纲这个提法不对,只有阶级斗争才是纲”。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批评中间,这一句话是关键。由此可以看出分歧的焦点是三项指示为纲还是阶级斗争为纲。对“文化大革命”肯定还是否定,1975年的整顿对还是错,全由这个“纲”支配和决定。

胡乔木在斗争这样尖锐的关头,又一次提出政研室吸收“革命造反派”参加领导的问题。邓小平马上摇头,斩截地说:“不要!”表现了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的精神。这种坚定性是邓小平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次谈话后十天,11月20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会上传达毛泽东的意见,对“文化大革命”,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希望通过讨论,统一认识。提出由邓小平主持作一个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此议被邓小平婉拒。他接过毛主席11月13日指示要给一些老同志打招呼时说过的他们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话头,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胡乔木这一个月来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评《水浒》的文章上。他对先后出来的几个稿子都不满意,认为关于农民战争问题讲得太少。从10月中下旬起,他就埋头看《水浒》,打算亲自动手改写评《水浒》的文章。10月24日评《水浒》文章二稿付印,他和有关同志交换意见。11月8日还找胡绳谈了他的设想。第一部分主要讲农民战争的历史、农民局限性和皇权主义问题;第二部分从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展开,讲社会主义下的继续革命。胡乔木说他对第一部分已考虑得比较成熟,要胡绳帮助他考虑一下第二部分。这次谈话时形势虽然已经非常紧张,但胡乔木还是向邓小平报告了关于写这篇文章的打算。当然,邓小平这时已经无心也不适宜再管这类事了。

第二十三次 1975年11月15日

胡乔木找邓小平,说明自己要对党、对中央讲清楚为刘冰转信的经过。

说明

1975年11月14日,根据毛泽东前一天“向一些老同志打个招呼,如周荣鑫、李昌、胡耀邦、胡(乔木)、刘冰、李井泉等几十个人也要打招呼”的指示,邓小平和几位常务副总理在国务院召集胡乔木、周荣鑫、胡耀邦、李昌开会,通知他们政治局日内将开会谈他们几个人的问题。这次会上谈了周荣鑫、胡耀邦、李昌三人的“错误”,没有谈胡乔木的问题。胡乔木想到,为刘冰等人转信,当是自己的问题之一。在11月10日邓小平同胡乔木谈话时,胡就告诉邓,信是由李琦交我,我交给你的秘书的。邓完全不知道信是怎么来的,表示信既要邓转,总是说明写信人认为他是同情他们的。要胡不必提转信的事,以免事情复杂化。11月14日会后,胡觉得转信是一问题,不讲请楚内心不安,故11月15日找邓说明。

第二十四次 1976年1月17日

胡乔木带着同政研室几位负责人商量后拟出的一个信稿,请求国务院解除委托政研室代管学部业务的责任,并建议暂缓出版《思想战线》,找邓小平征求意见。邓看信后表示同意,并说:政治研究室的问题要听候中央处理。

说明

1975年11月24日,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北京召开打招呼会议,宣读了毛泽东批准的《打招呼的讲话要点》,提出清华大学出现的问题“是一股右倾翻案风”,“清华大学的这场大辩论必然影响全国”。11月26日,中共中央向省、军级单位通报了打招呼会议情况,发了《打招呼的讲话要点》。12月14日又转发《清华大学关于教育革命大辩论的情况报告》。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在这样的形势下,政研室只能停止工作,听候处理了。1976年1月17日交邓小平看过的这封信于1月19日向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发出。

在1976年的运动中,“四人帮”把政研室作为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他们一面亲自出马,罗织罪名,诬蔑攻击,并指挥亲信爪牙和舆论工具,从外部围剿,对政研室极尽诋毁陷害之能事;一面扶植自愿充当“钉子”的人从内部发难,插手政研室的运动,一连制造了七次大的所谓揭批高潮,企图整垮政研室的负责同志,并由此打开一个搜集攻击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黑材料的缺口,为他们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服务。政研室的负责同志除个别人外,都挨了整。胡乔木首当其冲,成为追逼交代与打击的重点。邓力群、于光远也是着重攻击的对象。他们当时同上级领导失去联系,在室内也难以相互接触和同群众接触,又面临如此强横的里应外合、内外夹攻的政治高压,但是他们经受住了考验,没有被“四人帮”压垮,没有让“四人帮”的阴谋得逞。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政研室原来的七位负责人中有四人全力从事《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编辑工作,留下胡乔木、邓力群、于光远三人继续负责。奇怪的是,在“四人帮”时挨整的政研室,在粉碎“四人帮”后却还是受压。胡乔木被诬指“篡改”毛泽东著作。政研室写的揭发批判“四人帮”伪造“临终嘱咐”的文章《一个大阴谋的真相》(脱稿于1976年11月19日,早于12月17日见报的《灭亡前的猖狂一跳》一个月),被压不让发表;《“四人帮”为什么要砍掉“百花齐放”的口号》一文也被下令打入冷宫。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主张解散国务院政治研究室。1977年3月4日,吴庆彤、贾鲁峰、郭玉峰一起向邓力群、于光远还有胡绳宣布撤销的决定,郭玉峰还催促赶快解散。邓力群和于光远表示,执行中央决定,但“四人帮”说政研室是“谣言公司”、“黑风口”,对这些不实之词,我们要说明真相,予以推翻;一年多的工作要总结一下,向中央作个交代;报刊约写的文章也想写完。吴庆彤即要他们写为《论总纲》翻案的文章。事后,胡乔木、邓力群、于光远等正式打了一个报告。3月28日,李先念、纪登奎等几位副总理接见邓力群。李先念赞扬1975年政研室同“四人帮”是做了斗争的,批示照报告办。这样,邓小平亲自组建的政研室才算维持、保存下来。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对邓力群表示,自己即将恢复工作,你们的事(指解散政研室的事),以后再说,反正有用的人总还是要用。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原来的职务。不久,他即明确提出政研室不解散。这样,政研室存留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只是为了照顾华国锋的面子,回应3月4日已经宣布解散的决定,在名称上去掉了“政治”二字,成为“国务院研究室”。1977年11月,胡乔木、邓力群和于光远,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任领导工作,但对政研室的工作还是继续兼顾。

尽管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政研室继续受压,但胡乔木、邓力群和于光远领导政研室做了大量工作。

他们写了一批有分量的揭批“四人帮”的文章,如:《打着反复辟的旗号搞复辟》、《敌我关系的根本颠倒》等,以“向群”的笔名发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出来后,他们立即感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提出“两个凡是”的问题。2月8日,政研室党支部书记朱佳木就向邓力群反映,指出这篇社论提出的“两个凡是”值得注意,按照“两个凡是”,邓小平就不能出来工作,天安门事件就不能平反。邓力群同意朱佳木的看法,即向王震报告。邓力群向王震说明,按“两个凡是”去做,问题就大了。邓力群还带去摘录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结束语中那段学习马列主义不能只学词句、要学精神的话,跟王震说,“两个凡是”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建议他看看《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结束语中的那段话。没过几天,王震就在国防工办的一个会议上第一个公开批“两个凡是”的社论,还点了主持和定稿的一个理论家李鑫的名。会后,王震即向邓小平反映。随后,邓小平给中央写信,提出“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当面对汪东兴、李鑫说“两个凡是”不行,又在同王震和邓力群谈话中系统地批判了“两个凡是”,提出“把毛泽东思想当作体系来看待”的观点,指出“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

他们还同“凡是派”进行了理论上的争论。他们以“向群”的笔名和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对理论上的“左”倾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从经济战线首先开启了思想解放运动,以后又撰写或推荐了强调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主张发展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批判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的文章,撰写了论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赞扬天安门广场革命群众运动的文章,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

他们还为党中央和国务院起草了不少文件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很好地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

他们在政治上理论上的贡献,得到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的肯定和赞扬。所有这些,已经不是这份着重记录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的历史资料的范围,留待另一份资料详细记述吧。

同类推荐
  • 读懂大国优势

    读懂大国优势

    重视优势,发掘优势,运用优势,顺势而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本书共十三章,紧扣党的最新文件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析“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优势、人民优势、法治优势、集中优势、民族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为民优势、改革优势、用人优势、军事优势、“一国两制”优势和开放优势,以期读懂中国优势,用好中国优势。
  • 东风化雨 春泥护花:北京市党建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服务群众方式的实践研究》优秀案例集锦

    东风化雨 春泥护花:北京市党建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服务群众方式的实践研究》优秀案例集锦

    本书汇集了石景山区爱乐书记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以来,基层党建工作的点滴做法和实践经验,旨在使这些做法和经验得到分享和交流,充分发挥其价值,促进书记工作室整体水平的提升。本书选取的这些案例是爱乐书记工作室在市级党建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服务群众方式的实践研究》案例评选活动中评选出来的优秀案例,是成员校的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经验与实践轨迹。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党员标准就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它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部分组成。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对党员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的要求,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党员标准,哪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阐明了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同时深刻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具体内容和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法等等。结合原著作的架构,主题内容涉及: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肃反问题;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坏事能否变成好事;关于节约;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系统科学的体系。为了整体呈现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深度,本书在结构上创新性地采取了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揭示科学内涵。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质,概括了它的思想精髓、理论主题、核心问题,并着重分析其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其次,进行纵向研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阶段、奠基阶段、丰富阶段、形成阶段、新发展阶段在理论体系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同时梳理了各个阶段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
热门推荐
  • 萧学霸的眼里全是她

    萧学霸的眼里全是她

    九月,C城的天气还像七八月份那样闷热,太阳烤着大地站在C城二中校门口的梁仔,此时此刻,已经快被热成了狗,转头看向把手当做扇子的应琪:“Q蛋的,你为毛记错开学时间?”应琪表示很无奈:“我没记错,就是今天,只不过是下午,嘿嘿嘿嘿,走,姐请你吃好吃的”梁仔低头看了看手机,嗯,现在是上午十点零八分,距离开校门还有四个小时二十二分钟想了想便同意了
  • 穿越时空之五行之源

    穿越时空之五行之源

    一个学生把守护地球的五行之源弄丢;在别的时空寻找,最后英勇归来的故事
  • 到哪我都撞鬼

    到哪我都撞鬼

    家族男丁并不兴旺,大部分失踪或是离奇患病死去,老爷子消失多年回来却活到高寿。虽然我认为遇鬼的可能性比在大街上撞到明星并与其发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的概率还要低,但我不得不挑起解开家族谜团的这份重担,从而迈上一条撞明星路,哦,不,是撞鬼路。。虽然本书以寻墓,冒险,遇鬼为主,但搞笑将会是本书的基本路线,五百章不动摇。那些搞笑的段子不管有没让你笑,但我还是很厚颜无耻的乞求你们让我笑一笑。。。。求收藏,求推荐!!!
  • 大破界

    大破界

    万年前,众神开天辟地,孕育生灵,这是一方新世界。修仙之人,炼化天地灵气,锤炼自身,朝着漫漫成仙路挣扎前行。何谓仙?何谓神?传说只是传说吗?连移山填海都做不到,这是仙吗?神呢,神在哪里?为什么看不见,寻不着?众神的后人又都隐世于何处?绝望的气息在蔓延,天地灵气快要枯竭,修仙者何去何从,这样的仙竟不如凡人自在!但看血脉传承的少年们以自身信念,突破极限,拼了这血肉之躯,破开一个新的世界!
  • 土皇帝

    土皇帝

    “土包子怎么了?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土包子,今天我在这里告诉你们,我这个土包子不仅要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妞,更要让这座大陆上所有看不起我这个土包子的人——彻底臣服在我的脚下!”语出大夏朝开国皇帝,蒲星。
  • 三十六计谍中谍(四国名将系列)

    三十六计谍中谍(四国名将系列)

    有没搞错,她这么个平凡的女孩,也会遇到天上掉馅饼的事?荒天下之大谬!不过要是能够一尝多年来,想到一名特工的夙愿,似乎也是件了不得的事——只是那个白胡子老爷爷也太恶搞了,竟把她送到古代去,还当上了间谍的头头?OH,MYGOD!开玩笑的吧?而且眼前这名冷得像冰块的男子,不会是配给她的男主角吧?这么一块大冰,她能融得了他吗?
  • 孤影剑问

    孤影剑问

    江湖如何,一剑而已
  • 异神志之狐神

    异神志之狐神

    “你曾守护过我,现在,换我来守护你了。”原名《长元》传说中的玉卿上仙,生得冰肌玉骨花容月貌,性情却极为高傲,且一生追随女娲娘娘,甚至在女娲陨落后也随之而去。当然这只是传说。夏留月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姐姐好漂亮!这个念头经过千百年的发酵,最后变成了另外一个想法:她是我的,谁也别想抢走!【1v1甜宠文,但不排除有虐。没有恶毒女配,没有痴情男二……呃,某些不算。还有,这不是封神榜的衍生!不是封神榜的衍生!!不是封神榜的衍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神荒武魂

    神荒武魂

    他本是一颗耀眼的、璀璨的明星,却因修为倒退变成人们口中的“天才”,武魂是人们修练的根本,也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 爱是天堂

    爱是天堂

    本书内容有:卷一爱的照耀:爱的照耀、爱的风景、爱的浓度、爱的诠释、爱情知道、真爱无言、远近都是爱、爱情接力、爱情满天星、不老的相思;卷二暖透一生的奶酪:放一把钥匙在你这里、暖透一生的奶酪、久久芬芳的纸玫瑰、爱的方式、最有出息的、一双不寻常的鞋、真情热线;卷三爱情是一部合著的书:爱情拼图、为爱低头、爱情是一部合著的书、和你一起慢慢浇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