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09400000007

第7章 齐家坪:站在青铜时代门槛的“齐家文化”

齐家坪遗址距广河县城35公里,位于洮河西岸台地上。广河县人民政府在遗址处立有石碑: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齐家坪遗址。遗址简介中这样写道:齐家坪遗址在广河县排子坪乡齐家坪村,位于洮河西岸二级台地上。1924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此而得名,是甘肃省仰韶文化之后的重点发现。主要蕴藏为灰层、居室地、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

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陕西、内蒙古和宁夏部分地方,其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学术界公认的文化特征,一是有一批独具特征的陶器,二是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

1921年,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用手指轻轻叩击着岩洞石壁说,我有一种预感,人类的祖先就躺在我们身边。之后,安特生又在河南渑池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田野发掘,随着发掘出的大量彩陶,安特生认为这些繁复而具象的纹饰,与土耳其、特里波利的古代彩陶有着惊人的相似。难道中国的彩陶“自西方传来”?如果真是这样,在河南以西的地方一定还有类似的彩陶。

1923年春天,安特生在陕、甘、青三省地区开始了他关于中国彩陶“西来”的考古验证。那天,安特生无意之中在兰州一货摊上见到一件盛放烟渣子的彩陶罐,询问摊主,说是从临洮得到的。于是,安特生沿洮河一路南下,在距临洮县城10公里的洮河西岸发现了马家窑遗址。1924年,安特生在广河齐家坪又发现了齐家坪遗址。后来他还写出了重要论著《甘肃考古记》。安特生虽然没有找到中国彩陶“西来”的证据,但是他在甘肃的一系列发现,已经在中国史前文化中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1945年到甘肃作过发掘调查。他说:“我们居然找到了齐家文化期的墓葬。新发现的结果,不仅对于齐家时代的埋葬风俗及人种特征方面,供给新材料;并且意外地又供给地层上的证据,使我们能确定这文化与甘肃仰韶文化二者年代先后的关系,可以证明甘肃仰韶文化是应该较齐家文化为早。”

齐家坪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是晚于仰韶文化的另一种文化遗存。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遗迹。

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主要是种粟。齐家文化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在墓葬中发现猪、羊、狗、牛、马的骨头,尤其以猪最多。

远古时期什么是“家”?《说文解字》的意思就是,一间带烟囱的屋子,养着一只猪——豕,这便是家。以猪为家,可以说,那个时代的猪和人是居住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的。

齐家文化最有特点的房屋建筑是白灰面居室,即在房内地面及墙壁下部抹一层白石灰面,以利隔潮,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齐家文化房屋都是半地穴建筑,表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大河庄发现的一座半地穴建筑,呈长方形,门向西南,四壁保存完整,居住面与四壁均涂白灰,屋中间有一灶址,房屋四角各有一个柱洞。

齐家文化的房屋周围,还分布有圆形、椭圆形的窑穴,以口小底大的袋状坑为主,穴壁和底部抹有一层草筋泥,其上再涂一层红胶泥,坑底中间置一块扁平的大砾石,有的还铺有较小的砾石,可能是为储藏某种东西专门建造的。

齐家文化的墓葬现已经发现有800多座,大都是氏族部落的公共墓地,齐家坪遗址就有100多座。

齐家坪遗址分别发现了8人和13人同坑墓,内仰身者似为墓主。其余人骨架有的有头无身,有的头骨和躯体分别埋葬,也有的三四个头骨放在一起。对这类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墓主人的殉葬者,一种认为是当时部落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说明氏族社会开始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齐家文化的墓葬形制以竖穴土坑墓为主,多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墓壁垂直平正,墓坑大小不一,最大的墓坑长达3米。葬具不甚普遍,在有的人骨架上发现布纹的痕迹,说明死者是穿衣而葬的,还有的头部用一块布遮盖。墓向也不一致,有向西或西北,个别向东或东北,葬式有单人葬和合葬两种,单人葬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也有一些俯身葬,侧身葬等,合葬墓为成年男女合葬等。

齐家文化随葬品一般为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骨器等,也有的用猪、羊下鹗骨随葬的。陶器是主要的随葬物,一般放在死者的脚下方,少数放在头部或背部附近。随葬品数量不等,随葬物数量的差别,显示了墓主的贫富差别。

齐家文化还发现了一种宗教遗迹“石圆圈”,即用大小天然砾石制成直径约为4米的圆圈。“石圆圈”一般在墓葬附近,同时还发现卜骨和牛、羊等动物的骨骼。卜骨以羊的肩胛骨为主,一般都不钻不凿,具有烧灼的圆孔和烧灼的痕迹,这可能是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后留下来的遗物。

齐家文化以素陶为特征。从实用角度来看,素陶和彩陶并无实质性区别,再者,随着绘有彩色图案的陶器的逐渐消失,铸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却已经悄然兴起了。齐家文化由此进入了铜、石并用的时代,预示着就要跨入青铜时代的门槛了。

齐家文化的素陶陶质精细,器型多样,主要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还有少量的灰陶。彩陶用红彩或黑彩绘制简便的网格纹、菱形纹、波折纹等。

齐家文化制陶工艺比较高,变化多端的造型,精细薄光的陶体,充分表明了制陶业的发达。陶器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经慢轮修正,并打磨光滑,多为素陶,胎质精细,器形多样,陶色呈橙黄和砖红。陶器造型有三耳罐、两连罐、盆、鬲等。还有三足鬶,其特点是稳定支点,受热面积大,容积也大,每一足都是一个容器。而酷似女性乳房的袋足,可能象征孕育和丰收,应为女性崇拜遗风。

齐家坪遗址出土有造型逼真的鸟形壶、陶鸡等。

鸟形壶——抛却壶,梳理梳理羽毛,鸟一样飞到枝头上鸣叫去吧。这儿先说陶鸡。这只鸡冠处涂红的陶鸡,如果再伸长脖子,或许我们就可以听见鸡叫了。我印象中,关于母鸡最有名的成语大概就是“杀鸡取卵”了,我们不说母鸡,说说公鸡。关于公鸡,最有名的成语应该就是“闻鸡起舞”吧。

人类最初驯化鸡的目的,是斗鸡而非吃肉。还曾由斗鸡延伸至预测人类的厮杀,古罗马大军出征前总要带上一群鸡,鸡的胃口好坏进食的多少,意味着战争胜算的大小。

知道什么是呆若木鸡吗?春秋时期有一训练斗鸡的行家纪渻子,齐王把他请来训练斗鸡。10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这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10天后齐王又问他:“现在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10天,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齐王见这只斗鸡果然厉害非凡,别的鸡一看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了。

我说的陶鸡和“呆若木鸡”有关系吗?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一只高傲的大公鸡:“想我少年时曾将母亲养的一只大公鸡命名为‘大队长’,因为这也是我的梦想啊——‘大队长’领着一群姊妹们在院子里踱来踱去,雄赳赳气昂昂,比我这小主人还主人,‘大队长’红红的冠子好似一大滴血顶在头上,就是不掉下来。”

齐家文化晚期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齐家文化出土铜器100多件,种类有刀、锥、凿、环、匕、斧、镜和铜饰件等,还有一些铜渣。

齐家坪遗址出土的铜斧,长15厘米,宽3.5厘米。一端有长方形的孔,并附有一对小钮,是齐家文化铜器中最大的一件标本。

出土于广河的人面柄首铜匕,为古代习用的一种食器,兼有后世匙子和刀子的功用。其长14.3厘米,宽2.2厘米,匕身平直呈长舌状,下端为圆弧形,匕首为一圆形浮雕人面,双目圆睁,耳外耸,其中一耳断缺,鼻梁高贯至额际,嘴唇宽厚微启,仿佛一句话说了一半,另一半——如果是匙子,后面的话就是赞美食物;如果是刀子,后面的话就是鼓动杀戮。我的解释也许过于狭义,我的解释充其量就是看图说话。

此人面柄首铜匕属我国现知最早的青铜人面雕像,此匕形近似于北方草原文化流行的柳叶形青铜短剑,其人头形柄首也使人联想到草原文化短剑的动物头柄首。关于匕首,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了,一把匕首,在秦王一生的梦中铮铮作响,一柄脱离了血肉的匕首,尤似插入一个帝国隐隐作痛的肋骨;荆轲之后,还有聂政,还有……再之后,还有秋瑾,一个个名字像是一柄柄寒光矍铄的匕首。

也有专家认为,此人面柄首铜匕为略晚于齐家文化的辛店文化遗存。辛店文化是甘肃境内史前文化类型之一,辛店文化青铜冶铸虽已颇具规模,但仍以生产刀、矛、锥、匕等小件工具、武器及饰品为主。

齐家坪遗址还出土了一面带有七星纹饰的青铜镜,直径6.03厘米,厚0.2厘米,中央附有一桥状钮,镜面有光泽。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铜镜。

镜子最早叫“鉴”或“照子”,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鉴”字,字形像个蹲坐着的人,侧面对着盆子(鉴)照脸,这就是“鉴谓之镜”。

与铜镜相关最有名的故事要数“破镜重圆”了。讲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有个妹妹乐昌公主,南朝国破,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相约“正月十五在市上卖半面镜子,以图相见”。后乐昌公主落入隋朝开国大臣杨素之手。徐德言千辛万苦潜回京城,以践前约,果不其然,他在集市上见有人卖那半面镜子,遂购回,破镜重圆,并写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诗十分悲痛。杨素知道后便成全了他们。两人回到江南,白头偕老。

《洛河记》记载,隋炀帝喜欢奢侈,时任江都郡丞的王世充投其所好献上铜屏,皇帝大喜,升他为江都通守。这是因铜镜而封官获爵。

唐玄宗这位喜好击鼓传花的皇帝,将自己的生辰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并规定这一天王公以下都须贡献铜镜,他亲登花萼楼,接受庆贺,并对四品以上朝臣赏赐铜镜。工匠们亦集中起来各施绝技,铸造精雕细磨的“百炼镜”,以及“天子镜”。

小时候我曾经自制过镜子,找一块玻璃,背面涂抹上水银——那水银是哪来的呢?一个人真正经历过但又确实记不起来的事情,是不是就成了自己给自己设的谜呢?水银定型后就成镜子了,由于水银涂抹得薄厚不匀,照出来的人也是怪模怪样,我就好似看见了另一个人那样的吃惊,摸摸自己当年还算光整的脸,那一张凸凹不平的老榆树皮脸是谁呢?

有篇文章讲了个故事,说有只猴子看人总是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趁主人不在家,这猴子也凑过脸去,这下可好,猴子伸手镜子里的那个家伙也伸手,猴子挠头镜子里的那个家伙也挠头,猴子急了,龇牙咧嘴的扑上去就咬,结果可想而知,等主人回来,满嘴是血的猴子还在那不依不饶呢。

博尔赫斯诗句中有“令事物增殖的忙碌的镜子”。博尔赫斯站在镜子对面,一个博尔赫斯变成两个博尔赫斯,两个博尔赫斯变成四个博尔赫斯乃至更多个博尔赫斯,只要有足够多的镜子。博尔赫斯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如果那么多个博尔赫斯全打碎镜子,就又把自己还给了一个博尔赫斯。

记得曾参观过一个铜镜博物馆,印象中大的小的方的圆的菱形的各式各样的铜镜,让人目不暇接,只可惜实在记不起这个铜镜博物馆的东西方位了,我的印象几乎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像是真的,如此,那就算是一次类似镜子里掘井的魔幻经历吧。《红楼梦》里的贾瑞就是对着镜子一次次遗精不止肾亏毙命的,贾瑞算是镜子里掘井自己把自己埋了。风月宝鉴空对空——这话听着不失为颇可赏玩的雅句,可对有些人,就成了装在金银器皿里的毒酒。

齐家文化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出土有玉璧和玉琮等,除形制各异、大小不等的素面纹琮外,还有竹节纹琮、弦纹琮,更有在琮的一端、射孔之上装饰有或牛、或羊、或熊、或虎等浮雕纹饰的兽首或兽面纹琮、人面纹琮或琮形器。

古人制作玉器有用于佩饰的,正如《礼记·玉藻》中写的“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有用于祭祀的,类如从饰品演化成礼器的玉璧、玉琮;有用于葬制的,甚而下葬时口含一小块玉,由此暗喻来世衔玉而生?

史书载,禹曾经在涂山会合诸侯,“执玉帛者万国”。——感觉像是熙熙攘攘的玉石交易市场。

古书记载:暖玉可辟寒气;寒玉可辟酷暑;香玉闻之有香;软玉则性质柔。不知这玉的暖、寒、香、软如何鉴别?我看倒像是相亲,张暖李寒王香刘软——妻子以外都是女友。

玉器的一个重要作用还是古人体现人际关系和传递某种特殊信息的。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荀子·大略》:“聘人以粫,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珘,反绝以环。”“问士以璧”,“士”就是指国事。使者用璧,向对方表达敬意和问候。

面对玉璧和玉琮所呈现的古老与神秘,尤其是作为体现那个时代精神的礼器,“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祭天祭地,那个万物有灵的时代,对我们的想象力也是一种考验。

齐家坪遗址出土的青玉璧,外径8.9~9.1厘米,玉色黄白泛青。

毫无疑问,玉璧也是历史。面对历史,我像是小时候面对不苟言笑的父亲,缺少理直气壮说话的勇气。

安特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最足引人注意者,莫如仰韶期之墓地中,发见曾琢磨之玉片及玉瑗数件,其形质吾人常认为来自新疆和阗者也。解说者谓甘肃石铜器时代过渡期之民族,与新疆似有贸易上之联络,但就吾人所知,仰韶期之民族,缺乏金属,则彼等竟能作脆薄如瑗、坚韧如玉之器物,宁不足怪也。”由于翻译年代略早,这段话有点类似文白夹杂的白话文。

说是好玉要养的,用人身体里的精血气来滋养。一块玉,雕琢成形,坠于胸前或戴于腕上,十年二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会因人而异改变为本色之外的某种颜色——可能吗?可能是存在的,因为玉是存在的,关于玉的任何可能几乎都是存在的。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开篇即称:“南山经之首曰鹊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又东三百里……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又东三百八十里……多白玉……”古人是以一种尊崇的心境来谈论玉的。

玉,王者多一点,此一点即所佩之玉矣——这是望文生义,兼有诗人的象征、想象之技。

诗人接着象征、想象:又一个在黄土弥漫的风口上高声说话的春天,吵吵嚷嚷地就过了洮河,梦见铜镜和玉璧的日子已经一远再远了,梦见有人刮掉衰草的胡须,成为又一个刚刚到来的春天的一部分。

同类推荐
  • 白狐少乙传

    白狐少乙传

    神农终于老了,神农氏开始衰落,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有神农、有轩辕、有蚩尤、有仓颉、有祝融、有共工、有刑天……白狐部落的祭祀少乙,也在这个时候踏上了旅途,他只是要去皇城看看,可他到了皇城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各方势力无法忽视的存在。他,将何去何从?本书并非写神话,上面提到的那些伟大的名字,都是活生生的人,和你我一样,不会飞,没有法术,他们只是人,很有智慧的人。他们的思想,在今日看来,无比幼稚,但是幸亏有这样一些人,一定有这样一些人。这是一本很纯粹的历史小说,或许这段历史已经无法考证,书中所写也并非真实,但历史总是有很多转折点,本书只是用另外一种思考,书写一个时代的变化。
  • 萧墙之下

    萧墙之下

    一个在我脑海中构思许久的世界,希望能通过文字的转述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文章逻辑严谨,没有仙侠玄幻,只有一个架空的历史舞台。
  • 杨三针传奇

    杨三针传奇

    他活了一百岁,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当了46年太医,治好病人无数,一本《针灸大成》把他推上了针灸的圣坛。他的身世曲折,爱情经历更是一波三折,从一个热血少年走上伴君四十六年的老到臣子。三针治病,被称为”杨三针“,杨继洲的太医宦海浮沉传奇。
  • 大宋忽悠

    大宋忽悠

    副县长于艮(gen),开车穿越到了北宋末年的生女真,被各界群众当成了神。收兀术,收岳飞,三国都忽悠。收公主,收帝姬,玩转宋辽金。空口白牙打天下,从头到尾都是装。装是一种态度,忽悠靠的是智商和情商…………公元1113年,从西周共和元年起算,是共和1954年。……(作者是青岛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 汉末之袁氏争霸

    汉末之袁氏争霸

    21世纪的屌丝袁旭,走在大马路上低头玩着手机,咚的一声掉进了没盖好的下水道了,啊,我再也不低头玩手机了。然后当袁旭清醒时发现自己变成了婴儿,苍天那,大地啊为什么会这样......于是袁旭在汉末开始了征战天下。
热门推荐
  • 你必须羡慕我

    你必须羡慕我

    你必须羡慕我,不然我会死的,真跌,兄dei!女神在迎新晚会向他表白那一刻起,江小东注定,不再平凡。轻松,爽文,请君入瓮。
  • 宠坏小萌妻

    宠坏小萌妻

    浅安从小被南宫羡养大,等浅安长大后,南宫羡才发觉自己对浅安的感情并不一般。骗得娇妻后开启宠妻无下限模式。
  • 从富二代到武道宗师

    从富二代到武道宗师

    “再不努力经营武馆,我就连独栋别墅和豪车的月供都交不起。交不起月供,我就得卖掉龙图的武馆和房子,回省城继承千亿家产了。”面对镜头,一身地摊货的白止如是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良神偷:妖孽教主不是人

    无良神偷:妖孽教主不是人

    她是妖艳天下的水沉香,身负淫娃恶妇的罪名。世人皆知她打杀孕女,私通皇弟,残害先帝,罪大恶极。殊不知她为那新帝付尽心血,在一条血路上一步步将他扶上那皇位,却落得满门血染,自己被剥皮碎骨,毁容活埋的下场。三年蛰伏,一朝画骨重生,虐贱人,戏渣男,搅得天下无安。一切易如流水,全因背后有那人相助。“小骨头,说好的血债肉偿呢?”某妖孽躺在床上,四肢缚在床上。“肉就在这儿啊,有本事你就来啊!她挑衅地扬起下巴,扯开衣领。这是一场情与欲的争斗战,是胜者扑倒?还是败者反扑!亲们,赏着吧!
  • 青梅竹马相携走一生

    青梅竹马相携走一生

    箬竹:你说当初我咋就把你带回家了呢?予节:这还不是多亏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哈哈哈哈箬竹(往他脑袋上一拍,翻个大大的白眼):还真是脸皮厚,我看是因为我心地善良哦。予节:对对对,媳妇说什么都是对的。(一脸狗腿的笑)箬竹:那可不,哈哈哈哈
  • 穿越千年梦之欢颜

    穿越千年梦之欢颜

    她于他,从有情到心死,斩断情丝。他于她,从无情到心痛,悔之晚矣。生死穿越,两世为人,只为还那份情债。“欢儿,对不住。我欠你一个大婚,欠你一个温柔的初夜。这辈子我是给不了,我会在佛前许愿,哪怕千年不轮回,守一千年长明灯,也要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不相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浪子天崖

    浪子天崖

    他,只不过是大人眼中的网瘾少年;他,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是班上的垫底生;他,靠关系被送去一流名校就读,父母对他给予厚重的希望。但他热爱的是电竞!他,觉得自己生来就是为电竞而拼搏,心里流淌着一股电竞般敢于拼搏的热血!他,与父母闹翻,被父母抛弃,把他留给了在经营一家网络会所的叔叔;他,也是一个普通男生,也有对女性的渴望。但没想到他会被两位女神所追求,面对两位女神,他会如何做出选择?他,努力追求梦想,却被现实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他放弃过梦想,却因为一场比赛,令他重燃电竞梦!誓要夺回华夏电竞荣耀!唾弃的是身体,点燃的是斗志!路够黑,光才亮!帝之字,到底谁配拥有!笑看华夏最强高中生浪天崖的荣耀之路!
  • 余生很逍遥

    余生很逍遥

    #裴影帝与一神秘女子同居!竟是她!#粉丝:她颜值不够,配不上我家哥哥!同学:【清华校花】了解一下粉丝:她学习不好,配不上我家哥哥!同学:【X省理科状元】了解一下后来粉丝:抱走不约,女神是我们的,狗男人滚边儿去。#博士今天分手了吗?#
  • 九仙大人不要走

    九仙大人不要走

    在六千年前,当程九仙知道自己是只长着狐狸尾巴变异人类时候,这一切都不一样了。周围的狐太爷以及狐奶奶都以异样的眼光盯着他...直到他成长到大人....女主其实也很不一般,灵力超强。大家可以当成奇幻爱情文来看。可能会有虐的地方,自行感受哈。男主是个很可爱的小狐狸哦~欢迎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