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84300000004

第4章 思考(4)

1997年8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抉择》,是张平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写作之前,张平曾采访了数十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他发现,对企业破坏和损害最大的是集体腐败,是权钱交易,是国有资产流失。一些领导人巧立名目,假公济私,大发横财;而那些因停工被迫下岗的工人们,生活困境却惨不忍睹。严酷的现实让张平想到了作家的责任和良知,他决心要替工人们说出心里话,要揭露那些腐败分子的真实面目,要讴歌立党为公、一身正气的改革者。所有这些,全部浸透到了《抉择》中。对于《抉择》的评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是比较准确的。评语写道:“《抉择》直面现实,关注时代,以敢为人民代言的巨大勇气和张扬理想的胆识,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社会复杂而尖锐的矛盾,突出地塑造了在艰难抉择中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市长李高成的崇高形象,也比较充分地展现了广大群众和党的优秀干部与腐败势力坚决斗争的正面力量,给读者以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心。小说注意调动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细节等艺术手段,在冲突的浪尖去刻画人物,描写生动爽利,语言流畅激越。整部作品正气凛然,具有强烈冲击读者心灵的思想和艺术力量,其启示意义,尤其发人深省。”《抉择》一经问世,便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轰动,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纯文学作品销售热潮,并且被近百家报刊转载、上百家电台连播、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之前,已经在好几项全国性评奖中榜上有名。最应当提到的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电影《生死抉择》是所有根据张平作品改编成的艺术作品中的最为成功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收获,也是近年来获得观众广泛赞誉的少数几部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之一。可以说,电影《生死抉择》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得力于原著《抉择》的成功。

继《抉择》以后,张平又奉献给读者一部惊世之作《十面埋伏》。这是中国当代第一部正面揭露司法腐败,展示司法队伍中权与法、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两种社会力量强力抗争、殊死较量的长篇小说。作品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一波三折,惊心动魄。《十面埋伏》在读者中的反响同样强烈,因为作品跟《天网》《抉择》一样,仍然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谴责腐败,说出了公众想说的话。

经过三年的沉寂,张平于2004年春天推出了长篇新作《国家干部》。这部长达七十万言,被评论家称为“一部顶天立地的大作”的小说,依然走着为底层百姓代言的路线。作品讲述的是,在一个叫做嶝江的县级市,围绕一次即将召开的党代会和人代会,在常务副市长夏中民与常务副书记汪思继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斗争。夏中民在嶝江市工作了八年,群众极为拥护,上级也想提拔,但每次对他的升迁动议都招致干部中极大的阻力,以致五次考察都原地踏步。对于这一现象,也即夏中民对省委副书记所问的“领导说了都不算,老百姓说了也不算,那究竟是谁说了算”的问题的探究,成为张平在这部新作中的主要用力点,避免了单纯塑造“青天”的惯例,表达的是社会普遍觉醒的民众的力量。作品直面我国干部人事体制改革,对现有的干部体制、干部政治、干部文化作了深刻的阐释和思考;对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执政理念、僵化保守的思想,给予了最强烈的抵制和冲击。

对于张平选择的创作道路,在文学界也有不同看法。那些表现当代人孤独感、性苦闷,或者设计痴男怨女情爱纠葛故事,或者想象历史名人逸闻逸事一类的作家,认为张平的作品根本就不是文学,是社会调查报告。在他们的意识中,反腐倡廉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作家去写这类题材实在起不到多大作用;至于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做普通群众的代言人,他们感觉那样写过于沉重,也难以展示艺术才华,而且还得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接触普通群众,搜集素材,不像写身边琐事或个人隐私轻松。但是,读者并不这样看待张平的作品,《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都能发行几十万册,在文学作品销售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能有这样多的读者购买他的小说,就说明他的创作是有价值的。张平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各地读者的来信来电,有鼓励支持他的,有向他诉说委屈的。张平也知道文学界有些人对他的创作不以为然,但他并不在乎,他感觉写作这些直面现实的作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倘若让他放弃这种本能,无异于割断他的血脉亲情。所以,张平现在的创作必然是直面现实,为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代言。

从赵树理、马烽到张平,选择关注民生、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虽然走得比较艰难,但他们都不后悔,也不退却,这是非常可贵的。而文学却因为有了他们,显得更有意义,增加了更多的读者。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在文学创作进入困惑的时刻,或许只有像赵树理、马烽和张平式的关注民生的作家,能够给文学带来生机。

2004年11月

审视当下乡村小说创作

一现实乡村对文学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于是,历史上农民总是在每一次社会革命和重大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主要力量。就以近百年来说,中国农民事实上已经经历了几次根本性的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让农民从“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做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包产到户政策英明的佐证,是让农民从饥饿半饥饿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过上了温饱和小康生活;村民自治推行的价值,是让农民从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始真正体现出自己管理自己的意义,农村确实在向民主政治的大道迈进。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即“三农问题”)却是当前中国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农民与城市人的生活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农业的效益与工业和服务业的效益难以相比。中国的改革本来是从农村开始的,可现在农民却陷入了艰难之中。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村改革就基本停滞了。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如何减轻农民的负担,如何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等等,成了社会话语中的关键词。如果解决不好“三农问题”,我们通过二十多年努力奋斗,好不容易创造出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在城市变得日新月异的今天,八九亿农民兄弟却过着艰难而沉重的日子,所有具备责任感的人都不能不作深刻的反思,文学创作当然也不能置之度外。因此,现实乡村为作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极大可能,为精彩作品的诞生创造了机遇。

二“五四”至“文革”乡村小说的经验与教训

“五四”至“文革”期间,是中国乡村小说兴起与发展的阶段,在这期间,首先应当提到的是鲁迅先生,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乡村小说的开拓者。鲁迅在乡村小说创作中,特别注意描写农村妇女的痛苦和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而这也正是那个时代乡村小说作家的主要特点,它集中表达了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和崇尚原始、崇尚民间、崇尚自然的田园浪漫主义风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小说则有了明显的时代印记,许多作家的创作常常摇摆在政策宣传和艺术创作之间,而民间文化形态的因素往往成为决定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关键,如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等等就是。“民间”是一个有着丰富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村小说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其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地表达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因而,五六十年代一些乡村小说作品虽然在创作背景上保持了强烈的时代印记,内容构思和人物塑造也都含有明显的宣传意图,但作家们凭着对农村生活的丰厚经验和美好感情,在文学创作的各个层面上或强或弱地体现出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终于使作品保持了一定的创作情感和活泼的艺术魅力,并且形成了以赵树理和孙犁为核心的“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两个作家群体,呈现出乡村喜剧和田园牧歌等风格类型,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农民的思想矛盾、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不过,这一时期乡村小说意识探索的空间又是逐渐萎缩的,其艺术创造的空间也是有限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现实主义与乡村小说

从理论上理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本质问题就是价值问题,因为作家自身的观念必然会贯彻到其创作的文本之中。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作品,从来都是执著于对人的生存的揭示与探索:一是人的生存状态,怎样的活法;二是人生存在的价值,即人的生命意义。二者缺失任何一面,文学境界与审美意境都会缺失。也就是说,现实主义乡村小说如果远离底层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不去探究人的存在价值,作品无疑就失掉了血脉。优秀的乡村小说作家,之所以能一直充满文学活力,正是来自于创作的这一可能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凡俗生活下隐藏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后的希望。

现实主义虽然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但真实性并不等于照抄现实,不等于对现实生活作简单、机械的记录。如今的乡村现实生活是混乱和复杂的,它是现象和本质、偶然与必然、个别和普遍的统一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面对乡村现实生活,从选择题材、构思酝酿到艺术表现,都经过了主观思考和判断过滤,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现实,实际上已经融合了作家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已经是比生活真实更高、更完善的艺术真实,是能够代表乡村社会某些本质方面和发展趋向的真实。无视生活的外在真实和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单纯追求外在真实,将会导致创作上的自然主义;片面强调写本质,而离开对乡村生活现象的真实具体描绘,则会造成创作上的抽象化、概念化,这两种倾向都是背离现实主义乡村小说创作原则的。

四谁还在写乡村小说

应当说,当代中国不少主流作家多数都以乡村叙事为主,比如莫言、李锐、毕飞宇、韩少功、阎连科、贾平凹等,他们的写作题材和经验都是乡土的。崇拜、敬意、怜悯等这些古典情怀是这些作家们对待乡村的主要方式,他们借助文学家的创造性想象,从乡村丰富的意象群中获得了一种诗意。莫言的好几部重要作品,都是以他的老家高密东北乡为背景,虽然叙述角度不同,但总是比较真切地表现了那一方水土的历史与现实,其中对人性的挖掘还是很见功力的。毕飞宇的《玉米》《平原》等作品,对农村农民生存环境的逼真描写,都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写过《商州》系列、《浮躁》《高老庄》《怀念狼》等多部乡村小说的贾平凹,2005年又推出了近五十万字的《秦腔》。尽管文学界对贾平凹的作品一直有争议,但他毕竟是在乡村小说这块领地不断地耕耘,在读者中有着许多作家无法达到的号召力。阎连科是个关注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真诚作家,尤其对乡村生活现实有深刻的观察和反映,他曾写出过《黄金洞》《年月日》《耙耧天歌》《坚硬如水》和《受活》等不错的作品,其中近作《受活》最受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但是,真正的乡土在哪里?农民的欢笑在哪里?叹息在哪里?泪水在哪里?“三农”问题的真相远比想象惨烈得多,这些内容却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些淡化。

不过,我们又不能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青年作家中写乡村小说有成就者寥寥无几。自上海的高中生韩寒靠写小说走红后,便涌现出了一批所谓“80后”作家。这批青年作家根本不屑于写乡村小说,也不愿意去涉猎那个题材领域,而是热衷于表达都市青年的情爱、反叛、无奈、颓唐等情绪。正是因为有一批这样的“80后”,导致了写乡村生活作家后继无人——这倒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五乡村小说怎样走向读者

乡村小说要让更多的读者接受,最根本的就是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实现作品的价值。对于这样的看法,一些作家和评论家还不能认同。比如有人说:乡村小说与市场无关。这是不承认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否认文学作品走向大众最直接、最便利和最重要的渠道是市场,也就是不承认大众是乡村小说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还有的人认为:进入市场的就不是乡村小说。这是对市场存在着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他们认为只有那些格调低下、诲淫诲盗的东西才能进入市场,只看到市场上有许多劣质的不好的甚至于坏的作品,却看不到市场竞争对提高作品品格和质量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郑愁予、戴望舒、林徽因、席慕蓉、洛夫、余光中、顾城、舒婷、海子、邵洵美、胡适、萧红、朱湘……每一个浪漫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首美丽的诗。每一首诗的后面,都有一个或浪漫或残酷的爱情故事本书以诗为线,讲述了一首首美丽的现代诗背后的动人爱情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也更加了解人性深处最动人的华丽人生轨迹。本书由倾蓝紫编著。
  • 你若执手不离,我便生死相依

    你若执手不离,我便生死相依

    本书精选徐志摩、林徽因、沈从文、卞之琳、戴望舒、闻一多、石评梅等人的经典爱情诗篇,结合每个人的缠绵情事加以演绎和解读,以情诗会名人,以名人读爱情,以爱情悟人生。诗醉人,情更醉人。
  • 巴黎伦敦落魄记(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巴黎伦敦落魄记(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一九八四》与《动物农场》的作者、反乌托邦的先知乔治·奥威尔在他的一生中却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这一点或许会令不了解政治光谱变迁的当今读者有些困惑,但对于奥威尔来说,这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巴黎伦敦落魄记》是奥威尔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纪实性作品。对英国殖民体制感到彻底厌恶绝望后,奥威尔的文学梦在几经挫折的情况下终于首度得到文学界的认可。巴黎和伦敦的经历可以看成是奥威尔为自己曾经为殖民体制服务的忏悔和救赎之旅。奥威尔曾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忠实信徒,或许奥威尔刻意选择流浪和挨穷是对自己能否坚持贯彻社会主义理想的考验。巴黎和伦敦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最繁华之地,社会底层的贫穷和困顿令人触目惊心。奥威尔愿意深入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平等相待的真诚态度在英国左翼文学作家中实属另类,也正是这份精神,使《巴黎伦敦落魄记》读来分外真实,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本)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本)

    本书介绍了一些天气谚语、搞笑谚语、生活谚语,以及一些歇后语。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热门推荐
  • 那年缘起那年缘落

    那年缘起那年缘落

    E国某训练馆 一个满脸胡须光头的大汉,双手弯曲放在自己胸前,巧妙的躲过“对手”的所有攻击……
  • 超强妖孽狂少

    超强妖孽狂少

    九劫真仙林安最后一缕元神,于地球重生,他失去所有力量,从头修炼。修真之路,逆天而行,是孤独。残酷的踏天之路。金丹、元婴,化神、逆命,星空修真,星域对决,真仙、仙王......这一次,吾将带领身边众红颜,共踏仙路。
  • 爆笑萌妃:王爷逗妻无下限

    爆笑萌妃:王爷逗妻无下限

    “王妃,本王交代的三从四德学得怎么样了”某妖孽看着毫无坐相吃相的某女挑眉道,某女翘着二狼腿,往嘴里扒了一口饭,含糊不清说道“回王爷,我学会了”“哦?”某妖孽继续挑眉,嘴里勾起一抹邪笑“念来听听。”“三从:从不温柔,从不体贴,从不讲理。四得: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惹不得。”妖孽嘴角抽了抽,“王妃,你这是要造反?”史上最倒霉,徐慕慕,作死地熬夜看穿越文,一觉醒来自己竟然穿越了?!可是穿到哪里不好,竟然穿到鸟不拉屎的丛林里,还看到了美男沐浴?!看到了就算了,想她一大好青年,还是很乐观的,关键是她还摸了他?!美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倾世宠妃拒不为妾

    倾世宠妃拒不为妾

    她,本是相府嫡出小姐,自幼受尽欺凌,却因爱上他而擅自修炼禁术,成了令人闻之色变的魔女。漠北王爷因她回眸一笑,百万兵马乱朝纲,天下负尽变庶人,情痴不悔。昆仑白狐因她倾城一舞,入骨相思几千载,万年修为化人形,生死相伴。龙族少主因她无心一诺,上穷碧落下黄泉,执意篡改生死薄,魂困忘川。她爱上的,却是眼里只有江山的凉薄之人。为他昆仑诱神兽,冥府盗至宝,逆天引雷劫,他宠她无度,却终究只是个妃位,原来,不仅输给了他的江山,还输给了他的皇后。九天之上,冷艳绝情的灵影殿殿主,迎来天下最大的八十一道雷劫,一向惜命的他,却将她拥在怀中,替她挡雷劫。或许这只是命定的一场情劫,又是一年木槿花开,谁年年在等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用心寻棋路

    用心寻棋路

    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何为棋的最高境界,古往今来又有何人能说清,踏足此路的少年,有过坎坷,有过友谊的决裂,有过战败的失意,有过亲情的迷茫。在友情,亲情,爱情的同心圆中,且看他如何打破人生的枷锁,纵横黑白人生。
  • 煞星萌妻:宝宝我就是要闹

    煞星萌妻:宝宝我就是要闹

    倒霉的时候连喝水都能够被呛死,第一天上班路上就丢了钱包和手机,然后整整一天莫名其妙的被老板骂,晚上回家还跌进了下水道!最最最重要的是竟然在下水道里碰见一个浑身发光悬浮在半空中自称是煞星的男人,说什么这一年里他都要跟随着她,说什么看她的表现以后带她去他的世界当什么X女战警!!啥?她这是闯进了科幻片拍摄现场了吗?!!
  • 守护甜心之双子彼岸花

    守护甜心之双子彼岸花

    彼岸花就是亚梦。亚梦在偶然喝了一杯果汁之后,身体里便出现了另一个灵魂,她自称彼岸。亚梦回家大发雷霆,并立志:自己不靠他们也能养活自己。在亲情,友谊的斗争中,亚梦会做出什么选择。。。。。。
  • 被泯灭的痕迹

    被泯灭的痕迹

    一个失去了亲人,朋友,战友,仇人和敌人的人,一切金碧辉煌的事物后面都是血腥的开始,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泯灭人性而开始的。“镍氢食谱”“圣人宴”“六芒妖术”,这只是一个人的野心造成的闪烁的果实。
  • 穿越之如何逃离夫君

    穿越之如何逃离夫君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世界会有除去黑暗的另一种颜色。她生性活泼,天真烂漫,对生命有着格外的珍重。第一次见面,洞房时。她吓得腿软:“大……大哥,求放过啊!!”他冷笑:“夫人抢亲的时候,可不是这般啊”她用真诚的眼神望着他说到“我说那不是我,你信吗?”“呵……你猜我信不信?”……另一个版本韩羽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上官墨想了很多次他们重逢时的样子,但他却从未想过,有一天韩羽的眼中会失去了光芒。上官墨上前轻声说道“对不起,我来晚了”他怕声音太大会弄碎了眼前的人。……本文主甜宠,略带一点点沙雕气质,入坑不亏,快进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