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84300000020

第20章 判断(13)

“大连会议”之后,李束为的心情顺畅起来,下乡体验生活,重新写小说,发表了《迟收的庄禾》《玉成老汉》等作品。他在《迟收的庄禾》中,描写壮劳力张二货由于饿怕了,认为集体靠不住,不如靠自己,于是偷偷地在离村很远的山坡上开了一块自留地。但是,到庄稼成熟后,张二货却不敢去收割,甚至不敢承认是自己的庄禾,他担心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因而放弃了用血汗浇灌的庄禾。束为想为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当时农村推行的政策保持一致,这样,他就一边批判种自留地的行为,一边又将巨大的同情给予了农民。一位正直的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这样的双重性格,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文学的悲剧,更是束为的悲剧。

然而,没过多久,“大连会议”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受到批判,主持会议的邵荃麟和在会上特别活跃的赵树理,被横加指责,参加会议的多数作家先后遭到批判,李束为也未能幸免。于是,他写小说的热情再次冷却,他不愿意总是既矛盾又痛苦地表现双重性格,所以,就把重点就放在了报告文学和散文的创作上,影响较大的有《南柳春光》《革命家训》《更上一层楼》等。其中的《南柳春光》是当时全国文坛上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品之一。这部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记载了山西绛县南柳大队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改造家园的事迹,告诉人们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的道理。《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报刊曾发表了好几篇专门评论《南柳春光》的文章。

“文革”十年浩劫,李束为由于是山西文艺界的当家人,首当其冲,被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作家”进行残酷批斗、迫害,住过“学习班”,蹲过“牛棚”,还被关进监狱达好几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束为才得到“解放”,政治上彻底平反。尽管他吃了不少苦头,但他懂得,国家有难,己何能免的道理,他没有让过去的痛苦过多地缠绕在记忆中。恢复自由后,他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并染有疾病,但他头一件事是下乡。他要看看阔别十多年的农村的状况,要了解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是否解决了。他从晋西北走到晋南,走走,看看,听听农民的心里话。他对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多年来农民生活提高不大感到忧愁;一些革命老区的群众当年对革命事业做了许多贡献,却仍然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更让他痛心;同时让他有所欣慰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上,并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农村前景充满希望。1984年,李束为服从组织安排,重新担起了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的领导责任,为新时期山西文艺事业的繁荣继续辛勤工作,受到山西文艺界的拥护。1992年2月离休后,他仍然关注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文艺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余热,为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竭尽全力,直至去世。

李束为从1943年发表《租佃之间》起,走上了创作道路。在五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他坚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深入生活,反映现实,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始终把农民作为描写主体和读者对象。五十多年间,农村围绕土地这个中心问题发生过一系列矛盾冲突,有进步,有挫折,有革新。束为在他的作品中,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了这一系列矛盾冲突,对社会生活作了深刻的揭示,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艺术风格,为“山药蛋派”赢得了荣誉。当然,由于多年的文艺行政事务的缠身,李束为没有能够写出几部厚重的史诗性作品,而这并不是他没有创作能力。对此,读者不能不感到遗憾;他自己也很遗憾,甚至内疚。不过,他对山西文学事业的贡献,人们是会永远记着的。

2002年11月

新世纪的“晋军”

“晋军”溯源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山西文坛上一批青年作家脱颖而出,包括成一、周宗奇、张石山、韩石山、王东满、柯云路、李锐、张平、钟道新、蒋韵、哲夫、燕治国、赵瑜等。这些作家既继承老一辈作家的优秀传统,又锐意求新,创作出了一大批主题深刻、艺术表现手法多样的作品,对当时的全国文学界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当大型文学刊物《当代》集中刊发成一、李锐等山西作家的一组重点作品时,便明确提出了“晋军崛起”的口号,并很快得到了全国同行以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应当说,“晋军崛起”不但是对当时山西青年作家创作成就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是对山西所有作家的最好鞭策与鼓舞,而且也展示了山西文学创作在“山药蛋派”之后的再次辉煌。

“晋军”作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当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他们曾经长时间地生活在基层。像李锐、柯云路、钟道新等人,是从北京等地插队落户到山区;成一、周宗奇、韩石山、王东满等人,是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基层;而张石山、张平、蒋韵、燕治国、哲夫等人,就一直生活在普通群众中。因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对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有着深切的感受和理解,并且能够用较强的理性思辨力去加以阐释。他们不再像前辈作家那样集中笔墨表现具体的场景情节,而是抓住生活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努力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人性的等多种角度去审视,显现出一种浓郁的忧患意识和理性意识。同时,在艺术手法上,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表现出多样化的追求,既有传统的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描写,也有现代的心理结构、文化寻根、情感展示等等。

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时代主潮,“晋军”作家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追求个性化的特点,已经成为事实。他们通过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艺术素养、知识积累、思想观念、素材准备等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不再局限于某一生活领域,在审美倾向、题材选择、表现手法诸方面,形成了多元的、个性的、现代的风格。这里,对他们中比较活跃的几位予以评述。

潜心开拓晋商题材的成一

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的成一,有着厚实的文学理论功底,是新时期最早走上文坛的青年作家之一。他197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顶凌下种》,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文革”以后第一位获全国奖的山西作家。在迄今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一潜心构筑自己的艺术世界,出版的作品有小说集《远天远地》《外面的世界》《陌生的夏天》;长篇小说《游戏》《真迹》《西厢纪事》《千山》等;还有多部未结集的中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和散文随感,总字数近五百万字。200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凝结着成一多年心血的、近九十万字的长篇新作《白银谷》,则是一部既有足够的史实和深刻的历史思考,且十分好看的力作。

考入南开大学以前一直生活在晋商故里太谷县城的成一,其祖父、父亲都在那里经商,因此,他对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叶曾经叱咤风云的晋商,有着深刻的印象,决心要用文学形式将晋商的兴衰史表现出来。于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到晋商大本营之一的祁县,挂职当了三年县委副书记;他留意搜集一切与晋商相关的史料、文献、传说;他同时也思考晋商兴衰的根本原因,准备撰写一个“晋商系列”小说。1993年第一部“晋商系列”长篇《真迹》与读者见面,作品构思精巧、独特,文笔清新、流畅,表面看似乎是描述一个侦破故事,其实是用反侦破笔法揭示了晋商的消亡之谜。两年后,他写出了第二部“晋商系列”长篇《加冕现场》。这是一部带有一定喜剧色彩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位晋商后代当年随意说了一个自己能当皇帝的笑话。然而,这个笑话到了“文革”中,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灾难,饱受了各种折磨。成一是要以这个故事,说明晋商兴盛时代虽无政治抱负,最终却被政治击败了。喜剧中包含着苦涩的悲剧,发人深省,震撼心灵。

应当说,《真迹》和《加冕现场》是成一对晋商题材的初步涉猎,真正揭示这个独特题材历史意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是《白银谷》。明清时期的晋商,独创了金融汇兑的票号业,确立了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地位。它自诞生到消亡,一直为山西商人所垄断,当时被俗称为西帮。票号为何只能西帮开而其他地方的商人不能开?究其原因,除了西帮有别人无可取代的财力和信誉,还因为他们有独特的理念和精密的规矩。《白银谷》就是试图揭示这种独特的理念和精密的规矩并阐释其兴衰原因的。

西帮票号由兴到衰上百年,虽然官修正史轻商观念明显,几乎很少提及,但作为历史,其中的风风雨雨自然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成一是小说家,非常清楚写小说不是撰历史,大量的史料还需进行艺术加工;尤其是他写这部作品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写一部既有足够的史实做依据又要好看的小说,这就有一个选择史料、选择角度、选择叙述的问题,正如他在本书的后记中所说的:“历史小说要好看,主要得靠历史的魅力,史实的魅力,而不能只靠今人‘戏说’。这是历史小说的规矩。”可以说,成一在《白银谷》中对史实与好看关系的把握是十分准确的。他从做小说的角度,选择了西帮票号史上动荡最大的三年,即光绪二十五(1899年)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之间为大背景,全景式地再现了晋商望族的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个人隐秘诸般形态;对豪门深藏的善恶恩怨和商家周围的官场宦海、士林儒业、武林镖局、西洋教会等等,都有着丰满鲜活、淋漓尽致的描绘。在艺术表现方面,《白银谷》将翔实的史料依据与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飘摇激荡的社会与让人牵挂的人物命运艺术地融为一体,收到了既有深刻思想内读涵又好看的效果。

《白银谷》并不是成一晋商题材小说的终结,眼下,他正在以晋商中茶商为落笔点,撰写一部长篇小说。成一会继续以现代意识挖掘晋商的深刻蕴涵和文化价值,进一步丰富他的晋商系列作品。

“拒绝合唱”的李锐

20世纪90年代后期,李锐在随笔集《拒绝合唱》中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现在回想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坛,总觉得有一个很大的遗憾,或说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听了太多的合唱。不是那样合唱,就是这样合唱。难道除了合唱而外我们真的学不会欣赏独唱?真的没有勇气独唱?”

李锐“拒绝合唱”的思想表现到小说创作中,是他写每一部作品都要写出个性来,写出不同于别人之处来。因此,他近年来的作品数量不算多,但每一部都是力作,都浸透着很多心血。90年代他写不足20万字的长篇小说《旧址》,“从冬天写到冬天,断断续续地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于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被带进到小说里来,文字之间仿佛也有了四季的节奏和差别。”(《旧址》代序)《旧址》发表和出版后,马上引起许多作家和评论家的关注,认为小说所承载的丰厚思想内涵,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通过家族史的写作,击破了庙堂历史所构筑的神话,写出了历史的沧桑感、悲凉感,表现出人性在历史面前的无奈和历史与人性的抵牾。

《旧址》出版之后,李锐开始了《行走的群山》系列小说的写作。这个系列由多部中篇和长篇组成,都是以吕梁山为大的自然环境,以“文革”为大的人文环境,以插队知青与当地农民的生存方式、微妙关系为大的故事框架,由此而思考一系列问题,包括历史意识、人生价值、知识分子命运、农民深层心态等等,并且提示出农村变化中不变的因素、农村现实的贫困和农民心态的愚昧与沉睡状态以及他们心理上的传统文化重荷。李锐认为,他的这个系列小说,不再是农村题材,也不是农民的小说,吕梁山出现在作品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或者一座山,而是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的象征物或者符号。《行走的群山》发表出来的有中篇小说《北京有个金太阳》和《黑白》,长篇小说《无风之树》和《万里无云》。李锐对两个中篇不太满意,写完《无风之树》他才觉得是真正超越了自己。他说:“《无风之树》我写得很投入、很激动,除了作品本身渐渐的展示过程让我动情动心而外,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对自己的超越是一种难言的启迪和鼓舞。”(《无风之树》代后记)《无风之树》的文化内涵的叙述方式,都是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独具个性的,他所展示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思考,进入了一个深刻的层次;他的叙述表达了丰富的和强烈的自我体验。在《万里无云》中,李锐的这种艺术追求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他在本书的《代后记》中谈了自己的想法:“在《无风之树》中初尝了叙述就是一切的滋味之后,我又想在《万里无云》中走得更远,我试着想把文言文,诗词,书面语,品语,酒后的狂言,孩子的奇想,政治暴力的术语,农夫农妇的口头禅和那些所有的古典的、现代的、已经流行过而成为绝响的,正在流行着而泛滥成灾的,甚至包括我曾经使用过的原来的小说,等等等等,全都纳入这股叙述就是一切的浊流。做得如何我不知道,我只是凭着直感做了全身心的投入,做了那忘情的一跳。”

同类推荐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 云在青天

    云在青天

    《云在青天》是一部散文随笔集,包括散文随笔70余篇,共分八个独立篇章,通过这些篇章,铺叙了作者观察和游历大千世界和人间百态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呈现出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亲人尤其是父母女儿外孙女、对朋友尤其是禅师和文友、对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等多方面的亲近、观照和思索。文本优美,意蕴深广,特别是一些叙事性的散文,可读性强,作者情意恳切,情深意长,用深情款款的笔触,让不同的人物通过不同的人生故事呈现出多彩的个性风貌。
  • 礼失求诸野

    礼失求诸野

    本书是由张石山和鲁顺民结成对话两方,围绕乡野民间久远流传并且依然活体传承的广义的风俗、传统、礼仪、规矩,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娶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起居,操作出的一套对话体的长篇文字。这部著作,不惟对当代读者有所提醒、启示、确认的意义,它还应该具备晓谕后人的民俗文化史料性的价值。
  • 麻雀不是鸟

    麻雀不是鸟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有:《麻雀还是鸟》、《三分春色》、《荷塘》、《大声朗读》、《水妖》、《回避》等。
热门推荐
  • 山上的女人老虎

    山上的女人老虎

    人物:隐世豪门出尘御姐少掌人×娱乐圈顶流酷帅小生姐弟。真心话:那个……也许本人对“脱俗出尘”和“高冷酷帅”解读有误。总之……女主杠精本精本性略鬼畜,男主作精本精内心略戏多。反正就是,作者资深脱纲选手,大概会写着写着就放飞了,失敬失敬。正经文案:背景迥异的一男一女,因一场颠覆认知的、武侠小说里才能看到的“武斗”相识。几次机缘巧合的相遇、相处,使原本不可能相交的两人,紧紧系在一起。华夏古老传统文化、技艺与时尚现实社会的快捷、浮躁相击。(我胡写写,你乱看看)
  • 废材男神蜕变录

    废材男神蜕变录

    新作:《废柴逆袭路》当网瘾少女穿越到一个神奇国度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星辰决裂

    星辰决裂

    星辰陨,星耀落,星耀陨落,星辰决裂突破巅峰,撕裂星空,决裂星辰,踏破虚空
  • 末世先驱

    末世先驱

    异族撕开人类世界大门,丧尸病毒疯狂肆虐,作为新一代领导先驱,能否再次击退远古的敌人?
  • 消失的油画

    消失的油画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本书,而我的这本书被我称为“TheLostCanvas”也就是消失的油画,而你们即将读到的故事只是我站在我狭隘的角度描述的往昔!
  • 这个宿主有点狂

    这个宿主有点狂

    她也想成为人。直到有一天,一个声音对她说:“你想成为人类吗?拥有自己的身体““你是什么东西?”无敌号有一瞬间的无语:“我是无敌号,来自更高文明的穿越系统,只要你能完成任务,就能拥有自己的身体”初酒终于感应到了它的位置,飞了过去。“啊!”无敌号大叫:“你能看到我?”初酒围着它转了一圈,戏谑的说到:“为什么不能?”无敌号有些惊恐:“不可能的主人说这是低等世界,这个世界的低等生物是不可能发现我的!”初酒看着自己面前瑟瑟发抖的小光点有些:“我能看到你,因为我一直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低等生物。”无敌号努力让自己不在发抖:“那你愿意和我绑定吗?”初酒没有出声,而是直接画出了一个阵法,光幕闪过,契约成立了。“啊啊啊!你干了什么?”初酒在无敌号的系统空间悠闲的转了转:“没干什么,签了个契约而已,说吧,我要怎么才能拥有身体”无敌号看着在自己空间里到处乱了逛的初酒,呆呆的问:“这是什么契约?为什么我看不见你的资料?”无敌号有点想哭,早知道低等世界有这么厉害的灵智,就让呆萌号来了,他为什么要傻兮兮的争取来“主仆契约而已,我是主你是仆”……从此初酒踏上了,为了拥有身体而努力的路上
  • 古国探秘录

    古国探秘录

    在西南部的一片山林中,暗藏着一处所谓“苍梧鬼坛”的诡异地下古庙,庙中又暗藏着一座古墓。而这个古庙,与几十年前神秘失踪的一支考古队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明伦汇编宫闱典宫女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宫女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墨染青衣

    玄墨染青衣

    “这世间上的情情爱爱本就谈不上是谁对谁错,错的也只是当初没能鼓足勇气继续走下去罢了,如果老天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想结局就不会是这样了。”“你以为你得到了天下,你以为你修为旷古烁今天下无双,但你终究还不是一个人。”“在我眼里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宗门是所有人的宗门,只有你是一个人的我。”“把手给我,我带你去杀人。”“你最不该怀疑,怀疑我到底敢不敢用心去爱,其实我比谁都爱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