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73900000022

第22章 远眺(1)

这篇文章的初稿形成于1993年,是我与丁东合写的一篇对话体评论,当时依据的是香港版的《王二风流史》。这篇对话体评论的命运,正如丁东在与谢泳合作的《王小波:一位知识分子和一个时代》一文中所说,“转了多处刊物,不但没有登出来,而且原稿也不知何处去了。”(见《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997年版,第253页)但丁东手头仍留有一份从我的底稿删节整理出来的“原稿”备件。后听说《黄金时代》有望在国内出版(1994年7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了),他曾拿那份备件稿找过我,想让我再补充完善一下,好附在书尾发表。但当时我找不到我写的那份底稿了;而除非再读一遍小说,否则就很难唤起写作的心情,也就懒得再补充什么。最后,这份稿子也没了消息。

数年后再见到这篇文章,是在《浪漫骑士》一书中。文章经过调整,原来表示二人对话的A、B项不见了,但该文第一、第二和第四自然段明显还是我的文字,却没了我的署名。由于和丁东已是处了近二十年的朋友,所以我不免有些诧异;去信询问,才知丁东事多健忘,对我的劳动有所“疏忽”。丁东还告我,这篇文章最早登在《博览群书》1995年第7期上,因经人转手,也只署了他一人的名字。他在给我的回信中表示了歉意,说“你如对此文尚无不满,编选文集时,尽管将此文作为你的作品收入。”丁东还趁他的杂文集《尊严无价》(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再版时在该文的文尾做了补正,说明是与我“合写”。我也就不便再说什么了。

现在读者看到的这篇文章,是我根据个人保存的手写底稿发展而来,内容和段落上与《浪漫的骑士》和《尊严无价》中的同名文章相比,也有所增补和调整。

鉴于丁东从未在报刊上撰文介绍、说明过此文的写作情况及造成署名问题的原委,特做如上说明。

在性爱与道德之间

——川端康成的性爱观及其他

一、虚无者的美感

从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看,他对社会的兴趣极为淡薄。纵观其创作,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是一个非现实主义作家。这在中国的某些人看来,不能不是严重的缺陷,也是他屡遭贬抑的原因之一。问题是,既然川端康成根本不想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成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那我们也大可不必硬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去寻找日本现实关系的影子。不过,他的作品却因给读者打开了一条通向川端康成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的途径而具有了无可替代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作家极为独特的心灵投影。

话得先从川端康成为什么不“反映”现实谈起。川端康成在《哀愁》(1947)一文中说:“战败后,我一味回归到日本自古以来的悲哀之中。我不相信战后的世相和风俗。或许也不相信现实的东西。我仿佛远离了近代小说的根基——写实。也许从来就是如此。”看来,无意于“反映”现实,是因为川端康成“不相信现实”的缘故。

何以至此呢?恐怕还得到川端康成的早年生活经历中去寻找答案了。

川端康成1899年生于大阪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贵族后裔。他在自己开业的同时,还担任着一所医院的副院长。岂料川端家命途多舛。在川端康成两岁时,他父亲不幸死于肺结核。第二年,母亲也因肺结核离开人世。双亲的早逝,在川端康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恐怖的印象。母亲死后,他只得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在他七岁时,祖母死了。十岁时,寄养在姨母家的姐姐又病死了。这之后,川端康成就与祖父相依为命。可是到了十六岁那年,年迈的祖父也离他而去,丢下了孑然一身、孤苦无靠的川端康成。川端康成生活于其中的现实,就这样以它的变幻无常和不可靠,在他心中打下了一连串难以磨灭的烙印。

如果说,川端康成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的这种种不幸,还具有非常个人化的特点,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就不仅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而是影响到一大批人了。一些作家在当时的手记中就典型地表达了震灾给日本社会造成了何等强烈的印象:“明治、大正时期总共用五十多年的岁月建设而成的这个大城市,……只在转瞬之间的大地的震颤之下,就烟消云散了!……我眺望到一望无际的震后的东京完全化为灰烬的情景,只能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我在地震后的五六天真是茫然若失,如同度过了一个永无休止似的很长的瞬间。我的感受不十分明确,但那时我心中的感觉大约是诸行无常。”甚至会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想法:“在这样危险而可怕的大地上,暂且欢乐地尝尝人生味儿也不错呵!”现实,已不具有传统观念中可以信赖的那种确定属性,而是易变的,甚至是转瞬即逝的。这种感受也势必对文艺创作的固有观念造成冲击。

1924年,川端康成大学毕业后,同友人横光利一等创办了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围绕在该杂志周围的文学青年,在创作上虽无统一的理论和方法,但在深刻感受到由无法把握的客观现实所产生的虚无与失望的社会情绪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既然“现实”无法常驻,缺乏永恒价值,那么,以反映这种“现实”为己任的文学又会有多大价值?在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影响下,对现实产生的疑虑,促使他们开始寻找文学创作的新形式新方法,追求一种新的感觉方式,即强调通过捕捉瞬间的纤细感觉来认识和表现生活,在艺术上努力创造出具有永恒价值的美的幻觉,借以解脱内心的虚无与绝望。用萨特的看法“实在的东西永远也不是美的,美是只适用于想象的事物的一种价值,它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来理解他们的艺术观,是再合适不过的。当时的日本评论家千叶龟雄就撰文指出,《文艺时代》文学青年的基本倾向是重视感觉和艺术技巧,并称之为“新感觉派”。而川端康成正是这一派的中坚作家。

出于对现实深刻的不信任和虚无感,川端康成在创作中把关注的目光从只有相对意义的客体存在转向具有绝对价值的主体自身,十分注重表达个人生命体验中的主观感觉。个人的独特经历,加上早年读过的大量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影响,又使川端康成成了一个面向过去的寻梦者。在读过的作品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要算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学《源氏物语》了。从小就缺少亲情温暖的川端,尤其为《源氏物语》时代的女性那种柔顺、典雅和随遇而安的气质及魅力所陶醉。过去的世界,散发着古典传统美的浓郁气息,也成为他情感赖以寄托、想象借以遨游的地方。作为艺术家,在他的大多数作品里,川端康成执著地、一往情深地表现的是缠绕他心灵的梦境:那是由女性的美貌和他理想中的纯真爱情所构筑的世界。这也是川端逃避现实的心灵居所。在《纯粹的声音》中,川端借一个人物聆听音乐会时的感受,道出了他本人女性美崇拜的虚幻性质:“他也在心里描绘春天的海;听到小提琴发出的甜蜜、清澈的日本旋律,他不由想起了初恋时的天真烂漫。尽管他实际上没有见过那样的少女,但日本风情的少女的幻影却浮现脑海里,将他诱向童心的梦境。”

自成名作《伊豆的舞女》起,川端康成的一生都在追逐这种美的幻影。对虚幻之美的迷恋,甚至直接发展为他195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水月》的主题意象。

《雪国》,一般被认为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也是他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中篇小说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川端对爱与美的虚无主义情绪以及他对女性的态度,可以说都表现得特别充分。

《雪国》是由陆续发表的十来个短篇小说连缀而成,结构松散,主要描写没有职业、以写些介绍西方舞蹈的文章作为精神消遣的富家子弟岛村,三次来雪国同年轻艺妓驹子厮混的情景。其间还穿插着岛村在火车上欣赏叶子的容貌、叶子精心照料行男,以及行男病死和叶子在一场火灾中丧生的片段。这些片段看似与小说的主题发展缺乏有机联系,实际却是围绕岛村和驹子的关系展开的,有它们不可或缺的意义。

艺妓驹子,在《雪国》中是一个乐天知命的年轻姑娘。岛村与她初次见面,就对她的外貌留下了“洁净得出奇”的印象。她与岛村相处时,像闲云野鹤般随意,无拘无束,显得淡然而纯真。她的纯真又使她免受世俗羞耻心的骚扰。岛村发现,在“谈话中她露出了一副烟花柳巷出身的女人的与人亲密无间的性格,她似乎很了解男人的秉性”。他揣想,“她对男人大概已经养成了一种心领神会的本事”。然而事实也不尽然。驹子的内心就常常“有一种难以拂去的悲哀”,只是她深知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倒不如正视自己的命运,还可以于悲哀的人生中得到些欢乐。所以尽管她对所喜爱的男人不乏执著和热情,却尽量处之恬然,以免像一般女性那样以堕入情网的痴情来破坏这种关系。

岛村虽然很喜欢驹子,却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虚无主义者。他把人生看成是一次虚幻无常的旅程,视爱与美为人生中美好的、但却是短暂易逝的事物。在他看来,一切都归于徒劳。“这种爱恋之情大概连像一件绉绸那样实在的痕迹也不会留下,”岛村第三次来雪国,一边感到驹子对他的依恋,一边茫然地思考着,“穿衣用的布即使是工艺品中寿命最短的,但只要注意爱护,精心保管,就是五十年或更早的绉绸都可以穿着也不褪色。而人们之间的这种依恋之情却不如绉绸的寿命长。”这种意识到爱的徒劳、美的转瞬即逝,川端康成还用了叶子尽心服侍行男,而行男仍不免一死和叶子在火灾中被烧死的情节来象征。看似枝蔓旁出,实则匠心别具。

和岛村相比,驹子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她也视爱情为徒劳,因而对爱情同样不抱奢望,只满足于和岛村维持一种当下自自然然、亲亲热热,过后则无需劳心伤神的关系。驹子与岛村的不同在于,前者出于对自己命运的自知和无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无意识;而后者则出于一种悲凉绝望的虚无主义人生观,是清醒的意识。然而意识层次上的差别并不妨碍他俩在“爱恋之情”的游戏中达成默契,那就是:明知不能强求、也无法得到人生中不可企及之物,并无碍于真诚地体验生活本身。事实上,他们只注意当下沉浸在此时此地的美好感受和体验之中。对他们而言,人生和爱情更像是一场戏剧,充满了悲哀之美,是值得认真品味的。这倒使我惊讶地想起杜夫海纳有关审美经验的一段话:“审美知觉把现实和非现实都中立化了。当我坐在剧场里,现实——演员、布景、大厅——对我不再是真正现实的东西,而非现实——在我面前演出的故事——不再是真正非现实的东西。因为,虽然我没有受骗上当,但我仍然能够参加进去并让自己得到感受。”岛村想与驹子维持的确乎是这样一种准审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是人面对艺术欣赏对象时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在这种关系中,就如同岛村二赴雪国时在列车里通过暮色衬底的玻璃窗欣赏叶子美貌的情形一样,岛村感动的是女性给他造成的美的幻象和带来的一种美学遐想,却并不关心她本身作为女人感性的具体存在。对岛村而言,女性只是唤起他优雅感伤的情绪体验的一种触发物,而无意与之建立人的全面的关系。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现出来的性爱观,并非仅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幻想。

荷兰学者伊恩·布鲁玛在他的一部性学专著中指出,日本人是一个讲究礼貌的民族,强调个人意志对社会规矩的服从。因此日本人不仅在电视的表演上,“对‘真实的自己’不那么感兴趣,也不努力掩饰假象。相反,矫揉造作的表演形式常受到专门的欣赏”,而且在社会生活里也往往如此。大多数日本人知道自己在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在“做戏”、在按一定的“形式”扮演社会规定的角色。不过他们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唯其是“做戏”,才令人感兴趣。这种对“形式”感的醉心与迷恋,不仅产生了对戏剧化生活的习惯和认同感,也形成了日本人独有的、顺应风格化的审美心理。艺妓,作为这种审美需要的产物,就是生活和戏剧相重叠的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布鲁玛说“艺妓象征着日本的美感”,那是因为“艺妓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按照严格的审美规则风格化了。她那‘真实的自己’被谨慎地隐藏在她扮演的人物后面”。这种演饰艺术的游戏,迎合了戏剧化审美心理的需要,它旨在给男性带来优雅浪漫的恋爱情调和感受(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为什么总是艺妓或艺妓式的女人)。艺妓作为娱乐艺术品,重要的是她扮演的形象能否满足男性的幻想,至于她“这个人”倒是无关紧要的。正如康德所说,审美鉴赏力的“关键是系于我自己心里从这个表象看出什么来,而不是系于这事物的存在”。诚然,这种对待事物不关心其存在、只重视主体感受的知觉方式,一旦运用到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与异性的关系中来,就不免蕴涵着非人的因素了。

同类推荐
  •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英雄的书、水浒的英雄多出自于草莽,因而这样的英雄也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更适合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水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部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著作时,或许有了更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当今社会,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做一位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等等、《水浒传》一书流传至今,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宋江起义是在梁山泊吗?施耐庵为什么叫“耐庵”?燕青为什么叫“浪子”?张青和孙二娘是怎么成为夫妻的?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许人?梁山好汉如何排座次等等、《诠解水浒传》就是一部从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浒重重悬疑的书。
  •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浩然作为跨越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新时期的见证作家,他在每个生命阶段的创作都预示着当代文学的转折性意义,他在文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不言自...
  • 二月风

    二月风

    徐桂芳把10多万字的书稿,和她的名字,一并送到我的面前。要我审读,并求写序。三晋文化研究会正在编写《朔州通史》,10本,500多万字,无异于在修筑一段文化长城。我们几个人,日以继夜,尚感不及,岂敢顾左右言他?我迟疑了半晌。然而,还是接受了这道作业题。此类业余作业,几年来至少已有100家之多。回头看,确实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深深地感谢青年朋友们,为我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学习机会。
  • 谢谢你,让我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谢谢你,让我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56个暖心故事,分别从倾慕之人、好朋友、家人、相伴走过一段路的旅人为线索,讲述成长的蜕变。那个躲在角落里彷徨、流浪的自己,要遇到怎样的陪伴,才变得如此美好而闪耀?书中将一一揭晓。虔诚无比地相信爱情,从暗恋到初恋,笔端柔情百转;恣意昂扬地快乐成长,因为朋友,是可以选择的家人,让你的人生因特殊的家人而变得不同;从容坚定地扶稳王冠,你的骄傲,从别人的肯定开始,成为了你额头的标志;优雅明亮地面对生活,家人给的温暖,把快乐释放在生活里。你会变得更好,为了对你不离不弃的人,这就是,全部的意义。集结青春最强音,喊出你的期待,也说出你的感谢。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热门推荐
  • 超级呆子

    超级呆子

    落魄青年秦正,满脑子书生气,看起来似乎是个名副其实的呆子。失业之后,因为好几次窘事,认识了小女警凌言,历史老师张春晓,又遇到了大学同学美女王笑的多次暗示。呆呆的秦正和三个颇有个性的女子暧昧不清,十分的欢乐。但是秦正真如表面那样单纯呆萌吗?一次次离奇的事情,让秦正和三女偶然间陷入其中.家族中的危难,又让秦正临危受命。家族危难,社会动荡,身负一些特殊能力的秦正该何去何从?
  • 腹黑闷骚男:丫头你完了

    腹黑闷骚男:丫头你完了

    被男友抛弃抛弃我也就算了特么的还去找个丑逼这些也就算了特么的喝醉了还偏偏遇到个极品美男一不小心还把他睡了醒了之后腰酸背疼不说还让老娘对他负责?怎么可能怎么办?当然是跑了还没走几步竟被他抓回去领证?还特么每天吃完晚饭后还被强迫做运动哦不我许宁沫咽不下这口气连夜打包好行李“皇浦夜,我们来世再见吧”转身就跑
  • NPC之终极逆杀

    NPC之终极逆杀

    如果有一天,一个自称为“神的使者”的人告诉你,你所处在的世界,其实只是一个“养殖场”!而我们所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提高某些游戏的“难度”而存在的“智能NPC”!唐木“幸运”的被选为了各种生死游戏当中的“NPC”,为了抵抗这些“玩家”,为了守护身边的一切,唐木不得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你说什么?!我们只是一群养肥待宰的牛羊?NPC?去!你!妈!的!我会让你们知道!这是我们的地盘!网游中被NPC轰杀的玩家也比比皆是!”
  • 天书变

    天书变

    随天地初开,人世间混沌成形,出现了天、地、人三本奇书。地书,可以操控森罗万物,改变世事,但就是不能改写天书,也不能改变人的自由意志;人书,是一本最神秘的书,从来都没有人见过,也不知道它拥有什么力量;至于天书,则记载的是人间的命运,由始至终钜细无遗,不能变,也不能改。相传只要集齐天、地、人三书,就可以操控苍穹宇宙,创造命运,成为万劫以来独一无二的真神。为保三界太平,创世神盘古大帝将地书滞留神界,人书下藏地府,而天书则遗落人间。千百万年来,地、人二书相继认主,唯独天书苦苦等待着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出现,由此才引发出一系列的传奇故事。挽歌出品未必是精品,但反应现实写照的《天书变》绝对值得你一读!!!书友群:151294684还在等什么,快来申请吧!!
  • 虚拟刺激战场

    虚拟刺激战场

    在末来,虚拟游戏开始盛行。游戏中的角色数据由现实中的身体数据提供,因此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 誓约协奏曲

    誓约协奏曲

    穿越到熟悉的游戏世界里是否搞错了什么?最早林恩只是想当一个平平安安的富家翁苟活下去。不知是否命运的捉弄,人生有太多的事与愿违。当人们高呼他“英雄”二字的时候。林恩却陷入了迷茫…
  • 重生为灵亲爱的,别撩火

    重生为灵亲爱的,别撩火

    韩暮雨重生了,重生在了十五年前。重生的韩暮雨看着自己透明的身体,欲哭无泪。不过还好,她看着年仅5岁的自己笑了,这一世,她发誓要将过去的自己培养成一个有钱,有权,有男人的白富美!当韩暮雨辛辛苦苦将自己拉扯大,自豪的看着即将达成目标的过去自己,功成身退的准备当一个背景板的时候,有boss却不愿意了。看着眼前一言不发就壁咚自己的陌生男子,她嘴角抽了抽。“嫁给我,我有钱,有权,有颜,还忠犬。”莫名被求婚的韩暮雨懵了“大哥,你谁?”顾尘看着容貌清秀的少女,眉毛挑了挑,温和阳光而又精致的面容一笑倾城。“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顾辰,是你老公,来自未来。”
  • 一朝穿越成孤女

    一朝穿越成孤女

    好吧,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为啥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小姐的,还有一众美男,而自己穿越到这个鸟不拉屎的的村里也就算了,怎么还是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呢,我去,还有个妹妹,妈妈呀,我日子怎么活呀。
  • 平行世界穿越者

    平行世界穿越者

    宇宙中存在着很多的平行世界,每一个平行世界中有每一个我存在,宇宙在每一个平行世界中保持着能量粒子的均衡,一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一个粒子发生变异,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相应粒子也将发生变异......生与死别的爱情会让一个男人疯狂地穿越平行世界,寻找数千年,只为找到另一个世界的她,然而他不知道,他的行为已经让宇宙能量发生改变,宇宙的均衡即将坍塌……
  • 属性之路

    属性之路

    天雷滚滚,在周围似乎中冒出的紫色的闪电,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