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60100000022

第22章 聆听智者之言

——读《拾贝集》

逛书店在架上看到一百零六岁老学者周有光的新著《拾贝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3月出版)立即买回,读起来。这书由周老近几年来的笔记短文组成,其中又分为三集:《清流拾贝》《浊浪淘沙》和《以史为鉴》。周老自云此皆“休闲读物”,有趣而已。但是我读了,觉得真是智者之言,充满人生智慧,使无知识者增知识,使无情趣者得情趣,使缺快乐者快乐起来。书名取《拾贝集》,颇有意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人于水边拾贝,使我等读者得赏贝之光泽色彩,斑烂者有,晶莹者有,如图如画者有。但是我觉得,鲜活者也有,可以赏之,且可以品尝之。所以我说,此书如智者之言,需仔细聆听。此书里的文章,篇篇都好,值得介绍。此书分三集,现依次言之。

一、《清流拾贝》一编三十一篇。周老先生身居斗室。我不明白像他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住得那么紧迫。但是,身居斗室是可以心怀天下的。他在《有书无斋记》里说,改革开放之后,他分得一套房:“我和老伴住一大间(十五平方米);已经大学毕业的孙女住一大间(十四平方米);保姆住一小间(八平方米),附带放厨房用品;还有一小间(九平方米)做我的书房兼客室……”这还是改善以后,原来呢,他有《新陋室铭》曰:“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厨兼作菜厨,菜有书香。”他依然快乐面对。他依然写窗外风光,写太平洋形势,写不丹王国的民主化,写汉字简化问题。虽短,但为高论,有些是可以置之学术论坛的作品。

二、《浊浪淘沙》一编二十九篇。此编之文虽然也小,写的问题都较大,而且是从凡俗、平常之见里跳出来,道出实情,揭出真理,辩明是非。作者一身正气,勇敢面向真实和真理,凡所言皆有据,是真正的大学者姿态。周老是语言学家,又是经济学家,书里有一篇《经济学的沉浮》。其中说到“解放不久,华东十四个大学的经济系和经济研究所,一概合并到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取消了‘经济学’这门科学。只有‘政治经济学’,没有‘经济学’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全是苏联课本的翻译。……人民大学请来一位苏联经济学教授,他一上课就大骂凯恩斯。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凯恩斯,请您先介绍一下。苏联教授说,我不能介绍,介绍了就是为反革命宣传了。改革开放之后,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凯恩斯变成香饽饽,他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党校教科书也着重叙述凯因斯学说。经济学的沉浮也就是中国经济的沉浮。”我极欣赏最后这一句话。这才真见得出所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呢。没有卓识者,写不出。

三、《以史为鉴》一编二十六篇。当然,这都是写的历史。谁的历史?主要是苏联的历史。如果上面谈过此书的知识性,趣味性,在这一编里可是不太适用。文章虽然仍旧那么短,但是读得你心痛。那种历史太惨烈。屠杀、饥饿和流放、压迫,看了以后,令现在的普通读者难以承受。六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思想家和最高将领被轻易杀掉。劳改营里的妇女被留下来。干什么?专职生孩子。几乎每一篇都写着这样的事。于是有了这样一篇(或几篇),读者也就不会疑虑,这一篇就是:《没有哭泣的葬礼》。1991年12月25日晚,在克里姆林宫,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终止存在。记者们以为还有人留恋,有人哭泣,有人集会凭吊。但是没有。在那个夜晚,在莫斯科,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安静。苏联像一位实行安乐死的老人。没有哭泣,没有哭泣。关于这部分内容,读者在该书的88页、159页和163页都可以看到。

此书附有记者专访和幼辈的回忆,甚为亲切可读。

同类推荐
  •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是一部情感随笔集。作者曾长期从事情感热线接听工作,听形形色色的人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悲哀,从而累积了大量素材。书中的故事温暖而真实,有的仅是人生瞬间的状态,有的是既有前言又有后语的“连续剧”,更多的则是情绪上的自然流露。作者并没有完全引用别人的故事,而是整理出一些对于情感与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希望可以带给读者一些启迪。
  • 拾级而上

    拾级而上

    "瀛洲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柳浩然,在一次竞争大学领导层的人事调整中意外“出局”,调任轩州市副市长,从此开始了他一波三折的仕途生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柳浩然,小心翼翼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官场上的明枪暗箭依然毫不留情地向他“招呼”过来。妻子的体贴、友人的指点、红颜知己的支持、直接上司的器重、间接领导的打压、同僚的忌妒与陷害夹杂在一起,犹如一股股奇异的旋风,拍打着柳浩然这只航行在宦海的小船。而在这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官场斗争中,柳浩然也显示出了一个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淡泊从容与痛苦无奈。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柳浩然悲喜交加,感慨良多。只要继续走下去,官路的尽头,仍是官路..."
  • 一种精神

    一种精神

    本书收录“一种精神”、“兴隆之本”、“从吴起开始”、“山林的界碑”、“大地震:卧龙人和熊猫”等报告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正义伦理研究:以“身体政治”为中心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正义伦理研究:以“身体政治”为中心

    本书是从“身体”的角度,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正义伦理的专著。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身体审美意识的上升,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这一景观的理论背景来自西方古典哲学的“理性精神”向“感性经验”的转变。尼采、德勒兹、梅洛-庞蒂等哲学家以身体为准绳,将身体推进到一种认知主体论的地位。其后,由于受到20世纪中后期的后现代思潮和语言学转向的影响,身体被看作具有隐喻功能的能指,随着身体所指的变动而漂移,形成所谓“身体政治学”。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热门推荐
  • 对我来说是你你你

    对我来说是你你你

    四个女大学生的美好爱恋...是平常和姐妹们的幻想文啦(不要问为什么打家都姓甄)男生们的名字实在想不到了就不换啦追星女孩可以代入自己去看剧情纯属虚构不要上升真人!
  • 鼎镇山河

    鼎镇山河

    一名默默无闻的少年,却因出身不凡屡遭陷害,自此发配大荒。但他却带着一颗不屈的心,以及那坚定的信念,一步步的迈上武道巅峰,从此问鼎天地!
  • 王俊凯,久别重逢

    王俊凯,久别重逢

    儿时的一件事,变成了再一次的相遇。她竟然再一次见到了他,这难道是缘分?
  • 前夫,咱俩没戏

    前夫,咱俩没戏

    父亲贪污入狱,他决绝地丢出离婚协议:“我不会要一个贪污犯的女儿!离婚前把孩子打掉!”“正好,我也没打算要一个薄情寡义的混蛋留下的孽种!”签完协议,她决然走出他的视线。再见时,他的身边挽着佳人,意气风发,而她一身狼狈,无处躲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仙从养生开始

    修仙从养生开始

    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山河变势妖兽频出,王朝倾覆群雄蜂起,人间地狱大争之世!这是步流川的养生修仙之路
  • 一把浮沉剑

    一把浮沉剑

    重生侠客剑道“清昂顶点就到此为止了吗?”“不,远远不止”“天下理当听一听我的剑道”
  • 似虐心非

    似虐心非

    睡梦中醒来,我被分成了两个人,眼前如此美丽的女孩真的是我么?另一个世界,我将成为别人的躯体?不,我要成为王者!我是邪,亦是神,挡我者,我将让他碎尸万段为什么要杀了她们,她们是我最后的羁绊......这个世界的罪太多了,我将踏着你们的尸体——俯首万千
  •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显示,3%的人25年后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社会精英。10%的人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不错主管,等等。而占60%的人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是几乎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从离开校园到职场人生,25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 荆棘城堡

    荆棘城堡

    当我抵达王座,整个世界的权柄将由天使移交给我,人民将在黄金浇灌的王座之下,高呼吾名。最后,我将成为不败的战神和法则的制定者。万事万物最终都将臣服于我。
  • 校园鬼忆

    校园鬼忆

    一名已经毕业多年的高中生的在校三年的回忆录。主人公毕业后多年回顾多年前自己在学校的不可思议的灵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