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26100000046

第46章 人间世(7)

我的伯父——他前几年去世了,大概是一直活在痛苦的煎熬里吧。他在那一年做了那样一件事,去省城的楚剧团花钱阻挠了学校录取祝生。我们家包括祖父在内,他们对唱戏的看法是分裂的,祖父一生嗜戏,并引以为豪,然而他骨子里却认为唱戏是卑微的行当,甚至不如农民。祝生坚定地说今年没考上,明年再考。伯父急了只得说,你死了心吧,赶快填表进工厂。楚剧团永远也不会录取你。他不知道,那一瞬间,我姐姐的世界就一片漆黑了。她开始细致地准备着那件事,妆好,穿上白色滚蓝边的戏服,然后喝了农药。我在市里读书,一路赶回家,祝生已入了殓,她笔直地躺在门板上。我身后不断传来人们在议论她死时的情景,口角都是血,在唱着悲迓。在地上翻滚,迟迟不肯咽气。非常可怕的是,这个画面我如同亲历了一般,在脑中异常清晰逼真,多少年了都是如此,我的姐姐她是如此不甘,于我,这是一种可怕的暗示。没有人能懂这是一种真正的贵族尊严,我害怕这种心灵质量的比照,在我看来,我姐姐的死将照着我未来的人生,我自觉自己具备那种灵魂的质地。我感觉到,我姐姐祝生的死,作为戏曲,楚剧的悲迓式样,于我已经死了。但在我心里,悲迓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做一个真实而纯粹的人。

然而悲迓将不再唱起。然而所有的顾惜已归尘土。在这个世界上,还存活着多少人会唱悲迓?在我看来,它早已不是把玩的戏曲。当我在广东流浪,当我历经人生的大喜或者大悲,我会无意识地唱起悲迓,自编唱词,独自高蹈,在无人应和的孤独里,我保持着楚人最古老的抒情。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刻意保留它,但我知道它永不消失。不论我是农民,还是工人,抑或成为一个作家,对悲迓的理解不会改变。当我开始写作,我的血,我文字的性格,我的气脉在汉语里逐渐还原成我最初的模样。如果在异乡,我碰到了这种真性情的人,或者我在一本书里读到了类似充满血性而激越的文字,那么,请允许我把你划成自己的同类,并深情地喊你,亲爱的老乡。

选自《人民文学》2013年第2期

评鉴与感悟

楚人抒情,必唱悲迓,塞壬的文字有隐秘的战栗,也是在那战栗中,我们看到了她的成长。无论悲欣,都有郑重地惜别。故乡西塞原初的模样到底是无法还原了,塞壬用她极风格化的文字,为故乡,也为自己唱了一曲悲迓。

赶鸭,放牛

沈书枝

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鸭子。鸭子生下蛋来,一般人家都做咸鸭蛋吃,少有吃新鲜鸭蛋的。从山上挖来红土,加水和成泥,装在陶坛里,将沾了盐水的鸭蛋一个个埋进去。咸鸭蛋才腌好时,蛋白的咸味很轻,可以空口吃,不像如今市场上卖的高邮鸭蛋,蛋黄虽然红,蛋白却总咸得无法入口。鸭蛋的另一种吃法是松花蛋,我们称为“皮蛋”。有包皮蛋的人走村穿乡,到人家家里来包,一包几十个。那时上面李家村有一个瘸腿男人,沉默少言,常常背一些葫芦瓢、筲箕篮子之类用具来村子上卖,同时给人包皮蛋。用一只黑色旧皮包装着裹蛋壳所要的瘪稻壳和灰泥。他的唇上有一颗很大的肉痣,天长日久,被口水浸得微微发白。盛夏的午后,他从后门口喑哑地叫卖而过,常常被爸爸留下来,坐在穿堂风刮过的阶檐下说话。小孩子对他卖的东西不感兴趣,谁能对那样一个面色灰苦的中年男人感到亲近呢?

乡下做酒席时,皮蛋是不可少的一道凉菜。开席前,有亲戚人家的妇孺守在房间里,剥水果和皮蛋。女人们嘴里咬一根线,一手执线的另一端,把剥了壳的皮蛋绕一圈,轻轻扯紧,皮蛋就分为两半。复绕一次,剖成四瓣。那时也不爱吃,更爱堆叠如莲花的橘子瓣,苹果瓣,梨子瓣,洒一点糖,吃起来硌沙沙地甜。一直到长大后,才能欣赏皮蛋蘸醋的味道。至于皮蛋瘦肉粥,已是很久以后才尝到的了。

说来鸭蛋是很美的,皮色淡青或粉白,比鸡蛋大,又不像鹅蛋那么难得。因为鸭子容易养,总是一养就十几二十只。初春时捉回,等天气暖和,就放到水塘里,任它自生自长,只每天舀几瓢稻谷到脸盆里,叫唤几声,就会摇摇摆摆上岸来吃。鸭子吃稻谷,豁豁有声,长得也快,是很使人喜悦的事,虽然毛腥气重。

到夏天时,有的鸭子就会生蛋。清早起来到家里鸭子夜里歇息的塘埂边看,水里静静躺着几枚,就下水捡回去给妈妈看。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有时已被爸爸先拾走,因此看到就很高兴。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里写高邮的习俗,端午时拿煮熟的鸭蛋打络子挂在胸前,小孩子遇到就斗蛋,腻了就把鸭蛋掏出来吃掉,我们没有这些。

乡下的小鸡常常有自己家老母鸡抱窝的,生了十多只蛋,就躲在鸡窝里不肯出来。中间晚上大人们点一盏油灯,把鸡蛋一一亮到油灯下照,看是不是不能孵出小鸡的“忘蛋”,如果是,就拿出来煮熟吃掉。我们的“忘蛋”多只是板结的一块,并不见小鸡的雏形,略有腥臭,然而嗜食之人觉得是粉香。爸爸很喜欢吃“忘蛋”,有时也分一点给我们,那时我也爱。毕业后到南京,六合的“忘蛋”很有名,他们称为“活珠子”,分为全蛋、半鸡和全鸡三种,那已经是不择好坏,把孵化到一半的鸡蛋拿来煮了。也就不敢再吃。一年四季城里路边却有许多售卖的小摊,多是妇人,支两只煤球炉子,一只上架着大白铁锅,里面煮着活珠子,另一只上架平底铁锅,用油煎已经剥好的,有焦香气。旁边摆几只矮塑料椅子,常常有下班回家的人坐在昏黄的路灯下吃,要几只蛋,洒一点椒盐。也有带回家吃的,包一小撮椒盐带走。

小鸭都是从孵房里捉来。孵房在峨岭山头的脚下,墙壁上写大大的“孵房”两字,向阳墙壁下堆积许多臭烘烘的鸡鸭蛋壳。初春女人们上街,回家时就顺便捉十几二十只小鸡小鸭。有时也有挑担子的人到乡下来卖,装在圆圆的竹匾里。小鸡淡黄色,小鸭松花黄。毛茸茸拱在一起,叽叽喳喳,惹人怜爱。乡下没有宠物的概念,然而在那时,小孩子抚摸小鸡小鸭柔软的毛,心里也有那样的情感罢。虽然这情感只限于鸡鸭长大以前。家里拿出收稻子时挑稻的稻箩,在里面铺上稻草,小鸡一稻箩,小鸭一稻箩,每天清早倒出,天将暮时又捉回。小鸡机灵,跟在后面捉很久才能逮到一只,有时还要被护小鸡的老母鸡狠狠啄一口。小鸭动作便迟缓得多,伸手一捋,便一手一只乃至两只,很柔软的身体。大约因为它们笨拙,就更爱怜些。扔进稻箩里,有时还把手伸进去,任它们用扁扁黄黄的嘴来啄。稻草每隔一两天就换一次,布满鸭屎,全是腥气。稻箩夜里放在堂屋里,上面披一件不要的旧衣裳。有的人家把鸡笼就放在灶屋,在如今的卫生习惯看来,大概是很难接受的罢。鸭子长得快,很快鸭毛便褪为淡黄,长出新毛时短短的,样子很难看。对它的宠爱也就逐渐消退。

鸭子再大一些,就放到水塘里。下水前,要给鸭子做记号。有的人家,鸭子才逮回来,便在鸭额鸭背上染红绿颜色,或将鸭毛剪掉一块,这措施不能长久,鸭子换毛以后,颜色就不见了。通常的做法还是剪鸭脚蹼,左邻右舍打听明白,一家剪左脚外蹼,另一家便剪右脚里蹼。五月以后,头疼的事渐渐到来。水田里秧苗刚刚栽下,鸭子们却不能明白这些连根都没有长稳的稻秧田是禁地,常常从水塘一路啄到田中。不用上学时,小孩子常常要守在家门口,望着鸭群不要上塘埂。尤其稻子渐黄,鸭子们如何忍得住不上岸啄食,一不留神,一群鸭已窃窃纷纷钻到不见缝隙的青田中。稻田主人面色阴沉,大声咒骂,鸭子主人慌忙手持竹竿,下田追赶。心慌气急中,常常在泥水里跋涉半天,不过是把鸭子从一块田赶到另一块田。心里难过绝望极了,怎么唤都不听话。爸爸脾性要强急躁,本来已在田中忙碌一天,遇到这样的时候,往往不堪其怒,狠心狠手,几棍子扑闪下去,鸭子便死去好几只。鸭子是很容易死的。有时候为了怕它夜里上田,便赶回家门口插了网的小池中来,站在岸上用小石子叮它上岸,不小心一粒石子叮上鸭头,便眼看它头歪着打几圈转,就倒毙在水面上。这时鸭子都不大,短短的麻灰毛,用手摸时,只一片嶙峋的骨头。晚饭时对着这样两只鸭子烧成的一碗肉,往往不能下箸。

等到收稻子时,鸭子已经长大变肥,就要杀来吃。爸爸是村里难得大方的人,舍得把多数家禽杀来给自己女儿们吃,不像别的人家,往往要捉去街上卖几个钱,换取油盐诸物。那时从田里收完稻子回来,天早已近黑,常常仍要杀一只鸭,妈妈去池塘边洗净,加青豆子红烧来吃,有很多的油,拌饭好吃。到了栽晚稻时候,我们不再下田,下午的任务常是放牛,或拔鸭毛。鸭子拔尽大毛后遍体的细毛使人头疼,我情愿一个人在田埂上放牛。

鸭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去挖蚯蚓给它们吃,我们叫蚯蚓“肥虫”。扛着小锄头,菜园里或门口一棵枣树根下,随便挖下去,便有几条。菜园里的蚯蚓青灰色,很肥长。枣树下的蚯蚓是淡红的,又细又小,常常被用作钓鱼的鱼饵。我不怕肥虫,可以用手捉,装在小罐子里,回来扔到场基上,看小鸭子啄食,一扭一扭。有时去塘边舀浮萍,拌在饭里给小鸭吃。等鸭子开始褪毛,就去钓青蛙。初夏天阴欲雨时,最为好钓。青蛙很笨,连虫饵都不用,只用线系一坨沾湿的棉花到细水竹做成的钓竿上,到蓬麻丛中如鸡啄食般俯仰抖动,不一会就有绿皮白肚的青蛙上钩,死死咬住不知放开。把它们轻轻一提,就甩到左手提的蛇皮袋中去。钓得一二十只,回来用小锅煮熟,浮到水面上,剪开喂鸭子吃。那时做着这样的事,并不觉得残忍触目,仿佛只是应该的事。如今想来,惊心之余,说不出对错。我们原有我们的爱,而爱与冷漠的区别,有时好像只看实用与否,有时又完全讲不通罢。

有时一只小鸡或小鸭养死掉,因为太小,心里很难过,就和妹妹把它埋在门口水杉树下。这样埋掉的,还有一只小麻雀子,一只装在柴火盒里的蜻蜓。我们也养过两匹小猪。那时乡下的老母猪,一养许多年,年年生养一胎十几头小猪,乳头被小猪咂得老长,走路拖到地上,皮厚毛粗,看来使人心恻。多数小猪养一阵子便分给亲戚,或卖给村人,只留一头壮的自己家养。生小猪时,多在半夜,小孩子早已睡着,大人也不许看,平常总看不到。只有一回,那头老母猪半夜难产,生下十几头小猪后,连自己的胞胎也拉出来,就此死去。父母痛惜失落,夜里我们执着煤油灯盏,在猪笼屋为他们照亮,看他们把刚出生黑油油的、连眼睛也没有睁开的小猪放到铺着稻草的稻箩里。爸爸用手一一抹去小猪身上覆着的透明的胞衣。那些小猪后来都分送给亲戚,只留下两只,一白一黑,给我和妹妹来养。我们把它们抱在怀里,喂它们喝粥,喝米汤。小猪一度长大了一些,终于还是死掉。乡下照例什么肉都要吃,然而这回爸爸没有出声,由我们把它们埋在桂花树下了。

人家常常养的,还有土狗,猫却并不常见。我小时候很怕猫,觉得它爪子会抓人,夜里眼睛望起来又绿汪汪的,很怕人。这印象一直到近年才得以改变。狗则因为可以看家,往往受人欢迎。乡下人家,门外常有一只半米多高一米多长的土狗,不分昼夜,有生人经过时便狂吠不已。尤其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只有醉酒晚归人的脚步,经过村庄,遥遥犬吠,传到夜行人与等门人的耳里。那时爸爸常常喝醉酒,深夜回家,却又喜欢酒后乱发脾气,柴门闻犬吠的诗,于我是极复杂有情的。爸爸爱狗,我们养过三四只。有的人家养狗,却不给它吃东西,饿得骨瘦如柴,小孩子在地上拉了屎,便呼狗去舔,使人生恨。我们家里有鱼塘,常常有鱼汤,便拿鱼汤拌饭给小狗吃。曾养有一只大狗,因为把一个上门讨米的乞丐的腿咬破,那乞丐坐在我们大门槛上,倚住门号哭不去,爸爸一气之下,便把那只狗吊在门闩上,活活用芒槌打死。无论如何劝解不住,只有躲出门外,独自哀哭。回来见大狗乌黑的眼眶里一双翻过来的白眼,夜里爸爸呼村邻喝酒吃狗肉,我不肯吃,深恨大人虚伪无度。那以后好些天,才慢慢原谅他。

同类推荐
  •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该书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为英模立传的作品选集。本书收集了四个篇目:第一篇:纪实文学《这一路的风光》,全面记述了全国劳模、现任西安市劳模协会会长苌春福同志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先进事迹。第二篇:报告文学《夕阳依依向谁家》,记述了原西安市副市长靳毅仁同志离休后倾力扶助西电公司残疾人创业的感人事迹。第三篇:报告文学《咬定青山》,记述了全国劳模、灞桥区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容茂为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奋斗不息的先进事迹。第四篇:革命题材剧本《黄龙风云》,歌颂了陕甘红军战士黄罗武奉命独创黄龙山收编土匪的传奇故事。
  • 火红年华

    火红年华

    她曾梦想是当电影明星。只身一人来京“北漂”,四处投稿碰壁。一本书让她名声大震,名气超过沈从文。29岁永失我爱,爱人牺牲,风浪中永不言败,别人是花样年华,她是火样青春。1904年初秋,湖南常德福安县,一户姓林的大户人家,太太难产,全家人急得团团转。女婴顺利出生,取名林冰之。冰之四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留下母亲和一大家子人,无人照料,母亲找到一个教书的工作,背着女儿去学校,一边教书一边带孩子。林冰之从小耳濡目染,对文字感兴趣,能写会唱,天才少女。18岁的冰之逃婚到上海,读上海大学中文系,冰之第一次发誓要成为一个作家,并暗暗喜欢上了老师,失恋后回到湖南老家,母女关系更加紧张,“九姨”回乡,来看林家母女,宣传进步思想,她是独立自主新女性,心中满是国家命运,冰之仰慕,并以她为“红色偶像”,开始写小说,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动力,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
  • 感恩父母 亲情故事(醉美文摘)

    感恩父母 亲情故事(醉美文摘)

    本书是一本富有人文关怀的心灵读物,深受学生、老师、家长的认可和欢迎。它描绘了关于亲情与关爱的故事,从书中我们体会到与生俱来从不改变的亲情;我们能看到即使与全世界为敌,父母永远是世界上最在乎你的人。本书中,娓娓叙说言行与生活点滴,更以悲悯有情之笔写世间万物,不论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深刻动人,而脍炙人口的怀旧记忆篇章,更洋溢醇厚的人情之美。
  • 古镇风物

    古镇风物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集,收录作者近几年在《宁波晚报》等报纸副刊发表的50余篇散文。全书立足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按题材归为“古镇风物”“乡土美食”“我的现代生活”三部分,以对家乡的风物描写为主,热情讴歌故乡小镇的历史、风物以及父老乡亲,内含作者强烈的爱乡情结。
热门推荐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

    围棋最早称“弈”或“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相互攻击、相互包围的特点,称之为“围棋”。围棋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瑰宝。它巧妙地将竞技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围棋文化,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经济发展、竞争加剧的今天,围棋文化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学习和了解围棋,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而且可以提高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创造潜能和思维能力,还可以磨练意志和毅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古老的围棋奥妙无穷,借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让我们轻轻打开这扇“门”,去领略围棋文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吧!
  • 魔王在地球

    魔王在地球

    一个落魄魔王,一个都市世界,且看落魄魔王如何纵横都市!
  • 秩序至高

    秩序至高

    曾经,庞克是秩序的毁灭者。《泰伦世界》中,他沟通深渊,他毁灭王国,他弑杀神灵。直到他穿越到真正的泰伦世界。混乱时代的开启者之一,成为了秩序的维护者——或者说,新秩序的开创者。……新书发布,请多多支持。已有完本小说《魔兽永恒之树》,书荒的书友可以一观。
  • 笨鸟嫌妃:拒做王爷妻

    笨鸟嫌妃:拒做王爷妻

    “王爷,你是装傻吧?”“王妃,你不也在装呆?”“没有拜过堂,你不能叫我王妃。”即使是只笨鸟她也坚决不屑王妃这个职称。“这可由不得你,别忘了我是暄王,我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他俊美的桃花眼瞟了她一眼,语气里满是傲气。“哼哼,如果你是阎王没准我还会怕你,暄王嘛,还不到我怕的级别。”就因为是“出头鸟”,她被一支叫做”穿越“的枪打了,为了避免“魂在古代飘,哪能不挨刀”,穿成宰相三女儿的她,装成笨鸟度日。却无奈没喝凉水也塞了牙,丞相老爹居然要让她嫁给傻王爷。呆妃配傻王?啊呸!想的挺美……
  • 浅夏忧伤

    浅夏忧伤

    她因为为就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女生,而被他记住了。她因为一次昏倒而结识了哥哥的好盆友,他冷酷而聪明。你还记得樱花树下那美好的约定吗。夏日的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颊,让我们一起来谱写着夏日之歌----【浅·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就是大宗主

    我就是大宗主

    西林王朝历经四代百余年,已然一派盛世景象。但是守成又岂是我辈修士该做的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天下英雄出我辈!我辈修士当锐意进取!
  • 鼻舌之争

    鼻舌之争

    本书着重于品酒的感受,从品酒前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到品酒时感官上的感受、精神上的感受。葡萄酒的品尝不仅只是喝,更像是透过嗅觉与味觉所进行的审美体验,通过感官的感受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感悟。收入饮酒态度、感官、诗意、葡萄酒的哲学、品酒笔记四个门类。本书系资深葡萄酒品鉴专家、葡萄酒专栏作家百尝介绍普及葡萄酒知识的文章合集,让初接触葡萄酒的读者对葡萄酒有一个轮廓上的了解。
  • 玉颜消

    玉颜消

    积雪山铜雁草堂堂主苏允照,深受南疆恩惠意外成为南疆少主。偏南疆正与晋朝以及百草山庄状况不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股硝烟正弥漫开来。为保全南疆她无奈北入长安,以一介女流之身,除奸佞,图权谋。今生报君恩,少年赤子心!……城墙之上,苏允照再着红妆,面色冷凝:“这长安城的繁华我承受不起!”“你是不愿与朕并肩!”温乔谙伤痛欲绝地低吼,拳头间的鲜血一滴滴的落到城墙上的青石板上……
  • 你是我触及不到的天空

    你是我触及不到的天空

    辽阔的天空,温和的暖风,风轻轻飞到天空的怀抱,带动了身边的一切,天空不一定只接纳风,还有很多.....“你五毛我五毛咱们凑一对,好不好?”“哦”“就这么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