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8100000028

第28章 我对“开学第一课”的忧虑(3)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已经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到了二十岁上下的成年人阶段,生活方式已基本定型,人生观、世界观大致形成,如果以为通过如此简单的行动就能加以改变,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了。实际上,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生活未必奢侈挥霍,而过惯贫困生活的学生同样会追求享乐。何况大学生还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即使在学校“饥饿”,回家后或许会营养过度。学生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坏习惯,往往是家长从小造成的。如报道中提到的那位家长,希望儿子所在的大学也搞搞“饥饿行动”。他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是怎样教育儿子的,有没有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易和生活的艰辛”?

而且,对大学生的开支多少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或者自己能通过勤工俭学或创业获得收入,在购买书报、电子设备、文具用品上多花些钱,在课余观赏文艺演出、展览,去上博物馆、图书馆,参加体育锻炼、旅游、户外活动等,都有利于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也能弥补学校在设备和活动上的不足。这些都不能简单地用花钱多少来衡量。

希望这些同学与校方以“饥饿行动”为起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而不是满足于表面的“饥饿”的结果,重复或扩大并无多少实际意义的“饥饿行动”。

2006年5月15日

大学该不该有这些“围墙”

《大学的围墙不该越筑越高》(见9月22日《北京青年报》“每日评论”)一文以上海交大拟限制外来“蹭车族”和一些高校限制“蹭饭族”为例,提出“大学本不该像这样把围墙越筑越高”。作为一位学生(见文末作者介绍),该文作者希望高校加大开放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多接触社会,以便今后能从容应对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这样的愿望是值得肯定的,但将大学正常的、必要的管理措施理解为“围墙”,显然是对“没有围墙的大学”的误解,也说明作者不了解国外大学的实际情况。

的确,有些国际著名大学根本没有围墙,有的校园和学校的建筑散处于城镇之间,或者虽有围墙和大门,却“门虽设而常开”。但是也不乏筑有围墙且不能自由出入的名校,像剑桥大学有的学院不仅不能随意进入,参观者还得付费。但是并没有人指责这类学校或学院不开放,更没有人要求它们拆除围墙。可见,“没有围墙”未必指没有实际的墙,也并不意味着大学不该有必要的管理制度,而是看是否真正对社会实行开放,为公众服务,为师生面向社会提供有利条件。

拿该文作者所举的停车和吃饭两事来说,据我所知,那些被公认的“没有围墙”的世界名校都是对此有严格管理的。学校在校园内或学校建筑附近都划定了供本校师生专用的停车位,教师、学生必须预先申请并付费,领取停车证。但除了少数校、院主管和特殊教师(如诺贝尔奖得主)有固定的位置外,其他车辆都只能见空就停。记得我986年去芝加哥大学拜访何炳棣教授,他约我见面的时间很早,还向我解释:“这样可以将车停在离办公楼最近的地方,要晚了就得走很长的路。”如果乱停车,或在临时停车点超时,照样会有校警开罚款单,甚至将车拖走。没有停车证的车,即使属于本校师生,也不能使用这些车位。对学生停车往往另有限制。

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紧靠商业中心和高级办公楼,周围停车费很贵,所以一直有人将校园当作免费停车场,而本校教师与来校联系公务的人却往往找不到停车位。这种情况绝不会出现在哈佛或剑桥的校园,因为即使校外无关人员愿意付停车费,也休想在校内随意停车。

世界名校对吃饭的管理就更全面了。对经校方同意设在校内的餐饮店或摊位,自然对校内外人员一视同仁,校长、教师、学生与外来人员一个价。但教师的专用餐厅往往实行会员制,只接待会员或经邀请的客人,有的还得预约登记。而学生公寓内的食堂只供居住者用餐,有的只发固定数量的餐券。由政府或学校补贴的学生食堂只供应学生,如同时接待外来人员,就会采取不同价格。法国巴黎的大学生食堂分散在市内,餐券全市通用。由于享受政府补贴,所以餐券只能凭学生证购买。在法国高等社科院,餐厅实行不同价格,同样一份饭,教授、其他员工按不同的内部价,外来人员按市场价。

控制外来人员在学生食堂用餐,主要还不是为了怕造成食堂拥挤,或增加炊事员的工作量。目前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高校的食堂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都采取补贴。如果让外来人员以同样价格用餐,等于给他们发补贴。中国高校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得由纳税人负担,这类“蹭饭族”增加了,岂不是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

如果说将对停车、用餐的必要管理看成为大学“围墙”的话,这样的“围墙”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的“围墙”不会影响大学的开放。例如,想到大学旁听课程、讲座,参加学术交流或公共活动,阅读书报,或者参观校园,感受校风学风,完全可以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实在需要开车的,为什么不能停在校园外面?或者按规定停在指定的地点,交纳一定的停车费?想体验一下大学的食堂,或者必须在校内用餐,也无不可,无非是按市价而不是按补贴价付费。谁都知道,那些“蹭饭族”大多并非下岗工人、农民工或来自贫困家庭的人,他们只是想省几个钱。他们用餐的目的与上述活动完全无关。至于大学师生参与公益或慈善活动,也应该面向真正需要受援的人。

顺便说一下,即使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大学,也会有一些完全不开放的地方。当然未必需要高筑围墙,只要放一块提示牌,外人就会自动止步了。

2009年5月2日

树立优良学风,研究生阶段是关键

最近,在接连被揭发的学术丑闻中,几位研究生都充当了不光彩的主角——据调查结果,他们都背着导师,将自己抄袭、剽窃的“论文”发表,并擅自署上导师的名字。他们不仅害了自己,也影响了导师和学校的声誉,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正式进入学术界和研究领域,就已被列入“黑名单”。或许有人会为他们抱不平,认为他们做了导师的替罪羊。即使如此,他们参与了抄袭、剽窃,又不愿或不敢揭发事实真相,责任也是无法推卸的。

当然,大学和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不正之风、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不合理规定和某些导师“上梁不正”的确起了诱发、怂恿或驱使的作用。例如,硬性规定在研究生期间必须在规定的刊物(如核心刊物,甚至“权威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个别导师惯于将自己的名字署在学生前面。尽管如此,多数研究生还是能够洁身自爱,保持优良的学风,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对待。

无论是毕业后继续从事学习和研究,或者从事具体工作,研究生阶段都是树立优良学风的关键阶段。

现在学术界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大多属于学风不正、学术不端,主要原因还是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其中研究生阶段尤其重要。以撰写论文为例,本科的毕业论文往往不够规范,研究生论文如果再不严格要求,就会习惯成自然。有人到写博士论文时还不知道应该先写学术史,在充分尊重和肯定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方能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这固然与导师缺乏指导有关,但如果留心学习,这样的基本规范是不难掌握的。又如不引用或核对原始资料,将别人论著中的引文注释当作自己的发现,既违背了学术道德,又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原来的引文不当,或者注释有误,或者纯粹是伪注,那就不仅会错上加错,而且会暴露出抄袭的本质。我曾根据《汉书》中的户口数制了一张表格,其中有的数字是我计算出来的,并不是史料的原文。有人抄了这张表格,注释中却不引我的书,依然注为《汉书》。还有人在引用一个外国地名时用了错误的翻译,却将出处注为原文。这类错误虽小,但一经揭露,抄袭的本质立时显现。有些人习惯于在运用别人的成果时不注明出处,还以古人论著中往往如此为理由。要知道,古人的不少论著当时都只是自己的笔记或摘抄,并不准备公开发表,而且那时书写条件差,所以能省则省。不过,这些不规范行为都不难纠正,特别是近来已有多种学术规范出版,有不明白的地方照着办就是了。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同学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毋庸讳言,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侵入学校、家庭的不正之风已经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例如,有些同学习惯于平时抄作业,考试时作弊,写论文时上网找现成材料,甚至靠抄袭剽窃发表论文。一旦被发现,能赖则赖,赖不了就敷衍检讨,不是认识错误,而是怨运气不好,怪自己手段不高明。有的同学对个别导师或领导的不正之风非但不能抵制或躲避,还主动迎合,推波助澜,与之结成不正当的利益关系。

对这些同学我不想讲多少道理,其实他们并非不懂,而是迷信现实,贪图所谓“实惠”。我只能劝他们眼光看得稍微远一些,腐败终究是要清除的,不正之风毕竟不会一直刮下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失足成千古恨”,是多少人用失败与痛苦换来的教训。像那位最年轻的市长,如今肯定会为当初抄袭论文而悔恨,他本来如锦的前程已经受到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国大多数年代,对学术舞弊的谴责和惩处是相当严厉的,即使再有才华,再有成就,因此而被清除出学术界的人并不少见。韩国的黄禹锡因造假而从学术顶峰跌落,还可能沦为罪犯,可谓是一位典型的反面教员!

但愿是我过虑,将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如果事实证明我估计错了,到时愿向大家郑重道歉。

2009年8月25日

冷眼看排名,冷静找差距

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公布了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五百强”排行榜,中国内地共有十八所高校进入五百强榜单,但无一跻身百强,排名均在二百名之后。据称,该中心自2003年发布第一份排行榜以来,“目前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近年来,我们已看到不止一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就更多了,但同一个大学,在不同榜单上的排名往往相差悬殊,即使在国内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在世界了。有人批评这些排行榜是自我炒作,因为发布者所在大学的排名大多比外界心目中的位置更高。还有人更关注这类排名的背景,怀疑学术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我认为不必要,也不应该这样看。

中国的大学当然要了解自己在世界大学的地位,特别是应该了解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进步了多少。其实,你不排,人家也在排;不公开排,也在暗中排。所以,有比没有好,有中国自己的比只有外国的好,公布比不公布好,适当多几家更好。不止一家,才好比较,逐渐优胜劣汰,产生中国公认的权威大学排行榜。今天世界上各种各类排行榜不胜枚举,同类排行榜发布完全不同的结果也不足为奇,但得到广泛认可并被运用的也就那么几家。

其实,一个公正权威的排行榜在公布结果的同时,必须公布评选标准、资料或数据的来源。有了这些,我们就不难发现,尽管评选者见仁见智在所难免,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不同排行榜的评选标准。

例如,交大榜的排名指标包括四个方面。其中,反映教育质量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占10%)、体现教师质量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占20%)(据《新民晚报》8月13日报道,以下同),这30分内地大学都拿不到,或者因杨振宁、李政道出自西南联大,清华能得几分。但一所大学即使现在的教育质量已经非常之高,它的毕业生要得诺奖或菲奖也将在多年以后,所以对目前的排名毫无作用,何况教育质量并不仅反映在校友获这两项奖上。又如,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就而言,在这份排行榜中唯一被采用的指标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与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数合计为20%,前者至多只占10%。对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排名而言,人文社会科学只占几个百分点,自然是难以显示其合理地位的。而且,以SSCI作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的唯一指标,即使在西方的大学也未必行得通。

但是,各类排行榜对单项指标的统计数,还是比较客观地显示了国内大学与世界先进大学之间的巨大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只要对比历年的同类同标准排行榜就可以看出。

对排行榜不妨冷眼相看,但对中国大学或本单位与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必须冷静对待,老老实实承认,切切实实改进——除非你想搞个假排行榜自娱自乐。

2009年5月2日

中国的教授为什么“申请科研基金很勇敢”

最近,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中山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批评中国的教授“申请科研基金很勇敢”,这的确是事实。两三年前,我也是其中之一。为什么中国的教授会形成这样一种特色呢?曾几何时,绝大多数中国教授还不知基金为何物。我是在1984年申请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当访问学者时,才知道这是由一项基金长期资助的项目。至于自己在中国申请基金,最早是在1987年申报设立不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种行为能成普遍的社会现象,肯定不是少数人所能左右的,必定存在着制度或社会方面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教师公文包-教海采珠

    教师公文包-教海采珠

    本书内容分思想品德教学、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社会教学、自然教学、技能教学六部分,对中小学各科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心灵成长直通车

    心灵成长直通车

    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很多种成长方式与渠道,包括身体的成长、年龄的成长、学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等等。但是在这些成长中,心灵的成长可谓是重中之重。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心灵能够帮助你调整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所以,每个青少年都不能忽视这个“看不见”的成长方式,还要用毕生时间去研习心灵成长的课程。有的家庭出现情感缺失而导致了家庭环境多变的情况,有的学校教育环境不良或是学校教育方式不合适等,都能够引起的青少年心灵成长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心灵孤独、心灵自闭、心灵迷茫、心灵逃避、灵性缺失、情绪抑郁低落、心灵焦虑恐慌、浑浑噩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阳坠落之时: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

    太阳坠落之时: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

    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中汇集了全部获奖的中短篇科幻小说。获奖作品的作者以中国科幻80后、90后的新锐科幻作家的作品为主体,这一批作品代表了当代中国及华语科幻界科幻文学的最高水平。
  • 医方考

    医方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爱死爱

    生爱死爱

    本书是一部值得仔细品读的作品。凡夫最大的荣耀,不在一水风行,永无失败,而在屡仆屡起,愈挫愈勇,获拥一颗坚强而高贵的心。
  • 凰唳九霄:步步生莲一苑酒

    凰唳九霄:步步生莲一苑酒

    十里长亭笛声悠扬飞跃皓蓝长天,亭中薄衫缓带清逸幽然如斜倚青竹其中少年。相思一种,半世情缘,竟种下谁的命中孽缘?是孽,是缘。是涅,还是缘?诉不尽光华内敛月色华然,道不尽其中苦楚花颜廖然。这一切,这一生,这一刻、这一眼。似盘旋,似回返。究竟谁偷了谁的情意绵绵,破了谁的抵死纠缠?爱罢,便散。。。注意不到的那夜月圆,看不见的月圆人未缘。生死别离一刻清盘,情深爱恨一瞬难言。哎呀爱呀,别再留恋,别再流连。跳出这黄金权势包围圈,破了这香艳迷踪黯然天。万事底定,爱人情牵,刀光剑影刹那间,翻了这地,灭了这天,勾了这魂,擦着这弦。待那一日凤凰于飞尾翼翩跹,我再为我这长恨苦痛解除一笺情缘。
  • 未欢愉

    未欢愉

    人间困住的灵魂和肉体,大多是行尸走肉,可林适辗转人间走一回,走的从来就是条死路。
  • 绝地求生之职业路

    绝地求生之职业路

    (新书:《我还要充钱》已发布!) 大脑就像是计算机一般快速运转,计算和分析能力堪称逆天,让她成为赛场上真正的主角!从萌新到世界第一狙神、世界第一杀人王、女杀神……世界冠军!这些,都只是她达成的成就之一!
  • 伴君侧挽流萤

    伴君侧挽流萤

    因一次巧合,谪仙居居主独孤影将宋知夏送入书中世界,夏墨衍对女主一见倾心,从而展开了一系列故事……殊不知,她是他的药……
  • 拂晓江心暖

    拂晓江心暖

    “他说,对我好是天经地义的,没有理由,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那就是他是我老公,我是他老婆,对我好,是他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他说,他是我男人,即便天塌了,他也要顶天立地,为我撑起一片天。”“他说,他愿意为我做任何事情。”“他说,他喜欢我喜欢到非我不可,无人可替。”“他说,只要是我枕着他的胳膊,他永远都不觉得胳膊酸。”“他说,他除了我,谁都不想要。”“他说,他不喜欢我,因为喜欢不是爱,喜欢与责任无关,爱我是要对我负责的。”…………“我以为,我们会很幸福、很幸福的在一起。”“我以为,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好不容易在一起了,会更加去珍惜彼此。”“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感情会比金坚,却没想到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我以为只是我以为……而他却一点都不在乎”“女人为什么要嫁人呢?又不是没有男人不能过,再也不谈恋爱了,就一个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