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6600000004

第4章 一个人成长最基本的东西是自然

【原文】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译文】

养生的人不会去做好事以追求名声,也不会去做坏事而触犯刑律,他们只是顺着自然规律去做,这样就可以保护生命。只有保全了天性,才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年。

【解读】

郭沫若先生对这段话的解释为:外象美不要贪名声,外象丑不要拘形迹,守中以为常,那就可以平安长寿了。

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经常说的中庸之道了。一个人的行为若是很坏,受到社会惩罚,显然不是全生的方法。但是一个人的行为若是太好,获得美名,这也不是全生的方法。只有做到自然一体,在生活工作中低调做人,人的精神和形体才可以得到最好的养护,这样也就能使人长命百岁。

中庸之道在庄子的这一番话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但崇尚中庸的国人对这句话并不认同,我们历代的教育家说不出口,认为它非常消极,也很逃避,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为善无近名”,做善事应该的,做到了没有名气可给你,别人更不知晓你在做善事;“为恶无近刑”,每一个人内在的私生活上总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做这些不好的事情不会达到犯法的边缘,也就不会达到受打击痛苦失败到极点的边缘。这句话就是说善恶之间要做得恰到好处。通常大家问起来,你说这人好吗?答案是好不到哪里去;那坏吗?也不坏。至少这两句话从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所以当有人研究了《庄子》之后,认为道家追求的就是逃避的、消极的生活态度。

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深入地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庄子的本意也并非如此。

“为善无近名”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做好事不是去追求名声”,这里省略了两个字,本意应该是:不是故意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就是不为名声而故意去做好事,这样才能安心,心平气和。为了做好人而做好事,为了让人家去表扬,为了让人家叫我们好人,看到我们做了善事,那就不算善事了。比如,有很多人捐款救助别人的同时并不留下自己的姓名,更不企求得到任何回报,这就是“为善无近名”。

我们可以从这里清楚地看到,庄子“为善无近名”实际上是说抛开功利心,自然而然地去做善事,只有这样去做,心灵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得到“养护精神,享尽天年”的结果。

《聊斋志异》第一篇故事叫《考城隍》。故事梗概为:

有一个名为宋焘的秀才,他在梦中参加冥府的考试,试题为“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宋焘在应试八股文中提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就是说一个人有心地去做好事,表现给别人看,或表现给鬼神看,虽然是好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奖励的。又例如,一个人发现有一把刀不好用了,随手丢掉,而不幸伤了人,实在没有存心要伤害他,那么虽然是一件坏事,也不该处罚,这与现代法律制度中的“过失犯罪”或“正当防卫”有些类似。宋焘的观点备受考官们的称赞,认为其很适合做河南一个地方的城隍,于是当即任命。宋焘称家有老母亲无人照料赴任有困难云云,考官们当场从生死簿册上查得宋母尚有九年阳寿。主考官说,考虑到你的一片孝心,那就准你九年假期让你侍奉母亲,九年后你即当赴任。九年的时间过去了,宋焘的母亲寿终正寝,他在安葬完母亲后马上便履约赴任。

这个故事就说明了“为善为恶,顺人性,和天理”的道理。

庄子主张的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句话是讲做好事不要奢求马上受到称赞,做坏事也不要触及到刑法。可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因为做好事没有马上得到称赞而不去做,做一点坏事而没有触及到刑法就继续做。因为只要是做了好事的人早晚都会受到别人的称赞,然而做了坏事的人终究还是要受到惩罚的。所以我们做人要处处行善,即便是再小的道德伦理都不可以违反。

在这里,如果要我们为庄子的话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那就是:不要故意行善,更不要为名利行善;大错一定不能犯,即使是小错误也要尽量避免,最好别犯。小的迷惑,可以使人迷失方向,大的迷惑则会叫人失去天然性情。真正的聪明,不要过分,安于自然常态,不可以画蛇添足。只要顺着自然规律去做,那么就一定可以养护精神,保护自己而不受到任何伤害,这样善始善终,便可以安享天年。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有顺应自然才是真正的大道。

然而到了这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什么是自然呢?小学有一门课程,就是自然课。小的时候,心中的“自然”是花啊,草啊,山啊,是我们看得见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很窄的,而且在每个人的心中,这个世界又是如此的不同。如果我们把每个人心中的“自然”都集合起来,就可以这样定义自然:自,自己也;自己者,我也。我,不仅是某一个人,也是某一物。任何世间的存在都是他(它)自己的“我”,统称“自我”。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牛、一羊、一机器、一房屋、一白云、一星斗、一声音,都是自我。自我就是原本,本来,然,样子。所以,自然就是一人一物一事的自身本来的样子。然:一切都是自然的,人也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也是自然,不增加什么,也不减少什么,就是自然。一切的加与减其实都是损害自然的事情。

这一切的感受都会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原因,是人向来有改变世界的冲动,所以人也就注定要背起苦难才可以去追求幸福。但事实上,人们最本真的样子却不是这样的。

在这里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大森林里,有两个盗贼把偷到的赃物放下,准备分赃,可是这个时候却碰到了老虎,他们都惊恐不已,其中一个拔腿就跑,并爬到树上躲了起来。另一个则是吓软了腿,连跑都跑不动,就被老虎踢翻吃了。同样,幼儿觉得大森林里一切都新奇,有趣极了,便来到森林。这时老虎来了,老虎望望孩子们,以为他们会躲开;孩子望望老虎,这是个什么东西呢,皮毛那么好看?老虎打量着幼儿,幼儿看着老虎;老虎在诧异,幼儿向老虎走去;老虎想逃走,幼儿想和老虎玩耍。老虎觉得这孩子那么小,便壮着胆子和幼儿玩,幼儿摸老虎的胡须,扯扯老虎的尾巴。最后老虎终于没有了耐心,在幼儿们自然镇静的神情中,吓得灰头土脸的跑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样的自然状态里,人们自由自在,呈现出天然的本质;物,也就会呈现出天然的本性。人,假如能常守自己的自然本性,便能做到外在态度安详,内在精神平静,展现出这种天德,也就成了生命自然的宠儿。于是乎,人敬人爱,外物对他也就不伤不害。我们应当明白的是,行事,只能行可行之事;辩理,只能辩可辩之理;智慧,就是在于发现不可勉强进入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叫人止步。

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人从天地而来,人本该秉从天地的禀性,自然而然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自然而然地长成,自然而然地求衣食,又自然而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回到天地的怀抱。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犹不及。

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一种能活动的泥土。但是人是有智慧的,其实人不过是能创造奇迹的泥土。我们从天地而来,我们又回归天地老家,但我们传达了天地的神奇,宣泄了天地的奥秘。这些才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生命创造,抑或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故而,同为道家学派的老子凭借着自己神悟天慧的心与口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象元第二十五》)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若保持先天而来的那种同于天地自然德性,那人就和天地一样泰然自若,又像天地一样宽宏伟大,这样的人就可称“王”了。当然,这个王不是帝王的那种王,不是帝王中那种杀伐、霸道、强横的赫赫威势,而是犹如天地的那种自然造化之功,宽宏和顺之德。如果真正能有此功德的人,那这些帝王也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王了。

有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味地去迎合他人,自己强装笑脸,屈心抑志,这样做不仅自己憋得慌,在一旁观看的人也觉得非常难受。还有一些人故作高傲,做任何事情都完全按自己的主意去做,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有一种合则留、不合则去的态度,遇到了比自己强的人不敢去接近,比自己差的人不愿去迁就,这样做使自己的心灵不但感觉到很寂寞,也感到非常压抑。

怎样做才能自然地与人相处、相比呢?比自己差的人,也谦虚地和他相处,把功利放在一边,把评价放在一边,何况功利与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只要自然地与人相处了,不光是别人觉得舒服,自己也会觉得舒服,这样多好啊!

倘若是你能谨记庄子的教诲,修身养性,谨守规律,可是祸患仍没有避免,那这样就是天道的必然了。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是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乾坤不自由。如此,那不是人为的过错。轻举妄动的人,没有不出偏差的。追求品行善良的人,决不会张扬名声,夸夸其谈。只有行为光明正大,行事无愧于心,才会做到半夜敲门心不惊。

同类推荐
  • 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在《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中,作者对“生老病死”做了一次全面探讨。书中既有贴近生活的亲情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社会事件,还有哲人名家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散文文字,向读者娓娓诉说人生路上的悲欢交集与爱憎孤寂,在传达“完整的人生应该五味陈杂,且不排除遍体鳞伤”感悟的同时,也展现出自身坚强、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人生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人生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的新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0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做解读和评论。全书以西方文艺理论及文化研究为工具,以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研究和阐释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以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侧重于研究在国内尚未受到重视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领域极重要的诗人及作品。
热门推荐
  • 孝武剑侠录

    孝武剑侠录

    用最质朴的文字,书写最传奇的江湖,致敬最经典的武侠!
  • 迭梦千秋

    迭梦千秋

    有句诗是这样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我的老婆是魔修

    我的老婆是魔修

    一个读书人,被一个大女魔头抓到山上做了压寨夫君。这个一心向善的读书人和这个作恶多端的女魔头在一起,会搞出怎样的事情呢?一切都是不由己,但愿来世还爱你。
  •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套装共5册)

    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套装共5册)

    《官场现形记》,晚清作家李伯元著,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 混在国外当导演

    混在国外当导演

    从《天才枪手》到《神秘巨星》从《夺宝联盟》到《小偷家族》从《百万英镑》到《怦然心动》从泰国到印度,从韩国到日本从英国到美国,从萌新到巨导记者:韩导,你有没有想过回国拍电影啊。韩旭:时机到了可能会回来(我也想啊,可是系统他不允许啊。)这是一个小萌新,混在国外当导演的故事。
  • 回忆里的那个他属于我

    回忆里的那个他属于我

    【小竹马,我超甜,不甜不要钱!】……他是她一眼钟意就喊“脑公”的男孩儿,也是她藏在回忆里的男孩儿。……顾慈兮说:秦宋,有你我的青春才算完整。秦宋说:顾慈兮,我想把我唱给你听。【本文为《萌妻》系列篇之蠢蠢欲动CP(秦玉栋VS宋纯纯)的后代篇】【短篇小甜文,五星支持哇】【话痨小魔女VS最年少的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人行者

    一人行者

    当天地化为一场游戏,重生而来的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憾,这一世,他依然想做与上辈子一样的事:站在世界的背面,做一个守护着大家,却不会有人知道的英雄——这可是,他的梦想啊!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