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83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古代的海洋之路(4)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南海海域出现了拖钓。朱彧以其亲眼观察在《萍洲可谈》中写道:“舟人捕鱼,用大钩如臂,缚一鸡鹅为饵,俟大鱼吞之。随行半日方困,稍近之;又半日方可取,忽遇风则弃之,取得之鱼不可食,剖腹求所吞小鱼,小鱼一腹不下数十枚,枚数十斤。”朱彧还描述海上景况说:“海中大鱼,每随舟上下,舟投物无不啖。”

南宋时,又出现了空钩延绳钓。空钩延绳钓亦称滚钩,其结构形式近似现代的延绳钓。它在一根干线上结附许多支线,支线上结附锋利鱼钩,敷设在江河、浅海底层鱼类洄游通道上,当捕捞对象通过钓具时,钓钩即绕于鱼体上而被捕获。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中,详细记述了这种渔具渔法:“江上渔民取巨鱼,以两舟夹江,以一人持纶钩,其一纶系其两端,度江所宣,用余皆轴之中,至十钩,有大如枰。钩皆相连,每钩相去一二尺,钩尽处,各置黑铅一斤,形如锤,以候水势深浅。……数舟联比而下,每中鱼则候其缓急,急则纵,缓则收,随之上下,待其力困,然后引而取之”。这种渔具主要用以钓捕江中大鱼鲟鳇等。

驯养禽兽捕鱼技术

驯养禽兽捕鱼,主要是鸬鹚和水獭。鸬鹚是一种水鸟,又名鱼鹰、属鹈形目、鸬鹚科。体长约80厘米,重1.5~2千克,全体黑色,带有紫绿色光泽。生活在江河、湖泊、溪流附近,善游泳和潜水捕鱼。古代对这种水鸟早有认识,如汉代杨孚《异物志》说:“能没于深水,取鱼而食之,不生卵而孕雏于池泽间,既胎而又吐生,多者生八九,少生五六,相连而出,若丝绪焉,水鸟而巢高树之上”。从这段记载,可知汉时对鸬鹚的生活习性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但何时驯养它来捕鱼,史无明载。公元766~768年唐代诗人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居住时,首次写了鸬鹚捕鱼的诗句。杜诗说:“异俗吁可怪,斯人并难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乌鬼”即是鸬鹚。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以后又在陕西长安做官,没见到过鸬鹚,故有此说。这也说明鸬鹚捕鱼在唐时并不普遍,鸬鹚在长江三峡出现,也非偶然,三峡水急滩多,捕鱼用网和钓钩均有不便,用鸬鹚捕鱼,则方便得多。宋以后,鸬鹚普遍使用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后来,因鸬鹚捕鱼破坏水产资源,逐步被禁止或淘汰。

水獭又名水狗,水猫,是半水栖兽。属食肉目鼬科。体细长,圆筒状,体长60~80厘米,体重达7千克,全身毛密致,有油亮光泽,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溪流的岸边,挖洞而居,善潜水捕鱼。古人对水獭的食鱼习性早有了解,如《淮南子》说:“畜池鱼者必去猵獭”。到唐代,开始用于捕鱼。据张《朝野佥载》:“通川(今四川达县)界内有獭,各有主养之,并在河侧岸内,獭若入穴,插雉尾于獭穴前,獭即不敢出,去却尾,即出。取得鱼,必须上岸,人便夺之,取得多,然后放令自吃,吃饱即鸣仗以驱之。”这种捕鱼方法一直沿用至近代。

和水獭捕鱼有关,唐代还出现过一种“自动化”捕鱼法。也见于张的《朝野佥载》:“郴州刺史王琚,刻木为獭,沉于水中取鱼,引首而出,盖獭口中安饵,为转关,以石缒之则沉,鱼取其饵,关即发,口合则衔鱼,石发则浮出矣”。不过这种渔法,未见流传。

养鱼扩展和鱼苗装捞专业化

秦汉以后,我国以养鲤为主的淡水养鱼,不论在规模和技术方面都在继续发展。水利工程较多的关中、汉中、四川、南阳和襄樊等地区,是重要的养鱼区。养鱼的水域有池塘和湖沼;三国时期四川郫县开始进行稻田养鱼。由于《陶朱公养鱼经》的影响,已从前代对象无定的畜养方式,进入了以鲤鱼为主要对象的放养阶段。

中晚唐时期,淡水养鱼又发生了突破性进展。主要标志是:养殖品种从传统单一的鲤鱼增加了青、草、鲢、鳙;适应养殖业的发展,鱼苗捕捞装载业应运而生。养殖业与鱼苗捕捞装载业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在我国渔业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唐王朝的初、中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生产和人口都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清平盛世。这个时期,不仅农业五谷丰稔,手工业、矿冶业、染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等等也都有较大的发展;而且由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增多,涌现出了一批人口众多的城市,如西京(今长安)、东京(今洛阳)、广州、扬州、泉州、楚州(今江苏淮安)、洪州(今江西南昌)、荆州(今湖北江陵)、明州(今浙江宁波)、益州(今成都)、汴州(今开封)等等。当时的情况是:“城中有市,市中有行,行中有肆”。以西京为例,唐时商业的“行”发展到220个,而“鱼行”又是众多“行”中的一个大行。

市场需求扩大,对“有利则身行,求利无不营”的商贾和商品生产者来说,无疑是致富的良机。然而鱼行鱼货绝大多数都是鲤鱼的商情,又束缚了他们求利之术,限制了他们的求利之道,强烈的利欲促使他们另辟蹊径。于是开发和扩展养殖品种,已成为产供销的一致要求。此外,从追求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属于底层鱼类的鲤鱼,食量大,生长也较慢。特别是亲鲤难求的客观现实,早在南朝时期就已存在。在诸多矛盾之中,只有突破传统,别无选择。这与丝织业方面传统原料家蚕丝供不应求、代之以野蚕丝大量应市的情况,极为相似。

青草鲢鳙养殖在晚唐起始之后,北宋时迅速发展,尤其是长江流域,养殖大盛。

中晚唐时期养殖对象的扩大,论者多认为传统养鲤业的衰落为其直接原因。而养鲤业的衰落则又是李唐王朝禁捕、禁食、禁卖的结果。“必河之鲤,用表皇族”。“鲤”、“李”同音而避讳,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然考诸武德、贞观、永徽、开元四种唐律,定留500条,均无明载。鲤鱼失去“独养”局面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和市场需要扩大的结果。

唐代打破了“唯鲤独养”的局面,但鲤鱼在这一次突破性选择中,并没有被淘汰。鲤鱼的一些优良品种,如黄河的金丝鲤鱼,其声价仍然“足以压倒鳞族”,能吃上它“当为生平口福第一”。因此,青草鲢鳙养殖的兴起,并不是养鲤业的衰落,而恰恰是我国整个养殖业的发展和进步。

同养殖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是苗种供应。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就已提出:“三尺鲤鱼,非近江湖,仓卒难求”。到了唐代,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从事苗种生产的渔户便应运而生,唐末段公路《北户录》载:“南海诸郡,郡人至八九月,于池塘间采鱼子着草上者,悬于灶烟上,至二月春雷发时,却收草浸于池塘间,悉成细鱼,其大如发。土人乃编织藤竹笼子,涂以余粮或遍泥蛎灰,收水以贮鱼儿。鬻于市者,号为鱼种。鱼,即鲮、鲤之属,育于池塘间,一年内可供口腹也。”“南海诸郡”,指今福建南部及两广沿海的广大地区。孵化方法仍属天然孵化。不同的是,将有鱼卵的草把置于烟灶上,使之有较高的越冬温度,提高孵化率。“余粮”,即禹粮,亦称禹粮石,系一种褐铁矿石。蛎灰即牡蛎壳火化之灰。以此泥涂于藤竹笼子,成为我国最早的鱼箩,解决了“细鱼”“鱼种”的中短途运输工具。所售鱼种有鲮、鲤两种以上。《北户录》另载有一种得细鱼法,即载取大鱼多的薮泽陂湖的水滨之土,放在鱼池中。因土中已先有鱼卵,得水而孵,两年之内,即生大鱼。此法在南北朝时,就已作为《齐民耍术》之一法,所孵细鱼以鲤、鲮、鲫居多。另据宋代叶梦德《避暑录话》所引的《大业杂记》称,吴郡人送太湖白鱼种子置苑内海中水边,十余日即生。“大业”,系隋炀帝年号。若此,则太湖白鱼子的孵化术,在隋代的苏州一带就已出现。

唐代昭宗(889~904年在位)时,今广东新兴、罗定等西江流域一带的农户,结合垦荒改土,在田舍旁挖地,开春后贮雨水,买鲩鱼

子撒于田内,一年后“既为熟田,又收鱼利”(刘恂《岭表录异》)。值得注意的是,此放养法是撒布买来的鱼子。由此可知,唐末从事苗种生产之人,也捞取大江中的鱼卵贩卖,说是鲩鱼子,实际上青、鲢、鳙等鱼子也混杂其中。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长江流域的养殖业发展较快,也刺激了鱼苗业的大发展。据范镇(1007~1088年)《东斋纪事》记述,11世纪中叶,江湖间筑池塘育苗的岁入之利,多者数千缗,少者亦不减数十百千。宁宋嘉泰(1201~1204年)间编修的《绍兴府志》说,绍兴、诸暨以南大片地区的大户人家,都从江州鱼苗贩子中买苗种凿池养鱼,“其间多鳙鲢鲤鲩青鱼”。说明鱼苗供应和池养品种已渐趋定型,鳙鲢鲩青四种鱼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池塘生态的家养。

江滨之人,得天独厚。除经济上直接受益之外,还在技术上造就了众多的鱼苗装捞、培育、运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积累了一整套宝贵的经验。周密(1232~1298年)《癸辛杂识》所载鱼苗装盛工具(鱼箩)、运输方法(换水、激水)、除野(能伤其众,稍大而黑鳞者去之),至养畜地时的锻炼(纵鱼苗于广水布兜中养之一月半月)等苗种培育方法,非特在鱼苗盛产区的江西九江一带,连建昌、福州、建瓯、衢州、金华等地池塘养殖业兴盛的地区,也都基本一致。

以上所述表明,我国鱼苗生产装捞,从唐宋时代开始,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水产品加工多种多样化

秦代“上农除末”,抑制商业;汉初社会生产力严重破坏,以及南北朝时期土地兼并,封山锢泽,都给商品经济的发育带来消极的影响。水产品加工多属一次产品,且系自给型的饮馔加工。加工经验大都是鱼类食用的禁忌,诸如“食黄颡鱼后饮荆芥汤即死”、“鱼子合猪肝食之杀人”之类。(晋李石《续博物志》)北魏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鱼类加工内容增多:作鱼苗酱法两种,鱼乃进入商品市场。

随着金鱼成为商品,货卖者在竞争中竞相摸索,形成了一整套金鱼培育技术,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以“小红虫饲”,颜色“初白如银,次渐黄,久则金”(岳坷《桯史》)。“食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等(赞宁《物类相感志》)。

自然,金鱼本身长期生活于盆池环境,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竞争,从而自身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异:体形变粗短,腹部膨胀,鳍尤其尾鳍向长宽分叶发展,鳞皮色素细胞重新组合调整,分化而成不同色彩。金鱼名色见于文字记载者,有玳瑁、水晶蓝、日月眼、梅花点、鹤顶红、天地红等。品种颜色“唯人好尚,与时变迁”,“初尚纯红、纯白,继尚金盔、金鞍、锦被及印头红、裹头红、连鳃红、首尾红、鹤顶红”,又尚黑眼、雪眼、硃眼、紫眼、玛瑙眼、琥珀眼、四红至十二红、十二白。随意命名,而无定准。

我国是饲养金鱼最早的国家。在短短几百年里实现了金鱼驯化,并造就了绚丽多姿的外形与颜色,品种又是如此繁多,应当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本书集当代中国高科技发展及各学科高技术知识于大成,涉及信息、空间、生物、海洋、新材料、能源、交通等各领域。资料权威、翔实,体系相对完整,语言通俗易懂,叙述生动流畅,知识性与适用性兼备,加之以问句为题的新颖形式,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
  • 世界前沿科技

    世界前沿科技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外貌

    随着地球上生命的诞生,这里才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人类出现以后,地球更闪现出智慧的光芒。美丽的山川、蜿蜒的河流、宁静的湖泊、平坦的高原、蔚蓝的大海、广垠的沙漠,这些组成了地球的外貌;五彩缤纷的植物和千奇百怪的动物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居民;美丽的地球往往又变幻莫测,火山爆发展现出它狰狞的一面,这一切都吸引着人类去探索。
  • 探究式科普丛书-活动的生命之躯:动物

    探究式科普丛书-活动的生命之躯:动物

    本书全面介绍了我们人类的动物伙伴,旨在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到更多的动物科学知识。
  • 地理与资源(和谐教育丛书)

    地理与资源(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守护甜心之复仇三女王

    守护甜心之复仇三女王

    “你给我走!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你不配作我的女朋友!”一颗晶莹的泪珠落到地上……究竟是相信还是背叛,那爱恋究竟是真是假……
  • 明月清风皆如你

    明月清风皆如你

    清风明月皆如你,皆又不如你,我遇到你是偶然,而我爱你是必然,遇到你是不幸,但爱上你却是万幸。(本篇小说并非描写现实生活各行业内容,文章部分内容与现实皆有出入,介意者勿点击)
  • 水浒仙途

    水浒仙途

    穿越到北宋年间,成为武松,从此展开一面瑰丽的仙侠风景图。一百零八妖魔转世,大闹乾坤;真龙之气四分五裂,宋元争锋;显门隐门相继出世,操纵朝廷;儒道法佛兵墨阴阳,百家争鸣:镇守龙脉的道士,逃出控制的妖魔,守护国运的番僧,杀人无形的术士,下九流的门派,操纵机关兽的隐秘传人,扬帆入海的蒙元战舰……一个不一样的仙侠世界……水浒1号书友群:恰如猛虎卧荒丘,群号:77026185。
  • 犬夜叉之半妖少女

    犬夜叉之半妖少女

    遥远的战国时代,曾有一个美丽的狐妖之族。狐妖女王强大而美丽,却爱上一个人类男子,女王诞下孩子后,从此便不知去向。
  • 落峰之凡劫

    落峰之凡劫

    猎人出身的凌云为自由和守护落峰山寨而在,加入到一统落峰大陆的战争洪流之中。在坚定的建立落峰山寨联盟的同时,与云英结为夫妻,在兄弟们的鼎力相助之下,与晋阳结盟,和天龙全力相抗。就在战争之劫落下帷幕之后,没过几天安生日子的落峰大陆山河震动,发生真正的凡间之劫。
  • 三界当铺之黄泉当铺

    三界当铺之黄泉当铺

    不知道什么时候,黄泉路上多了一家当铺,当铺里什么都可以典当,只要你能付出相应的价值的东西,能满足你任何的要求,
  • 逐忆念

    逐忆念

    我是谁啊!一天,觉醒了很多记忆,逐渐搞不清楚自己是谁。我曾是传奇。
  • 三千一时言生情

    三千一时言生情

    青梅竹马,一场杀戮,他们在桃林生活了两年,他仅仅比她大两岁。后来妖族长老将她接走,长老回来了,可她却再无讯息。他等了她整整八年,再次见到她,她是遍体鳞伤。杀人不眨眼的魔尊为了这个妖尊连尊严都不要了…
  • 重生汉末当天子

    重生汉末当天子

    现代青年重生成东迁路上的汉献帝。作为一名光荣的穿越者,自然不能随波逐流,做一世的傀儡皇帝。所以他先不论对错,跟着自己感觉,放弃东归,果断南下,猥琐发育,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