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4800000005

第5章 《孟子》《荀子》篇

始作俑者

【释义】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典故】《孟子·梁惠王上》有记载:“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故事】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壮马,但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到处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地方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人!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舍我其谁

【释义】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典故】《孟子·公孙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故事】战国时,孟子经常与学生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容易。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事半功倍

【释义】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典故】《孟子·公孙丑》中:“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故事】战国时,孟子与公孙丑谈论如何看待统一天下。孟子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如今拥有万辆兵车实力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顺,出一半力气,就能得到成倍的收益。

嫂溺叔援

【释义】比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典故】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故事】战国时,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传递东西,不能接触,这是礼的要求。嫂子掉到水里了,小叔子伸手去拉她,符不符合礼的要求?”孟子认为,男女之间传递东西不接触是礼的要求,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也是礼的要求。淳于髡又问孟子:“天下的人都掉进水里,你为什么不去救?”孟子回答说应该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

一曝十寒

【释义】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

【典故】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中有记载:“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故事】孟子对齐王做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说:“大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您把它放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再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十天,它哪里还活得成呢?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大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但我一离开您,那些奸臣又来哄骗您,您又会听信他们的话,这叫我怎么办呢?”

按着,孟子给齐王打了个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天下最善下棋的人。他教了两个徒弟,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指导;一个却老想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天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父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智力上有多大差异,而是专心程度不一样啊!”

食前方丈

【释义】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得阔气。

【典故】《孟子·尽心下》中有记载:“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故事】战国时,孟子要求学生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要学生不要气馁,不要被对方的显赫威势所吓倒。面对这些王公大臣高堂大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只要能马上想到自己一旦得志,绝不像他们这样做,就不会心怯。

脍炙人口

【释义】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典故】《孟子·尽心下》中有记载:“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故事】曾参是个孝子。他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有一次,公孙丑就这件事问孟子:“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样好吃呢?”

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

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是曾晰的特殊嗜好。所以,曾晰死后,曾参会继续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同流合污

【释义】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典故】《孟子·尽心下》中有记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故事】战国时,孟子同万章谈起孔子十分厌恶乡愿。万章不明白乡愿究竟指的什么人。孟子说乡愿就是乡里那些八面玲珑、惯于奉承讨好别人的老好人,那些好好先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骨子里坏,让人厌恶。

出尔反尔

【释义】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记载:“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故事】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战争。邹国吃了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了三十三个。可是,士兵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实在可恨。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不杀吧,他们又十分可恨。我该怎么办才好?”

面对邹穆公提出的难题,孟子说:“我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您的粮仓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也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疾苦,残害百姓……您记得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一毛不拔

【释义】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典故】《孟子·尽心上》中有记载:“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故事】墨子是大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个叫杨朱的,反对墨子提倡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保存个人生命,反对他人侵夺自己,也反对自己侵夺他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如果拔您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您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绝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问:“假使能的话,您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水深火热

【释义】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故事】战国时,燕王哙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

燕国内乱后,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打燕国。燕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力抵抗齐军,“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甚至有些燕国百姓给齐军送饭递水表示欢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就攻下燕国国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国人纷纷起来反抗。

齐宣王问正在齐国游说的孟子:“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孟子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当初齐军攻入燕国,燕国人送饭递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吞并燕国,给燕国人带来亡国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负隅顽抗

【释义】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典故】《孟子·尽心下》中:“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故事】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饿死了许多人。陈臻得知此消息,心情沉重地对孟子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大家都以为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粮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随后,孟子给陈臻讲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猎手,善于和老虎搏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也几乎被人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把老虎迫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向众人瞪眼吼叫,没人敢上前去捕捉。恰巧冯妇坐车路过。他下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年轻的猎手们非常高兴,感谢冯妇,但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当务之急

【释义】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典故】《孟子·尽心上》有记载:“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故事】有一次,有学生问孟子:“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呢?”

孟子说:“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能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处理当前最重要的事。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

接着,孟子又说:“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嘟咕嘟地喝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不远千里

【释义】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典故】《孟子·梁惠王上》有记载:“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故事】梁惠王见孟子后,热情地说:“您不远千里来到我们魏国,一定给我国带来巨大利益吧?”

孟子说:“大王何必一开口就讲利益?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时刻想着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时刻想着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时刻想着怎样有利于自身,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

接着,孟子说:“在拥有一万辆兵车实力的国家,谋杀其国君的必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实力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实力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实力的大夫。大国大夫能从拥有万辆兵车实力的国家获得兵车千辆,中等国家大夫能从拥有千辆兵车实力的国家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但是,他们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君主。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益呢?”

拔苗助长

【释义】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典故】《孟子·公孙丑上》中有记载:“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故事】孟子曾经给他的学生们讲了个故事:

宋国有个农民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他决定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于是,一天,他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才停止。

回到家里,他气喘吁吁地说:“累死人啦!不过,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第二天,他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死了。

无敌于天下

【释义】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典故】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故事】有学生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使国家昌盛强大,无敌于天下。孟子说:首先是尊重、任用有德有才的贤人,带动士为国效力;其次为商人提供场地,不征赋税;边境卡哨对旅客不收税,对农田不征税,免除劳役等。

大旱望云霓

【释义】云霓:下雨的征兆。好像大旱时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记载:“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故事】齐国出兵讨伐燕国取得胜利后久久不撤军。燕国人向其他诸侯求救。其他诸侯商议要联合出兵援助燕国。眼看齐国就要被群殴,齐宣王便请教孟子对策。孟子说:“当年商汤率仁义之师讨伐夏桀,百姓盼望商军就像大旱望云霓一样迫切。如今,诸侯担心您将来会像对待燕国那样去对待他们。”

五十步笑百步

【释义】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典故】《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记载:“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故事】孟子到梁国,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做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丢盔弃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

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

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样的道理。”

顾左右而言他

【释义】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话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记载:“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故事】齐宣王喜欢穷兵黩武,聚敛财物。上大夫封悦请孟子去劝告齐宣王。

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委托给朋友照顾。他回来后,却发现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朋友根本没有给予照顾。您说,该怎么办?”

齐宣王毫不犹豫地说:“跟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官,却连部下都管不了。您说,该怎么办?”

齐宣王又毫不犹豫地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您说,该怎么办?”

齐宣王回头看着左右两旁站立的随从,跟他们说别的事去了。

国人皆曰可杀

【释义】全国人民都认为他该死。形容民愤极大。

【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记载:“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事】战国时,孟子与齐宣王谈论选拔人才的问题。孟子认为,国君选拔人才应该不论对方地位的高低以及与国君关系的亲疏,关键在于看重人的才能和贤德。至于免职与开除违纪官员的问题,国君应征询国人的意见,如果国人认为必须杀掉他,国君就应该杀了他。

二者必居其一

【释义】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典故】《孟子·公孙丑下》中有记载:“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故事】战国时,孟子去齐国游说,向齐宣王提了很多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于是,孟子决定离开齐国。临走时,齐宣王送给孟子一百金。孟子推辞不受。到了宋国后,孟子却接受了宋国国君赠送的七十金。到了薛国,他也接受了薛国国君赠送的五十金。学生陈臻对此不解,这两种行为的对错,二者必居其一。孟子耐心地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后,陈臻认为有道理。

彼一时,此一时

【释义】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典故】《孟子·公孙丑下》中有记载:“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故事】战国时,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导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王称臣,从而推行仁政。但是,齐王却只看重燕国的土地与财富,根本不提推行仁政的事。孟子学生充虞十分不满齐宣王的行为。孟子感慨地说:“彼一时,此一时也。”

拒人于千里之外

【释义】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典故】《孟子·告子下》中有记载:“拒人于千里之外。”

【故事】战国时,鲁平公准备任用孟子的学生乐正子主持国政。孟子喜出望外。公孙丑问孟子:乐正子真的很有本事吗?孟子对公孙丑说:“论本事、见闻与知识等,乐正子都不如你。他的长处是对人很好,他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多人聚集在他身边,能治理好国家。”

三过其门而不入

【释义】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典故】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中有记载:“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故事】在舜那个时代,经常洪水浩天。舜派鲧去治水,鲧采取围堵的方法,治水多年也没有成功。鲧因此被杀死。后来,舜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见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就改用疏导法让水流入大海。于是,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十三年多次经过家门而没回家看看。最终,禹治水成功。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释义】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

【典故】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故事】战国时,孟子对夏桀和殷纣亡国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桀与纣失天下是因为他们丧失了百姓拥护,如果有君主推行仁政,就能统一天下。现今有人想一统天下就像得了七年的病去求蓄积三年以上的艾草灸治一样,不立志施行仁政,那么一辈子也不能统一天下。

前车之鉴

【释义】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典故】《荀子·成相》中有记载:“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故事】贾谊年轻时,所写文赋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得知贾谊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便征召他入朝担任博士。此时,贾谊才二十岁。

有一次,贾谊上书给汉文帝谈到治国方略时,说:“夏殷周之所以能有较为长久的统治,在于能够很好地调教其继任的太子。而秦朝之所以只有短短两代便灭亡,就在于他没有很好地教导其继任的太子胡亥。宦官赵高只教导胡亥如何处杀囚犯,所以胡亥学会了斩杀犯人、灭人宗族。而秦始皇死后,胡亥当上皇帝,更是草菅人命。那么,难道胡亥天生这样残暴吗?不是的。这完全是教导他的人所造成的恶果!俗语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到前面的车子倒下来,后面的车子就应该警戒!’秦朝灭亡的前车之覆,应该作为我们的后车之鉴呀!因此,要必须重视对于太子礼教呀!”

汉文帝看了上书,认为贾谊讲得很有道理,不久便把贾谊升为大夫。后来,汉文帝想继续提拔贾谊,但遭到绛侯周勃等人的反对。于是,汉文帝派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后又调任梁王太傅。贾谊郁郁不得志,三十二岁时就死了。

短绠汲深

【释义】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典故】《荀子·荣辱》中有记载:“故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故事】颜渊将要向东到齐国去,孔子十分忧虑。子贡离开座席,上前问:“学生冒昧地请问一下您,颜渊将要往东去齐国,您面呈忧色,这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你这一提问实在是好啊!当年,管仲有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东西,水桶上的绳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里的水。对待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颜渊难以做到。我担忧颜渊跟齐侯谈论尧、舜、黄帝治理国家的主张,且还进一步地推重燧人氏、神农氏的言论。齐侯必将要求自己而苦苦思索,却仍不能理解。他不理解,必定就会产生疑惑。而他一旦产生了疑惑,便会迁怒对方而杀害他。”

按兵不动

【释义】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时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典故】《荀子·王制》中有记载:“偃然按兵不动。”

【故事】春秋末,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卫国,因国力弱小,长期受晋国压迫,苦不堪言。

卫灵公毅然投靠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以期望摆脱晋国的欺压。晋国执政卿赵鞅得到消息后,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

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

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决了这种意见。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在史默探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

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

史默回答说:“经过六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我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只好回来了。”

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文学文献

    兰州历史文化:文学文献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悲越天山——东干人记事

    悲越天山——东干人记事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在准备庆祝建都850周年的北京,熬过了酷暑盛夏的困扰,又展现了它明媚靓丽的风姿,吸引并接待着五洲四海、络绎不绝的游客。我刚从宁夏开会归来,也明显地感觉到北京已进入气候最美好的旅游高峰季节。坐在写字台前,阅读着近期收到的函件,不时接听来自各方的电话,为奔走相告的喜事而欣慰,为远方亲友的病危而担忧,更为回族穷困地区的脱贫振兴而鼓舞。
热门推荐
  • 绝世剑仙之苍灵大陆

    绝世剑仙之苍灵大陆

    苍灵大陆,无数苍灵。灵皇主宰,莫敢不从,剑神矗立,傲世九霄,兽王出生,天崩地裂,乱世争霸,血战千里…………一为成通天之道的白衣少年,在这个充满血腥与混乱的世界,手握三尺剑,竟薄写下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传奇神话,,,,
  • 废废不想努力

    废废不想努力

    “皇上!怡娘娘又去御膳房偷吃了”………“…通知御膳房重新准备,今日去云淑间用膳”在现代的林株怡小姐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会因低血糖病发撞到茶几而死,更没想到这居然魂穿在了皇宫里最不起眼的怡娘娘身上…
  • 竹马诱青梅:冤家总难缠

    竹马诱青梅:冤家总难缠

    韩晨永远不会想到这辈子居然会被钟离凝这个小丫头给迷住,虽说两人从小大闹到大,但是看着钟离凝那张童颜稚嫩还带点婴儿肥的小脸,韩晨真觉得自己是个萝莉控。
  • TFBOYS:今夕何兮离殇之晴

    TFBOYS:今夕何兮离殇之晴

    他爱她所以愿倾其所有换一个她他爱她所以不肯拿她当赌注他爱她所以纵使万劫不复他也愿意坠落
  • 最强都市剑神

    最强都市剑神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霜寒十四州!天元界第一剑神至尊易天行,被敌人暗算渡劫失败,灵魂意外穿梭虚空,附身到地球一名普通少年身上,开始从走修仙路。剑神归来,一剑凌天,邪魔外道,一剑斩之……!
  • 同桌她又A又飒

    同桌她又A又飒

    〔白切黑软萌卖乖少女×真学霸高冷反差校草〕在大佬的诸多传闻中,1vs7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阴差阳错的和大佬做了同桌之后,林青柚一度以为自己会被他一巴掌拍墙上,抠都抠不下来。但某一天,大佬却把一朵玫瑰放到她的手心,长睫微敛,眼神温柔下来。“如果可以,我想把世间所有东西都送给你,可你什么都不缺,我想来想去,脑子里也只有这点庸俗的浪漫,你别嫌我俗气。”[片段]炮灰:“景行,苍蝇不叮无缝蛋,你敢说这事与你无关?”景行淡淡抬眼,还没开口,就听小姑娘软声开了口:“怎么,你是蛆吗?这么了解苍蝇?”炮灰:“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事……”没等他说完,一个巴掌就啪的一声脆响,落到了他的脸上。小姑娘收回手,无辜的眨了眨眼:“够响了吗?”不够的话还有。1V1|校园|甜文无虐|给你明目张胆的偏爱
  • 天龙后续之风起云涌

    天龙后续之风起云涌

    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在中国的武侠甚至文学史上已经到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上至文人墨客,下至平凡百姓,可谓雅俗共赏,然天龙八部完结之时未免尚有些许遗憾。本人不才,在天龙八部之后狗尾续貂,试图延续那个风起云涌的江湖。不才之处,还请斧正。本文发生在北宋灭亡后的绍兴二年,江湖名门正派不断的拖金人后腿,包括烧敌粮草、刺杀金大将,扶持南宋赵构。给金人制造无数麻烦。大金皇帝完颜晟文韬武略,举金国之力建天机宫,试图以武治武。此时江湖中有两大势力,正派以少林、昆仑、崆峒、丐帮为首,邪派有摩尼教势力为砥柱中流。另有灵鹫宫等等明哲保身。正邪两派本就势同水火,因北宋年间邪派方腊起义……
  • 触动心灵的小事

    触动心灵的小事

    生命需要希望,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人生的花季,每个人都有着花样年华,花样梦想,花样求索。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走弯路,那是人生的历练。只有在人生的弯路上,我们才有机会放慢速度,慢慢品味生命的奇异和自然的瑰丽。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见识的黄金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总是要碰到人生中必须懂得的道理。我们要学习的除了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对心灵的构筑;心灵的构筑就得一个点滴、一个细节地用心打造,每个点滴和每个细节,都有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领悟。本书中的心灵感悟,正是青少年迫切需要解读的。
  • 欧皇求你走点心

    欧皇求你走点心

    沈梵烟救母心切,因车速过快穿越时空?一脸懵逼的了解了大概后便踏上了冒险的路程。沈梵烟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抱得美男归。“我来这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认识你们几个了!要是把宋云岚换成东方…这把将绝杀!可惜换不得…”众人嬉笑滚烫星河,你是人间理想。全文轻虐热血欲知后事如何,且看文中慢慢道来。欢迎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