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1400000049

第49章 还愿之旅

“一年到,三年透。”这是流传在闽南民间的一句话,意即到三平寺拜祖师公,要连续三年都去,才会更灵验,才会获得祖师公更多的保佑,才能更显示出一片清心。

千百年来,人们都是抱着以上决心和信念登临三平寺朝拜祖师公的,并且大部分人都做到了“一年到,三年透”。即使有些人因故第二年或第三年无法亲自到三平寺,也会千方百计托人顺便代为许愿和还愿,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祖师公的香火就是这样兴旺起来并长盛不衰的。过去道路还没有开通,人们到三平寺许愿和还愿,只能徒步上山。

有一年,农历正月初五,时值春节。

一大早,厦门附近某村庄,传出这样的一段对话——

“张婶,准备好了没有?”

“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我也好了,就等阿香。”

“来了。来了。不用等。上路吧。”

“那就上路吧。”

三个妇女相约要到三平寺去拜祖师公,去年这个时候,她们才一起去过。

“祖师公真是灵感,去年许的愿,今年就应验了。”张婶说。

“是呀,我也许过一个愿,也实现了。”阿香说。

“你们都许些什么愿呢?”那个叫荷花的女人问。

“我是请祖师公保佑我儿子考上大学,真的就考上了。在这之前,他已经连考了两年都没考上,他父亲埋怨,姐姐也看不起他,差点儿就放弃了。是我告诉他,已经在祖师公面前许下愿,祖师公说他去年一定会考上,果然就考上了,真是灵感,所以,今年我主要是来还愿的。”张婶说。

“我儿子随他父亲上山去砍柴,不慎被倒下来的树砸伤,伤势很严重,我许愿请祖师公保佑他没事,祖师公出了支药签,我按照药签去抓药,果然很快就好了,所以,今年我也主要是来还愿的。”阿香说。

“今年,我也要许个愿。”那个叫荷花的女人说。

“你要许什么愿啊?”

“现在不能说。”

“不说,我也猜得到。”

“胡说,我许什么愿,不说你能猜得到?”

“不就是再找个男人嘛……”

“你……”那个叫荷花的女人,假装生气的样子,其实真的是被说中了心事。她男人多年前偷渡到台湾,一去不复返,她已经守了很多年的“活寡”,所以如今想许愿再找一个男人陪伴也无可厚非。

闲话少说,三个妇女胸前都挂着香火袋,背上还背着另外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糖果之类的供品,还有一大束要烧的香和纸钱,另外还有一些自己路上要吃的干粮等,她们要从厦门步行到三平寺去,以此计算,来回至少要走两天两夜才能到达,足可见她们的虔诚。

当她们来到三平寺时,碰上了这样一件事——

原来正月初六这天,正好是祖师公的生日,又是在春节期间,三平寺里里外外异常热闹。有个从新加坡来的女侨眷,穿着一身翻毛大衣,随着丈夫到三平寺来还愿,一年前,她就许愿,如果丈夫事业有成,一定再来报答,果然应验。

她在烧香还愿时,因为觉得穿着翻毛大衣很不方便,就脱下来放在旁边的桌子上。万万没有想到,她求完签后转过身,那件翻毛大衣不见了,于是就大声叫嚷道:

“谁拿了我的毛大衣?”众人也觉得奇怪,毛大衣放在身旁,又在大殿里,怎么会不见呢?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您先别着急,祖师公很灵感,您不妨抽支签,问问下落。”庙里的解签师傅这样对那位女侨眷说,她照做了。解签师傅看完签诗,对她说:

“往东,很快就可以找到。”

果然,不一会儿,有几个见义勇为的年轻人在东边侍者公岭抓住了小偷,很快把翻毛大衣还给那个从新加坡来的女侨眷。一场风波就这样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平息,比公安人员破案的速度快许多,这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坏人终难脱身。

事后,那个小偷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祖师公面前,真的不能做坏事,不然,连逃都逃不掉。”他接着又说:

“本来应该是可以得手的,没想到走来走去又走回来,竟迷路了,这才被抓住,而周围的路,平时就很熟,怎么走都不会迷路,真是奇怪!”最后,他说:

“从此要做好人,自食其力,不再做犯法的事。”

据说,那个小偷后来果然改过自新,学做生意并获得成功,此后每年都要到祖师公面前许愿和还愿。樟花飘香大爱无边。

——读卢一心《三平祖师》随想青禾

读卢一心长篇传记小说《三平祖师》的时候,我不时闻到阵阵幽香,这是一种特殊的香气,清爽宜人,驱邪消毒。这是我儿时的香气。那个时候,家里的衣橱里、抽屉里都放着樟脑丸,那个时候,每年正月,母亲都要带我上三平寺拜祖师公。

久违了,这樟花的清香。

漳州大地,樟树随处可见,而卢一心的樟树,不是一般的樟树,是三平祖师公的锡杖所化,“义中禅师起身,抽出锡杖来到九层岩前,将锡杖插入地里,锡杖随即化作一棵蓬勃的大樟树(后人称之为“锡杖树”),覆盖方圆数里地,义中禅师就在树下打坐,闭目参禅。”

义中禅师就是三平祖师公,俗姓杨,法名义中,生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正月初六,14岁出家,27岁削发受具,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十一月初六圆寂,寿92,僧腊65。杨义中是唐代高僧,禅宗六祖惠能的第四代弟子,唐宣宗大中三年,御赐“广济禅师”。1000多年来,“三平寺香火旺盛,信众近及漳州、厦门、泉州,远至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名地。”

和所有的民间信仰对象一样,杨义中由人到神,走过一段艰辛的历程。而他手中的锡杖插地成樟,也不是卢一心的发明,早在1000多年前,一位叫王讽的漳州市长(刺史)就这样说过,“大师飞锡入三平山中……卓锡而往,化为樟木,号锡杖树。”然而,王市长说得太正经,我闻不到樟花的香气,让我闻到樟花香气的是诗人卢一心而不是市长王讽。卢一心广集史料,精心创作,生动地再现杨义中由人到神的非凡的经历。这是一个修行得道的过程,弘扬佛法的过程,除恶扬善的过程,更是一个人间布爱的过程。

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爱,小爱有涯,大爱无边。当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他需要食物;当一个人病痛的时候,他需要良药;当一个人愚钝的时候,他需要智慧;当一个人迷茫的时候,他需要灯塔;当一个人痛苦的时候,他需要安慰……所有的这一切,大师都能给,以大师的方式,慈悲为怀,救苦救难,医治肉体,拯救灵魂,“布慈云于广漠,洒甘露于长空”。卢一心尽力书写的正是杨义中的大爱。这种爱,惠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施及世间的各种人群,这种爱贯穿古今,“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杨义中的爱,爱憎分明,除恶扬善;杨义中的爱,惠及弱小,救死抚伤;杨义中的爱,有教无类,启迪心灵;杨义中的爱,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在写到杨义中的善行时,卢一心常用“面露慈祥,微微一笑”。这微笑,让我们与大师面对面,心相通;这微笑,让我们感到世间的温馨。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这微笑,让我们倍感亲切。

卢一心笔下杨义中慈祥的微笑又常常伴随着樟树的芬芳。试想,在一片花香中,一位慈祥的长者、智者、能者,时时刻刻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教导着、帮助着弱小的群体(包括三平山的毛人——野蛮也是一种弱小),使他们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苦难走向安康,从争斗走向祥和。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人间美景!

卢一心写禅师,但在他的笔下,杨义中首先是一个人,说常人说的话,做常人做的事,宗教气氛与世俗生活融为一体:

“这一天,三平山有史以来第一次‘毛人大会’召开了。

“义中禅师首先在大会上向毛人们介绍外面的世界。他说:‘翻过大柏山,再往外走一段路程,有一个州,叫漳州。那里住着许多人,他们身上都穿着很好看的衣服,也住着非常舒适的房子,不怕风也不怕雨。冬天来了,他们身上盖着软绵绵的被子。白天,他们上街,一边闲逛,一边买想要的东西,不买东西也可以随便走走逛逛。他们吃的东西都要用火烧过的,都非常好吃。’毛人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心头也痒痒的,感到非常新鲜,恨不得马上亲眼目睹,好好体验一番。”

接着,义中禅师说道,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们过上和漳州人一样的生活,你们愿意不愿意?毛人们欢欣鼓舞,纷纷表示愿意。

于是,“义中禅师一边口授,一边亲自示范给毛人们看。毛人们在义中禅师的言传身教下,从劳动中获得了新鲜感并感到十分快乐,对新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这块土地就是这样开始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春播,夏种,秋收,冬藏。阳光变得更加灿烂,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毛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鲜活起来。”

卢一心以“爱”为核心,精心塑造杨义中大师的光辉形象,大师之爱,大爱无边。这无边是空间的,社会各阶层,从政府官员到底层百姓,从村民到野蛮人(毛人),从世俗到僧侣……还惠及自然界,从动物到植物,虎蛇鼠狗,花草树木……无所不及;这无边又是时间的,几十年如一日,千百年如一日,亘古不变。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师圆寂之前的“政治交代”,他要走了,他是得道高僧,对自己充满信心,毫无牵挂。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一方百姓的幸福安康。他对当地村中长老说,“无论是谁,都必须遵守国家正法,并坚持不懈地弘扬佛法,用戒、定、惠的功夫,让自己安定下来,才能免除灾祸,否则一定会受到国家正法的严肃管束。”他对地方官员(漳州刺史)王讽说,“你是这块土地的父母官,也是国家正法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我对你的品德没有意见。你我虽然不在同道上,但却互有学习,殊途同归。不出家也同样可以修身,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现在我就要大归,我在佛法上的心得也早已传授给你,相信你会更好地运用国家正法弘扬我佛法,让这里的乡民安居乐业。”

读这样的“政治交代”,我仿佛听到一位慈祥老人的临终遗言,佛与俗同归,为的都是生者的幸福与安康。大师是人,也是神,由人到神,由神到人,大爱永存人间。所以他是安详的,平静的。正如卢一心小说所描写的那样,义中禅师进入圆寂状态,“只见他脸上放射出各种明亮的光,以致连周围的天空都亮了许多,三平寺附近所有的山峦和村庄都笼罩在这种祥和的气氛之中。”而来“辞行”的高僧济空和尚说,“我知道,禅师是想换一种方式,通过方便法门去圆寂,然后化身继续广施惠泽于世,因此,我不应该感到悲哀。”

我们也不应该感到悲哀。

我们不感到悲哀的理由是,大师不死,大爱永存。我想,大爱的核心,是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就有了人间的幸福。

大师的世界,是一个和谐宁静美好温馨而芬芳的世界。

卢一心是我的老朋友,多才多艺,诗歌、散文、杂文、时评、小说,样样精通。还会绘画,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书中的插画就是他的作品,颇有禅味。但我想,就本质来说,卢一心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诗人。诗人的爱心与大师的禅心是相通的,“……于是我把那本经书交给你/而你却把它交还给了浮云/天空中留下了你的脚印/我的脚步里因此有了你的声音。”(引自卢一心的《献诗》)

于是,我在《三平祖师》读到诗人的禅心。

书中“禅机四伏”,我由此“悟”到不少人生哲理。我和三平祖师的徒弟雷华一样,“心头一亮,明白了现在的处境如同前世与来生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看现在’和‘看今生’。”

卢一心对广济大师佛理的诠释,更具现代意味,也更有“操作性”,一看就明白,可以“照着来”。你看:

“哪个‘今生’不是‘前世’的‘来生’?

“哪个‘来生’不是‘来生’的‘今生’?

“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

“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

“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要好好把握!

“看脚下!难道不是最现实的一种人生态度和观点吗?

“有什么比脚下踩的地更实在?有什么比今生更直接?

“今生都不积极,凭什么瞩望来生?

“今生都不耕耘,凭什么盼望来生丰收?

“以入世的情怀去出世,又以出世的态度去入世修行。”

是的,这里有一点儿“神秘色彩”,不神秘无所谓宗教。

这不知道是不是义中禅师的禅意,反正卢一心这样解读,我这样相信。我想,写古人的传记,就要写出现代人的理解,我赞成卢一心的理解,这种理解,基于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理解没有离开杨义中的境界,始终笼罩在广济大师的“慈爱”之中的。

不知为什么,读《三平祖师》,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不久前读过的俄罗斯女诗人奥莉嘉·谢达科娃《中国行》的诗句:

……

水塘说:

倘若我有手有声音,

我会拥抱你,爱抚你!

你知道,人们贪婪,病态,

总是撕扯别人的衣服,

为自己做绷带,

我什么也不要:

因为温柔就是康复的灵药。

如同房间里的宠物,

我愿用手触摸你的膝盖,

天空般宁静的声音,

徐徐飘落下来。

……

《中国行》说的是“道”不是“佛”。外国人说“道”,我却听出了“禅”。这正应了古人所言,“夫儒、道、释分为三教,乃戒、定、惠总摄一心。”

从天上飘落的,不仅是天空般宁静的声音,还有樟花那悠远的芬芳。

人间有爱,禅意永存。一部从人到神的长篇传奇……

——品卢一心《三平祖师》有感庄琳芳

千年古刹——三平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影响深远而广阔,香火鼎盛,且有越来越旺的趋势。令人遗憾的是,在此之前,没有一本有关三平祖师的人物传记或文学作品面世。如今,第一部描写三平祖师公的长篇传奇小说《三平祖师》(2009年7月)已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小说作者卢一心为漳州籍作家,他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写作此书。可以说这本书不仅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对三平祖师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佛学的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他是用文学的眼光和笔触去描写三平祖师,让三平祖师回归到活生生的人和神,并充满人性与神性的光芒,因此,这是一本十分难得的书。

一册在手,封面别有意趣。米黄底色点缀细纹,古朴又不失现代感。封面水墨图为作者所绘,十分写意。主人公为僧人,又颇具儒者风范。他靠在简易小书架上,长衫垂地,身后还放置着一盆兰花,看起来十分素雅。他悠然自得,若有所思,目光所及,便是红色书名《三平祖师》。书名为作者自题,运笔看似随意,实则充满骨气,刚柔并济,又无一丝火气。勒边加了莲花叶瓣,显得更加精致。翻开书,每章辑页均配有一幅漫画,诙谐轻松又耐人寻味,加上简单随意实让人回味无穷的点拨之语,寥寥数句已让人不舍释卷。

作为编辑,细读此书,感觉别开生面。可以说,这是一部从人到神的长篇传奇小说。夜凉如水,冷月当空,残墙、孤灯、木鱼,这些本属寂寞清冷的意象,因有了义中禅师,而让我们感觉到了温暖。《三平祖师》为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的义中禅师。这就是它有别于其他作品的地方。

从文本来讲,这是一部有价值的长篇传奇小说,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精彩,情节有张有弛,知识性强。本书的一大特点在于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民间传说,并将它们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从《无忧树下》的初入佛门,到《半圣超群》的惩恶扬善,再到《如是我闻》的广济众生,作品为我们完整展示了三平祖师公从一个初入佛门的小和尚到修养和人格臻于圆满的得道高僧的曲折过程。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将民间传说与佛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能巧妙得当地运用通俗易懂的民间传说使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又能不露声色地将高深莫测的佛学知识融入其中,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并使之相得益彰。

从人物形象来说,主人翁义中禅师(即三平祖师公)性格鲜明,他集矢志学佛的僧者形象、诲人不倦的师者形象、造福百姓的德者形象于一身。他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义中少年时期就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父母亲希望他能从政,走仕途之路,并为他铺展了道路,又经人介绍上司漂亮贤淑的女儿给他。可义中自小耳濡目染父亲在官场上的送往迎来、尔虞我诈,早已对仕途产生厌倦,于是14岁即遁入空门。在义中修行的过程中,亲情以及美满婚姻的人性诱惑,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但这些并没有击溃他学佛的坚强意志。义中不但经受了母亲的泪水和四魔女的诱惑等重重考验,克服了人性的弱点,而且通过不断修行,在佛学修养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作者卢一心通过描写义中禅师出家后的经历,将义中禅师在学佛方面的修养,包括勇气和智慧,尤其是慧根上的超凡脱俗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用一身武艺,驱除鳄鱼,收服蛇虎,使百姓安居;他倾满腔热血,教化毛人,悬壶济世,助百姓乐业;他注一生心力,精研佛法,广收门徒,使佛学远播。义中禅师虽为佛门弟子,却仍具有嫉恶如仇的血性,勇于除暴安良。从这点看,他入佛门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修身与弘法,这是义中禅师值得我们敬仰的地方,也是义中禅师至今仍为世人所怀念的重要原因。从一位佛门弟子修炼到神的境界是一种天意。

现实中,义中禅师一生既以入世的情怀去出世,又以出世的情怀去入世,这种人生观和处世态度不仅非常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同时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和谐”理念相通,尤其是其“惩恶扬善”的正义感更得到社会广泛的肯定与赞扬,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也是义中禅师以得道高僧所体现出来的大爱。关于这方面,卢一心在作品中表现得很出色,建议读者不妨仔细阅读,相信会有同感。

从小说的写法来看,这部小说的写法有别于其他传统意义上长篇小说的写法。它重心理描写和对人性的刻画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本身,这也是卢一心高明之处。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首先,此书的重头戏之一,义中禅师为什么要避入深山,又是怎样预感到“会昌法难”即将发生?关于这方面的描写,作者的写作手法很巧妙,先是写义中禅师身上长痈疽,让“热毒”攻心而不治它,然后闭关修炼7天7夜,出关后得知母亲辞世,复又入关7天7夜,不许外人打扰,专心为母亲超度,同时还母亲在尘世的一切未了情。其次,有一天深夜,义中禅师坐禅始终无法入定,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后来通过禅悟和易经推演以及对时政的分析,预感到有大灾难即将降临佛门,于是第二天毅然率徒避入深山。

当然,由于大众早有约定俗成的阅读心态,因此卢一心在小说创作上,故事情节的发挥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从现在的小说故事情节来看,却也不难发现作者卢一心确有匠心独具的一面,这是值得肯定的。作者卢一心将口口相传、松散零碎的民间故事串联在一起,表面上看,线索是主人公义中禅师的一生,细细品去,贯穿其中的乃是他对佛学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心中对“善”永恒的追求。正是这样的“点石成金”,才使这些古老的民间传说焕发出新的光彩。

同类推荐
  • 民间流传笑话

    民间流传笑话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俗语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它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
  • 晴心集

    晴心集

    《晴心集》是作者王建平先生的生活真实记录,属散文之作。
  • 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本书是高等艺术类院校必(选)修课教材。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三部分编排。其中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歌赋、文章、小说、杂剧;现代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文章等;外国文学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所选内容皆为名家名作。
  • 我的母亲湖

    我的母亲湖

    本书收集了史俊10多年来发表在《电影文学》《影剧新作》等报刊上和拍成电影、搬上舞台的20部文学剧本,包括《鄱湖浪》、《山花香》、《父债如山》、《我要上学》、《我的母亲湖》、《岳母择婿》、《古镇秘事》、《真情体验》、《让爱重来》、《明月清风》等。
  • 陕西煤老板

    陕西煤老板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山西煤老板的真实生活。
热门推荐
  • 恶魔总裁坏坏坏

    恶魔总裁坏坏坏

    “你不就有一张口感很好的脸吗?”他如恶魔般讥讽道。“你……”“这样夸你还不满意啊,那就—你的皮肤摸起来手感很好,这样行了吧?”“我诅咒你,诅咒你除非被车撞,否则永远得不到你喜欢的人的爱!”这个男人自私狂妄霸道,视女人为玩物。像这种男人就应该下火葬场,灰飞烟灭,永不超生!
  • 红风传

    红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

    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时值季羡林先生诞辰103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原来《季羡林谈人生》的基础之上,循着季羡林先生的思想轨迹,精编精选了季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精心设计出版了《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 这个江湖友毒

    这个江湖友毒

    青龙会是一个强大而神秘的组织,公子羽死后江湖又变得安宁且欢乐,四盟也分道扬镳各自把守自己的家园,可好景不长,龙首已死必然会有人站出来继承位子,纭羽阁不知何时拉帮结派,江湖上又有一帮恶势力……
  • 我相信你听得到

    我相信你听得到

    “许元元!请问你最近和姜影后闹不和是吗?”“许元元,最近有人传闻你曾在酒店半夜去苏影帝房间‘研究’剧本,你有什么要反驳的嘛?”许元元无奈叹气“没有,不存在,不传谣不信谣!”电脑前坐着的苏清弈摸了摸戴在指上的戒指:“得要个名分啊……”
  • 药仙有宠

    药仙有宠

    她只是救了一只猫而已,却觉醒重生,那么这一世就要活得潇洒,再不被人左右。从此以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世只要他给了她全心全意,那么她会竭尽所有和他站在一起。沧海桑田后她对他说:“谢谢你再来找我,让我爱上你。”男主穿越时空再次与女主相遇,这次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猫:“暖儿,帮我一个忙吧。”某:“休想。”猫:“暖儿,跟我走吧。”某:“好。”女主淡然,男主霸道专一,1V1,宠文,还有修仙、玄幻……有兴趣的请进,新手写作,期待支持。
  • 你会教孩子吗2:情商和智商是培养出来的

    你会教孩子吗2:情商和智商是培养出来的

    本书包括孩子品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情商教育和想象思维能力,注意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智商教育两部分,为父母对孩子进行情商,智商的全面培养提供科学的帮助。
  • 重生之毒医女帝

    重生之毒医女帝

    上官驰登基之日,一把匕首刺入她的心脏,一尸两命。在她耳边说着“朕怎么可能喜欢你这样诡计多端的女子,朕的皇后就该是碧儿那样温婉贤淑的。”上官驰那张狰狞脸便是云殃对这世界最后的印象。一朝醒来,云殃回到自己十岁这年。云殃势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拜师奇遇,一手毒术出神入化。偶遇神医美男,从此二人联手斗国师,斗渣男,各种斗。片段一:“云儿,你的毒药对我没用的。”美男一笑倾国倾城。“呸呸呸,谁是云儿啊。我是男的,男的!”“哦?既是如此不若跟为兄一同沐浴吧。”“唉,有话好好说,别动手动脚的。”片段二:“你,你说什么?”上官驰口吐鲜血,惊恐的瞪大了双眼。“下地府再好好想吧。”云殃双目赤红,如同修罗一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和时光说晚安

    和时光说晚安

    “过来!”顾时招招手,一个小东西就扑进他的怀里。在他和苏夏晚的哥哥面前,苏夏晚会犯选择困难症,但在他和别人面前,苏夏晚永远都在顾时身边。高三那年,他出了车祸错过高考,留级后却遇到乖巧的不能再乖巧的苏夏晚。后来的后来,他才得知,两人得缘于那场车祸。再后来的后来,他也才知晓,他这辉煌亮丽的家世背后,竟然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让她一步步远离他……“顾时,我哥说你要娶我就得挨他一顿打。”第二天,顾时走到苏家门口等着挨揍。“顾时,我表哥说了,你要娶我就必须要和他拼酒量。”第二天,顾时如约去了酒吧。“顾时,我小叔叔说,你要娶我就要先把你收藏的那个青花瓷瓶交出来。”第二天,顾时把东西送了过去。“顾时,我小侄子说了,你要娶我……”娶个媳妇那么多事?直接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