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80800000008

第8章 冰心VS吴文藻:华美优雅的爱情欢歌

冰心(公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

吴文藻(公元1901—1985),江苏江阴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1917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国留学,一生著述丰富,积极倡导社会学和民族学中国化,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奠基人之一。

一个是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一个是中国文坛最富生命力的女作家,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错阳差错的缘分。在前往异国的旅途中,他们开启了一段延续60年的美好姻缘。如果在这之前你还不相信“缘分”一词的话,就来看看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恋故事吧!

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自己至亲的父母和三个弟弟,只身登上了邮轮“约克逊”号,前往美国留学。从未离开过家的冰心,回望渐行渐远的祖国,对家的眷恋所引发的离愁却越来越浓。所幸,在寂寞的旅程中,冰心得到了许地山的照顾和呵护,而且还因为他的“阴错阳差”,成就了与吴文藻的美好姻缘。

冰心出国前夕,接到昔日贝满中学的老同学吴搂梅从美国来信,说她弟弟吴卓是这一届的清华毕业生,也要与冰心同船前往美国留学,嘱咐她在船上予以关照。冰心登上“约克逊”号的第二天,就叫相伴左右的许地山去清华男同学的船舱找吴卓。不一会儿,许地山就将他误认为是吴卓的吴文藻带到了冰心的面前。一问,方知许地山找错了人。相逢即朋友,何况又同去美国留学。于是,冰心便邀请吴文藻参加她和陶玲正在玩的丢沙袋游戏。

据同行的张忠绂后来回忆道:“当日船上最引人注意的,似为谢冰心女士。她的文名早著,秀丽大方,毫无骄矜态度,捧她的人很多。后来她与我的同班吴文藻结婚,倒是事前未曾料及的。文藻是一位谦谦君子,在船上没有看他怎样追求。他的成功也许正如古语所说的:‘为政不在多言’。”

确实在初次见面时,吴文藻不仅没有阿谀、赞美之词,反而质问冰心很多尖锐的问题,这些话相信给冰心留下了深刻而与众不同的印象。

冰心在《我的老伴——吴文藻》中回忆道:游戏结束后,他们“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19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他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从来还没有听见过这样逆耳的忠言。我在出国前已经开始写作,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都已经出版。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吴文藻的忠言逆耳强烈地刺激了冰心,虽使她面红耳赤,却给她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次半个月的船上旅途中,冰心在许地山的介绍下,还结识了清华学校的梁实秋等人。梁实秋曾在《创造周报》第12期(1923年7月29日)上发表过《繁星与春水》一文。正处于“青春的浪漫”中的他,强调诗必须情感充沛。他觉得冰心是一位冰冷的女作家,诗让人读完后,得到的只有“冷森森的战栗”。因而断言,冰心的天分限于小说,不适宜于诗,“《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国里,终不登大雅之堂”,“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梁实秋与冰心见面时,冰心已在全国文坛上声名鹊起,她首创的小诗体裁风靡文坛,受到了很多文学青年的追捧。梁实秋的出言不逊,自然使她不悦。所以冰心留给梁实秋的第一印象是:“初识冰心的人都觉得她不是一个令人容易亲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1923年9月1日,冰心等留学生抵达美国西雅图,好友之间相互留下通信地址后,就各奔东西。许地山入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吴文藻接受同学潘光旦的推荐,去了达特默思学院学社会学,冰心则遵从燕大英语老师鲍贵思的安排,到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进修。

威尔斯利位于美国东部的波士顿,达特默思则在北方的新罕布尔州,两地相距甚远,坐火车也要七八个小时,如果不是许地山在船上“阴错阳差”地牵线搭桥,冰心和吴文藻今生几乎没有机会相识相爱。冰心到校后,便收到许多来信,“有的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介绍自己的家世;有的用华美的词句,描述航海中结识冰心女士的激动心情;有的倾诉早已仰慕冰心的美名,喜爱她的作品……”(见卓如的《冰心传》)。而吴文藻却只寄了一张明信片,但冰心却很精心地回了一封信,而相对于那些写长信来的,冰心却只回了一张明信片。后来吴文藻的女儿吴青开玩笑地说,我爸爸是以特殊的方式追求我妈妈的。

冰心对威尔斯利大学的校园非常喜欢,特别是校园中的Lake Wabsn(通译为韦班湖,冰心将其译为“慰冰”)和宿舍Beebe Hall(冰心译为“闭壁楼”),更是触动了她年少时关于海的记忆和对亲人的思念。于是,她在“慰冰湖”畔履行承诺,继续向国内的小朋友倾诉她在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这些挥之不去的乡愁和海外见闻,日后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出国前夕,弟弟们要她将远行的一切写信告诉他们,以慰他们的思念之心。在《晨报·儿童世界》做编辑的表哥刘放园,又约冰心将旅途与海外见闻记下来,刊在他编辑的刊物上。因此,冰心从北京出发前往上海乘船的途中,就开始了《寄小读者》的写作。《寄小读者》主要记叙了冰心赴美留学旅途的见闻和在异国的生活。通过对“花的生活,水的生活,云的生活”娓娓动听的描写叙谈和往事的回忆追述,表达了她深挚的爱国心曲。《寄小读者》最初题名为《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在国内写有6篇,除阐明与小朋友通信的动因及一只小鼠的故事外,主要记叙了赴美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之间的所见所感。第七篇是从上海换乘邮船后的感怀与见闻,她自称为“算是沿途书信的小序”。

然而,从江阴夏港走出来的吴文藻,是抱着为改造中国社会之理想前往美国求学的。自然,他既没有冰心对故土的留恋,也少有她对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的眷恋而滋生的乡愁。他一到达特默思学院,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冰心出于礼节的亲笔回信,虽给他带来了一些浪漫的幻梦,也仅此而已,赴美的求学使命感使他不敢倦怠,他发愤地读书,并以自己对文学的感悟,给冰心购买她需要的书。他买来后,总是先睹为快,并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在给冰心的信中提醒她应该注意这些有标注的地方。一来二往,吴文藻以他自己的独特方式和本真色彩,赢得了冰心的好感。于是,两个出身不同、经历相左、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冰心到威校不到9个星期,昔日的肺支气管扩张又复发了,医生要求她必须休养半年。冰心不得不住进了沙穰疗养院。生病本来情绪就不好,又要在疗养院待半年,所以,当医生告诉她时,她一时难以接受,“几乎神经错乱”。幸好,威校的老师和中、美同学得知她生病后,都来探望她,她焦虑的心稍感欣慰。特别是吴文藻的来访,更是令她感动。冰心生病时,吴文藻并不知道。1923年圣诞节及年假时,他到纽约去度假,途经波士顿与清华同学聚会,才从同学口中得知冰心吐血住院的消息。随即,他与顾一樵等几位朋友专程到疗养院看望冰心。好友来访,冰心抑郁之心为之一爽。接着师友许地山、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又先后前来探望,更令她情绪高涨。加上沙穰疗养院风景优美,又正值隆冬时节,银装素裹,分外娇柔,冰心心情渐好,开始和病友出门活动,散步、滑雪,夜深人静,她又开始了行云流水般的写作。先后创作了小说《悟》、散文《山中杂记》10篇等。半年的疗养,冰心虽尝到了身体虚弱的不便、寒冷刺骨的艰辛,但无拘束的自由活动与读书,在病中沐浴到人间的“爱与同情”,却使她铭心刻骨,久久难忘。她在《寄小读者·十九》中深情地写道:“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吴文藻回到达特默思后,来信向病中的冰心问安,并祝福她早日康复。与此同时,他一头扎进书堆里,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观念和罗素的社会思想尤其服膺。基于此,他还应闻一多、梁实秋等好友的邀请,前往芝加哥参加了实行国家主义为主旨的“大江会”,致力于社会改造和国家民族的振兴。

冰心在1924年7月5日离开沙穰疗养院,受到了英语老师鲍贵思父母的热情款待,并在他们的家里住过一段时间。秋季开学后,重返威校的冰心受到了导师露密斯的悉心指导,在波士顿就读的梁实秋等同学也常来看她。出于礼节,闲暇时冰心又到波士顿回访。一来二往,梁实秋改变了冰心为人冷漠的印象,觉得她只是“对人有几分矜持”罢了,而其“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所可企及”。

1925年,沈宗濂提议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高明的《琵琶记》由顾一樵改成适合美国演出的剧本,再由梁实秋译成英文彩排上演。在戏中,冰心饰宰相之女,主人公蔡中郎、赵五娘分别由梁实秋和冰心好友谢文秋扮演。

改编的英文版《琵琶记》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公演前夕,冰心给已有好感的吴文藻写了一封信,邀请他来波士顿看自己的演出。此时,冰心与吴文藻已有一年多未曾谋面,随着书信往来日益增多,吴文藻的憨厚、细心与整洁,连同他对自己专业的执著,渐渐地溢满在冰心的大脑中,时不时地涌出一种思念与谋面的渴望。出于矜持,冰心自然不会主动言明,更不会前往达特默思去看他。而在吴文藻心中那很想与之走近的琴弦,业已拨动,冰心的高雅与文静,尤其是对自己态度的“异样”,时时撞击他青春的心。可有自知之明的吴文藻心如明镜,冰心的名气和自己的清贫,使他望之却步。如今接到冰心的邀请信和入场券,很是犹豫,思来想去,他还是回信冰心,说自己学业太忙,不能前来捧场,为此抱歉!可业已拨动的爱的琴弦,在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奏响了起程前往的弦音。第二天,当冰心回到她在美国的家:默特佛火药库街46号时,前来看望她的男同学中出现了吴文藻的身影,冰心的高兴是不言而喻的。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男女之间的相爱,在很大程度上是缘分。冰心与吴文藻的结缘与相爱,与许地山在“杰克逊”总统号上的“乱点鸳鸯谱”功不可没。然而仅此还不够,从相识结缘到相亲相爱,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书信固然会增添彼此的了解,但要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还需共同的相处。按照惯例,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还需要掌握两门外语。因此,1925年的夏天,冰心来到坐落在纽约东部Ithaca(冰心译为绮色佳)小城的康乃尔大学暑期学校补习法语。使她惊喜不已的是,吴文藻为了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也来此补习法语。或许冥冥之中,他们心中播下的爱情种子,感动了上帝,给予了他们在绮色佳的重逢和朝夕相伴的机会。

绮色佳依山傍水,瀑布与山泉在松林间时隐时现,幽深至极,是求学的世外桃源。冰心在如此美丽的地方与吴文藻邂逅,结伴求学,其快乐的心境溢于言表。她在《绮色佳Ithaca》中称他们成了“画中人”、“诗中人”。在这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中,他们每当求学之余便结伴在林中散步,在曲径通幽处拍照留影。此时,他们已通信两年,彼此之间感情非常深厚,如今朝夕相处,已到了难舍难分的程度。吴文藻经过慎重考虑,在湖上划船时向冰心表白了他想与冰心结为百年之好的意愿。或许是出于矜持,抑或有意考验吴文藻,冰心并没有及时答复他。第二天,她才告诉吴文藻,她本人没有意见,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她的父母。其实冰心知道只要自己愿意,父母是不会反对的。

正当处于热恋中的他们为自己的爱情和学业而兴奋时,林徽因与梁思成也来到康乃尔大学选修暑假课程,他们了解到林徽因因梁思成的母亲不愿接纳她而陷入烦恼之中,抑郁日久,卧病在床。冰心前去探望,一对才女得以相识。后来林徽因病愈后,她们还在绮色佳合影留念。

恋爱中的时间总是转瞬即逝,冰心与吴文藻暑假补习在不经意间结束了。虽然他们各自又回到了自己的学校就读,但业以滋生的爱情之树却与日生长。

1925年秋,吴文藻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硕士学位,与好友潘光旦同处一室。潘光旦致力于优生学,吴文藻则侧重于从文化与环境方面研究社会学。两人专业不同,钟情于学问的热诚是一样的。他们时常切磋,友谊日深,也从中受益。而冰心则与林徽因在绮色佳野炊,过着舒适的生活。纽约离波士顿较近,注入爱情动力的吴文藻,事业和爱情两不误,他和冰心通信和来往更为频繁。细心的他还专门送给冰心一大盒很讲究的信纸,上面印有她姓名缩写的英文字母。直到老年,冰心依然为那时吴文藻的每天来信和星期天的快递所感动。

冰心在写论文之余,还专门写了一首《相思》的诗,以诉说自己对吴文藻的思念之情。诗曰: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的写满了相思。

1926年夏,冰心从威校获得硕士学位,拒绝了许地山为她联系好上英国牛津大学继续深造的好意,应司徒雷登校长的邀请回母校燕大任教。吴文藻则决定留下来攻读博士学位。冰心离美回国前,吴文藻尊重她的意愿,给她父母写了一封长信,并附了一张相片,叫冰心带回给她父母。他希望通过这封情真意切的信说服冰心父母,同意将冰心许配给他。

吴文藻的信是竖排写的,字斟句酌,言辞恳切,堪称妙文。信的抬头写道:“谢先生、太太:请千万恕我用语体文来写这封求婚书,因为我深觉得语体文比文言文表情达意,特别见得真诚和明了。”当时,老一辈的人仍然喜欢文言,吴文藻开篇即表明,自己用白话是出自真诚,也据此向未来的岳父母表明自己在国外接受了新的思想和观念。赓即阐释一番自己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求婚乃求爱的终极。爱的本质是不可思议的,超于理性之外的。先贤说得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也可以说,爱是一种‘常道’或是一种‘常名’。换言之,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常道’,故不可道;爱又是超于理性之外的‘常名’,故不可名。我现在要道不可道的常道,名不可名的常名,这其间的困难,不言自明。”

接着,吴文藻赞美冰心“是一位新思想旧道德兼备的完人”。她的婚恋观,如宗教般神圣;而他自己也不失表明,“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即“为不朽的爱了”。经过这些铺垫后,吴文藻对老人安慰道:“令爱……她虽深信恋爱是个人的自由,却不肯贸然独断独行,而轻忽父母的意志……令爱主张自己选择,而以最后请求父母俯允为正式解决,我以为这是最健全而圆满的改良方针,亦即是谋新旧调和最妥善的办法。这就是我向二位长者写这封求婚信书的理由。”随后,吴文藻向未来的岳父母尽情地描述他对冰心的爱,热烈而深挚,行文也随之神采飞扬:“我自知德薄能鲜,原不该钟情于令爱。可是爱美是人之常情。我心眼的视线,早已被她的人格的美所吸引。我激发的心灵,早已向她的精神的美求寄托……我由佩服而恋慕,由恋慕而挚爱,由挚爱而求婚,这其间却是满蕴着真诚。”接着,他向两位老人请求接纳他,并发愿道:“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你们的垂纳!”吴文藻也知道,他与冰心能结百年之好,全待二位长者“金言一诺”。如果不能“贸然以令爱付诸陌生之人”,也恳请他们“愿多留观察的时日,以定行止,我也自然要静待候命。”在信的最后,吴文藻精神高度紧张,他写道:“我这时聚精会神的程度,是生来所未有的。我的情思里,充满了无限的恐惶。我一生的成功或失败,快乐或痛苦,都系于长者之一言。”

这封堪称千古一绝的“求婚书”,文辞哲思俱佳,分寸感极强,稍有文化的人读后,只有应允之理,断无拒绝之说。有趣的是,这封“求婚书”虽出自吴文藻之手,却经冰心修改过,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使冰心父母知道了他们的女儿与吴文藻的感情已非同一般,业已融为一体,不可分离。

1929年,吴文藻修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亦受聘于燕大,他和冰心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在燕园临湖轩举行了婚礼,在大觉寺度过了新婚之夜。

冰心回忆道:“我们的婚礼是在燕大的临湖轩举行的,1929年6月15日是个星期六。婚礼十分简单,客人只有燕大和清华两校的同事和同学,那天待客的蛋糕、咖啡和茶点,我记得只用去三十四元!新婚之夜是在京西大觉寺度过的。那间空屋子里,除了自己带去的两张帆布床之外,只有一张三条腿的小桌子——另一只脚是用碎砖垫起来的。两天后我们又回来分居在各自的宿舍里,因为新居没有盖好,学校也还没有放假。”

婚后他们在教学上享受了师生间亲切融洽的感情,他们不但有各自的学生,也有共同的学生。他们两人总是苦乐相处的,比如1933年有塞北之行,1936年吴文藻休假一年,获“罗氏基金会”游学教授奖金,于是他偕冰心重游欧美各国。此后,他们一直风雨同舟,和睦相处,生下了一男二女,家庭生活可谓美满幸福。

据冰心说,工作和生活之余,“文藻就心满意足地在他的书房里坐了下来”,过起“书呆子生活”了。

吴文藻的呆气时常流露。冰心在美国读书时,曾寄照片给父母。后来,冰心的母亲去世,吴文藻向岳父把照片要来,摆在了自己书桌上。冰心问他:“你真的每天要看一眼呢,还只是一件摆设?”吴答“当然每天都看”。一天,冰心趁丈夫去上课,把影星阮玲玉的照片换进相框。过了几天,见丈夫没有发现,就提醒说,“你看桌上的相片是谁的?”吴文藻看后,边笑边换相片说:“你何必开这样的玩笑?”

有一次,冰心让吴文藻上街为孩子买点心,要萨其马。在家里,因为孩子小,说不全名字,一般只说“马”。吴文藻耳濡目染,渐次习得,进了点心铺,也对营业员说是要买“马”。这类事多了,冰心称丈夫为“傻姑爷”。

冰心夫妇住在燕南园66号小楼。一个春日上午,一家人都在楼前院里赏花,吴文藻在书房用功。冰心遵婆婆嘱咐,把丈夫叫了出来。吴文藻出门后,站在丁香树前,目光茫然,又觉得该进入赏花状态,就问冰心:“这是什么花?”冰心故意道:“这是香丁。”吴文藻点头,边记取边重复说:“哦,香丁。”惹得众人哄笑。

这段时期,是两人最为默契、惬意的时光,一过经年,夫妻二人仍经常回味。

不料,风云突变的1957年,吴文藻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冰心极度痛苦。正在这时,周恩来总理知道了,就和邓大姐把冰心接到他们家里,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吴先生的事,现在需要的是你关心他,帮助他,而不是别的。这,就要看你的啦……”这亲切的话语给了困惑中的冰心极大的温暖和鼓励力量,也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吴文藻先生的错划问题彻底平反后,他们夫妻之间更是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在做学问这个问题上,他们俩都是一样的不服老,不间断地从事着写作和学术研究,晚年的生活可谓丰富、和谐、充实、快乐。

1985年春,吴文藻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接受了第二届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审稿工作,奋不顾身地把4篇几十万字的学生论文从头到尾仔细地看完,还写下了非常详细的评语和修改意见。就是这次过度的劳累,一下子摧垮了吴文藻先生,他在病榻上走完了最后一段生命历程,便扔下85岁的冰心驾鹤西去了。晚年,吴先生的心一直在教育事业上,他把多年苦心攒下的3万元钱捐给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作为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的奖学金,同时还把他珍藏多年的几百册图书捐给了国家。

老伴儿先走了,但冰心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她更加关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985年9月10日,在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冰心专门写文章祝贺,她愿一年365天天天都尊师重教,以此表达其对教师这个职业深深的眷恋之情。冰心的子女都很忠厚、孝顺,使得她生活得一如既往,还有她的许多老朋友、新朋友、小朋友,也都常来常往,祝福她健康长寿。

1986年11月21日,冰心写了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题名叫《我的老伴—吴文藻》,她在篇首这样写道:“我想在我终于投笔之前,把我的老伴—吴文藻这个人,写了出来,这就是我此生文学生涯中最后要做的一件事……这篇文章,我开过无数次的头,每次都是情感潮涌,思绪万千,不知从哪里说起!……”是的,他俩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姻缘路,其中千般爱意、万斛情怀,又岂是纤纤三指间那支描凤的笔所能写尽的呢?当然也不是简单的一个“爱”字了得!

冰心以“隔行如隔山”评吴文藻:“说起我和吴文藻,真是‘隔行如隔山’,他整天在书房里埋头写些什么,和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谈些什么,我都不知道。他那‘顶天立地’的大书架撂着的满满的中外文的社会学、人类学书,也没有引起我去翻看的勇气。”

1999年2月28日,冰心也走完了她百年的人生。

爱情密码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冰心和吴文藻因为在船上误认而相识相知,最终成就了美满姻缘,不能不说是缘分使然。当然,光有缘分是不够的,关键得懂得珍惜缘分,努力去把握属于彼此的爱情,这样才能像冰心和吴文藻一样天长地久。

同类推荐
  • 十全天子:乾隆

    十全天子:乾隆

    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他的出身,历来说法不一。一种是浙江海宁陈氏。据《清朝野史大观》所称,康熙年间,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与朝中大臣陈阁老很相善,王妃钮祜禄氏生得非常美貌,深得雍亲王宠爱。
  • 雪泥印痕:我的父亲张恨水

    雪泥印痕:我的父亲张恨水

    父亲不仅写得多,而且所写的小说一经发表,就会立即引起轰动。在读者群中有《金粉世家》迹、《啼笑因缘》迷、“张恨水”迷。更令人吃惊的是,父亲能够同时写多部小说,最多时,可以同时撰著七部长篇连载小说;不但如此,他从不写草稿,都是在稿纸上一挥而就,早年用毛笔楷书,字迹工整,不潦草,很少涂改。四十年代以后,改用铅笔复写纸撰稿,一式两份,字迹端正清楚,看过他手稿的人,都激赏不已。
  • 开国将帅历险记

    开国将帅历险记

    再现了二十位开国将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死里逃生的历史细节。他们有的昏死过数次,有的已躺在棺材里又被救活,有的归队时正赶上部队为自己开追悼会……故事惊心动魄,充满传奇色彩,一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鲜活的教材。
  •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漫画泰斗,也是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已成为漫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潜心钻研幽默三十年,成为中国系统研究幽默的第一人,其研究幽默的深度与广度,全世界至今无人企及。 他一生经历丰富,历经苦难,但他却把坎坷的一生变成了幽默的、艺术的一生。他就是幽默大师方成。本书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方成,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闻漫画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漫画作品,于1980年在北京美术馆举办漫画展,成为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他在水墨漫画的创作上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他的作品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亦如一把社会的解剖刀,直指社会弊端。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位老人的一生,活得很精彩,诚如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采访方成时的开场解说词所言:“一位九旬老人,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幽默抚慰春夏秋冬,而他曲折的一生更是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面时代的多棱镜,一把社会的解剖刀,见证、欢笑与淡定。”《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胖子

    胖子

    故事里的主人公,胖子,小六儿,廖俊,陈可,小丫头,石头,等等,都是敏感的。生活的无奈就在于供求不匹配,每个人的愿望,都稍微实现了一点,可又发现,与他们本来期望的,还有差距。而愿望的实现,和幸福毫无关系。另外,任何转变,都没能带来幸福,无论是搬家,长大,还是得到爱。
  • 怀念过去——怀念她

    怀念过去——怀念她

    你看过多少风景,欣赏过多少表情,你做过多少料理,学会了多少道理,你爱过多少故事,梦见过多少天使。。。。。。你知道哪些是真实,哪些是未知,而这些,是你最美好的回忆,以及即将到来的美丽。有些回忆,包含了太多执着,执着的尽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必须相信努力过后会有奇迹。。。。。。
  • 仙灵之尊

    仙灵之尊

    绚丽且黑暗、凄凉的宇宙中,不知何处飘泘着一名男子,他岁仅不过二十多岁,相貌清秀,皮肤白皙,皮表还徐徐散发着光芒,宛如一尊不朽仙人在长眠。
  • 穿越之皇上圣宠:娘娘,别跑了

    穿越之皇上圣宠:娘娘,别跑了

    【宠文】他,是一位万人敬仰所有少女都想嫁的帅皇上。她,是现代红的火热的天后,却因为一场意外来到这个世界。“皇上,云妃娘娘打了您的宠妃。” 某男一听,神色淡定,“嗯……找几个人去帮她,朕怕她打不过,另外找几个太医侯着,她要是出了什么事儿……”你懂的。 “皇上,云妃娘娘跟王爷有说有笑。” 某男淡定的合起奏折,“告诉朕的这位弟弟以后多来陪陪她。” “皇上,云妃娘娘……逃出宫了。” 某男大怒,“还不快去找,出了什么事朕要你们的狗命。” 某女就这样被‘强行’押回宫。 某男圈住试图逃跑的她,“爱妃,有力气跑还不如多给朕生几个皇子。” “唔……”
  • 水月流光

    水月流光

    水灵儿本是山中女子,因水边捡到了一个受伤的男人而踏入江湖,战乱年代,能得一人深情,流光飞逝,我一直等你……淡淡的文字,浓浓的感情,不是很长的文,希望有人喜欢
  • 六芒天尊

    六芒天尊

    没有简介,头一次写,文笔不好,只想写爽文,也非现在流行的主流玄幻,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一个自己幻想的故事,并非东方玄幻,也非西方奇幻,二者结合,八成扑街之作,只不过不死心,想给自己一个希望,仅此而已。
  • 虞舜传奇

    虞舜传奇

    天下第一霸主,谁与争锋。二妻娥皇,女英。当上天子,巡守天下,安抚万民,他就是历史上的虞舜。
  • 我能杀死穿越者

    我能杀死穿越者

    荆轲是个穿越者,真的能杀死嬴政!“我,秦始皇,打钱!”手机上的短信真的不是骗局!时空大乱,历史动荡,霍离化身刺客,誓要将穿越者一网打尽!
  • 冠冕之渊

    冠冕之渊

    少年目睹父母遭受迫害,亲爱之人背信弃义,敬重之人为国捐躯,历经重重磨难种种考验,终于武功大成报私仇,朝堂得势报家仇,沙场称雄报国仇。然而,当曾经的惩恶少年接过权力的大棒,却变成新的恶王,原来冠冕之下,没有一个无辜的亡魂。
  • 末世仙尊

    末世仙尊

    简单地说,本书讲述的是一位穿越到末世的修仙者带着一帮追随者推倒大魔王、拯救世界的故事。书中有多个不同文明的位面,出现的奇异生物包括但不限于:恶魔、丧尸、龙族、吸血鬼、狼人、神灵、巫师。嗯,这真是一本新鲜活泼、曲折离奇、荡气回肠、别具一格、充满正能量的好书!